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周南中学黄静微课教案视听结合

发布时间:2021-10-04 21:47:28 | 来源:网友投稿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之 视听结合 微课教案 一、

 导入课题

  俗话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其实不仅我们要调动 视觉和听觉 去观察体悟生活,而且 诗人也 会调动视觉、听觉等多 感官去创作诗歌 , 从而提高诗歌的 艺术感染力。

 诗词中这一手法,我们称之为视听结合。

 二、 概念诠释 视听结合是指 从视觉 、 听觉等不同角度 对事物、景物等进行深入细致的 描写 ,借助 多层次 的 描写 ,写出事物 的声响,写出事物的动感,写出事物的立体感。这种手法的运用能有效增强诗歌的感 染力 ,营造出身临其境之感。

 三、 例诗分析 :

 (一)

 典型诗例分析:

 视听结合 强调的是感官上要用到眼睛和耳朵互相感受,从而立体再现事物和场景。如曾巩的《 西楼 》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诗的第一、二句描写了海浪像云一样,去了又来,北风吹起时又传来几声雷鸣的景象,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二)视听结合的作用:

 1 、调动多感官,展现描写的层次性; 如 白居易 的《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一,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衬托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展开的;二,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三,从“折竹声”来写,这是听觉所闻。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 。这样多角度多感官的描写,使得对雪的刻画形象生动,曲折有致。

 2 、 丰富细腻 , 营造身临其境之感; 如杜牧的《 江南春 》 绝句 :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 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进行 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给人以超越时空的美的感受

 四、

 课文梳理 :

 课文中阮籍所作的 《 咏怀· 夜中不能寐 》 就成功地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 。

 颔联“ 薄帷鉴明月 , 清风吹我襟 。” 从视觉的角度 写清澈如水的月光照在薄薄的帐幔上 , 带有几分凉意的清风吹拂在诗人的衣襟上 , 造成一种凄清的气氛 。

 颈联“ 孤鸿号野外 , 翔鸟鸣北林 。” 从听觉的角度 写孤鸿在野外哀号,而盘旋的飞鸟在北林上悲鸣。所见者清风、明月,所闻者鸿号、鸟鸣,皆以动写静,写 出寂静凄清的环境,以映衬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 这样写含蓄不尽,意味无穷。

 周邦彦的《苏幕遮· 燎沉香》在视听结合的基础上,更是推进一层,调动了多感官描写。上片 前四句, 写 出诗人夏日 醒后之所感、所闻、所见。

 “燎沉香” 从嗅觉的角度,写到作者刚刚醒来,便嗅到昨夜点燃的沉香仍弥漫室 内。“消溽暑” 从触觉上写作者醒后的第一个感受 —— 闷热的暑气,已经消失 。“鸟雀呼晴”从听觉 角度写天气放晴,鸟雀 十分活跃,从争噪的鸣 声之中透露出雨后新晴带来的喜悦。

 “侵晓窥檐语” 从视觉 的角度写 雀儿们映着晚色,立在屋檐上往下窥视,一边彼此叫个不停。周邦彦不愧 是善于使用艺术语言的大师,短短十五个字,就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创造了生动的形象,作者的美感便层次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 五、高考链接 • 2015 福建卷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

 • 秋夜纪怀 • [ 宋] 陆游 • 北斗垂莽苍,明河 ① 浮太清 ② 。

 •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 还思散关 ③ 路 , 炬火驿前迎 。④ •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

 [ 注] ① 眀河:银 河。

 ② 太清:指天空。

 ③ 散关:即大散关。

 ④ 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 (1 )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3 分)

 • 【答案】

 ① 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 ② 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呼叫; ③ 全联 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 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视听结合类题目的答题模式:

 1、 、 点手法:

 视听结合,结合诗句,指明哪里是视觉描写,哪里是 听觉描写 2、 、 析意境 :生动形象、细致入微地 体现了环境 (事物)

 怎样的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3、 、 明感情:烘托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主旨。

  六:练习巩固 • 2013 年辽宁卷 •

  竹轩诗兴

 张镃 •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 8. 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 分)

 • 答:全联视听结合(1 , 分), “梢影细从茶碗入”从视觉角度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 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 分)视听结合,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1 分)全联 生 动形象地描写了诗人的所。

 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

 (1 分)

推荐访问:南中 视听 课教案

本文标题:周南中学黄静微课教案视听结合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1/1004/4753.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周南中学黄静微课教案视听结合》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