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摆脱贫困》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1-10-23 13:46:13 | 来源:网友投稿

 《摆脱贫困》读后感

 《摆脱贫困》收录了总书记 1988 年 9 月至 1990 年 5 月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的重要讲话和文章,共 29 篇。全书围绕闽东地区如何脱贫致富、加快发展这一主题,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重要内容,思想丰富深刻,文风生动亲切,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关于扶贫开发工作,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对我们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具有普遍而长远的指导意义。书中写到,全书的题目叫做“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总书记还明确地说过:“我是崇尚行动的。实践高于认识的地方正是在于它是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担心说错什么,只是担心‘意识贫困’,没有更加大胆的改革开放的新意;也不担心做错什么,只是担心‘思路贫困’,没有更有力的改革开放的举措。”这告诉我们,在扶贫工作中,地方贫困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关键还在于我们的干部要思想解放,思想观念和工作思路要创新,不能因循守旧,没有创新意识。扶贫要先扶智,首先要解决观念和思路问

 题,只有地方干部的观念改变了,才会付诸于行动,才敢于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大胆创新,进行改革,才能够找到适合当地发展的道路,实现从一味靠“输血”脱贫到自主“造血”的脱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持久脱贫。

 总书记还提出,解决贫困的道路千条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可以说这是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扶贫工作,就是要帮助老百姓脱贫,帮扶的对象是老百姓。同时,老百姓也是我们开展好扶贫工作的依靠力量。只有贴近群众,我们才能了解群众真实情况,了解群众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诉求。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限大的,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告诉我们坚持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扶贫工作亦是如此。因此,我们的各级干部在扶贫工作中,要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党性观念,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亲身体验到群众的疾苦,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获得真知。

 读了这本书,我们深深感受到,只要有贫困地区的存在,国家就是贫困国家;只要有贫困人口存在,民族就是贫困民族,因此,摆脱贫困不仅仅是贫困地区的问题,更是整个国家战略发展的大问题,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从地委书记到党的总书记,总书记为人类消除贫困这一世界顽疾始终执着探索。这对我们是启发也是榜样。新形势下,我们

 要深入学习把握总书记在不同背景、不同主题和角度的讲话,真正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如何做好扶贫工作,关键在精准。要摸清和掌握被扶对象的贫困情况,从而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落实有针对性的、落实到户到人的帮扶措施。其次,要创新扶贫帮扶模式,要因地制宜的从产业、转移就业、生态保护、教育等多方面多领域进行扶贫帮扶,走出有效的脱贫攻坚途径。最后,要建立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合理有效的责任体系、政策体系和考核体系,动员全社会有效力量积极参与。

推荐访问:读后感 贫困 摆脱

上一篇:对党认识文稿
下一篇:亲亲热热一家人
本文标题:《摆脱贫困》读后感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1/1023/36538.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摆脱贫困》读后感》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