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高考语文】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发布时间:2021-10-23 12:54:40 | 来源:网友投稿

 【高考语文】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 考点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所写事件 ● 常考题型:阅读全文,概括文章写了关于谁的几件事/一件事。或者“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 ①必须包括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谁做了什么”或“谁怎么样"

 ● ②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 可用这样的模式:

 “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什么结果”

 ● 考点二:品味题目 ● 常考题型:

 ● ①为什么以此为题?

 ● ②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 ③试分析题目的作用。

 ● ④给文章加(换)题目。

 答题技巧:文章的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它的作用主要有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文章的线索、揭示文章的中心、点明写作对象等作用。

 ● 答题技巧:

 ● (1)先看题目本义:

 ● 词语含义

 概括内容(点明写作内容如主要事件人物等)

 ● (2)再思考深层含义:

 ● 中心(主旨):与中心的关系(揭示了,点明了)

 ● 人物:与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情感;是作者感情触发点)

 ● 结构:线索、悬念

  表现手法:象征

 ● (3)最后分析其效果:

 ● 运用比喻、化用诗词、引用歌词、一语双关等 ● 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等 ● (议论文的题目一般点明论点或论题;说明文常点明说明对象或特征)

 可以从——内容上 、主题上、线索、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 示例:

 ● (1)主题上结合中心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 (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 考点三:记叙线索及作用

 ● 常考题型: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 答题技巧: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等。

 ● 线索判断技巧:A 看题目,B 看议论抒情句,C 看多次出现的字眼

 ● 作用: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 考点四: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 常考题型:某句话或某段采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 答题技巧:必须了解的几种描写形式

 ● (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 (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

 ● (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

  ● 一 是人物描写:

 ●

 A、正面描写 ● (1)肖像描写 ● (2)外貌描写 ● (3)神态描写 ● (4)动作描写

 ● (5)语言(对话)描写 ● (6)心理描写

 ● 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

 ●

 B、侧面描写

 ● 作用是: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 二 是环境描写:

 ● 分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

 ● 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 A、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 B、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揭示人物性格和命运产生的原因。

 ● 考点五:分析人物形象 ● 常考题型:阅读全文,请概括某人的性格特点(特征)。/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 答题技巧:从两个方面入手:

 ● 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

 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 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思想个性)。

 ● 考点六:分析句子或语段的作用 ● 常考题型:请分析某段(某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 答题技巧:评价某语段或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

 ● (1)内容上:结合文段(文句)内容概括即可。

 ● 点明中心(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

 ● (2)在结构上 :

 ● 在文章开头:总领全文、 引出下文等作用 ● 在文章中间:承接上文 ,引出下文

 ;承上启下(过渡);为后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 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照应开头、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升华主题、卒章点 题,意味深长等 ● 考点七:品味句子或语段 ● 常考题型: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

 ● 答题技巧:最好找词语点评或整体点评:即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

 ● 类型 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 对策:

 ● (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点明中心。

 ● (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义、引伸义、双关义。如阿来的《词典的故事》中“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漂亮”一词就要从它的引伸意义去答题,它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来,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怜悯使我对阿姨产生好感的内心活动 ● 类型 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 对策:

 ● (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 ●

 ①修辞之美------修辞要领及作用:

 ● 答题套路:这句话运用了 XX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现了……。(修辞手法+内容+作用)

 ● 注意:在写作时必得结合文章的具体内部实质意义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 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抒发作用 ● (1)

 比喻:形象活泼、简洁凝练地描写物质、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活泼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 (2)

 拟人:付与物质以人的性格、思惟、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到达形象活泼的效果。

 ● (3)

 夸张:凸起特征,揭示素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 (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 (5)

 对偶:使句式整洁,结构一致,形式柔美,音韵,互相衬映,互为增补。

 ● (6)

 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凸起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 (8)

 反诘: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 (9)

 引用:使内部实质意义更真实、准确、深刻、紧密。

 ● (10)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凸起文章的中心。

 ● 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反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层层深入;对偶句铿锵凝练,重复余韵悠然,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

 ● 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 ④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 (2)注意答题格式:我喜欢 xx 句,因为它 xx。

 ● 考点八:分析写作手法及作用 ● 常考题型:某段(文)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 答题技巧:

 ● 常见写作手法及作用如下:

 ● (1)象征手法:

 „„象征„„,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 (2)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 (3)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 (4)

 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 (5)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 (7)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 (8)文章开篇的常见写作手法有:

 ● A、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

 ●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类的 ● 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 ● D、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 ● E、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

 ● F、开门见山。

 ● G、倒叙开头 ● (9)文章末尾的常见写作手法有:

 ● A、抒情议论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主旨。(又称卒章显志)

 ● B、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 ● C、戛然而止,发人深省 ● 考点九:分析加点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 常考题型:

 ● 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 如何理解某句话的含义。

 ● 答题技巧:对重要加点词语的考查

 ● 所谓的“重点词语”,指的是含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在句子中有特定含义的词语、有指代作用的词语、起修饰限定作用的词语等。

 ● 1、理解词语的含义 ● 解答此类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 ①通读全文,把握主旨。其实不单单是做词语含义理解题,做任何题的前提都是把全文仔细阅读一遍,把握住文章主旨再去做题才能有的放矢。

 ● ②依据语感揣摩词义,结合上下文,联系语境辨别、验证。同一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下有时其含义不同,因此,解释词语含义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如重庆中考试题:揣摩“这个神秘的精灵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变异”中加点词语的含义。这里的“变异”是个遗传学术语,但在这个具体的语境中,就只能理解为“蚕由蛹变成蛾的过程”。很明显,联系上下文内容去解释这个词语要容易多了。

 ● ③结合修辞手法理解词语含义。

 ● ④结合作者的情感倾向理解词语。

 ● 2、理解句子的含义 ● 这类试题一般会选择那些有丰富内涵的句子或结构复杂的句子来设题。

 ● 回答这类题应注意:

 ● ① 内涵丰富的句子要在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弄清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用化虚为实的方法理解;结构复杂的句子要采用紧缩的方法,去掉附加成分,抓住主干。

 ● ② 句不离段,即参照本段的中心意思去理解句子。如果所考查的句子就是本段的中心句,那么理解了本段的意思,再难理解的句子也能迎刃而解。

 ● ③ 根据句子的位置理解句子含义。总结句有总括全段或全文的作用,理解它要从上文找答案;过渡句既总结上文,又领起下文,理解它就要前后结合;起始句总领下文,理解它可先理解下文。

 ● ④ 理解句子的修饰、限定成分。修饰、限定成分常常能帮助我们打开理解句子的窗口,从中挖掘出句子的深层含义。

 ● 解释句子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 ① 借用法:即借用原文中具有相似意义的句子。

 ● ② 裁剪法:将分散在文章中有用的句子拼接融合在一起。

 ● ③ 压缩法:把和语句有关的大段文字压缩整理,用规范的语言表述出来。

 ● ④ 阐释法:有些题目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谈理解看法,这要紧扣文章主旨和语段的中心意思去举例子。

 ● 考点十: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 常考题型:文中某句中的“这”指代什么? ● 答题技巧:

 ● ① 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个、那些、其他、以上、云云、此„„; ● ② 通常为往前找前一句或前一段 ● ③ 找到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不是适合。

 ● 考点十一:记叙的人称及作用 ● 常考题型:选文某人称来写有什么好处? ● 答题技巧:

 ●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记叙。确定是笔者本人, ●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和力和真实感。

 ● (2)第三人称:以第三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可以从多方面叙述。

 ● (3)注意: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可能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 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和力,便于感情的交流。

 ● 考点十二:开放性阅读试题 ● 常考题型:

 ● ① 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触感染和启示; ● ② 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部实质意义的理解; ● ③ 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 ④ 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好坏,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的见解; ● ⑤ 调动知识的堆集,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接合(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著名的句子等); ● ⑥ 发挥联想、想象补写有关内部实质意义; ● ⑦ 对文中的表现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答题技巧:这种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实质意义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进修要领、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 答题套路:

 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切合文题要求,所谈内部实质意义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

 ● (1)抒发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等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白自己的观点。

 ●...

推荐访问:记叙文 题型 答题

本文标题:【高考语文】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1/1023/36307.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高考语文】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