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吃透教材
第二节 “补充”教材 若教师发现有教材比较单薄,或者,教师发现在现有的“课本”之外,还有相关的有意义的材料,教师就可以将相关的教材引入课堂,使现有的“课本”与课外的材料相互补充。
一、解释:以“加法”的态度对待教材 补充教材实际上是以“加法”的态度对待教材。它并不改变教材的原有内容,只是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增加相关的教材。这种只“增加”不“减损”的处理教材的态度显得比较保守,也因此而比较平稳、安全。虽然“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是考教材,而是考课程标准”等观念在中国教育界已经提倡多年,但“教教材”、“考教材”的传统很难说就已经完全消失。
这样看来,“补充教材”的方式既能够保证教师不至于“照本宣科”,又能够让教师减少考试的焦虑。
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者构成了教学的关键要素。如果教师在上课之前,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并围绕某个教学主题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材料,那么,这样的教学在“上课”之前,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二、案例 下面提供三份案例:一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窦桂梅老师的“游园不值”的教学录像;二是干国祥老师的“互文性文本”;三是武汉外国语学校何文浩老师的“不按教材顺序讲”。窦桂梅老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游园不值》时,她提供了与这个“主题教学”相关的诗歌和背
景音乐;干国祥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斑羚飞渡》时,给学生提供了三份“互文性文本”;何文浩老师根据记忆中的题型“每天出一份试卷”并当堂做当堂批改,这些案例的主要魅力在于:他们为学生提供了“拓展阅读”的材料。对于这些教师来说,在进入课堂之前,在正式的教学之前,他们的课已经成功了一半。
案例 1:影视资源:“游园不值” 这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窦桂梅老师主讲的一节语文课《游园不值》。窦老师围绕《游园不值》这首诗,寻找和选择了相关的课程资源。从这节课的前半段来看,窦老师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补充了相关的资源:
1.提供了与“游园不值”相关的“主题教学”材料。
2.窦老师教给了学生朗读诗歌的简单而有意义的节奏和音调。这种节奏和音调对于原有教材来说,是一种增加和补充。
3.在朗读“游园不值”这首诗时,窦老师启用了背景音乐。究竟应该选择何种音乐作为这首诗的背景音乐,这是经过了考虑和挑选的。
4.黑板上的“游园不值”的板书。现代教育技术来势汹汹地挑战传统教学工具,这种挑战使不少教师顺从地用 PPT、录像等“新教育技术”取代了教师的手工板书。但是,教师的手工板书还是有意义的,它不只是把书本上的文本转移到了黑板,而是在转移的书写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思考和审美的时间和空间。
案例 2:“斑羚飞渡”的“互文性文本”
一、课文:斑羚飞渡 我们狩猎队分成好几个小组,在猎狗的帮助下,把七八十只斑羚逼到戛洛山的伤心崖上。
伤心崖是戛洛山上的一座山峰,像被一把利斧从中间剖开,从山底下的流沙河抬头往上看,宛如一线天,其实隔河对峙的两座山峰相距约 6 米左右,两座山都是笔直的绝壁。斑羚虽有肌腱发达的 4 条长腿,极善跳跃,是食草类动物中的跳远冠军,但就像人跳远有极限一样,在同一水平线上,健壮的公斑羚最多只能跳出 5 米远的成绩,母斑羚、小斑羚和老斑羚只能跳 4 米左右,而能一跳跳过 6 米宽的山涧的超级斑羚还没有生出来呢。
开始,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蹿跳。有一只老斑羚不知是老眼昏花没测准距离,还是故意要逞能,竟退后十几步一阵快速助跑奋力起跳,想跳过 6 米宽的山涧,结果在离对面山峰还有 1 米多的空中哀咩一声,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好一会儿,悬崖下才传来扑通的落水声。
过了一会儿,斑羚群渐渐安静下来,所有的眼光集中在一只身材特别高大、毛色深棕油光水滑的公斑羚身上,似乎在等候这只公斑羚拿出使整个种群能免遭灭绝的好办法来:毫无疑问,这只公斑羚是群斑羚的头羊,它头上的角像两把镰刀,姑妄称它为镰刀头羊。镰刀头羊神态庄重地沿着悬崖巡视了一圈,抬头仰望雨后湛蓝的苍穹,悲哀地咩了数声,表示自己也无能为力。
斑羚群又骚动起来。这时被雨洗得一尘不染的天空突然出现一道
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另一头飞越山涧,连着对面那座山峰,就像突然间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天桥。斑羚们凝望着彩虹,有一头灰黑色的母斑羚举步向彩虹走去,神情飘渺,似乎已进入了某种幻觉状态。也许,它们确实因为神经高度紧张而误以为那道虚幻的彩虹是一座实实在在的桥,可以通向生的彼岸。
灰黑色母斑羚的身体已经笼罩在彩虹眩目的斑谰光谱里,眼看就要一脚踩进深渊去,突然,镰刀头羊“咩――咩”发出一声吼叫,这叫声与我平常听到的羊叫迥然不同,没有柔和的颤音,没有甜腻的媚态,也没有绝望的叹息,音调虽然也保持了羊一贯的平和,但沉郁有力,透露出某种坚定不移的决心。
随着镰刀头羊的那声吼叫,灰黑色母斑羚如梦初醒,从悬崖边缘退了回来。
随着镰刀头羊的那声吼叫,整个斑羚群迅速分成两拨,老年斑羚为一拨,年轻斑羚为一拨。在老年斑羚队伍里,有公斑羚,也有母斑羚;在年轻斑羚队伍里,年龄参差不齐,有身强力壮的中年斑羚,有刚刚踏进成年行列的大斑羚,也有稚气未脱的小斑羚。两拨分开后,老年斑羚的数量比年轻斑羚那拨少 10 来只。镰刀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那拨里,眼光在两拨斑羚间转了几个来回,悲怆地轻咩了一声,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却了。有 10 来只中年公斑羚跟随着镰刀头羊,也自动从年轻斑羚那拨里走出来,归进老年斑羚的队伍。这么一倒腾,两拨斑羚的数量大致均衡了。
就在这时,我看见,从那拨老斑羚里走出一只公斑羚来。公斑羚
朝那拨年轻斑羚示意性地咩了一声,一只半大的斑羚应声走了出来。一老一少走到伤心崖,后退了几步,突然,半大的斑羚朝前飞奔了起来,差不多同时,老斑羚也扬蹄快速助跑,半大的斑羚跑到悬崖边缘,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老斑羚紧跟在半大斑羚后面,头一勾,也从悬崖上蹿跃出去;这一老一少跳跃的时间稍分先后,跳跃的幅度也略有差异,半大斑羚角度稍偏高些,老斑羚角度稍偏低些,等于是一前一后,一高一低。我吃了一惊,怎么,自杀也要老少结成对子,一对一对去死吗?这只半大斑羚和这只老斑羚除非插上翅膀,否则绝对不可能跳到对面那座山崖上去!突然,一个我做梦都无法想象的镜头出现了,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睛。老斑羚的跳跃能力显然要比半大斑羚略胜一筹,当它的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蹄下时,刚好处在跳跃弧线的最高点,就像两艘宇宙飞船在空中完成了对接一样,半大斑羚的 4 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就恰 似那享受一块跳板一样,它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奇迹般的再度升高;而老斑羚就像燃料已输送完了的火箭残壳,自动脱离宇宙飞船,不,比火箭残壳更悲惨,在半大斑羚的猛力踢蹬下,像只突然断翅的鸟笔直坠落下去。这半大斑羚的第二次跳跃力度虽然远不如第一次,高度也只有地面跳跃的一半,但足够跨越剩下的最后两米路程了。瞬间,只见半大斑羚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兴奋地咩叫一声,钻到磐石后面不见了。
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空画出一道
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斑羚摔得粉身碎骨。
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比较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死亡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为自己调换位置。
伤心崖上最后只剩下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这群斑羚不是偶然,恰恰是奇数,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既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垫脚石飞到对岸去,也没有谁来飞渡它。但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我没有想到,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我更没想到,老斑羚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通一条生存的道路,从而铸就生命的辉煌。
二、互文性文本[15] 干国祥老师在和学生讨论《斑羚飞渡》这篇课文时,提供了三个相关主题的“互文性文本”:
1.人类的“弃老”传统 日本有一抛弃老人的传统。以前日本一些贫瘠的山村中,为了节约有限的口粮,60 岁以上的老人,要被儿子背到深山里,放在那里让他自生自灭饿死。
最近,在我国武当山周边发现了大量掩藏于灌木草从中可容一人大小的窑洞。它们是暂时用来寄放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的,称为“寄死窑”一些关于寄死窑的传说,在这里家喻户晓据说,进窑的老人,家里只送三天饭就不管了。
2.《泰坦尼克号》电影片段 泰坦尼克号渐渐下沉,船员们忙着组织妇孺登上小艇逃命,甲板上上演着一出出丈夫与妻子、儿女与父亲水别的惨剧恋爱中的杰克和露丝也在甲板上,露丝不愿抛下杰克一个人逃命.她的未婚夫卡尔找到他们,劝说露丝逃命,他撒谎说已经定好了逃命的小船,杰克也可以上船露丝信以为真,登上小艇徐徐下降。
而在小艇下降前的片刻,泰坦尼克号的主人艾斯梅偷偷地溜上了船逃命。组织逃命的船员迈达特看到了这一幕,十分震惊,但仍然不动声色地指挥小艇下降…… 悲怆的泰坦尼克号的主题音乐响起,人声消失,徐徐下降的露丝和其他获得生命的人们望着镇静地指挥着这一切的迈达特和混乱的人群…… 3. 克拉玛依大火 1994 年 12 月 8 日,新疆克拉玛依,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孩子们及他们的老师在一个大礼堂里开会。不幸发生火灾,结果烧死的是孩子和深爱孩子的老师。各级领导捷足先登,全部脱险。……在紧要关头,有人大叫一声“让领导同志先走”,而这此领导问志还真的先走了,不知这些苟活到今大的人如果看了《泰坦尼克号》会作何感想……
这场震惊中外的克拉玛依大火,带走了 288 名中小学生和 37 名老师。
案例 3:“不按教材顺序讲”的何文浩老师[16] 何文浩老师是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中部的物理教师。有关何文浩的传奇有三:第一,课外不留作业;第二,他所教的学生全部考上大学,而且都是重点大学;第三,用人有术,顽石一块的学生经他调理能成玉。1996 年,班里 1/3 学生考上北大、清华。学生们习惯称特级教师何文浩为“何特”。
何文浩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后在宜昌兴山农村中学教书20 年。农村中学没有统一教材,他自己编写,自己刻钢板,自己印刷,每晚在油灯下刻苦。没有教具自己做,如起电机、避雷针等。后来有了教材,何文浩背书,高中三册书他熟知第几章有几节内容,具体内容在第几页。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在第二册课本第 50 页,同一内容在必修教材的第 251 页”。根据记忆中的题型,何文浩每天出一份试卷当堂做当堂批改,他说:“这等于做作业。课堂上已经掌握的知识没必要搬回家做重复劳动。农村孩子家务负担重,回家后不能再给他们增加负担。我要他们课堂上搞懂知识,搞不懂回家赶作业是骗我。我不要他们作假。” 何文浩在吃透了教材后,他不按教材顺序讲。他说每章每节互相渗透,他只讲他提炼的精华。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