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忆秭归

发布时间:2021-10-15 08:37:43 | 来源:网友投稿

 忆秭归

 □冯新生

  每到端午,我总是迎着曙色,在居住的社区石亭伫立、遥望南方。以景仰之态,追怀我国第一位爱国主义诗人。

  屈指算来,首次探访屈原故里——湖北省秭归县,距今已有 20 年了。

  记得当时,游轮停泊时间有限,游程必须简短。或许是因楚文化的感召力,或许是因伟大诗人的遭遇,我在一景一物前,多次含泪追思。春雨迷蒙、心境沉郁。我在下船前,先登上游轮最高处,用望远镜扫视长江北岸的向家坪,见屈子祠若隐若现,高翔的杜鹃鸟在船头反复环绕。

  秭归一带的林木中,暮春时分,多见杜鹃鸟。那带有凄厉感的叫声,把点点哀怨,散落在鄂西江畔,人们见到这种嘴角斜挂血色斑纹的鸟,大多会想起披发长吟、抱石投江以明心志的屈大夫。

 我走下游轮旋梯时,忽然有感:啼血杜鹃也叫子规,是秭归地名的谐音。真的不知是天意巧合,还是为此命名者的刻意安排?

  秭归向家坪的清烈公祠很静。苔藓斑驳的石阶与粗实的古松,似乎在默默对视。游人很少在这里驻足凝思。我很想知道,是因欢欣的出游承受不住带有悲壮语调的导游词,还是衣冠冢上零落的野花与人们赏春欢愉的情致相悖?

  当我恍恍惚惚行到屈坪,看守屈子读书洞的老者见我一脸诚敬,笑着劝我:“端午节再来吧,尝尝秭归粽子、看看江里龙舟。”

  粽子及龙舟,在端午期间早已是司空见惯的景况。可一踏入屈原故里,对粽子的甜香、龙舟的力量感,便抑制不住特有的向往。我告诉老者,端午节如果有机会,我一定再访秭归!

  尘世纷繁且沉重。人生很多向往,都如三峡上空的雨云,究竟是飘落游轮上下,送来风雨同舟之感,还是被风送到天尽头,留下天地悠悠之象?又有谁能说得准!鉴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数十年,虽然天南地北奔波采写,与秭归,到底仅是一面之缘。

 由此,我忽然羡慕起南宋四大家之一、被称作“小李白”的陆游。

  那日午前,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陆游从西蜀返乡时,途经秭归。忽听楚江上游人声鼎沸,便卷起船窗竹帘,但见彩色的龙舟在鼓乐催动下竞相奋进,片片浪花随着震耳的呐喊忽高忽低。他忽想起,今天是秭归的端午节。于是,停舟泊岸,凭吊了屈大夫,游赏了谭家山麓、香溪之畔的玉虚洞。而后,请船夫买来些秭归粽子,一半投入江中,一半自己品尝,深感在这种氛围下,吃粽子别有一番滋味,于是留诗一首:“斗舸红旗满急湍,船窗睡起亦闲看。屈平乡国逢重五,不比当年角黍盘。”

  角黍,久远的名称。我离开景区时,追思该美味的文化滥觞。

  先秦时期,吴越人习惯龙腾崇拜活动。人们在礼拜后,即食用一种象征着春去夏至的小吃——角黍,这便是今日粽子的前身。

  直到魏晋时期,端午节融入了以纪念忠贤孝烈人物为主题活动,如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伍子胥,战国时期的屈原,东汉时期的曹娥等。在民俗文化的不断演进中,屈原渐渐成为主角,催人泪下、引发感慨的故事开始在

 归州一带弥散开来。人们追念博学多才且忠正善良的楚国大夫屈原,同情遭奸佞陷害而被囚禁流放、高吟完最后一篇诗作《怀沙》之后,抱石沉江的诗人。为此,楚人以苇叶包米投水喂鱼,以保屈大夫的身躯;奋力划舟于江上,以模仿营救屈大夫的情景。

  那日,我在秭归到巴东的水路中,见游轮餐厅制作的粽子,与秭归景区所介绍的粽子相同——口感单一、品种单调。如果说,大都市品类繁多、口感多样的粽子是美女如云舞姿娇美;那秭归粽子,不过是山村少妇淡妆布衣。然而,只要把真挚情感融入视觉,把追怀之情渗入心境,就不难发现秭归粽子所具有的深厚内涵。

  但见粽子都是银亮之色,里面必放一枚红枣。一位游客出于好奇,向老厨师询问为什么秭归粽子如此简单。老人操着浓重的鄂西口音说出秭归粽子的民谣:“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洁白,半世熬煎”。

  那位游客笑了,追问为什么“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洁白”,便会“半世熬煎”?老人不语,指了指雨歇之后的彩虹,继续低头用苇叶包粽子。

  人世间,很多事情真的难以说明白!莫非还是

 难得糊涂好些?

  正交谈间,逆水行舟的客船响了一声长笛,我捧着秭归粽子,无论如何也咽不下去。在仰望两侧峭壁上的苍翠之处时,船舱深处飘来充满悲壮感的《桔颂》之歌,餐厅内一阵默然。三峡之水与船体发生的涌荡节拍,像在缓缓叙述着那个久远的传奇……

推荐访问:秭归

本文标题:忆秭归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1/1015/22942.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忆秭归》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