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历史记忆,弘扬传统文化
守护历史记忆
弘扬传统文化
——访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长孙森林
每年的 6 月 9 日是国际档案日,今年是国际档案理事会成立 70 周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近年来,作为国家文化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档案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是专门保管利用明清两朝中央政府和皇室档案的中央级国家档案馆。该馆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主动作为、深化服务,在馆藏档案存储数字化、管理现代化,在存史资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作出一系列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国际档案日之际,本报记者对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长孙森林进行了采访,请他就以上情况进行全面介绍。
固本强基,档案整理数字化迈上历史新台阶
记者:我们知道,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成立于 5 1925 年,前身为故宫博物院文献部,是我国第一个现代意义的专业档案机构。请您介绍一下馆藏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孙森林: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明清档案 1000 多万件,包括明清中央政府和皇家档案,以及不同时期征集的明清档案等。最早的档案形成于明朝初期的 1371 年,最晚的形成于伪满时期的 1945 年,时间跨越 570 多年;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民族、宗教、外交、科技、天文、地理、气象、重大事件、重要典章制度、重要历史人物等诸多方面。馆藏明清档案有 100 多个文种和汉、满、蒙、藏、回、日、俄、英、法、德等约20 种中外文字。其中,馆藏清代内阁秘本档关于 17 世纪西洋传教士在华活动的档案、清代“大金榜”、《赤道南北两总星图》等 12 项档案分别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以及《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记者:作为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档案记录着历史的发展脉络与民族记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和实用功能。明清档案是我们研究这一时期历史、了解过往的宝贵资料,近年来,在基础业务建设方面,一史馆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孙森林:坚实的整理研究基础是明清档案事业发展的必备前提。2010 年以来,我们着力夯实明清档案基础建设,奋力挖掘开发明清档案的文化价值,努力全面服务社会,推动明清档案事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一史馆基础业务建设中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在规模上堪称“世界之最”的档案整理数字化工作。加工规模最大时,馆方管理人员和外包公司共有近400 人直接参与,日均提还档案 2 万多件。截至 2017 年底,共完成档案文件级整理 730 多万件(含满文档案 66 万件),所有成体系馆藏档案已经基本整理完毕,摸清了馆藏档案的家底;档案数字化扫描约 540 多万件(5000 多万画幅),馆藏档案数字化扫描已完成过半;为了安全高效地管理档案信息,构建了科学规范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目前管理的数据总量近 7000TB,这在业界是不多见的。
长期以来,档案著录一直是档案开放利用的“瓶颈”。一史馆不断总结经验、强化管理,开展了大规模档案数字化图像著录工作,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了主题词与分类号自动转换、在图像上标识题名要素等著录辅助功能,极大地提升了各环节的工作效率,保证了档案数字化图像著录工作的高速运转,共完成档案著录 120 余万条,为加快档案开放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由于饱经历史沧桑,部分明清档案残损情况比较严重,我们着力强化档案修复抢救工作,以严格的标准和规范的流程,完成档案修复近 4 万件(110 余万面),尽最大努力让这些历史文化瑰宝“益寿延年”。
着力开放,档案利用服务呈现多元新局面
记者:一史馆馆藏满文档案种类齐全,内容丰富,以其独特的史料价值享誉海内外,对于研究清代某些历史问题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这方面工作有哪些进展?
孙森林:一史馆藏满文档案约 200 万件,占全部馆藏档案的五分之一,可以说满文档案是一史馆的重要特色,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满文专业性较强,以前满文档案的各项工作只能依靠满文专业人员纯手工进行,其开发利用进程难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为此,一史馆积极探索,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组织开展了满文档案图像识别软件研发项目,研发完成了满文档案图像识别软件、满文输入法、满文字库、拉丁字母与满文标准字体相互转换软件和满文档案拉丁字母数据管理软件,为建立满文档案信息数据库提供了必要工具,填补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空白,得到了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此外,满文档案的编译出版也是满足社会利用需求的重要方式。一史馆相继出版了《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清代东归和布克赛尔土尔扈特满文档案全译》《清初西洋传教士满文档案译本》《北京地区满文碑刻拓片总目》《大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清太祖满文实录大全》等满文档案史料,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
记者:让明清档案走出宫墙,服务于学术研究,走进大众生活,既是档案工作者的心愿,也是研究者和公众的殷切期盼。在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一史馆近年来有哪些新成果?采取了哪些举措推进档案的开放利用?
孙森林:一史馆紧紧抓住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充分利用近年来的基础业务工作成果,积极协调推进数字化档案的开放。2013 年至 2017 年,一史馆在馆内开放利用平台开放档案共计 8 个全宗 126.6 万余件。特别是 2017 年,开放档案达 57 万余件,占 5 年来开放档案总量的近一半。目前,馆内信息化平台向社会开放档案超过 300 万件。随着档案开放力度的加大,到馆查阅档案人次也呈明显上升趋势,2017 年来馆利用档案 4608 人次,创近 10年来新高,档案开放的社会效果正在逐步显现。此外,为使利用者足不出户即可查阅明清历史档案目录,我们已在官方网站分期分批公开馆藏数字化档案目录 110.6 万余条。
积极宣传展示明清档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馆内陈列室平均每年应约接待社会各界参观近 1000 人次。精心策划与深圳市档案馆、珠海市档案馆、大连旅顺博物馆合办的《清宫秘藏档案珍品展》《功在不舍——罗振玉与明清档案》等展览,
让明清档案走出深宫,走进当代百姓生活。授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使用《赤道南北两总星图》电子图像,配合世界记忆名录项目宣传,在世界范围内展示馆藏档案精品。此外,探索社会教育服务途径,尝试开展了中小学生“走近历史档案·感受中华文化”主题参观活动,取得良好反响。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一史馆于 2016 年 3 月正式开通运行微信公众号“皇史宬”。截至 2017 年底,累计推送原创文章 114 篇,推送稿件阅读总数达 21.5 万次。特别是在端午节、中秋节、冬至等传统节令推出相应文章,用历史档案还原清代宫廷节令记忆,在普及历史知识的同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服务大局,编研开发推出系列新举措
记者:档案在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扩大对外交流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围绕服务国家社会发展,一史馆如何利用馆藏资源创新明清历史档案编研开发工作?
孙森 林:近些年来,一史馆积极探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方式方法,紧扣时代脉搏,充分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努力创新推进明清历史档案编研开发工作,不断推出新举措新成果。辛亥革命 100 周年,一史馆编纂出版了《清宫辛亥革命档案汇编》80 册,全面系统地公布晚清宫廷所藏辛亥革命档案,有力配合了相关纪念活动。2014 年是甲午战争 120 周年,一史馆对馆藏甲午战争档案进行了系列开发,编纂出版了《清宫甲午战争档案汇编》50 册,并与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合作举办《历史不能忘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展》。同时,推出《清宫档案里的甲午战争》专题研究成果,引起强烈社会反响。
为了积极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一史馆力求从明清档案史料的角度充实“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文化内涵,突出和宣传丝路沿线区域和平、合作和共同发展的时代主题。我们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联袂,于 2016 年 1 月全面启动“明清时期‘一带一路’档案编研出版工程”。近期,我们将馆藏档案的资源优势同专家学者的专业优势相结合,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组建联合课题组深度研究挖掘明清档案资源,力争形成明清档案政务咨询专稿,努力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等方面发挥明清档案的资政佐证作用。
记者:可以看到,通过九十多年的努力奋斗,特别是 1 2011 年以来开展的大规模档案整理数字化工作,一史馆取得的成绩引人注目。今后将如何进一步突出特色,描绘更加美好的明清档案事业发展前景?
孙森林:明清档案基础业务工作必须循序渐进,在这方面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特别是馆藏档案整理及数字化工作。一是继续加强档案整理,除计划完成残档清理、整理约 35万件外,还要对其他未纳入“五年档案整理”计划的已有案卷级整理基础的 13 万余件档案进行文件级整理,对 4 万余件宫中红绿头牌进行清理、整理,对约 274 万余件残档进行调研、清理、整理。二是继续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继续对已完成整理的档案进行数字化,画幅数量约占全部馆藏档案画幅总数的三分之一(约 3200 余万画幅)。三是继续开展档案著录工
作,继续对已完成整理及数字化的档案进行著录。四是继续开展档案修复工作,据估算,馆藏档案的残破率在 20%以上,尚有数量巨大、难度较高的残破档案亟待修复。五是开展馆藏古籍开发工作,作为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一史馆馆藏古籍 15 万册,我们将有计划地对古籍进行全文数字化等开发工作,并向社会提供利用服务。此外,我馆还存有清末民初报纸 15 箱,需经过除酸、加固等保护处理后再进行清理、整理。六是开展档案全文数据库项目,在继续建设满文档案全文检索数据库基础上,尝试对有条件的汉文档案进行全文数字化,探索研发满汉文翻译软件。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多年的大规模档案整理数字化工作,为一史馆馆藏明清档案的安全保管和充分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后,一史馆将树立起“资源立馆、人才立馆、学术立馆、服务立馆”的发展理念,不断推动明清档案事业科学发展,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 记者
户华为)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守护历史记忆,弘扬传统文化》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