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

发布时间:2021-10-08 21:47:11 | 来源:网友投稿

第二单元

了解空气
干窑镇中心小学   戴文卫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空气占据着我们的周围空间。让学生经历一个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
2、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选择材料,设计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流动以及空气占据着空间。
3、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空气的存在、流动以及空气占据着空间。
教学难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材料准备:
教师用:水槽、气球、塑料袋、可乐瓶、三角漏斗、平底烧瓶、集气瓶等材料。
学生用(4人一组):水槽、可乐瓶、气球、剪刀、铁钉、吸管等。
教学步骤 教学媒体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思路 
1、  谜语导入            二、 感觉空气                    塑料袋、气球      1、我有一个谜语,大家猜猜看是什么? 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我们的生命里不了。 2、关于空气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关于我们还有什么问题? 3、今天我们就用观察和做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关于空气的一些问题。  1、收集空气。 我们怎么把空气摆放到课桌上来研究呢?大家想想办法。 2、感觉空气。 3、交流对空气的感觉。 现在就把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4、概括学生感觉到的空气的性质  猜谜语      学生提出问题    1、学生用手摸、按,感觉空气充满塑料袋,有弹性,能变形;扎一个小孔让空气吹在脸上感觉气流,体会空气像水一样能流动;听一听气流发出的声音;尝一尝、闻一闻体验空气没有味道、没有气味。 2、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发现。 激发兴趣导入            通过运用感官充分感觉空气,使学生对空气形成多方面的感性认识。 让学生用口头语言把自己的感觉描述出来。通过描述,学生头脑中的空气会由零散的表象向概念化的方向发展。 
三、纸的奇遇            四、谁赶走了杯中的水                   五、 我们从哪里还知道空气占据空间    6、  课外活动 水槽、水、玻璃杯、废纸片      1、大家想变魔术?先认真读课文上“纸的奇遇”这段文字。 师介绍魔术(实验)的注意点。 魔术成功了吗?有什么发现? 2、解释纸团为什么不会湿? 3、这一部分让空气占着,所以水进不去。这叫空气占据空间。  1、再来做一个魔术。  会做一个魔术还称不上魔术师,大家还能用桌子上这些材料再做一个魔术吗? 指导学生按教材提供的方法进行活动。 2、是谁赶走了第二只杯子里的水,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 在做魔术的过程中,我们都有些什么发现呢? 3、再把第二只杯子直立着压到水底,观察杯子里的空气会怎么样?和第一个魔术里的结果一样,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这个魔术的秘密和第一个魔术的秘密是一样的。  1、刚开始我们用塑料袋装空气,塑料袋鼓起来了,说明空气占据了塑料袋里的空间。"空"杯子里有一满杯空气,空气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还有什么地方空气占据空间?  在哪里还能找到空气?  学生实验。用桌子上的水槽、水、玻璃杯、废纸片做魔术。   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交流并讨论,揭示秘密。    学生观察第一只杯子里的空气是怎样跑到第二只杯子里的,第二只杯子里的水是怎样跑出来的。       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结合经验,寻找结论。          通过魔术,认识纸团不湿的秘密是空气占据空间。     引领学生借助可见媒介--水,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观察到空气不仅存在,并且还占据空间能流动。同时使学生感受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即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来研究不可见的物质。  学生通过做这个实验不仅亲眼"看到"了空气和它的流动,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这种科学方法的魅力。    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经验去说,并引导他们去推想。 拓展学生的思路。     

第二课时
材料准备:
每个小组的学生准备两个可密封的透明玻璃瓶(如带胶塞的医用盐水瓶,要洗净),一只两用打气筒,一架天平;气球两只;一根线;一根小木棒;每个学生一张科学文件夹。

教学步骤 教学媒体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思路 
1.引入。        1、上节课我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个地方还有空气,现在请同学们说说都在哪里找到了? 2、上节课的实验告诉我们,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的地方水就进不去了。那空气占据的地方还能不能再进去一些空气呢? 学生思考。  复习旧知,承上启下。 
2.瓶里的空气。 透明玻璃瓶(如带胶塞的医用盐水瓶)、两用打气筒、橡胶管、水 1、往盛满空气的瓶里再打人一些空气。   现在的玻璃瓶里盛满了空气,我们把它密封起来,用打气筒再打入一些空气,大家猜想一下,结果会怎么样呢?   现在大家来看瓶里的空气有什么变化?   一满瓶空气,打入一些空气后还是一满瓶空气,瓶里空气增多了,它的体积变化了吗? 2、从充满空气的瓶里抽出一些空气。   打入一些空气后还是一瓶,抽出一些空气后结果会怎样?猜猜看。   结果怎么样?一满瓶空气,抽出一些空气后还是一满瓶空气,瓶里的空气减少了,它的体积变化了吗? 3、两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4、如果往盛满水的瓶子里再打入一些水,结果会怎样?抽出一些水结果会怎样?说一说观察到的现象。 5、空气、水同样都是一满瓶,分别打入一些空气、水,结果有什么不同?   空气、水同样都是一满瓶,分别抽出一些空气、水,结果有什么不同?   通过比较发现空气和水的形状和体积有什么不同?      学生实验。 说说自己的发现。           学生实验。 说说自己的发现。    学生尝试解释,不追求完全解决。 引导学生结合过去的经验进行推测。 让学生实际进行操作,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先猜想,再实验证明说明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随时充满它所在的空间,它的形状和体积取决于盛装它的容器的形状和体积。 这个推测和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用比较的方法来认识物体的一些性质:通过比较瓶中的空气和水,进一步认识空气(一定量的)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随时充满它所在的空间,而水(一定量的)虽然没有一定的形状,但却有一定的体积,它不能随时充满它所在的空间。 
3.称称空气  透明玻璃瓶、天平、气球、线、小木棒 1、称空气。   用空气做跷跷板的游戏。   把两个盛满空气的玻璃瓶放到天平的两边,把天平调节平衡。这说明天平的两边怎样?往一边的玻璃瓶里打入一些空气,再称,结果怎样?  打入空气的这边为什么变重了?这说明了什么? 2、 用简单秤测量空气有没有质量。把两个吹了气的气球挂在杠杆的两边,调节平衡。如果一边变轻了,秤会怎么样?     放掉一边气球里的空气再称,结果怎样?轻重怎样变化了? 3、我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猜测并讨论。         学生猜测并实验。     结合经验,寻找结论。  通过比较认识空气有质量。  质量是一个特殊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这里主要还是渗透,仍需要使用"重量"、"轻量"的说法。 
4.综合认识,整理资料,比较、认识固体、液体和气体。  科学文件夹 1、根据过去的认识填写科学文件夹。   我们对石头、水和空气都不陌生了,现在我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在实验中获得的认识,来填写我们的科学文件夹。 2、科学文件夹里的资料都是我们自己的发现,我们来分析这些资料,大家比较一下,看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3、说说石头、水、空气的不同特点。 4、认识固体、气体和液体。   教师可在引导学生表达认识的基础上,概括说明石头、水、空气的不同特点,然后分别给出固体、液体、气体的概念(是名词,不是下定义)。 学生填表,综合经验,整理资料。      学生通过整理资料,对比分析,获得认识。         主要是综合前面探究的收获,并进行整理,然后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总结出空气的特殊性质,进而初步建立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这部分内容又分为两层。 
5.作业。     课后踢踢足球或拍拍篮球,体会有什么感觉?足球、篮球里的气少了要怎样做?还有哪些地方有类似的做法?   
附:科学文件夹
 有一定的形状 能占据空间 有一定的重量 能流动 有一定的体积  
石头       
水       
空气       
       

被压缩的空气
惠民镇中心小学  边疆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感知空气可以被压缩,2、 感受压缩空气有弹力。
3、 运用实验的方法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4、 压缩空气有弹性,5、 会产生弹力。
6、 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材料准备:
按组准备小皮球、注射器、橡皮、空气枪、纸面巾、水;每人准备科学文件夹。     
篮球两个(一个气不足,一个气足)、一支充气针、一个打气筒。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思路 
(一)感知空气可以被压缩,初步感受压缩空气有弹力。                       (二)用实验的方法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会产生弹力。       (三)日常运用     (四)整理器材 小皮球                           注射器      篮球两个、一支充气针、一个打气筒。    空气枪 1、(出示小皮球)你打算怎样来玩这个球? 2、玩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做好记录) 3、你们组有哪些发现? (板书) 4、对于这些现象你能提出哪些问题?(选定今天的研究课题) (1) 为什么小皮球能被捏瘪? (2) 手松开后为什么能弹回? (3) 为什么有的小皮球弹的高,(4) 有的弹不(5) 高? 5、你们猜测一下是什么原因? (板书) (1) 空气可能可以被压缩。 (2) 压缩空气可能有弹性,(3) 会产生弹力。 (3)压缩空气越多,弹性可能会越大。 1、(出示注射器)谁有办法证明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会产生弹力? (做好记录)  2、谁有办法证明压缩空气越多,弹性可能会越大?  3、通过实验验证了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   1、 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哪里利用到压缩空气? 2、 怎样获得更多有关压缩空气的知识?  1、 学生回答。  2、 学生观察、记录。 3、 学生汇报、交流。  4、学生汇报、交流。         5、 生讨论,6、 汇报,7、 交流。         1、 分组探究,2、 记录,3、 上台汇报、交流。    4、 学生汇报、交流。 一生上台实验。      1、 学生汇报、交流。 玩空气枪。 2、 学生汇报、交流。  让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验证假设。        得出结论。 

课题:流动的空气
范泾小学 陆海飞
一、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知道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空气的热的也有冷的;
2、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来体验风的存在;
3、鼓励学生用画图、想象等多种方法来感知空气的流动。
二、教学重难点:空气可以流动形成风。
三、材料准备:一瓶花露水、每组同学一支香、一盒火柴、一把扇子。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思路 
一、引入 实物投影 1、出示谜语; 2、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风的知识?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风的知识? 讨论,猜谜; 思考,回答。 用猜谜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探    究    活    动  1、 了 解 风 VCD 1、播放关于风的VCD; 2、提问:怎样看到风?大自然中都有哪些类型的风,我们是怎样判断的? 观看VCD;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视觉、听觉来了解风的知识。 
  2、 游 戏  1、在教室门口打开花露水的瓶盖; 2、提问:谁把香味带到了你的鼻子里? 闻到香味后举手,观察其他同学闻到香味的先后顺序; 画出香味在教室里飘散的线路图并作说明; 回答问题。 让学生用游戏的方式通过嗅觉来亲身感受风的存在。 
    3、  实      验 ⑴ 烟 的 实 验 实物投影 1、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提醒学生不要对着香吹气; 2、展示学生画的空气流动路线图。 点燃香,观察烟飘的方向; 观察其他小组的烟飘的方向; 画出教室里空气流动的线路图; 想象空气在教室里流动的情况。 通过实验来感知教室里空气流动的情况;通过想象来感受教室里风的存在。 
  ⑵ 制造风  指导学生制造不同的风。 用手头的工具制造出不同方向、不同大小风; 想制造热风和冷风的方法。 让学生亲自动手制造风,进一步了解空气的流动产生风; 
 三、作业  收集关于空气和我们的生活,以及和动物、植物生活的关系的资料,思考如果地球上没有了空气会怎样?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科学(下册)
§2-4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嘉善县下甸庙小学    陆根生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感受,体验空气对于生命的重要性。
2、通过经历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体会运用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3、使学生知道空气是所有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保护空气、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保护环境价值观的教育
4、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对压缩空气运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调查活动,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就在我们的身边,科学技术能够改善我们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
认识人的生命离不开空气,空气是我们维持生命的必需条件。
三、教学难点
空气对生命的意义。
四、材料准备
1、教师为学生每人印制一张心跳次数记录表,一张压缩空气调查记录表。
2、课前组织学生收集关于人、动物、植物和空气关系的资料(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影像资料等)。
3、有条件的话,教师可准备有关多种媒体资料(课件、音像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媒体 教 师 行 为 学生行为 教 学 思 路 
一、导入  1复习,前面我们研究了空气的哪些特点? 2师问:我们还会发现空气和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密切关系? 3师述:课前我们进行了调查,收集了一些有关空气的资料,我们发现空气不仅和我们的生活有关,和动物、植物也有密切关系。 4师:今天我们来讨论空气和我们的人类、动物、植物有哪些关系? 1学生回答  2学生发表意见 3学生回答    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我们离不开空气 每人一张呼吸记录和挂钟一只 1游戏: 我们每分钟呼吸多少次?  2游戏: 憋气比赛  3讨论:我们没有空气能活下去吗? 4推测:潜水员在水中为什么要带上氧气瓶? 1学生完成游戏并做好记录。 2参与憋气比赛(不能超过一分钟) 3学生发表意见 4学生回答 通过游戏的实际感受,认识到人的生命离不开空气。 
三、收集资料,讨论动物、植物、人类和空气的关系  1出示:漫画      2出示:关于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图片 3出示:植物、昆虫、土壤里的小动物的图片 4出示:气垫船、高压充气钻等图片 1师问:漫画告诉我们什么? 讨论:(1)在自然界里,我们和动物、植物是什么关系? (2)我们和动物、植物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才能生活得好? (3)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是怎样呼吸空气的? 2讨论: 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是怎样呼吸空气的?  3讨论: 植物、昆虫、土壤里的小动物是怎样呼吸空气的?   4讨论:    人们在哪些方面利用压缩空气? 1学生回答 小组讨论、交流     2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讨论、交流    4小组讨论、交流填好《我的调查记录表》   采用收集资料和讨论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向学生渗透珍惜生命,珍惜和保护空气环境的情感。 
四、举办展览 图片展览 组织举办展览会 学生收集有关图片、事例和实物进行展览 通过举办展览,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从中受到成功的快乐 
五、延伸活动  1你学了本单元后,知道了空气的哪些方面的知识?是怎样知道这些知识的? 2通过收集资料,阅读课文中的材料,我们又想到了什么? 1学生回答   2学生思考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空气的欲望 

推荐访问:下册 单元 科学教案

本文标题: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1/1008/12681.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