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借助方法,巧妙断句》

发布时间:2021-10-22 10:05:03 | 来源:网友投稿

 《 借助方法,巧妙 断句》

 1. 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

 2. 消除对文言文断句的恐惧心理,树立对文言文断句的信心。

 一、 关注 名词和代词

 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注意:一些专有名词内部不能断开。如:“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

 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

 [ [ 资料袋] ] 常见文言代词

 第一人称: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 第二人称:尔、汝(女)、卿、若、乃、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 第三人称:彼、之、其 近指代词:是、此、斯、兹 远指代词:彼、夫、其 疑问代词:

 问人:谁、孰、何 问事:奚、胡、曷(何)、安、焉 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

 [ [ 教材 典例] ]

 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选自《鸿门宴》)

 :

 技法演示:句中“关”“财物”“妇女”“此”“吾”“气”“龙虎”“五采”“此”等或是名词或是代词,位于句首或句尾,作一个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其前或后应断开。

 参考答案: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 [ 真题演练] ]

 用“/”给文段断句。

 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

 解析:解答本题,可借助于名词和代词进行断句。“郡”“材”“侯”(这里要注意文后有个

 【注】王侯秬,王秬,时为太平州知州,古代对士大夫的尊称。)都是可以作主语的词,其前应断开;“阁”为名词,很明显在“以为”之后,作宾语,其后需断开;第一个“之”(代词)在动词“重”之后,作宾语,其后应断开;“先是”是一种常见说法,其后通常要断开,另外“凡”往往在句首。综合起来判断即可。

 :

 参考答案: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 参考译文:在此之前,郡里打算建楼,建材已经全部准备好,王秬让人取来建造楼阁,开辟了两道门,凡是学校应该有的,没有一样不具备的。

  二、 关注 动词和形容词

 承担一个句子谓语成分的是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

 [ [ 教材 典例] ]

 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选自《荆轲刺秦王》)

 技法演示:该句涉及的动词、形容词有:求、利、得、取、使、淬。这些词语可能作谓语(“利”很明显不作谓语,作“匕首”的定语),然后根据这些谓语来往前和往后判断语句的停顿点。“求”若作谓语,则其前名词“太子”作主语,“于是”“预”作状语,其后“匕首”(天下之利匕首)作宾语,故“匕首”后应断开;“得”作谓语,其前省略主语“太子”,其后“匕首”(徐夫人之匕首)作宾语,故“匕首”后应断开;“取”作谓语,其前省略主语“太子”,其后“百金”作宾语,故“百金”后应断开。

 参考答案: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三、 关注 对话词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问”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

 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厘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虽然在高考卷中这种例子并不多,但关键时候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 [ 教材 典例] ]

 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技法演示:对话词“曰”在文中反复出现,并且“曰”前均有说话者,利用“曰”字可以断开三处,对话词“问”后可以断开,再结合前面所讲的据名词和代词断句,其他也可断开。

 :

 参考答案: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 [ 真题演练] ]

 请用“/”给下面文段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

 解析:解答本题,可借助于对话词进行断句。文段中表明对话的词“曰”“问”可以看作断句的标志。其他两处语句可以借助名词“室”“藏书”等名词进行断句。

 参考答案: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 参考译文:老人微笑,拉着茂先的手臂走到石壁下,忽然出现一扇门可供进入,路径很宽,来到一个精美的小屋,屋内藏书万卷。茂先问老人说:“这些是什么书?”老人答:“是历代史书。”又来到一间室内,藏书更多。茂先又问:“这些是什么书?”老人答:“是各国的史志。”

  四 、 关注 句式

 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判断句、被动句、变式句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判断句,如“……者,……也”“……也”等;反问句,如“不亦……乎”“孰与……乎”“其……乎 ”“ 安 …… 哉 ”“ 何 …… 为 ” 等 ; 被 动 句 式 , 如 “ 为 …… 所 ……”“ 受 ……于……”“见……于……”等;固定句式,如“如……何”“况……乎”“何……为”等。但是,文言文中常常会出现省略的情况,阻碍我们正确断句,因此我们必须依据语境补出省略的内容,才能做出判断。

 另外,一些对称的句式,也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判断,所以,断句时要格外注意。

 [ [ 教材 典例] ]

 请用“/”给下面文言语句断句。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选自《师说》)

 技法演示:上面文段中“庸……乎”“是故……”均是固定句式,“师之所存也”是判断句,再结合其他标志可完全断开。

 参考答案: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 真题演练] ]

 请用“/”给下面文段断句。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

 解析:解答本题,可借助于文言句式进行断句。文段开头“……者,……也”是判断句,“事齐灵公庄公景公”承前省略主语“晏平仲婴”,“以……重于齐”是用“于”表被动。由此,可以进行断句。

 :

 参考答案: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参考译文:晏婴,字平仲(字平,谥仲,习惯上称“平仲”),是莱州夷维人。(他)先后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因为生活节俭、努力工作而被齐国国君看重。担任齐国丞相后,吃饭从来不吃两份肉(只吃一份荤菜),他的妾也不穿丝质的衣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莫敢言时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尝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B. 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

 留者/是不遁也 C. 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D. 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参考答案:C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通读画线部分,了解大意。其次分析四个选项,把选项两两分组,根据相同点的多少可知 A、D 两项为一组,B、C 两项为一组。然后分析两组不同之处:“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此处主语为“此人”,谓语为“有”,后跟宾语“痴名”,“闻”为动词,后面需要跟宾语“其”。由此可见“痴名”后必定停顿,可排除 A、D 两项。比较B、C 两项,不同点有两处“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和“僮仆亦奔散无留者”,语句“僮仆亦奔散无留者”两种断法皆可,重点分析“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此句中的“时”必定归到上句,即“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由此可排除 B 项,确定答案为 C 项。

 参考译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乡试中举,(海瑞)代理南平县教谕。御史来到县学学舍,属下的官吏都跪地拜见,唯独海瑞只作揖,说:“(按规定)在御史台谒见御史,应当用属官的礼节,(可)这个厅堂是师长教诲生员的地方,不应该屈膝下跪。”(后海瑞)升任淳安县知县,在任上穿布衣,吃粗米,让家中老仆种菜自给。当时世宗在位时日已久,不再上朝听政,深居皇宫西苑,专心一意斋戒祀神。朝中大臣,自从杨最、杨爵(因上疏劝谏)获罪后,没有谁再敢议论时政。嘉靖四十五年二月,唯独海瑞一人上疏。世宗皇帝看了奏章大怒,把它扔到地上,回头对身边的宦官说:“赶紧把他抓起来,别让他跑了。”宦官黄锦在一旁说:“此人一向有痴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皇上难免一死,就买了一口棺材,诀别妻子儿女,在朝廷待罪。家中僮仆也都打发走了没有留一个,这表明他并不打算逃走。”世宗皇帝沉默不语。过了一会儿,皇帝又拿出奏章来看,(就这样)一天之中看了多次,被感动而叹息。皇上曾经说:“此人可与比干相比,只是我不是纣王罢了。”

  (时间:30 分钟)

 1. 用“/”给下面文段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宋庠字公序,安州安陆人,后徙开封之雍丘。天圣初,举进士,开封、试礼部皆第一。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2. 用“/”给下面文段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

 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3. 用“/”给下面文段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元行冲,河南人。博学多通,尤善音律及诂训之书。举进士,累转通事舍人,狄仁杰甚重之。行冲性不阿顺,多进规诫,尝谓仁杰曰:“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仁杰笑而谓人曰:“此吾药笼中物,何可一日无也!” 4. 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本其情是亦考其实矣岂不可欤知不循其迹又不本其情而欲知其贤与佞顾非不可欤然则子之言者恶其迹之难知也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也。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而讷于言论,词赋为中兴之冠。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算历。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B. 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C. 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D. 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1. 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解 析 :

 解 答 此 题 , 先 找 到 画 线 句 中 的 名 词 和 代 词 , 如 “ 庠 ”“ 郊 ”“ 李淑”“己”“之”“宋”“帝”等,这些词作主语或宾语,前面和后面需要断开;其次,找到对话词“曰”和表语气或判断的虚词“矣”“也”等进行断句。由此可正确断句。

 参考译文:

 宋庠字公序,安州安陆人,后来迁居开封的雍丘。天圣初年,考中进士,开封府试、礼部试都是第一名。仁宗对宋庠很器重,将要重用他。宋庠起初叫宋郊,李淑担心他超越自己,以名字的奇异不好中伤他,上奏说:“宋,是朝廷接受天命的称号;郊,就是交。把姓名合在一起来说是不吉祥的。”仁宗没把这当作一回事,有一天,仁宗把这事告诉了宋庠,因此改名为宋庠。

 2. 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双斜线(∥)处,可断可不断] 解析:解答此题,关键从“联”“矢”“工”“材”“朕”“木”“弓”等词入手,其次注意对话词“曰”和句首句尾虚词“则”“邪”“而”等。

 参考译文:

 皇上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轻时就喜欢弓箭,得到了十几把好弓箭,自己认为没有能与它们相比的了。近来我把收藏的弓箭拿给做弓箭的人去看,(工匠)却说我这些弓箭都不是好木材做的。我问原因,工匠说,木心不直,纹理都是斜的,弓箭虽然有劲,然而射出的箭不会平直。我才明白从前...

推荐访问:断句 巧妙 借助

本文标题:《借助方法,巧妙断句》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1/1022/34432.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借助方法,巧妙断句》》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