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赣民字(2013)12号

发布时间:2021-10-24 10:58:23 | 来源:网友投稿

 赣民字〔2013〕12 号

  关于印发江西省“数字民政”应用平台 建设方案的通知

 各设区市、县(市、区)民政局,厅机关各处室局、省老龄办、厅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改进民政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提高民政工作效率和科学决策水平,增强民政部门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为民服务效能,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经研究决定,全面启动“数字民政”应用平台建设。为此,省厅研究制定了《江西省“数字民政”应用平台建设方案》,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并抓好落实。

  附件:市县“数字民政”应用平台建设软硬件建议配置

 江西省民政厅

 2013 年 1 月 28 日

 —2—

  江西省“数字民政”应用平台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改进民政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提高提高民政工作效率和科学决策水平,增强民政部门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为民服务效能,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结合我省民政工作实际,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基本民生、加强社会管理为导向,着力推进民政信息化建设,提高民政工作效率和科学决策水平,实现民政标准化、信息化、扁平化管理,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为民服务效能,实现民政工作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发展。

 (二)基本原则 。

 ——创新发展、集约建设。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机制、新手段,形成以集中统一为主要特点的集约化发展模式,做到低投入建设、大规模应用,低成本运行、高水平服务。

 ——着眼先进、强化应用。立足我省实际,瞄准国内最高水平,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广泛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加大研发力度,提高应用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能力。

 ——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紧密围绕民政工作大局,以民为本,为民服务,推进信息技术在基本民生工作中的广泛应用。

 ——整体规划、资源整合。按照“一盘棋”的思路,整体设计,统一规划,整合资源,相互衔接,实现数据在不同层级和不同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与信息共享。

 二、总体目标和任务 (一)总体目标 。以民生服务为导向,以建设统一民政平台为主线,以提高民政管理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为目标,构建以一个支撑平台(一个数据库)、二级数据处理(即省厅与设区市分级数据处理)、三个应用网络(即内部涉密网、工作专网和公众服务网)、四项重点工程 (即民政核心业务平台、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监测预警与指挥决策平台、社会公共服务平台)、五个全面统一(即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数据库和统一组织实施)为主要内容,公开透明、服务便捷、安全可靠的民政信息管理系统。

 (二)具体目标 。

 1. 基础设施目标。到 2014 年底,省民政厅和所有设区市民政局建成数据中心。乡镇(街道)以上民政机构均连接专网,带宽达到业务办理要求。到 2015 年底,县级民政部门基本达到“三个一”的目标,即一个统一的民政业务平台、

 —4—

  一个高效稳定的专业网络、一个统一的公益服务热线。

 2. 业务应用目标。到 2014 年底,全省民政部门核心业务实现电子化办理和实时监控,经办效率和管理水平大幅提高。

 3. 对外协同目标。到 2013 年 9 月底,所有涉及社会保障“一卡通”业务与金保工程二期联网对接。基本建成城市居民收入核对平台和医疗救助同步结算一站式平台,实现与财政、人保、车管、住建、工商等部门数据的整合交换。

 4. 公共服务目标。到 2015 年底,民政部分核心业务中涉及为民服务的审批事项,基本实现网上申请、网上办理。主要民政服务项目做到网上信息公开。

 5. 安全保障目标。到 2015 年底,基本建成安全可靠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高效的系统运行维护体系。

 (三)主要任务

 。

 1. 提高办公现代化水平。

 (1)民政管理网络化。组建由涉密网、工作专网、公众服务网组成的,覆盖省、市、县、乡的民政信息化网络体系。涉密网、工作专网与公众服务网实行严格的物理隔离。

 (2)办公应用自动化。完成厅机关和厅属单位的协同政务平台建设。通过构建工作专网,在不同层级间建立电子公文交换平台,提高公文传递的速度,提高办公效率。

 (3)数据中心智能化。在省、市两级建设数据中心,

 完成民政数据存储、处理、应用、备份等管理和服务,提高数据处理的共享性、准确性、及时性和科学性。

 2. 提高业务电子化水平。

 (1)构建基础数据支撑平台。统一软件构架、数据口径、开发标准、编码体系和数据管理,构建技术支撑平台,提供统一的基础信息维护、对外信息交换、报表工具应用、安全管理机制。

 (2)统一民政业务软件应用。以民政核心业务平台、居民收入核对平台为重点,构建符合我省实际,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的民政系统应用平台,提高民政部门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加强数据的挖掘利用。建立健全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数据交换机制、比对核查机制,丰富民政基础数据库,挖掘利用各类数据资源,实现智能分析、科学决策。

 3 3. . 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1)推进城乡社区信息化 。整合社区各类信息系统和资源,以设立网上办事大厅为重点,建立基层民生服务平台,丰富服务内容,增强政民互动性,提高行政效能,为社区群众提供方便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

 (2)建立公益服务热线。按照统一标准和建设要求,逐步建设覆盖全省的民政公益服务热线,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投诉及相关民政服务。

 —6—

  (3)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立社会养老机构数据库、老年人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电子健康档案,即时向公众提供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和资源供给信息。

 4. 提高系统安全保障水平 。

 (1)做好容灾备份工作。建立民政信息系统远程容灾备份中心,实现数据和系统的异地同步备份,确保民政业务数据的安全运行。

 (2)加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安全等级保护相关要求,确保系统防入侵、防篡改、防病毒和数据安全保密,促进应用平台的稳定高效。

 (3)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信息系统安全防护管理制度,逐步实现数据网络维护、存储、应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确保民政各类涉密资料或服务对象个人信息的安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民政部门要把“数字民政”应用平台建设作为增强民政基本公共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建立“一把手负总责、主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健全制度,统筹协调,按照全省统一规划和部署,稳步推进“数字民政”应用平台建设,不得自行其是,各自为政。要建立健全信息建设领导机构,统筹推进当地工作,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促进信息技术在

 民政各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

 (二)把握工作进度。厅机关各处室局要与平台实施公司加强沟通,细化统计指标,固化工作流程,科学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出现建设延期、误期现象;厅信息办要定期调度工作进度,督导各地加快建设速度,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市、县民政部门要积极配合平台实施公司,做好平台建设的调研、部署、培训、运行和管理等工作,并对照进度安排,定期向省厅汇报工作动态,及时反馈问题,自觉接受指导和监督。从 2013 年起,“数字民政”应用平台建设工作列入对各市、县民政部门的年度考评指标。

 。

 (三)保障资金投入。“数字民政”应用平台建设的资金筹集以省级为主,市、县主要负担居民收入核对和同步结算平台的接口开发、机房建设和桌面终端设备。在此基础上,各级民政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信息化建设资金长效投入机制。要拓宽来源渠道,充分利用各渠道的业务资金和自有资金,统筹推进民政信息化建设。省厅将根据各地的机构建设、人员力量、经费投入、办公条件和工作情况,通过“以奖代补”形式,对绩效突出地区给予适当奖励。

 (四)创造运行环境。各设区市民政部门要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适度超前的原则,提前做好数据整合、人员培训、流程优化、设备购置、网络搭建等多方面的准备工作,

 —8—

  并制定有操作性、具前瞻性的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对已开发应用的软件和硬件,要统筹利用,整合资源,发挥效益。省厅将为各设区市配发主要的信息设备。其中,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居民核对平台前置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系统软件由省厅统一采购配发,其余设备由各地自行解决。各级民政部门还要按照安全防护等要求,在办公用房内部铺设局域网,建设业务专网基础安全防护系统,定期进行风险分析、安全审计并及时调整安全策略。

 (五)强化能力建设。各市、县民政部门要着力充实、培养一批既熟悉民政业务、又精通计算机操作的复合型人才。条件暂不具备的,要邀请软件公司精干人员给予技术支持,确保“数字民政”应用平台建设有人办事,有能力服务。平台上线后,各级民政部门要积极配合平台实施公司,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开展业务培训,确保业务人员熟练掌握平台操作和使用。平台实施公司要按照省厅的统一规划和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服务响应方案,对使用和操作存在问题的地方和部门,要及时响应、上门指导、沟通协调、解决问题,确保各民政核心业务的正常运转。

  主动公开

 江西省民政厅办公室

  2013 年 1 月 29 日印发

推荐访问:赣民字

本文标题:赣民字(2013)12号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1/1024/37060.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赣民字(2013)12号》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