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课标依托课本吃透考纲
紧扣课标
依托课本
吃透考纲 ——2008 年淮安市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今年历史试卷总体结构稳定,从题型和题量与去年相比没有什么变化。考查的内容仍是学科基本知识,继续体现了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原则,以《导学》为指导,课标为准绳,试题灵活开放,图文并茂,稳中有变,命题技巧多样。
一、试卷基本情况和特点
㈠ 题型与题量:
2008 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学科试题,分为两大基本题型: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全卷 19 小题,满分 60 分,与政治学科同场,考试时间共计为 120 分钟。初步统计数据见下表:
一、单项选择 二、非选择题 题量 分值 比例% 题量 分值 比例% 15 30 50 4 30 50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试卷在题型和分值比例上没有大的调整, ㈡ 试题的分布和分值比例 :
各种题型和各部分内容所占比例符合中学历史教学实际,符合课程标准,安排合理。试题涉及初中各学期所学内容,并“由远及近”逐渐加重,体现了历史考查“厚今薄古”的原则,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详情见下表:
分析:①知识点分布合理,基本符合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课时比例要求。②重点突出近现代史。符合《导学》的要求。③本套试卷图片材料多次运用,图文并茂,说明命题者 单项选择题 非选择题 合计 内
容 分值 比例% 分值 比例% 分值 比例% 中国古代史 10 16.6 5 8.3 15 25 中国近现代史 14 23.3 11 18.3 25 41.7 世界历史 6 10 14 23.3 20 33.3 合
计 30 50 30 50 60 100
关注到了初中学生形象思维仍占重要地位的心理特点,另一方面提高了对学生从图形中提取信息能力的考查,可谓立意高远。
㈢ 试题特点:
本次中考试题结构严谨、题量适中、形式活泼多样,从内容到形式都符合开卷考试的要求和教育形势发展的要求。其特色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1 、 依据《课程标准》 与《导学》 命题
试题考查的知识范围,都出自《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内容,对知识点的能力考查层次要求与《课程标准》相一致。如 2 题对应的考查点是“秦的统一”;4 题对应的是“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12 题对应的是“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13 题对应的是“了解三大宗教的产生与发展”;这些,都引导教师将《课程标准》与《导学》作为教学的依据,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2 2 、 注重基础知识考查, 试题注重能力考查层次 今年的中考历史试题在关注基础知识的同时,更突出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且考查层次分明、全面,从而改变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试题提供课本及以外的新材料,形成新的问题情境,注意与教材主体内容的有机结合,有效地考查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⑴关注基础知识。如选择题 4 题、5 题、9 题、10 题考查的主要是识记能力,但不是单纯的机械记忆,需要把相关的知识点综合在一起,经过比较后才能正确回答;选择题 8题、13 题、14 题考查学科主干知识,但也必须理解了题意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⑵突出能力考察。如 1 题、2 题、3 题、6 题、15 题侧重考查考生在新的历史情景下,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如选择题 1 题、2 题、18 题、19 题分别考查了从从图片中、从文字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其次考查学生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如:17 题第(3)问“他的科研成果“改变了世界”说明了什么真理” 3 3 、 体现新课改理念,注 重知识渗透,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试题在考查基础主干知识与能力的同时,渗透着对相应思维过程与方法的考查,渗透着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判断考查。如 18 题,通过漫画与图表考查的是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主题的相关内容,同时也考查了对于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掌握情况,需要考生掌握提炼学习主题的基本要领才能准确做答。19 题从图片入手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改革在国家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使学生能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于进步的动力。在教
学渗透相应的情感教育。教育、文化和学生息息相关,对历史的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了解国家,热爱祖国的情感。
4 4 、 多方位联系,突出历史学科内的综合 , 不回避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将其与书本知识的有机结合 , 题目开放灵活, 彰显历史学科以古鉴今的社会功能
2008 年中考历史试题注重历史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与综合,具体表现在两个层次上:第一层次是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部分内的综合,如 17 题即体现了古今贯通的特点;第二层次是古今中外历史的综合,如 19 题体现了中外关联,相互借鉴的特点,这些都是 2008 年中考试题较成功的尝试。同时以人们比较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为切入点来创设问题情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根据题意对知识进行整理、运用的综合能力。
二、 学生答题 存在的 主要问题
1、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不到位。有些同学选择题第 10 题、第 11 题、第 13 题、第 15 题的得分偏低,表明识记方面存在明显偏差。
2、对所给材料的理解、运用存在偏差,缺乏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些考生不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如 18 题要求从两幅图片的内容入手,从政体、法律文件、以及思想方面作答,有些考生思路不清,不善于透过现象抓住问题的的本质,因而丢分严重。有些同学胡子眉毛一把抓,将原材料统统抄袭一遍,表明其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欠佳。
3、答题思路、书写不规范。例如专用名词写作错误;书写不规范,有的学生竟然字不会写。
三、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中考命题是考试评价改革重要的环节之一,它对我们平时的教学直接起到指挥棒的作用。2008 年历史中考试题继续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偏重于能力的考查,体现了历史知识的适度综合性,在题目的设置上注重灵活性,注重试题的教育价值,还注重试题的开放性。对我们下一年度的中考复习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为此今后教学和复习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 必须依据《课程标准》 与《导学》 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以《课程标准》为准、以《导学》为据、以教材为本。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研读《历史课程标准》与《导学》,它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应及时依据《课程标准》与《导学》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实际上这也是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对“内容标准”中要求的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基本观点等基本知识应理解到位,
立足平时,夯实基础。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和理解教材,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强调对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的归纳等。
第二,注意学法与教法的结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学会阅读教材。因为是开卷考试,学生主要的参考书还是教材,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材很重要。首先读目录,包括单元题、课题、每课的小标题,这不仅有利于理解历史过程、历史主题和历史线索,而且有利于快速查找知识。同时,阅读教材时,善于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即哪些是背景,背景中哪些是原因,哪些是时间、人物、经过、结果和意义,意义又是分哪几层叙述的,其中哪些是性质,哪些是国内影响,哪些是国际影响,等等。一般来说,每课内容讲一个历史事件,可用上述“概括法”阅读,如果是两个事件,就要注意进行比较。同时,阅读教材要多注意教材中的细节知识,包括小字内容、课下注解、自由阅读卡、课中文献资料等等,这些材料有助于理解正文内容、理解历史过程。前面讲到选择题中有大量的陈述性文字(一些细节知识或史料)及其以此切入题的出题方法,也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只重结论(或观点)而忽视史实、过程的现象。
另外,区分每课中的观点叙述和和史实叙述。对于观点,要学会辨析,而不是死记。学会用发展的、客观的、辨证的方法去理解分析。例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1640年的议会召开,对此我们可以这样分析:为什么 1640 年的议会召开就标志革命开始了?同时,要注意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比如,关于 19 世纪中期美、俄经济发展的,有些学生回把“黑人奴隶制”和“农奴制”混为“奴隶制”,究其原因还是对这两个历史概念的不理解。概念具有抽象性,不易理解,遇到这些难点,需要结合相关史实分析。
2、学会构建知识。开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理解知识、整合知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与复习中,要善于活化教材知识,从不同角度整合教材知识。例如,对每课所讲述历史事件,可以从背景、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整合;也可以从时政热点出发,整合知识,如从“十一五规划”看中国和苏联历史上的计划经济发展。要善于引导学生以时间为经纵向联系、以地点为纬横向联系,构建立体的多面的知识网络。
3、提高答题技能 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会用中心语、主干语和限定语的划分方式来进行审题,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加强答题有效性的培养,使学生对不同的答项语、不同角度的设问会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作答;加强答题规范性的培养,使学生答题时做到要点化、序列化和段落化;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第三 、 加强单元复习和专题复习
教学中在重视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实的同时,还要深化主题式教学。今年的试题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考查力度加大,就是引导广大师生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即把学习方法的教学提上日程,改变那些满堂灌、死记硬背以及搞题海战术的教学方法。除了《课程标准》提及的学习主题外,在复习阶段应该变换视野和角度,自主创新,提炼出新的主题,加强知识的迁移整合。
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整理出单元知识结构;根据每阶段历史发展特点整理出若干专题,如中国受屈辱史、抗争史、科技革命专题等;根据时政热点,整理出一些新的专题,比如三农专题、改革史专题、思想解放专题等。在单元复习、专题复习基础上,找出历史发展线索,探寻出历史发展的规律,然后以线带点,回归课本,巩固基础知识点。
第四、 教学中要关注新观点和新观念及《导学》 的新变化
历史学科是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课程资源相当丰富,这就要求广大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在教学中,除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之外,还要适当关注史学界和历史教学研究的新成果,把其中公认的主流观点,作为教学参考,从而适时提升历史教学质量。如已被广泛采用的文明史、全球化、近代化、文化史等,同时摒弃那些已经过时的观点、观念。理解《导学》的新变化,明确历史中考的新要求,注重新增加的知识点。
当然,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开卷考试需要多做题,练好题。练习要及时、有针对性。习题要突出对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迁移能力、表述能力、质疑能力等能力的训练,提高审题能力,积累应试经验。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紧扣课标依托课本吃透考纲》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