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教材通读心得

发布时间:2021-10-16 09:29:39 | 来源:网友投稿

  教材 研 读心得 本学期,我主要是仔细研读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课标版四年级下册教材,对编者的意图、教材的重点有了一点点领悟,对教学确实有一些帮助。

 一、

 研读教材,帮助 整体把握教学重点和知识训练点,提前渗 透,单元重点训练,期末复习梳理归纳。

 。

 在教师用书的教学目标中 5、6 条要求: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 达情感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作为整册课文的教学目标,比较笼统,怎样在课文教学细化为具体的目标中呢?我通读了教材,发现课文中有很多有价值的提示和引导。

 1、 用好“我的发现” 新人教版教材有一特点,每个语文园地都有“我的发现”(1—— 4 年级)“交流平台”(5、6 年级)重在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掌握学习方法,它的内容可以说都是本册教材应该让学生掌握理解的一些语言现象、阅读方法、学习习惯等。

 语文园地 1、3、4、6、中“我的发现”分别是:认识排比句、体会副词的表达效果、体会比喻句表达的感情色彩、认识拟人句。这样我就知道了本册教材“体会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感的作用”的训练侧重点了。如第一单元“祖国的千山万水”,写景的课文,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在教学中就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排比句的作用,在习作一的指导中,我也要求学生学会用排比句。如写校园升旗台后的大榕树,就让学生学着用排比句写出榕树的高、粗、茂盛。在后面课文的学习

  中,遇到排比句,也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麦哨》等课文中都有排比句出现,这时就让学生去发现,让他们在读中去感悟排比句的作用。

 认识拟人句是在“我的发现”五提出来的,但在前面课文的教学中,就可有意识地渗透。如 9 课、16 课、19 课都有拟人句,我就会提出来,到第五单元,出现大量拟人句,再重点学习体会。在习作五中,也就要求学生学习用拟人句了。在综合作业中,开始没想到,后来就注意了,摘抄好句段就应让学生摘抄学习排比、比喻、拟人的句段。

 本册的重点教会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是《教师教学用书》提出来的,在教材“我的发现”八中,以交流对话的形式渗透了一种方法:先分部分了解,再把各部分主要意思连接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在二单元、三单元、四单元、五单元、七单元、八单元的单元导学和连接语中也提到了,就都可以重点强化训练。而且我想,根据课文不同,有的是一件单纯的事,就训练按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如 5、7、9、13、17、26 等课;有的是围绕中心几件事组成一个大事件,那就要按分部分阅读的方法概括。如6、15、通读教材后,这一训练点在哪一篇课文具体落实,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就明确了。

 2、 用好“单元导学”、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的连接语和课 后练习。(没有通读、研究教材之前,经常会把它忽略了,有时只是在单篇备课时看看连接语提示的本课学习思考重点。。)

 “单元导学”、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的连接语和课后练习,是

  对每一单元,每一课教学重点的提示,通读教材后,会发现有的内容还是全册教材的重点。

 理解含义较深的语句应该也是四下教学的重点,这是我从“单元导学”、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的连接语和课后练习发现的。

 如:第二单元导学中提出:阅读本组课文,理解重点语句和段落。第五单元导学提出: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语句。7、8 课之间的连接语:结合生活实际,与同学交流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17、18课之间的连接语:从课文中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讨论讨论从中体会大了什么。5 课课后练习:我们来联系实际,交流一下对“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体会。15 课课后练习:我们来结合课文和具体事例,谈谈对下面句子的理解。17 课课后练习:“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让我们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来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体会带点的词语。19 课课后练习:让我们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对课文最后一段话的理解;课文中有一些句子有很深刻的含义,让我们找出来,体会体会。25 课练习、26 课连接语都有类似的要求。

 从这些内容中,就可知道体会有含义的句段在本册主要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那么在教学中,我就把这两种理解句子的方法进行重点训练,遇到有含义的句段,都会要求学生去寻找,去体会。

 “我的发现”五就谈到“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这时再来学习交流,学生已有前面的学习,了解交流就顺利多了,有些学生就能从文中举出例子,说出几种理解句子的方法。

  3、用好泡泡 1——4 年级的教材中,有很多以泡泡的形式提出问题,这是以 前的教材中不曾有的。《教师教学用书》中说主要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而 5——6 年级教材中就不出现了。我想可能是编者认为在低中年段提示学生怎样质疑思考,扶着学生走,到了高年段,已经学会如何主动思考,就不再提示了)。1——2 年级主要出现在语文园地和展示台中,而 3——4 年级在课文中出现较多。之前,我认为泡泡主要是给学生看的,仔细研读,发现这些泡泡对我们备课很有用处。

 泡泡中提示的问题有很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可帮助老师抓住课文中一些有价值的内容,在教学设计中作为提纲挈领的问题。如第7 课《尊严》中的泡泡:我知道杰克逊大叔为什么要留下这个年轻人。就可以作为深入研读课文的一个引领性的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体会年轻人的品质。

 有些泡泡的提示是让学生体会文章的结构特点的,如果没有提示,老师在备课时也许就会忽略。如 13 课《夜莺的歌声》提示思考开头和结尾之间的联系,也就是在提醒老师引导学生体会首尾照应的结构特点,也告诉老师在四年级可以渗透这个写作知识了。在 24 课《麦哨》一文中再次出现首尾呼应,虽是略读课文,在导学中也没有提出这一问题,但我们就应该巩固理解,作为一个自学的问题抛给学生。

 泡泡还有一些内容是引导理解词句的。三年级重在理解词语的表达效果,而四年级重在理解句子,而且老师还能从提示中帮助学生掌

  握一些理解词句的方法。如 15 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泡泡提示:联系现实,我读懂了这句话。27 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泡泡提示:联系上下文,我体会了这句话的意思。既是给学生的引导,也是提醒老师注意教会学生这样的阅读理解的方法。这些理解句子的方法在“我的发现”五中也提及了,通读整册教材,我们应该在所有课文的教学中渗透这些方法。(到时带上书,现场展示给老师看)

 虽然研读的并不深入,也不很全面,但我想,我对本学期的训练重点基本上是心中有数了,在期末复习的时候,就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梳理归纳,做强化练习。

 二 、 研读教材,帮助 提前 了解学习内容,合理 布置学习任务。

 。

 新人教版教材每册都有宽带网和综合性学习内容,多是围绕某个 主题,要求学生自己走进社会、走进自然去观察了解,或是去搜集资料,都需要比较长的收集资料,小组准备的时间,如果通读了教材,就能合理安排准备的时间。四下教材的第一单元后的宽带网就是搜集五岳或五大淡水湖的资料,我是在学完本单元之后布置的。而本单元的《桂林山水》中就有把桂林的山与“峰峦雄伟的泰山”相比的内容,古诗也有刘禹锡的《望洞庭》,如果在单元学习之前就布置宽带网的准备,那对课文学习就能有所帮助,学生也可体会到搜集资料的好处了。

 吸取了教训,在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专题中,就有一个综合性学习,这次我就提前在单元学习之前布置了。考虑教材提出的综合性学习的范围太宽,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太高,我就根据课文内容缩小范围,这次的综合性学习就明确要求了解三个方面的内容:1、小

  实验;2、人类破坏大自然的事例;3、仿生学的例子。小实验的内容在习作中展示。后两个内容在口语交际课上展示。在学完《蝙蝠与雷达》后,我示范改编课文,分角色来展示课文内容,然后要求学生分小组改编搜集的资料,小组表演。因为我想学生都是搜集的资料,如果只是读资料就很难有学习提高了。要求小组合作改编,表演,也是一种很好的口语交际的形式。而学生搜集了资料,又对本单元的课文学习起到补充拓展的作用。

 朱宏英

推荐访问:通读 教材 心得

本文标题:教材通读心得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1/1016/23968.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教材通读心得》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