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策划方案 >

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方案12篇

发布时间:2022-11-18 18:00:03 | 来源:网友投稿

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方案12篇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方案  浅析大数据背景下数字化文化馆建设  米伟【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逐渐对社会众领域产生深刻影响。文化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方案12篇,供大家参考。

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方案12篇

篇一: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方案

  浅析大数据背景下数字化文化馆建设

  米伟【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逐渐对社会众领域产生深刻影响。文化馆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可以满足人们对文化的需要。受大数据因素的影响,传统文化馆建设暴露诸多不足问题,难以满足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实际需求。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建立数字化文化馆具有必要性。本文主要分析传统文化馆建设中的不足及其对数据采集的影响,并提出数字化文化馆建设的建议。【期刊名称】《黄河之声》【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1页(P128-128)【关键词】大数据;数字化文化馆;建设【作者】米伟【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群众艺术馆,河北沧州061001【正文语种】中文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信息流动速度不断加快,逐渐推动着社会众多行业领域的快速发展。文化馆建设,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只有加强文化馆建设,才能更好培养和提升人们的文化素质,有助于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在大数据背景下,传统文化馆建设暴露诸多不足问题,使数字化文化馆建设成为必然。大数据条件下,数字化文化馆的数据采集具有一定影响,要求相关人员在文化馆建设

  中始终坚持踏实诚恳的工作态度。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馆逐渐暴露出诸多不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文化馆的建设进程。由此可见,传统文化馆不能适应大数据背景的实际需求。首先,文化馆的服务能力明显不足。一是文化馆缺乏完善的服务规章制度,未能对工作人员产生规范性影响;二是相关服务设备设施不够健全,难以满足社会公众对文化知识的获取需求;三是文化馆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主观倾向性,针对基层群众的服务相对较少,使群众难以充分享受公共服务。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编织极具吸引力的虚拟空间,社会公众更加依赖数字媒介或网络。可见,大数据环境对传统文化馆生存与发展提出严峻挑战。文化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利用大数据条件,加强数字化文化馆建设,以实现文化馆的创新,更好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1]。在大数据环境下,可能对数据采集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数据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可能受质疑。数字化文化馆建设中,广泛收集相关数据信息具有必要性,但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其真实性有待进一步验证。其次,在大数据环境下,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可能得不到保障,甚至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社会公众更加倾向于在虚拟世界中填写注册信息,导致个人信息可能被不法分子而利用,导致数字化文化馆建设中,部分公众不希望在文化馆中留下相关信息,对数字化文化馆建设有不良影响。最后,大数据环境下,数据信息相对较为复杂,对社会公众的思想行为方式有重要影响,进而可能阻碍数字化文化馆的创新发展进程。在数字化文化馆建设中,应广泛收集相关数据信息,并对其加以整合优化,有效提取有助于数字化文化馆建设的信息,对提升文化馆社会服务能力具有积极影响[2]。在大数据背景下,我国数字化文化馆建设多一重保障,因而可以推动数字化文化馆建设的发展进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建设数字化文化馆是必然趋

  势,有利于打破传统馆际的壁垒。所以,相关人员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整合资源大数据背景下,数字化文化馆建设中,应积极对现有的资源加以整合,不仅能够降低服务成本,而且可以使文化馆实现终端化管理,为人们提供更为周到的服务。数字化文化馆建设中,相关人员必须有效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覆盖,扩大文化馆的影响力。基于此,数字化文化馆的职能更具多元化,可以为更多人提供获取文化信息的机会,对全面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发挥着积极作用。(二)增设数字化文化馆的服务功能大数据背景下,数字化文化馆建设中,应注重增设文化馆的服务功能,为人们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模式。首先,丰富文化产品,以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对文化知识内容的个性化需求。其次,公众能够在虚拟世界中快速寻找所需信息,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最后,基于一馆制的数字化文化馆建设,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不仅可以使文化产品内容更为丰富,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服务成本。此外,在建设数字化文化馆过程中,政府等部门应加大支持力度,为其提供必要的科技、资金、人力等方面的支持,以推动数字化文化馆建设的进程,确保公民可以充分享受文化馆带来的公共文化服务[3]。在大数据背景下,建设数字化文化馆具有必要性,既能增强文化馆的公共服务能力,又能为人们提供更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对提升国民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数字化文化馆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需要相关部门树立坚持不懈的决心与信心,以全面推进数字化文化馆建设的发展进程。总之,大数据背景下,为我国数字化文化馆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相关文献】

  [1]王婧.论免费开放背景下文化馆发展研究[D].广西艺术学院,2013.[2]赵红颖.图书档案资源数字化融合服务实现研究[D].吉林大学,2015.[3]黄琴.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背景下傣文贝叶历史档案发掘利用研究[D].云南大学,2012.

  

  

篇二: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方案

  大数据时代下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探讨大数据时代下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探讨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大数据时代随之到来大数据促使信息整合以及流通速度显著加快同时在工业化生产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为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大数据时代下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探讨

  大数据时代下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探讨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大数据时代随之到来,大数据促使信息整合以及流通速度显著加快,同时在工业化生产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为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大数据技术在文化领域中也得到了大力运用,并从源头上对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进行了改善,为人们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让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变成了一种大势所趋。

  一、整合资源要想有效结合文化馆和数字信息化,应充分梳理、整合现有资源,通过分析、整理诸多原始数据,使其成为更加全面的、全新的资源库,使群众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只有对资源进行合理整理,才可以使资源的有效覆盖得到保证,促进数字文化馆影响力增强,将数字文化馆的作用最大化发挥出来,引领社会文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大数据发展本身就是对繁杂数据进行不断整合,数字文化馆需要利用大数据优势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将更加便捷的信息服务提供给人民群众,使之更加满意。

  所以,为了推动数字文化馆更好的发展,相关管理人员应注重借助科学技术,对文化馆的庞大资源进行合理整理,进而促进文化馆服务质量提高。构建多样的文化馆大数据平台,把更多开放性的服务提供给人民群众,与时俱进,使现阶段社会对数字文化馆的发展需求得到满足。

  二、延展数字化文化馆的服务功能大数据时代,在建设数字化文化馆的过程中,应对文化馆服务功能的增设引起重视,把多样的服务模式提供给人民群众。第一,丰富文化产品,以让不同社会群体对各种文化知识内容的需求得到满足。第二,人民群众可以置身于虚拟的世界中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使群众的文化需求得到满足。第三,以一馆制为基础的数字化文化馆建设,可共享资源,既能丰富文

  化产品内容,同时可以将服务成本有效降低。除此之外,在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中政府等部门应加强支持力度,从人力、资金和科技等方面提供支持,确保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顺利开展,保证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文化馆带来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三、构建网络化和数字化统一平台大数据主要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和数字信息技术得以构建的新型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所以在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中必须与时俱进,大力开展统一平台的网络化与数字化建设,不断完善网络平台的功能和结构,以推动各项业务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

  详细而言,主要涉及下述几个方面:首先,立足于文化馆的服务宗旨以及实际建设需要,将功能丰富、系统安全、功能完善的软件应用平台引进,同时在使用中立足于群众的反馈不断优化细节和功能,从而构建一个更具个性化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其次,构建集个性化和功能性为一体的功能性网站、微信服务平台和其他能在移动终端上展开访问的统一系统,使服务平台建设更加多样化、自主化,进而确保数字文化馆的服务功能更加完备;最后,积极构建以PAD、手机和其他数字化设备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服务平台,对服务模式进行创新,促进服务质量提高。

  四、加强线上线下服务体验大数据背景下,使人民群众的文化体验和需求得到满足是数字文化馆的主要建设目标,这就需要数字文化馆确保自身产品内容的多样性,注重丰富线上和线下产品,最终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加满意的体验。在云技术和大数据的不断发展下,数字文化馆的内容信息立足于传递和服务,同时也在对“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进行研究,针对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特点、文化体验感的需求以及获取途径展开分析,有效提高数字文化馆的信息服务质量,确保文化馆的服务模式符合人民群众的个性化需求。除此之外,还应充分借助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数据分析,立足于人民群众的资源使用和搜索记录,对人民群众的需求和特点进行深入挖掘,充分了解人民群众在文化方面的切实所需。

  大数据时代的小数据建设——应用改错本做个小数据兴仁县城南街道三昧塘小学姓名:杨栋先电话:*****联系地址:贵州省兴仁县城南街道三昧塘小学邮编:*****大数据时代做个小数据,《道德经》里的第六十三章有这样一句话,“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其意思是天下所有的大事都必须从“细”、从“小”做起,天下所有的难事都必须从从“易”、从“简”做起。对于这句话我有很深刻的体会,把它用到我的教育教学这件大事中来,应该同样可以从小事做起。在教育教学中,大部分老师对如何轻松教会学生知识感到头疼,尤其是那些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大脑里没有学习的概念,作业强迫做,而且有些还是为了应付差事而乱做,这是为什么呢?本人认为原因有二:一是作业量大;二是作业次数频繁。记得我孩子读小学时,有些题目做了七八遍还要做,我给孩子说会做的就不要做了,只做模糊的题目就行了,可孩子说这是老师要求做的,说是为了巩固,这都是分等惹的祸。其实学生学习知识,如果会的就永远会了,要积累的是那不懂的部分。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这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既做得少,成绩又能脱颖而出呢?从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找到了一条捷径——应用改错本。2021年12月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刘茗教授给我们讲座讲到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成长时,其中一条是“不要小看改错本,必须充分利用改错本。”此时的我非常高兴,非常激动,因为我一直都在要求学生利用改错本,但是效果不是很显著。现在想来,主要原因是不会应用,我的改错本只是为了改错,为了积累,可在学生的脑海中,要把错的改正过来,应该是印象深刻了才能改正,才能真正记住。为此,怎样才能让学生记忆深刻呢?通过最近学习了国家公务员公需科考试的大数据的应用以后,我忽然茅塞顿开,大数据的作用那么大,我们做不了大数据,但我们可以做小数据呀!正如全国十大金

  口才之一的周士渊老师在讲《习惯学》的其中一条就是习惯养成的三字诀——易、少、小。也就是说,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从应用改错本这个小习惯作眼。

  在大数据广泛应用的时代,我深受启发,我对学生应用改错本进行初步研究,而研究的方法主要是从小数据入手。首先,一个单元结束后收集学生的错误知识点,然后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分类,找出错因,挖掘错误知识之间的联系。我是语文教师,我主要研究语文,所以,学生的错误大概可以分成:字、词、句、段、章五类,要求学生准备不同的改错本,分别记下不同的错误知识。如字词类,教师先将学生错误的字词作为数据资源库,找出错因,看看学生是对哪个类型结构、或者偏旁、或者从分类的错字较多,这样可以分类统计,然后进行归纳,针对错误再找出行之有效的教法。例如:

  一、错误的知识可以要求学生参与分析,分析的过程实际是学生再、再认识、再总结和再提高的过程,这样学生对字的认识理解更深刻、掌握更牢固、运用更灵活。

  二、老师再要求学生把特易错的字结合课文内容变成一个个小故事,这样,呆板的字就变活了,学生肯定容易记住。然后再把单元与单元之间联系起来逐于归类处理,到最后学生对字的认识就会形成一个知识链数据库。

  其他知识也可以利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必须强调的是数据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有根据的数字,最精确的事实,是深入挖掘的语言和载体,所以教师收集的数据必须是学生真实的错误知识点,将这些知识点进行统计、分析,再找出教法,教会学生正确知识点,这样收集的数据才有用。

  专家在讲大数据时谈到:数据可以说明过去,也可以驱动今天,更可以决定未来。是的,当我们在收集学生错字的资源库里找到了学生的错因,再根据错因找到了一条条的教学规律时,我们可以把每个年级的规律装订成册,作为校本教材来使用,这不就是利用国家教材开发校本教材吗?如果老师把这些规律掌握了时,应用这些规律进行教

  学,学生一旦都会了,还可能布置很多作业(如反复抄写生词)吗?还会把当作枷锁吗?

  这样一来,我们今后的教学就会教得轻松,学生也会学得容易。因此,我决定在大数据时代做个小数据——对学生改错本进行数据统计再研究。

  结构完整,用词严谨。我们需要更多这样优秀的文章。

  

  

篇三: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方案

  浅谈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与服务

  摘要:信息数字化已经成为当今非常普遍的事情,文化馆建设也需要紧跟潮流,

  从人员、金费、网站建设等方面着手,才能不断提升文化馆的数字的服务水平,满足群众需求。

  关键词:文化馆;建设;数字化

  文化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承担着组织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职能。特别是随着群众文化精神需求的日益增加,如何依靠数字化的平台、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更优质的服务群众、联系群众,为群众提供更好、更全面、更便捷的文化服务,这也是当下文化馆需要去进一步完善的重大课题。

  一、存在的问题

  1、数字化建设认识不到位。虽然互联网发展非常快速,但仍有不少地方对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认为文化馆的工作主要还是承担辅导的功能,没必要提供信息化的服务,以至于有些地方到现在都没有像样的网站,根本无法为群众提供数字化服务。

  2、网站建设实用性不强。网站的制作也是一门学问非常深的艺术,当然,这里所指的艺术性并不是纯粹的艺术创作,也要强调一定的实用性。比如有些网站没有把资源进行整合,导致检索功能不全,群众难以搜索到有效的信息;有些网站虽然设有导航条,但有时存在打不开网页链接的问题,同样不便群众获取资源;而有些网站则页面颜色搭配混乱、页面排版过于复杂,容易让用户产生视觉疲劳。

  3、资金分配不足。一般的文化馆都没有设数字文化馆方面的建设资金,有些网站也是依托县市主管部门的网站下。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不单单是一个网站,需要投入一定的财力和人力,才能够做好网站的建设和后台的数据维护,充足的资金保证才能将网站做到尽善尽美。特别是数据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优秀的网站必须做到有专人管理,能够把文化馆的展览、讲座、培训、表演、比赛等相关的视频、图片最快速的传输到网站平台,才能体现数字化平台的及时性。

  4、网站缺少吸引力。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运用,群众大可以通过各种搜索引擎搜索到相关的信息,而一般文化馆都存在"有人建无人看"的局面。纠其原因,一是信息量

  太少,有些文化馆的艺术档案工作做的不是很到位,以致于很多的活动信息没有得到有效保存,录入到后台的数据就非常有限。二是互动性不强,文化馆的网站一般面向的都是当地的市民群众,不少数字文化馆的建设过于死板,在形式和内容上都缺少创新。几乎很少有网站可以实现线上线下的互动,群众只能单纯的浏览信息。

  二、解决方案

  1、页面设计讲究艺术。随着网站的普及,如何让一个普通的服务类网站吸引人眼球也是一门技术活,因此在网页设计上也要注重整体风格的统一。一个是色调上的讲究,文化馆网站主要提供群文方面的信息,包括舞台艺术、讲座展览、培训等信息,建议选择清爽的色彩,要给观看者以轻松愉悦的感觉,不建议使用新闻类网站常用的蓝色调,容易给人严肃不活泼的感觉。还有就是排版上要讲究。不管是什么网站,如果排版错乱的话一般都很难再吸引流量,不同的内容要做好分类、分块,重要的内容要放在显眼的位置,并且在主页就能搜索到。

  2、传播平台紧跟时尚。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开发与使用,微信、微博等客户端平台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交流软件,完全颠覆了以往只有主流媒体才会承担新闻信息发布的功能。任何一个单位都可以实名认证开通自己信息平台。以浙江江山为例,有微信公众平台"江山发布"、"江山信息网"、FM101等多个平台,关注最多的是"江山发布"拥有十万粉丝。文化馆完全可以开设微信平台,可以将部分比赛通过微信投票的方式进行,以提高人气和粉丝量,这样可以迅速提高知名度。再加上文化馆具有免费开放的功能,群众也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培训、演出等相关信息。

  3、整合资源丰富内容。一是整合现有资源。根据微信和网站两种平台不同的特点进行整理的收集资料。文化馆承担的是全市文化活动的开展、辅导工作,在网站建设上,可以将全市各乡镇(街道)开展的文化活动进行汇总更新,搭建活动专题,这样既可以起到档案整理的功能,又能丰富网站信息。二是增加互动功能。这里的互动不是指面对面的互动交流,而是网络线上交流,文化馆的网站应该开设互动咨询平台,在线为群众提供问题的解答和回复,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三是开设网上展馆。除了活动以外,增加摄影区、视频区,将举办过的活动视频、拍摄的微电影上传到相应的区块,给受众提供更多的浏览内容。还可将各艺术门类的优秀作品及文化馆的历史资料、成长历程进行展示,并将相关的出版物以电子书的形式投放在网上,供群众了解和欣赏,扩大知晓度。四是展示传统文化。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被人所重视,不少县市区都成立了独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不过我认为没有必要重新单独建立网站,可以将非遗的内容与文化馆的相结合,设立非遗专区,让更多的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4、专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现在不少文化馆网站都存在一个现象,重建设、轻维护,一开始的时候非常重视,时间长了以后就变的没有人管理,信息也无人更新,点击进去都是过时的内容。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就要选好人手,做到专人运营和管理,

  最好能懂一定的信息编辑、擅长简单的图片编辑。文化馆也要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专用资金用于网站的更新和维护。有了资金和人员才能真正实现文化馆数字化建设,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轻松的享受到文化服务。

  首先,要明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其次,要明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习教学的目标。具体的要求是:一是使学生掌握公共事业管理基础知识和一般知识;二是帮助学生发展对公共事业管理和相关课程的分析技能;三是通过学生实习过程的反思使得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水平能够有所提升。总之,设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应力求做到简洁、明确和具体,充分体现时代的特征并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2)拓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结构性的教学过程。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办较晚,现行的实践教学内容只包括集中教学的环节,这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远远不够。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很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要求很高的技术操作性。为了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我们应该积极的拓宽实践教学内容及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3)打造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可从两方面着手进行打造:一是校内构建节约型、集成式实验教学平台;二是在校外建设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实验室是实践教学体系中为学生提供基础实践训练的有效平台,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上,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基础上,借助模拟的、仿真的手段和虚拟的环境,应用信息资源和软件资源进行公共事业管理教育教学的综合性场所。

  (4)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教师实践能力。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必须要拥有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该专业的教师不仅应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师,大多是过去从事行政管理或其它学科的教学和研究人员,因工作需要才转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或者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基本没有参加过专业的实践锻炼,大都缺乏这方面的实践知识和经验,这严就重影响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从事实该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应该具有公共事业管理与信息技术的复合知识结构,

  较为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善于组织和思考问题。因此,提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关键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总的来说,可聘请一批学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公共政策熟练的领导或公务员,担任本专业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利用他们丰富的经验指导学生,提高实际的操作能力。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去公共事业管理部门锻炼,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及操作规程,为教师创造社会调查的机会,提高其实践能力。采取多种激励的手段促进教师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及提高能力,建立能够适应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需求的能力结构。要努力减少单一型教师的比例,从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来着手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及能力,使师资队伍能够尽快的从整体上实现结构性及功能性的转变。其二,建立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评价制度。科学合理的教师实践教学水平评价制度,不仅可使我们的教师形成外在压力,促使教师个体总结经验教训,并能够积极的改进实践教学方式,不断的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同时通过树立先进的典型,还能带动能力稍弱的教师向先进看齐,促进实践教学能力的整体提高,从而能够取得较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宋琪.对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2]罗文宝,张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理论博览,2013(2).

  [3]马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出路探讨[J].文教资料,2009(7).

  [4]宋琪,方永恒.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7).

  

  

篇四: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方案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已经成为一种趋目前数字文化馆还没有具体的定义按传统的说法就是充分利用数字科技以互联网为依托将数字化技术引入到文化馆的资源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当中以突破文化馆在场馆服务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将文化的发展与互联网技术融合最终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线上线下的联通与互动

  互联网时代数字文化馆的建设现状及发展方向

  2021年,文化部、财政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具体任务,为公共数字文化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办、国办2021年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展数字服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文化部下发了《文化部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管理办法》,明确要求推進公共文化机构如文化馆等数字化服务,促进各级文化馆提档升级,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伴随着群众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大众对于公共文化的需求也发生着变化,文化馆作为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的重要机构,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是推进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促使文化馆更快更长远发展的必然趋势。

  1数字文化馆及其优势文化馆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实现群众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部门,是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的重要机构。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目前数字文化馆还没有具体的定义,按传统的说法,就是充分利用数字科技,以互联网为依托,将数字化技术引入到文化馆的资源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当中,以突破文化馆在场馆服务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将文化的发展与互联网技术融合,最终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线上线下的联通与互动。主要体现在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和文化服务的数字化两个方面。数字文化馆在发挥职能作用上比传统文化馆具有以下的优势。1.1拓宽信息发布的渠道文化馆作为国家的职能部门,拥有海量的文化资源,在以前,我们只能通过发布会、新闻报道或者报纸出版等方式向社会各界宣布消息,这些传统方式其局限性很大,能够掌握发布消息的公众非常少,

  因而服务效果就可想而知。而数字文化馆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各类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实时存储、处理、发布,人们可以随时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真正实现了全民共享。

  1.2增进文化交流以互联网为平台在网络上发布各类数字信息,可以方便广大的群众获取并掌握社会各行各业的消息。对于专业文化领域的高价值信息,其受社会关注度较高,通过网络化的资源共享,为创造文化交流和广纳意见提供了便捷的途径,深度交流同时对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2现阶段数字文化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2.1设备资源共享不足文化建设不仅是“五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四个自信”中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一直重视文化建设,对文化领域的投入也不断加大,各地方文化馆开始不断健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基本上保证了各级文化馆开展服务的功能。然而,大多数文化馆在数字化文化建设中缺乏资源共享、共建的现状,导致资源数量、技术保障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2.2海量数据的存储问题随着数字文化馆建设的不断深入,各类文化影像资料如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都转变为数字化资源,时间越长积累的数字资源就会越多,这些海量数据其存储和管理面临着资金和技术上的困难。根据国家的要求,文化馆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具备海量信息存储和网络功能的设备,为数据存储提供基础设施支撑。据统计,全国已经有三千多家文化馆,这些馆藏信息资源加起来将是非常庞大的。对于基层文化馆来说,由于受到设备和技术方面的原因,海量数字资源的存储将会更加困难。2.3缺乏资源集成的服务平台目前,省级、市级、地级等纷纷响应国家号召,数字文化馆的建设提上了日程,各种类型的文化馆配设了专业数字服务网站,通过建立在数字文化资源支撑的基础上,用户可以利用网络实现实时的使用

  和分享。然而,由于各级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都是独立完成并开展实施,各馆之间缺乏资源的交流与共享,目前没有统一的信息集成平台来实现各级文化馆数字资源之间的共建共享,从而也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2.4服务内容不能满足公众需求文化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实现提升群众文化素质的活化剂。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日新月异,不同年龄层、不同专业的群众,因个体个性化差异,其对文化服务的需求就会有很大差异,并且会随着技术的进步需求将越来越高。文化馆如果不能与时俱进的更新馆内的资源,将很难满足群众对文化服务内容的需求。3如何加强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内容丰富、资源共享、线路畅通及获取方便等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基本要求,它的基本宗旨是为人们服务。数字文化馆是当下文化馆参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顺应“互联网+文化”的快速发展等趋势,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提高。3.1转变文化馆建设思想,提高服务意识传统的文化馆工作人员缺乏服务意识,一般都是被动的等待人们来馆内自主要求服务,这种思维带来的后果总是逃不了被淘汰的厄运。因此,文化馆工作人员一定要转变思想,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转被动为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机遇,大力推广公共文化数字化工程,让科技更好的为人们服务,让文化馆成为具有充分交流沟通的平台。3.2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统筹规划《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在国家层面上对互联网和网络文化进行了统筹规划,同时也促成了全国各地文化馆的有机结合。通过建立总分馆模式,将省、市、县等各地的文化馆信息进行汇总,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文化馆的信息和用户进行分析,可以确保文化馆可以为群众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互联网技术的有效结合,可以将各级文

  化馆的数字资源有效整合,并统筹规划,将海量的数字资源整合后输送至各级文化馆,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保证了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共享,使群众可以更多的获取到自己需求的资源。

  3.3加强数字文化项目的共建共享为了避免独立运行,资源浪费的现象,文化馆应该充分利用“宽带中国”“智慧城市”等国家重大信息工程项目的建设,促进数字文化馆与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文化等文化共享项目的共建共享。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数字文化馆需要建立完善的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强化数字版权意识和手段,推进数字文化馆开放式的服务管理,为现代化数字文化馆提供优质服务奠定基础。3.4充分利用网络的传播途径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电脑、Wad等移动终端已经在社会广泛普及,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传播方式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受众群众分布更加庞大。采用互联网页、微信、微博、移动APP等方式,建立标准规范统一的数字文化馆建设总体格局,搭建与移动终端设备良好的线路,充分利用网络功能,将文化资源信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在网上传播,使文化馆的服务更加便捷快速。3.5加强专业化人才建设互联网时代数字文化馆建设,涉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专业知识,对各类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馆需要优秀的专业人才,为文化馆输送新鲜的血液,并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文化馆工作人员的专业职业能力,为数字文化馆的建设、维护和管理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同时保证文化馆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稳定的文化服务。4互联网时代数字文化馆的发展方向数字文化馆是当下文化馆参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向,是顺应互联网技术与文化服务的发展趋势。4.1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当前,在文化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服务能力,而且

  要重视服务内容。数字文化馆不是单向的用户需求资源的输送,而是一个信息交互的平台,文化馆可以根据用户的访问情况,如访问频率、用户偏好、搜索关键词等,深入把握用户的需求规律。因此,广大人民群众是文化馆交互的主体,是促使文化馆提质升级的推动力,需要加强对各类用户的需求、文化类型需求的调研,同时也要对各种传播方式、终端设备进行调查,了解用户的特点和需求,从而才能达到更好地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服务。

  4.2以技术为导向在数字文化馆中,信息资源传播的方式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交融的。每个馆的数据都是一个单元,它们都具有各自独特的信息资源,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将分散在各馆的数字资源整合,汇集到总馆资源池中,最终将汇集的资源调配分发至各分馆,实现从“端菜”到“点单”服务,使资源完全不受地域的限制,打破馆与馆之间独立运行,资源浪费的现象,使文化资源最大化的得到利用,提高了各类文化资源的共享性。互联网的技术环境为数字化文化馆创造了平台,各类信息的发布可以通过搭载各种移动APP,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软件,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文化服务,为群体之间的交流互动和文化产品的创作、交流提供了平台。4.3以资源为基础资源是所有服务的基础。充分发挥当前互联网的技术优势,需要在国家层面建立有效地资源管理服务平台。在这一平台下,分设资源管理、服务推送、文化服务等多个模块,为普通群众、文化企业、文化社团、政府机构等提供不同类型的针对性文化服务。并根据用户的文化需求、服务的成效等进行数据分析挖掘,为群众、文化企业等提供更为精准、更加全面科学的资源服务。5结语文化馆是保障人们文化服务的权益机构,是文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也是互联网+时代文化馆的发展方向。顺应互联网时代

  的技术背景,增加互联网+文化馆服务项目和内容,拓展更广阔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可以更好的为群众服务,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促进文化馆在新时代更好的发挥其效能。

  

  

篇五: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方案

  基于公共文化云视角下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探讨

  摘要:本文探讨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构成和必要性,并提出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策略,为文化馆在公共文化云视角下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文化文化馆数字化

  近年来,我国在公共文化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公共文化也从传统的线下、实体传播转移到互联网上,形成了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文化云平台。利用局域网数据终端进行公共文化的宣传已经成为主流。文化馆也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数字化建设,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一、基于公共文化云视角下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

  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在城市中起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作用。建立数字化文化馆有利于建立现代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共中央办公厅联合国务院办公厅于2022年在《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利用互联网技术让人民可以享受到来自公共文化的服务,以便提升公共文化的服务效能。响应“两办号召”,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不仅能够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还能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二、基于公共文化云视角下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主要是对馆内开展的各种活动进行数字化的展示和宣传,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排演、展示、宣传、查找,提升文化馆对公共文化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公共文化云平台、艺术数字资源库、线下互动体验空间三个部分。

  (一)公共文化云平台

  公共文化云平台是利用广域网和局域网,将硬件、软件、网络等资源有机结合,实现传输、计算、储存、处理、共享的文化资源托管技术。它能够有效整合信息资源、技术平台和管理应用,共同形成公共文化资源池,以便能被高效利用。公共文化云平台是数字化文化馆的主体,是最重要的展现形式。公众对于公共文化的获取、查阅、学习等数字化形式的展开主要集中在公共文化云平台上。就目前国家公共文化云和嘉兴市文化馆总分馆文化云两大云平台来看,国家公共文化云使大家能够了解全国各地各县市区文化馆的基本情况和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嘉兴市文化馆总分馆除了对信息资讯的发布外,还有各地活动预约、场馆预约、文化点单、文化直播等功能。

  (二)艺术数字资源库

  艺术数字资源库是将各类艺术资源、网络资源等进行整合的综合数字资源库,其中包含公共文化领域所涉及的各种形式的艺术内容,并按照不同的艺术类别进行科学划分,方便查找。艺术数字资源库是数字化文化馆的内在灵魂,丰富的艺术数字资源能为公众带来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也能促进公共文化发展,提升文化馆的数字化程度。以嘉善县文化馆为例,嘉善数字文化馆设有艺术普及专栏,包含网上展厅、名师讲坛、网上舞台、电子阅览等子栏目,上传各类美术、摄影作品展,精彩演出活动,优秀文艺节目及《嘉善文化》电子版等,使广大群众极方便地享受丰富的数字资源。

  (三)线下互动体验空间

  三、基于公共文化云视角下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实施的策略

  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包括线上线下两个层面,线上包括对公共文化云平台、艺术数字资源库的连接和应用;线下包括文化馆内设备、活动和人员的发展建设。

  针对云平台的建设,要包含文化馆日常工作中所有的主要环节,包括活动查询、展示、报告等。群众通过云平台可以随时查询到公共文化热点信息、近期文化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时间安排。艺术数字资源库要收集丰富的资源,并按照音乐、舞蹈、书法、美术、戏曲等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进行分类,同时按照难易程度进行排序,方便学习。对于教学系统的建设可以利用慕课或者其他的网络授课形式,让群众可以进行文化学习,为全民文化建设提供方便。

  对于线下文化馆内的建设,要能够充分利用互动多媒体设备,例如书法、舞蹈、美术的学习机和模拟机,通过连接云平台调用馆内丰富的数据资源,进行书法、舞蹈的互动体验,增强群众对文化馆内服务的满意度,让群众感受到艺术学习的乐趣。

  四、结语

  基于公共文化云视角下的文化馆数字化建设能够有效地提升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地位,提升文化馆的使用价值,提升人民群众文化学习的兴趣。在注重线上平台和资源建设的同时,也要注意线下设备的应用和引进,提升群众的感受度,实现文化建设在人民群众中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

  

  

篇六: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方案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活动规划方案范文之数字数文化馆建设规划方案范文

  数字文化馆建设方案【篇一:数字文化馆建设】全国文化馆的体系完善,有省级馆、市级馆、县级馆,同时还有乡镇、街道文化站,这组成了全国文化馆的体系。目前文化馆或者群众艺术馆,面向基层群众提供服务主要方式:开展各种艺术类的培训(如:舞蹈、美术、摄影、音乐、戏曲等)、组织文艺演出、各种文化活动比赛等。现就文化馆的建设,提出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文化馆或者群众艺术馆,面向群众的服务方式上以“提高群众的艺术鉴赏能力,增强群众的艺术创作兴趣,提供群众学习的机会”为理念。根据“共享工程”和“数字图书馆”的成功经验,建设数字文化馆提升目前文化馆的服务方式。数字文化馆的建设要吸收共享工程和数字图书馆的成功经验,但要区别于这两个项目的建设,要有自己的特点。我理解的数字文化馆,它应该符合目前文化馆的公共服务职能,遵循目前文化馆的工作规律。数字文化馆简单的说就是利用成熟的科技手段展示文化内容,重点是内容,科技只是手段。数字文化馆应该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数字文化馆单体馆的建设;二是数字文化馆

  网站建设。一、数字文化馆单体馆。

  数字文化馆单体馆,是在目前文化馆的基础上进行建设。我认为应该涵盖几个部分:

  1.文化鉴赏厅根据目前文化馆提供的服务内容,建设涵盖舞蹈、音乐、美术、书法、摄影、戏曲和曲艺的鉴赏厅,在这个鉴赏厅内,群众通过文化数字内容的科技展示,能够了解和学习各类艺术的基础知识,对各类艺术的知名作品进行鉴赏,提高自己的鉴赏力。同时能够通过科技手段的展示和互动,积极地参与其中,在体验中进行学习,利用鉴赏厅的设备,寓教于乐。鉴赏厅的建设要动、静分开。举例:将经典舞蹈的一段教学先呈现给观众,让参与者跟随学习,学习一遍后,利用目前市面上成熟的“体感互动”或者“增强现实”的技术,开始按照音乐的节奏跳舞,将参与者的影像融合到其面前的大屏幕中,让参与者能看到自己跟屏幕中的人物一起跳舞,即能增强民众的参与兴趣,又能使民众在参与的同时学习了舞蹈。2.数字阅览室数字文化馆的数字阅览室有别于数字图书馆,这里主要是查阅关于

  艺术的所有信息,同时观看各种艺术的视频。在数字阅览室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机房中的数据库对其进行内容上的支持。文化馆的数为主,现在文化馆/站的主体以老年人为主,而大部分老年人的视力不好,阅读不方便。3.采编室各种文化传品的数字化,需要一个专门的采编室进行加工制作完成,只有建设采编室才能将文化作品数字化。4、地区文化名人堂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自己的文化名人,这些大师为当地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建设当地的文化名人堂,将他们的简历,取得的成绩和代表作按照文艺的类别进行区分后,专门进行展示,即弘扬了文化,又增加基层民众对于当地文化发展的了解。数字文化馆通过文化与科技的结合,吸引更多的群众、更年轻的群众到文化馆来。利用这种互动体验的方式,即提升了民众参与的积极性,又在娱乐中提高了民众的艺术鉴赏能力。二、数字文化馆网站数字文化馆必须有网站,网站的作用是传递各种政策、文化方面的信息,同时通过网站来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去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

  有目标的进行文化活动的推进。另外,群众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通过网站可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参与到文化活动的创作中。因此,网站的建设,我认为有三个重点:1.文化数据库建设。建设当地的文化数据库,按照统一的类别和规格进行整理、存储,为今后全国数字文化数据库的建设做准备。2.点播系统建设。利用这个系统,群众在家就可以学习各种艺术,并根据自己的时间来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3.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利用网络来组织文化活动,通过网站了解活动的详细规则、报名。并通过网站了解活动的每一步的安排。这种活动的组织方式快捷、高效,能积极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以上就是我对数字文化馆的浅见。数字文化馆的建设符合群众的需求,符合社会的发展。首先通过各地区单体馆和数据库的建设,满足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逐步提升群众的文化鉴赏能力,提高民众参与文化创作的热情,全国的单体馆建设达到总规模的1/3以上,国管理平台,对全国的文化数据库进行管理。使数字文化馆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篇二:区级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篇七: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方案

  数字文化馆运营推广策略

  [摘要]本文分析了如火如荼建设中的数字文化馆的意义,以广东数字文化馆为例,对数字文化馆的平台运营和推广策略作一探讨。

  [关键词]数字文化馆;运营;推广

  一、数字文化馆的意义

  (一)数字文化馆对全民艺术普及的价值

  伴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接受信息的方式都在被彻底的改变中,人们获取和使用信息的习惯也体现在公共文化生活的参与上。人们不仅依靠实体交流,还会更多地寻求線上互动。在直接体验各类文化活动之前,人们倾向于利用各种网络终端搜寻各类文化信息、预订门票、实现报名、获得场地免费试用的资格等公共文化体验。在这种形势下,文化馆如果仅依靠传统的实体交流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须与时俱进,深入探索,不断创新,充分运用互联网、数字化等新的技术手段,建设数字文化馆,完成全民艺术普及的责任与使命。

  数字文化馆综合了各类文化活动信息推送至用户终端,可以使关注用户轻松、便捷、集中地获取各种文化活动信息,大幅提升了效率。并且,数字文化馆在内容上也集合了诸多优势,呈现更加直观、形式更加生动、表述更加贴近民众。

  (二)数字文化馆让信息收集更加迅速直观

  借助数字文化馆在总分馆体系的运营及其本身的交互性,各级文化馆站可以实现文化活动的有效收集,引导用户第一时间获取各级文化馆站发布的活动信息。同时各级文化馆站可以通过用户对活动推送的点击、留言

  和其他反应进行综合分析,为后续开展活动提供科学依据。各地非遗及本土文化信息也通过这一平台进行汇集和发布,有助于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的传播。

  (三)数字文化馆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参与群体

  目前文化馆的参与群体主要是中老年群体,这主要是由文化馆传统的沟通方式决定的,传统的实体交流沟通方式让沟通双方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交流成本,对年轻群体来说,其主要时间精力在于工作和生活上,所以提供高效且便捷的服务对吸引年轻群体参与到公共文化活动中来尤为重要。而数字文化馆就是这种突破时空限制,大大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便利性的产品。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网络渠道,快捷、直观、有效地在电脑、有线电视以及手机等新兴媒体终端获得服务。数字文化馆的这些特质可以有效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传播范围,达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对受众体的最大覆盖,这对提高全民文化艺术修养、保障人民基本公共文化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广东数字文化馆为例,对数字文化馆的运营推广策略作一探讨。

  二、数字文化馆的运营策略研究

  (一)组织架构

  广东省数字文化馆平台架构由广东省文化馆负责搭建,依托广东省文化馆联盟和数字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计划逐步整合全省21各地市文化馆站资源,建立省-市-县(区)文化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横向对接省内各级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形成互联互通的共享文化生态圈。机构由轮值执行馆、专业委员会和联盟秘书处组成,联盟主席由广东省文化馆负责人担任,联盟副主席由广东省文化馆分管馆领导和轮值执行馆负

  责人担任。轮值执行馆成员由广东省21个地级及以上市文化馆和顺德区文化艺术发展中心担任。每2年一轮,每轮半数左右成员单位为轮值执行馆成员。联盟秘书处是联盟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广东省文化馆。联盟设立专项经费,由联盟成员单位共同筹措,用于保证联盟正常运作。

  (二)平台运营

  平台运营是指广东省数字文化馆平台自身的运营,包括基础运维、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数据运营、活动运营、机制配套、平台培训、人员管理。

  1.基础运维,包括基础资源运维、软硬件选型部署服务、内容准备服务和配套资源运维。

  基础资源运维指对网络资源、存储资源、服务器等资源提供运维服务。

  软硬件选型部署服务、包括实现对基础软件及平台软硬件的选型、安装部署和配置。

  配套资源运维,一是线下终端维护为数字文化馆线下终端提供安装、调试、培训、技术支持和日常维护服务。二是短信服务,主要是用于用户注册、登录、预订活动通知、现场观看通知、活动内容变化通知等精准1对1通知。

  2.内容运营,包括内容生产规范、内容编辑加工和内容安全审计。

  内容生产规范,内容一类是由数字文化馆管理人员发布的馆内资源(活动、场馆、活动室等);另一类是用户参与平台交互所产生的内容。两类内容都需要遵循平台制定的规范和要求进行编辑、发布或上传。

  内容编辑加工,对上传的信息进行审核和必要的编辑后发布。确保发布的信息内容准确,主题明确、表达明确,语句通顺、封面美观,保障好的用户体验。并通过对信息的重要性、质量进行分级评定,对发布的信息进行评级,优先级的信息优先排序。

  内容安全审计,设立敏感词库,对发布内容实时过滤。建立评论审核机制,评论进行人工审核,站内发现不良内容及时删除。建立防火墙制度,必要风险时段,关闭评论功能。

  3.用户运营

  以用户为中心,通过不同渠道与用户产生链接,激活用户,引导用户使用馆内资源和服务。实时监控分析用户运营数据,了解用户属性,分析用户画像,进而进行运营策略的分析。结合用户使用场景,深度挖掘用户,提出业务的改进意见。搭建用户成长体系,在不同的运营阶段,调整用户运营的目标。

  4.数据运营

  数据运营为对平台产生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集中维护,从时间、活动类型等维度对数据进行统计,产生日报表、周报表、年报表,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发掘用户需求。

  5.活动运营

  实现线上活动的策划、编辑、推广发布以及活动数据的统计分析,还包括活动预约、场馆预订信息的编辑和推广发布,活动预约的人数、场馆预订的次数和用户点评的汇总及统计分析。

  6.机制配套

  和全省21各地市文化馆站制定并确认相关的使用部门的工作要求、工作规范、工作考评、排名机制和考核机制,确保数字文化馆工作有序开展,有效运转,有效监督,保障平台的良性运营,产生预期服务效能。

  7.平台培训

  培训是推动管理者、建设者、参与者的有效互动,保障数字文化馆正常运转。制定数字文化馆平台的培训制度,形成有效的培训机制。培训形式分为集中培训、线上培训、不定期培训。数字文化馆设有培训员,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培训。

  8.人员管理

  人员管理制度化。制定对省文化馆和各地市文化馆站相关的使用部门人员的管理制度等。这一系列制度是数字文化馆服务长期稳定开展的保障。

  三、数字文化馆的推广策略研究

  (一)文化体系媒体推广

  (二)大众媒体推广

  大众媒体包括电视台、新闻媒体、网络媒体、广播媒体、户外媒体等多种资源。

  借力大众媒体,数字文化馆与媒体合作,建立与受众之间的沟通,并凭借媒介广泛的网络覆盖和媒介对受众的深刻了解,引导民众关注,从而诠释和树立数字文化馆的职能和形象。

  同时,媒体有独特的优势,不仅可以广泛的影响社会各界,还可以调动更多群众参与活动。如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南方日报传媒集团举办“我们的节日——广东民俗系列摄影展”,活动的作品提交、

  投票等环节可以利用数字文化馆平台来完成,藉此借活动来积攒平台的用户。

  (三)品牌基础推广

  要长远且深入地推广数字文化馆平台,最基础的一步便是告诉民众“数字文化馆”是什么,有什么特性,在什么样的场景下使用,能带来什么利益等,为此基础的概念推广必不可少。数字文化馆应该在百度百科、360百科建立品牌词条,在百度知道、搜搜问答、新浪爱问、知乎等网站建立相关产品的问答。

  (四)自媒体推广

  (五)地面推广

  主要是在线下场馆、繁华商业街、地铁等人流量大的地方通过站台、宣传物料、人工服务等方式进行宣传。

  (六)公益活动

  当下的传播环境中,稀缺的不是信息,而是受眾的注意力。单纯的信息发布方式已不太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而公益活动能深入人心,引起群众关注。根据传统节日、公益主题来策划公益活动,并通过与媒体合作,广泛宣传,吸引民众参与,采用线上报名、线下参与的方式进行活动的推广。由广东省文化馆主办的“有你有晴天”——第二届岭南“公益助残”迎春音乐会,这场特殊的音乐会既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也为特殊人士提供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同时呼唤社会的关注,为特殊人士守望相助。

  结语

  在网络信息时代,形式多样、使用方便快捷的数字文化馆渐渐成为了文化馆建设的重点方向。如何将数字文化馆运营起来,并通过宣传将数字文化馆平台向公众推广,让数字文化馆的效益最大化,保障民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目前急待探讨的问题。

  

  

篇八: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方案

  互联网思维助力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与服

  务探讨

  摘要:为了探究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与服务路径,文章基于互联网思维,首先分析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基本理念和工作内容,之后从构建数字建设目标、打造精品文化项目、构建线上可查询门户网站、恢复线下数字文化传播与保护这几个方面,给出文化馆创新性工作路径,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可参考性建议。

  关键字:文化馆;互联网思维;数字化建设;基本理念;服务路径

  在2015年7月,我国公布首批数字文化馆试点名单,各级文化馆开始注重加快数字化建设,截止到2021年,已经有多个地区将数字化作为文化馆建设的工作重心,落实平台管理和资源服务,整合文化数据库,借助互联网思维,实现数据之间的互联互通,逐步优化服务阵地,以此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

  一、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基本理念

  文化馆从本质上讲,属于群众文化活动场所之一[1]。为群众文娱活动提供开放式环境,也被称为文化活动中心,如今我国各省市区均有文化馆,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馆的功能逐渐多元,在信息化时代发展背景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充分发挥文化馆网络化优势。比如:开展虚拟展馆设计实践,将视觉设计融入到文化馆建设中,通过该种方式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发挥文化馆交流、互动、展览、科普、教育、参观、旅游等多项功能,使得非遗产品、文化遗产、历史文物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在世人面前,以此彰显文化馆丰厚的文化底蕴,注重科学知识传授。同时将线上线下展览相结合,可以凸显文化馆建设特色,促进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更好的展示非遗面貌,增加学术交流和互动频率,最终彰显文化馆“服务大众、以人为本”的工作宗旨。

  二、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与服务路径——基于互联网思维下的探讨

  (一)立足互联网思维,关注用户需求,树立数字文化馆建设目标

  文化馆要想提高自身服务功能,应该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构建数字化服务体系[2]。使得社会大众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各类资讯,强化文化馆服务效能,明确今后工作方向和发展趋势,借助互联网技术,将各级文化馆工作内容相连接,从新的角度进行思考和研究,优化文化产品供给模式,满足大众文化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搭建出精品文化项目,利用互联网思维,加入当地特色文化内容,以群众需求为建设方向,用数据建立新业态,对文化信息进行优化组合排列,顺势而为,做好文化场馆创新与服务,提高互联网思维运用价值,利用互联网+服务新业态,突破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瓶颈,营造网络文化馆空间,各取所长,互为补充,最终在网络上重新构建工作模式。

  2.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总分馆体系赋能[3]。比如:东莞市文化馆在2020年实现总分体系全覆盖,为群众提供云上服务,3031多万人可以通过云端获得公共文化服务,比如线上音频、视频资源、云端教学、网络直播等。并且携手广东权威官方日报(比如南方日报),打造“南方+东莞云上文化馆”项目,通过该种移动客户端方式对文化产品进行传播、包装和生产,开拓服务新场景,如今已经被选入广东省治理现代化2019~2020年度优秀案例,有利于促进区域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在疫情期间逆势而上,主动走出舒适圈,推动文化馆公共服务的现代化、创新化、智慧化、数字化进程。

  (二)打造线上数字文化馆平台,构建可查询门户网站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馆的服务市场、服务对象、服务范围已经不能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因此,要想推动文化馆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必须构建数字服务平台,将“互联网+文化馆”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更好的开展文化活动,利用互联网平台,打开工作新局面,以省级文化馆为核心,开发和建立数据库,统筹文化资源。在必要时聘请专业人士,完成

  专门化信息软件开发,在文化信息录入基础上,定期进行省市县级交流借鉴活动,在文化馆组织带领下,形成数字化品牌工作模式,打造精品栏目,为群众量身打造文化服务,根据需求全面建立覆盖性、可查询维护网站,切实提供搜索资源、依托互联网技术,做好软件开发,实现馆内信息资源互通有无,减少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而是不断完善内容,提高网站服务效能,着力实现文化服务均等化。文章以嘉兴市文化馆为例,该文化馆在网络平台中积极承担自身社会服务职能,建立门户网站,网站内容包括文化点单、名师讲坛、设备预约、场馆预约、活动预约、云资源共享、信息资讯、文化地图、场馆简介等多种方面,并且在数字化资源基础上着力打造文化直播、网络艺术大学等新型服务模式。用“互联网+文化”形式逐步体现文化馆信息传播优越性,同时建立自己官方微信公众号和文化馆APP,不再仅限于门户网站使用,从而提高文化服务精准性。

  (三)利用3D手段,加强文化资源线下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除了打造线上数字文化平台,文化馆还应该注重线下资源的保护与传播,利用3D手段,借助互联网技术推动文化工作创新发展,比如:济南市文化馆借助文旅融合项目,利用国家艺术基金打造数字博览馆网站,构建“书山曲海”数字文化馆,切实做到书山曲海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利用3D技术恢复富贵大戏院、晨光茶社和明湖居这三个典型戏院,并且通过数字技术和可视化手段,对这三个戏院进行内部装修,结合虚拟技术,对内部景象进行全景复原,用户可以欣赏极其珍贵的音视频,也可以在3D书山曲海文化馆中欣赏珍贵老照片和各曲取种传承人纪录片。通过项目组的共同发掘,济南市文化馆当前已经搜集到著名艺术家表演音频、视频一百多首,著名艺人纪录片三十多部,老照片200张,罕见视频9个,典型当代传承作品10部,发挥数字化技术创新性和示范性作用,推动山东省文化艺术在数字领域的发展脚步,为后续文化和旅游科研建设提质增效,逐渐扩充文化服务的覆盖率,增强文化互动方式,提高文化馆数字化发展进程,对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发展背景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充分发挥文化馆网络化优势,因此相关管理者应该推动文化馆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开发和建立数据库,统筹文化资源,借助互联网思维,构建可查询门户网站,将

  线上线下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加大文化传播与保护力度,发挥数字化技术创新性和示范性作用,最终推动文化馆数字化发展与转型。

  参考文献:

  [1]黄欣欣,莫靖聪.“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数字文化馆的建设研究——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J].中国市场,2022(01):194-196.

  [2]吴小强.特殊(疫情)时期文化馆数字服务的经验和启示——浅析文化馆数字服务的优化路径[J].百花,2021(07):86-89.

  [3]王锰,钱婧,杨志刚,郑建明.感知价值对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差异化影响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1(21):18-31.

  

  

篇九: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方案

  新时代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与效劳

  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馆在社会上也就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而加强文化馆建设及效劳也就具有重要作用及意义。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为能够实现文化馆更好开展,文化馆应当開展数字化建设与效劳,从而使文化馆功能得以增强,使社会需求能够得到更好满足,使其能够更好为人们提供效劳,得到更理想效劳效果。关键词: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效劳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开展,人们的精神文化水平日益提高,群众精神文明需求不断提升,文化馆的职能也不断增加。在新时代开展的要求下,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对文化馆的职能进行完善并科学运用,成为现代经济开展不可无视的一个问题。1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在文化馆的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进数字化进程,不断提升数字化建设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更好地提升文化馆的建设开展成效,为全面提升文化馆的社会价值以及社会作用,应该积极把握数字化的开展趋势以及开展特点,全方位推动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开展。实践证明,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一方面,积极推进文化馆数字化建设,能够充分全面实现数字与文化的结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数字化文化馆的社会效用。以数字化为主要的开展以及建设渠道,能够充分全面地冲破公共文化效劳空间和时间的制约,让群众随时随地享受公共文化效劳,提升公共文化效劳效能。另一方面,在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开展的过程中,文化馆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导向以及价值传播等作用。依托于科学的文化馆建设,能够持续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开展,能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开展创设广阔的窗口以及平台,继而全方位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以及开展。2数字化文化馆是新时代公共文化效劳大势所趋

  现代公共文化效劳的核心是现代化,现代化的核心就是数字化。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加工创新传统的文化资源,可以使文化资源更容易传播和分享。数字化平台的建成更方便群众通过网上预约、网络直播、网络分享等形式预定培训场馆,是文化馆的各种文化效劳职能有效延伸,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效劳体系的现代化开展。同时,数字化的效劳方式可以突破时间、地点、技术和受众的局限性,使文化馆文化效劳向基层延伸和倾斜,实现文化效劳的精准对接,推动公共文化效劳的均等化开展。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随着互联网和智能的广泛应用,数字技术已经普及,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涉及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使用互联网技术的人数已经相当多。据CNNIC2021年8月20日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开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21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已经到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我国网民规模为7.88亿,网民使用上网的比例为98.3%。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智能已经成为群众上网的主要方式。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使用群体是建设数字文化馆的最大优势。这样的开展趋势使得建设数字化文化馆,开展数字化效劳,拓展效劳范围,满足广阔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势在必行。3新时代数字化文化馆建设的主要策略

  根本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是根本。数字化人才除了会使用简单的智能、电脑的微信公众号、网站、微博等媒介的操作外,还要熟悉专业的数字化设备的运营、管理、维护、更新;在免费开放的过程中指导群众会使用、Ipad等智能设备、数字化大屏的使用与操作,让群众感受到数字化文化馆带来的新鲜感和体验感,体会到数字化带来的公共文化效劳的方便性和舒适性。除此之外,数字化人才还要不断关注数字化开展趋势,认真研究数字化开展趋势和规律,及时把握数字化的信息动态,丰富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还要加强文化馆专业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和理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为建设新时代数字化文化馆打好人才根底。

  在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以及开展的过程中,数字化管理系统以及数字化的管理设备是非常重要的物质根底,只有不断提升数字化根底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数字化根底设施的类型,才能够更好地提升文化馆数字化的开展质量,才能够全方位推动文化馆数字化的开展方向。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文化馆应该主动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主动规建完善系统的信息化管理设施设备,凸显文化馆的整体建设成效,极大发挥文化馆的功能以及作用。如文化馆应该积极加大软硬件设施的投入,投放科学的电子阅览室,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文化交流活动,抑或创设良好的开展平台,推动文化馆文化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

  作为现代化效劳模式所指的就是,通过对现代化数字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利用,构建数字资源以及开展新效劳。具体而言,文化馆应当积极构建地方特色数字资源,构建多功能电子阅览室,提供相关文艺活动图片及相关视频信息,同时开展网络信息效劳、网络艺术鉴赏及网络展览等,从而使现代化效劳得以更好实现。文化馆属于业务单位,其业务体系中的三个重要方面就是组织、辅导及研究,在业务体系中专业化属于核心理念,也是重要技术支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依据相关效劳标准,并且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对于馆内所设置文化效劳工程制定相关实施细那么,对于岗位职责进一步明确,对效劳流程进行标准,对活动目标进行定位。应当保证在活动开展前具备一定方案,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能够进行跟踪,在活动完成之后进行反响,并且将活动成果纳入工作人员年终考核体系中,对于奖惩机制严格落实,保证文化效劳水平及质量得以有效提升。结语总而言之,文化馆是提升群众文化素养的重要平台,也是文化推广和宣传的主要载体。作为新时代文化馆工作人员,我们不仅树立与时俱进的效劳理念,同时也要坚守为群众效劳的初心,牢记自己的工作使命,不断创新和完善文化馆效劳和管理平台。参考文献【1】李建国.新时代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与效劳.群众文艺,2021〔3〕.【2】冷小严.新时代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几点思考.中国民族博览,2021〔2〕.【3】刘欣.浅析新时代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与效劳.群众文艺,2021〔09〕.

  

  

篇十: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方案

  大数据背景下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研究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迎来了大数据时代,而且对社会各行各业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文化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传统的文化馆建设存在着不足,无法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和推动社会进步,基于此,本文探讨如何建设数字化文化馆,提出相应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数字化;文化馆建设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文化馆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改革,努力借助大数据数字化来优化文化馆的建设。因此,数字化文化馆建设如何提供数字文化馆服务,是本文探讨的重点。1.数字文化馆的内容一方面,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借助现代数字技术将各种文化资源转化为数字,建立资源库,以数字为载体存在、传播和发展。数字文化馆的资源应侧重全民艺术普及资源,建立海量的文化艺术数据资源库,将全民艺术普及资源内容分享给公众使用。数据资源库是数字文化馆的基础,是提供文化服务的前提。另一方面,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建立功能多样、内容丰富的平台(包含文艺资讯、在线直播点播、远程教学、艺术知识普及、慕课、公共文化服务论坛、搜索导航及互动功能等),公众通过客户端即可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也就是使文化馆得以数字化的方式进入人们的“文化生活”。2.数字化文化馆建设的必要性2.1信息获取方式的要求以前,各级文化馆开展各种工作和活动是线下计划性的,大家只能参与或者享受到文化馆按照计划提供的各种线下资源,既没能精准满足大众需求,还费时费力,效果也是小范围的。数字文化馆的出现,将文化馆所有的线下资源变成了线上资源,这些线上资源不断积累,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资源库,大家只要通过手机或者电脑等终端设备,就能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受文化服务。2.2是社会的要求也是文化馆职能的要求文化馆的主要任务是全民艺术普及和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所以是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在信息时代和大数据时代,传统文化馆的业务功能已经不能吸引大众的目光,需要拓展新的阵地,在大众目光聚集的领域进行横向纵深开拓性发展。数字文化馆建设就是传统文化馆拓展受众领域的一个重要支点。用数字化的手段开展文化馆的工作,提高效能,不仅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大众,满足全社会的文化艺术需求,还能有效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2.3文化馆数字化服务能更精准的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馆的数字化服务依托大数据,可以全面了解和分析大众各种文化艺术需求,包括喜欢哪种艺术门类、喜欢在什么时间参与公共文化活动、不同社会群体对于文化需求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等,这样利用数据分析的结果就可以十分精准的投送数字资源和服务,使公共文化服务更加“接地气”[1]。3.大数据背景下文化馆建设的不足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馆逐渐暴露出诸多不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馆的建设进程。由此可见,传统文化馆不能适应大数据背景的

  实际需求。首先,文化馆的服务能力明显不足。一是各级文化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缺乏统一考核标准。各级公共文化机构进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并没有统一标准,文化机构各自为政,缺乏统一、合理的考核制度,约束、指导各级文化馆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因此统筹人才、设备、资源、素材等各类文化相关资源、统一管理、统一标准,形成一盘棋的数字化服务网络体系迫在眉睫;二是相关服务设备设施不够健全,难以满足社会公众对文化知识的获取需求;三是文化馆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主观倾向性,针对基层群众的服务相对较少,使群众难以充分享受公共服务;四是未能形成共建共享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池。各级文化馆站业务资源丰富,但各类活动资源、场馆资源,自建资源、第三方资源等多而分散,群众需要从不同系统才可以获取到相关的文化资源,给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因此亟待建立统一的数字资源建设标准,增强资源加工能力,整合公共文化资源,形成公共文化数字资源汇集中心。

  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编织极具吸引力的虚拟空间,社会公众更加依赖数字媒介或网络。但是各级公共文化机构没有活动、场馆入场验证的闭环O2O,数字文化服务没有完善的数据统计系统,数据统计信息化不足,各级公共文化机构在进行公共文化服务的时候缺乏大数据分析,没有合理、有效的数据指导,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还处于盲目开展阶段,难以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公共数字文化需求。可见,大数据环境对传统文化馆生存与发展提出严峻挑战。文化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利用大数据条件,加强数字化文化馆建设,以实现文化馆的创新,更好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4.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4.1依靠大数据把公共文化服务成本降下来,把服务提上去数字文化馆的建设目标是,打破物理界限,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范围,大幅度提高全民艺术普及程度,联合社会力量,丰富供给渠道,完善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和整合资源,把公共文化服务成本降下来,争取让国家少投入,群众多受益[2]。以省级为单位,建立一个终端化,多渠道多分支的服务形式,使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大范围覆盖,使公共服务更加均等,便利和丰富数字文化馆的服务方式,强化了精准投送文化资源,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它不仅扩大、代替了省级文化馆的职能,也大幅度提高了市县级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到达率和服务效率。如今,大数据影响了很多行业,包括新闻,营销和传媒业,这些行业都在开始进行受众的研究,商情分析等等。同时,大数据也在不断改进行业生产程序,不断影响并对传统传媒业态进行改造。但是,李彦宏认为,现在很多大数据公司实际上只有空架子,数据根本没有实现开放。他的观点是,要想真正利用和开发大数据,必须从政府的角度不断推动。现在,我们国家还没有完全放开数据平台,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时代还远远没有到来。所以,大数据对于数字文化馆建设也是一个新的课题,文化馆倚靠大数据来完成什么任务,怎么获取大数据,怎么分析大数据,大数据怎么指导文化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都需要积极地探索和实践。结合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使数字文化馆具有丰富多彩的服务模式,拥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服务是更加“接地气”、均等、便捷和广泛,也更加先进,服务模式种类繁多,服务水平也越来越高。这个虚拟空间是省级一馆制的,能够有效的控制服务成本,充分利用全省区域的优势特色资源,大范围扩展实现群众享受文化惠民成果。让文化馆在群众身边,在大家眼前,所有人都能够充分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权益。

  

篇十一: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方案

 新型的文化服务模式要求信息管理人员不仅要精通计算机技术而且还要懂群文业务所以在当前形势下应该加强文化馆信息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从事数字文化馆建设和文化馆网络维护的专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招聘机制培养一支既具备较高技术素质和专业知识又具备实际技能的人才队伍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数字文化馆及数字文化体验空间的构建研究

  作者:冯蕾来源:《散文百家·下旬刊》2019年第06期

  摘要:在信息化、数字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文化的发展开始出现了新型的模式。为了提高文化馆的服务水平,满足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积极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本文从构建的必要性、如何建设及建设完成后如何运营着手进行研究。

  关键词:数字文化馆;数字文化体验;信息化;运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馆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无法摆脱服务单一性、发展滞后性、信息封闭性等问题,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面對新兴技术的冲击和挑战,进一步加强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在更高的水平上发展公共文化现代传播体系,实现全民艺术普及,建设数字文化馆是任务所在,也是必然趋势。

  一、数字文化馆及数字文化体验空间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数字文化馆及数字文化体验空间是文化馆免费开放的必然要求。在数字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结合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将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和传播手段应用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是推进文化馆等公共文化阵地免费开放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

  建设数字文化馆及数字文化体验空间是更好的为群众服务的重要手段。加强数字化建设,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参与丰富的文化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数字文化馆建设对于拓展公共文化空间、利用公共文化资源,从而能够使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走向更广阔的领域。通过数字文化服务,可以克服时间、地域、人员的限制,方便快捷地为人民群众进行文化服务、业务咨询和培训辅导。

  建设数字文化馆及数字文化体验空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一个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互动交流的新兴媒体,群众享受文化生活的诉求,已从传统的场馆扩展到虚拟空间的各种终端。而随着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纷纷出现,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已经显得十分重要。

  二、数字文化馆及数字文化体验空间建设的总体框架

  1.网络硬件设施设备。数字文化馆建设首先要建设集运行、管理、维护为一体的计算机机房,它是整个数字化服务的中心枢纽,关系整个数字平台是否能够有效运作。通过机房的统一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运行、管理和维护,才能实现数字化信息的传送。其次是要建设网络系统。网络建设采用核心、汇聚和接入三层设计。采用千兆到桌面的网络方案,DMZ区汇聚层交换机采用了千兆速率的接口进行业务的接入,核心与汇聚层以及接入层通过万兆连接。最后是要建设信息资源接收的服务终端,这里可以是在传统文化馆电子阅览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群服务场地,也可以是以个人计算机为主体的服务终端,还可以是移动设备为对象的服务终端。

  2.线上数字文化馆平台建设。在平台的建设中应打破传统文化馆的服务模式,尽量打造涵盖范围广,种类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栏目。如:可建设专题活动、网上展馆、非遗保护、网上赛事、网上展览,网上教学等栏目。这些栏目将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新闻资讯、文化政策、培训辅导等相关内容,能生动形象,方便快捷的提供文化服务。而在平台建设中则应该注重加强功能的多样性和实用性建设,提供诸如检索、视频点播、资源上传与下载、在线预订、资源链接、评论交流、远程服务等实用功能,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网络渠道的新兴媒体终端获得服务,从而达到资源的无限次使用。

  3.线下数字文化体验空间。在信息时代下,数字文化馆建设也要依靠先进的数字网络技术,打造实体数字文化艺术服务交互体验空间。首先,依托数字文化馆线上平台作为资源库,为实体体验区源源不断的传输最新的服务内容;其次,依托多款数字应用模块,分门别类的体验文化馆的各类艺术产品和服务,如:舞蹈体验学习、戏剧场景模拟等;第三,在实体体验区内通过数字手段全景式展现本土特色文化场景,例如春节习俗、元宵灯会、庙会等,为用户营造身临其境的视听感受;第四,将电视屏、电脑屏、平板屏、手机屏四屏联网,内容互通互动,播放展示内容可缩放、可点播、可触摸、可移动、可下载,营造一种全新的文化体验新境界。

  三、数字文化馆及数字文化体验空间的运营

  当数字文化馆及数字文化体验空间建立起来后,维护运营将成为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这种运营不单单是指宣传推广和信息发布,更侧重于对文化产品服务的反哺和指导。数字文化馆应根据自身的业务特性出发,逐一分析各艺术门类的数字化目的、渠道和方式,采取正确合理的运营方式推广。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新型的文化服务模式要求信息管理人员不仅要精通计算机技术而且还要懂群文业务,所以在当前形势下应该加强文化馆信息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从事数字文化馆建设和文化馆网络维护的专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招聘机制,培养一支既具备较高技术素质和专业知识,又具备实际技能的人才队伍。

  2.加强宣传和推广。数字文化馆建成后,如广大群众还是沿袭传统的文化服务获取途径,被动的获取文化资源,那就背离了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初衷。应以数字文化馆的线上平台作为宣传重点,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将各类文化活动信息、赛事通知、展览资讯等整合汇总高额度发送,保持线上平台的活跃度。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3.加强更新升级,要与时俱进。数字文化馆及数字文化体验空间的建设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由于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应用技术不断更新,这就要求我们的专业技术团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拓展资源,根据受众的需求更新升级数字文化馆的功能,提供更加丰富、便捷、人性化的服务。

  

  

篇十二: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方案

 作者:伍钛[1]

  作者机构:[1]深圳市文化馆,广东深圳518000

  出版物刊名:艺术科技

  页码:121-121页

  年卷期:2017年第7期

  主题词: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馆站联盟

  摘要:本文以实践为基础,在研究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和服务现状的前提下初步实现了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设想和探索,重点围绕公共文化服务和全市一体化的数字化理念这两个关键点展开讨论,寻找符合中国国情的注重公共文化服务和资源共享的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方案

  

推荐访问: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方案 文化馆 数字化 方案

本文标题: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方案12篇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cehuafangan/2022/1118/199902.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方案12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