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角度分析中国重要省份
爱我中华,胸藏 公鸡 地图,将来才能大展宏图
自学中国地理知识步骤 先写省份 —— 再画经纬网 —— 接着写周边省份
—— 继而描绘地形 —— 旁边写气候、植被,资源 —— 特色词语概况
重庆市 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四川盆地东南部,地跨东经 105°11"—110°11"、北纬 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界东临湖北省和湖南省,南接贵州省,西依北靠四川省,东北部与陕西省相连。面积为北京、天津、上海三市的 2.39 倍,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城市。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候在 18℃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 6-8℃,夏季炎热,七月每日最高气温均在 35度以上,为中国三大火炉之一。极端气温最高 43℃,最低-2℃,日照总时数 1000-1200 小时,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春夏之交夜雨尤甚,因此有“巴山夜雨”之说。重庆多雾,素有“雾重庆”之称。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等。
上海 简称“沪”,别称“申”, 120 度 51 分至 122 度 12 分,北纬 30 度 40 分至 31 度 53 分之间,地处中国漫长海岸线的最正中,亚洲第一大河长江的入海口,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隔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西部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拥有中国最大的外贸港口、最大的工业基地。上海全市面积为 6340 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居全国首位;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3631 人,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是中国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日照充分,雨量充沛。
天津 位于东经 116°43"至 118°04",北纬 38°34"至 40°15"之间。中心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北方国际物流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和生态城市。天津位于华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汇流处,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天津已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经济增速连续多年位于全国领先位置,发展成为仅次于上海、北京的中国大陆第三大城市。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气爽,冷暖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少雪,因此,春末夏初和秋天是到天津旅游的最佳季节。
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燃料矿主要埋藏在平原区和渤海湾大陆架,有石油、天然气和煤成气等。
黑龙江 省位于东经 121°11′-135°05′,北纬 43°25′-53°33′。北部、东部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与俄罗斯相望;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西部属松嫩平原,东北部为三江平原,北部、东南部为山地。属寒温带季风气候,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凉爽,南北温差大,北部甚至长冬无夏。因而夏宜避暑,冬宜赏雪、观冰灯、进行冰雪运动。1 月平均气温-31 至-15℃,7 月为 18-23℃,无霜期仅 3-4 个月,年平均降水量 300-700 毫米。为中国木材、石油、大豆、甜菜、亚麻主要生产基地,产量均居全国首位。煤炭、黄金、机车车辆、机械、矿冶设备等亦占有重要地位。
山西省 位于北纬 34°34"-40°43"、东经 110°14"-114°33"。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山西省境界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以涛涛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绵绵内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主要河流有汾河、海河两大水系。距海不远,但因山脉阻隔,夏季风影响不大,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3°─14°C,昼夜温差大,南北温差也大。全省年降水量在 400-650 毫米,但季节分布不均匀,夏季 6 月-8 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约占全年的 60%以上。山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中以煤、铝土、铁等为最。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山西的人文资源非常丰富,山西人文的八大文化品牌:华夏之根、黄河之魂、佛教圣地、晋商家园、边塞风情、关圣故里、古建瑰宝、太行神韵。
河北, 简称冀,向来为京畿重地,河北在战国时期大部分属于赵国和燕国,称为燕赵之地。位于东经 113°04"至 119°53",北纬 36°01"至 42°37"之间,东与天津毗连,东南部、南部衔山东、河南两省,西倚太行山与山西为邻,西北与内蒙古交界,东北部与辽宁接壤。全省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复杂多样,有坝上高原、燕山和太行山地、河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属温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少雪,夏季炎热多雨;春多风沙,秋高气爽,四季分明。春季降水少,春旱、夏涝对农业生产威胁较大。矿产丰富(铁矿石、石灰岩、煤、石油),海洋海涂等资源都比较丰富。河北水资源不足。河北是全国的农业大省,许多主要产品产量都居全国先列。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薯类等。经济作物以棉花最重要,该省是我国重要产棉基地。
江苏 简称苏,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州,介于东经 116°18′-121°57′,北纬 30°45′-35°20′之间。东濒黄海,西连安徽,北接经济强省山东,东南与富庶的浙江和上海毗邻。江苏以江宁(南京)、苏州各取一字得名。江苏以地形地势低平,河湖众多为特点,平原、水面所占比例之大,在全国居首位。太湖和洪泽湖为全国五大淡水湖。大致以淮河—灌溉总渠一线为界,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以北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全省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农作物、林木、畜禽种类繁多。粮食、棉花、油料等农作物几乎遍布全省。江苏蚕桑闻名全国,名茶有“碧螺春”、“云台山云雾茶”、"芦蒿茶"、“雨花茶”等。“苏”的繁体字‘蘇’就很形象的诠释了江苏的含义,“苏”由草、水、鱼、禾四字组成,象征着江苏自古就是鱼米之乡。
浙江 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并有太湖位于江、浙两省之间。最大的河流为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浙江大陆海岸线和海岛岸线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 20.3%,居第一,也是岛屿最多的省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5 月、6 月为集中降雨期,气象灾害繁多。浙江省地理特征非常丰富,从浙北地区水网密集的冲积平原,到浙东地区的沿海丘陵,再到浙南地区的山区,另还有舟山市的海岛地貌,可谓山河湖海无所不有。土壤以黄壤和红壤为主,占全省面积 70%以上,多分布在丘陵山地。浙江是我国高产综合性农业区,经济林、竹林资源丰富,,茶叶、蚕丝、柑橘、竹制品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江西 位于北纬 24°7′至 29°9′,东经 114°02′至 118°28′之间。江西省,因境内主要河流赣江而得简称‘赣’。东邻浙江、福建,南嵌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的腹地京九线、浙赣线纵横贯穿全境。自古以来物产富饶、人文荟萃,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境内除北部较为平坦外,东西南部三面环山,中部丘陵起伏,成为一个整体向鄱阳湖倾斜而往北开口的巨大盆地。在探明的 89 种矿产储量中,居全国前五位的有 33 种。因地形以丘陵为主,水力资源丰富,水资源也丰富,动植物更加丰富。全省森林覆盖率 63.1%,与福建并列第一。全省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全省主要自然灾害有寒害、洪涝、干旱和冻害以及持续时间较为短暂的高温危害等。
贵州 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市,地理坐标介于东经 103°36′~109°35′、北纬 24°37′~29°13′之间。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另外,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秋风、凌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贵州素以“西南煤海”著称,煤炭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五位,超过南方 12 省的总和。贵州是我国的能源大省,水、电、煤多种能源兼备,犹以水力和煤最为突出。全省土地资源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坝地较少,山间平坝区面积仅占全省的 7.5%。这种地理特点,使得可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资源不多。贵州矿产资源丰富,是著名的矿产资源大省。贵州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薯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籽为主要品种。
四川 简称“川”或“蜀”,位于我国西南地区、长江上游,在东经 97°21′~108°31′,北纬 26°03′~34°19′之间。西有青藏高原相扼,东有三峡险峰重叠,北有巴山秦岭屏障,南有云贵高原拱卫,形成了闻名于世的
四川盆地。四川自古享有“天府之国”之美誉。周边同重庆、贵州、云南、西藏区、青海、陕西、甘肃接壤。四川是全国的农产品供应大省,是国家最大的粮、油、猪生产基地之一,是我国小麦、水稻、油菜籽、黄红麻、甘蔗、桑蚕、水果的重要产区。川西高原、山地分别为本处重要牧区和林区。四川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其中冶金、采矿、化工、机械、宇航、电子工业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白酒业在中国举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号称川酒天下、“川酒云烟”之说。四川西部川西高原和东部四川盆地的差异很大,高原山地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并存。东部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西部则寒冷、冬长、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气候垂直变化大,气候类型多,有利于农、林、牧综合发展;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范围大,主要是干旱,暴雨、洪涝。
甘肃 简称‘甘’或者‘陇’,位于祖国西部,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介于北纬 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大部分位于中国地势二级阶梯上。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甘肃省地处黄土、青藏和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虽然甘肃省气候干燥,气象灾害危害重,但干旱气候区丰富的光能、热量、风力资源、等气候资源,是可再生利用的。甘肃是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之一,甘肃省列全国第一位的矿产有 10 种,前五位的有 25 种,前十位的有 49 种,矿业开发已成为甘肃的重要经济支柱。河西走廊被称为有色金属长廊,还是中国主要的牧业基地之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简称“新”,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地处中国西北边陲,是中国面积最大、陆地边境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的省区。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湿气不易进入,形成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大,日照时间长,降水量少,空气干燥。南疆的气温高于北疆,北疆的降水量高于南疆。由于大部分地区春夏和秋冬之交日温差极大,故历来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之说。新疆地形“三山夹二盆”,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在“三山”和“两盆”周围有大量的优良牧场,仅次于内蒙古、西藏,居全国第三。有着数不尽的“粮仓”、“肉库”、“油盆”、“煤海”。沙漠中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大宗,伊犁谷地气候温和,雨水较多,土地肥沃,更宜谷麦生长,素有“新疆粮仓”之称。新疆经济作物主要产品有棉花、油料、甜菜、麻类、烟叶、药材、蚕茧等,其中新疆棉花尤以质优而闻名全国,是全国举足轻重的棉花产区。新疆素有“瓜果之乡”之称。
西藏 高原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与中国大部分地区相比,西藏的空气稀薄,日照充足,气温较低,降水较少。西藏高原这里每立方米空气中只含氧气约 150─170 克,相当于平原地区的 62%至 65.4% 。西藏是中国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多一倍。气温偏低,年温差小,但昼夜温差大。各地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干季和雨季的分界非常明显,而且多夜雨。年降水量自东南低地的 5000 毫米,逐渐向西北递减到 50 毫米。
湖南 位于长江中游南部,大部分地区在洞庭湖之南,故名湖南。湖南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连湖北。境内湘江贯穿南北,又简称为湘。湖南有“芙蓉国”之称。全省以山地、丘陵为主, 13%为平原。湖南为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气候年内与年际的变化较大。春夏多雨,秋冬干旱。气候垂直变化最明显的地带为三面环山的山地。湖南省矿藏丰富,素以“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之乡”著称。自古以来就享有“九州粮仓”、“鱼米之乡”的美誉。主要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粮食产量居全国第 7 位,稻谷产量居全国第 1 位,苎麻产量居全国第 1 位,茶叶产量居全国第 2 位,柑桔产量居全国第 3 位。湖南在只占全国 3.2%的耕地上产出了占全国 6%的粮食、8%的棉花、13%的柑桔、6%的油茶籽、11%的猪肉、8%的淡水产品。
云南 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 3 个邻国是缅甸、老挝和越南。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所以气候也很复杂。主要受南孟加拉高压气流影响形成的高原季风气候,全省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在垂直分布上,因境内多山,河床受侵蚀不断加深,形成山高谷深,由河谷到山顶,都存在着因高度上升而产生的气候类型差异,一般高原每上升 100 米,温度即降低 0.6℃左右。“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表明了“立体气候”的特点。降水量在季节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是极不均匀的。降水量最多是 6-8 三个月,约占全年降...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地理角度分析中国重要省份》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