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13,诗词三首

发布时间:2021-10-20 09:42:38 | 来源:网友投稿

 13 诗 诗 词 三首 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

 (2)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 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二.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体会诗人复杂变化、激荡起伏的情感及乐观自信、积极追求理想的顽强精神。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 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法学法:诵读法,合作讨论法, 改写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行路难》(其一)

  一、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有“诗仙”之称。

  少年抱负宏大。天宝(742 年)由友人道士吴筠推荐,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做一名文学侍臣,以诗赋为朝廷点缀升平。因与权贵不和,被迫“赐金放还”;安史之乱起,参加永王李璘幕府,后受株连,流放夜郎,遇赦东归,后病逝于当途。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风格。有《李太白集》。

 二、 背景\ 题解:

 李白在长安生活前后虽不满两年,却使李白认识到朝廷的腐朽黑暗,认识到实现自己理想的艰难。离天长安以后,他写了不少诗篇反映英雄失路的惆怅,这首诗即其中之一。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是乐府旧题,多写进途艰难和离别的伤悲。李白于天宝三年(744)离于长安时,以《行路难》为题写了三首诗,这是第一首 , 是一首乐府体诗。

 三、朗读理解诗意 行路难① 金樽/清酒/斗十千②,玉盘/珍/羞直万钱③。

 停杯/投箸/不能食④,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⑤。

 闲来/垂钓/碧溪上⑥,忽复/乘舟/梦日边⑥。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⑧,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⑦,直挂云帆/济/沧海⑧。

 ①行路难:乐府歌辞之一。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一首。

 ②金樽(zūn):金酒杯。斗(dǒu)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

 ③玉盘:玉制的盘子。珍羞:精美的食品。羞:同“馐”。直:同“值”。

 ④箸(zhù):筷子。

 ⑤太行(háng):山名,位于山西河北交界处。

 ⑥垂钓碧溪: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吕尚(姜太公)曾在渭水边垂钓,后来遇到周文王,被重用。

 ⑦乘舟梦日边:传说伊尹在受成汤重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旁边。

 ⑧歧路:叉路。

 ⑨长风破浪:比喻远大抱负得以实现。

 ⑩云帆:像白云一样的船帆。济:渡过。沧海:大海。

 [韵译]: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四 、 层次内容分析:

 这首诗其十四句,八十二字,按诗人的情感起伏和心理变化可分为五层:

 一层(前四句)——以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情态,揭示胸中郁积的苦闷。

 (停、投、扳、顾四个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二层(五、六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

 三层(七、八两句)

 ——借吕尚、伊尹得到重用的故事表示对前途仍抱有希望,心情由郁闷趋向开朗。

 (吕尚,八十岁在磻(pán)溪上钓鱼,得遇文王;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这两个都是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终大有作为的人物。)

 四层(九至十二句)——感叹世路艰难。

 由憧憬理想回到现实处境,以四句节奏短促的感叹,反映了诗人想继续追求进取,又恐世路艰难的矛盾心理,情绪又趋低沉。

 五层(十三、十四句)——借南朝宗悫之语,表达自己冲破一切阻碍,实现远大抱负的信念,心情由苦闷和彷徨中再次振起,充满乐观和希望。

 五、主旨:

 这首诗反映了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际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表现诗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对前途的充分自信。

 也表现诗人豪放不羁、自强不息的个性。

 找出诗文中细节描写的地方,说明其对表达诗人的内心情感有何作用。

 全诗前四句写朋友为李白设宴送行,表达出对诗人的浓厚的友情。前两句写酒宴的还丰盛:金质的酒杯盛满清澈的美酒,每斗价值十千;玉质的盘子装满珍奇的食品,价值万钱。面对如果丰盛的酒宴,诗人应该畅怀痛饮,可诗人却放下酒杯,撂下筷子,离开座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这一细节描写显示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悲愤难奈之情。

 说明诗中比兴诗句的象征意义。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运用比兴手法,以“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世现实,以路途艰险比况仕途艰难。

 说出诗中所用历史人物典故的含义。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典故,借古人的事例、言论表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与信念。

 六、 探究 写法 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

 1. 细节描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形象地揭示了英雄失意、抑郁悲愤的愁怀。

 2.. 比兴、象征手法——“冰塞川”、“雪满山”以自然景象象征人世现实,以路途艰险比说仕途艰难。

 3.用典——吕尚和伊尹的传说抒发了诗人的抱负,表现对前景的希望与信念。

 剧烈的情感起伏和急切的心理变化。

 “金樽清洒”、“玉盘珍羞”——欢乐的盛宴; “停杯投箸”、“扳剑四顾”——与饮宴场面不协调的举动,显示出内心苦闷抑郁; “冰塞川”、“雪满山”——再抒英雄失意的苦闷;

 “垂溪碧钓”、“乘舟梦日”——神游千古,以此自慰自勉,情调极趋昂扬、明朗。

 “行路难……”——思绪由理想回到现实,当面对压抑、无路可走的社会时,心情又顿时由开朗变为阴沉,从昂奋跌向低落,再度陷入苦闷彷徨之中。

 “长风破浪”、“济沧海”——复又振起,表示了对美好前景的热忱希望和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重新唱出高昂乐观的调子。

 七、诗句赏析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诗人回首往事,展望前程,眼前浮现的是一派艰险可怖的景象。开元十八年,诗人抱着“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的自信,“西入秦海,一观国风”,可是得到的却是“冷落金张馆,苦雨终南山。”、“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冰塞长川,雪满群山——鲍照《舞鹤赋》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两大典故:

  商朝末年的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水之滨垂钓。

  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乘舟过日月旁边。

 吕尚和伊尹都是诗人的自况。诗人梦寐以求的就是象两位先贤那样,受命辅弼圣明之君,做一番济世拯物的事业。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行路艰难的感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云帆沧海的憧憬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梁园吟》 与此诗末句思想感情如同一辙,反映了当时诗人壮志未酬、雄心不泯的自勉。

 八、 课外拓展 拟行路难 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九、默写这首诗

推荐访问:诗词 三首

本文标题:13,诗词三首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1/1020/30653.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13,诗词三首》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