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90后何苦为难90后

发布时间:2021-10-24 10:59:14 | 来源:网友投稿

 90 后何苦为难 90 后 后 ?!

 —— 我身边的教育故事 顺德区第一中学

 何烨 年轻意味着缺乏阅历,年轻也意味着充满活力。当 90 后的老师遇上 90 后的学生,会发生什么呢?顺德一中就有这样一位 90 后老师——何烨。三年前入职,她成为顺德区第一中学年纪最小的老师。三年中,她经历了迷茫、困惑和探索,2014 年 7 月她被评为“顺德区优秀班主任”。这三年,我们见证了她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

 一、困惑:付出不一定有回报 初出茅庐的何烨老师,干劲十足。为了能够“镇住”学生,她抛开 90 后本应有的活泼开朗,以严师的面孔示人。班级事务,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班规班约,她一手操办。为了班级能够令行禁止,她对学生有错必纠,有过必罚。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何老师任教的班级,却是纪律严明,成绩优异,得到了学校、家长的一致认可。可同事朋友在她的脸上却看不到丝毫的幸福感,办公室里倒是不时能听到她在发牢骚:“现在的 90 后怎么这么难教?” 何老师每天在教室、办公室、宿舍三点一线中奔波忙碌,有时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可在很多学生的周记随笔中,却看不到半分的感恩和赞赏,更多地是在抱怨,为什么自己所在班级的规矩这么严厉,为什么这个 90 后的老师要这样为难学生!

 班里有一位叫李**的同学,对何老师一手制定的班规班约反应特别强烈。不仅自己经常迟到,还鼓动班级其他的同学一起踩点到班或者干脆一起迟到。李**在班级大肆宣扬:“老师能拿我们怎么样?都

 是 90 后,凭什么听她的?”而且有了同盟军,他认为法不责众,迟到就更肆无忌惮了。

 考勤委员常找何老师诉苦,说最后铃声响起的时候,进来的人数太多,没法统计迟到名单,关于迟到的教育措施只能成为一纸空文。科任老师和班干也常常找何老师诉苦,说这样班风纪律太散漫,不利于班级整体素质的提升。何老师问李**:“为什么这么做?”他的回答也干脆利落:“我愿意!都是 90 后,凭什么听你的?!” 时过三年,谈到李**当时的表现,何烨老师是笑着讲出来的,云淡风轻,好像在说别人的故事。可谈到当初的感受,她用三个词来描述:失落、痛苦、迷茫!一面是热情似火,干劲爆棚的 90 后老师,一面是内心压抑,怨声不断的 90 后学生。同是 90 后,二者间却好像有着深不可测的隔阂。老师倾尽所有,却换来学生的抱怨、反抗。这样的情形,初为人师的她,怎会不失落、不困惑!

 二 、 探索:鸡蛋从内打破才能成长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才是成长!”一位老教师的话,点醒了何烨老师。与其让老师吃力不讨好,从外约束学生的一言一行,不如努力找契机,让学生从内心认同老师的带班理念!

 一个周五的下午,学生都放假回家了,何老师路过班级门口,看到李**和几个同学趴在课桌上写东西。莫非又在做坏事?走近一看,居然是在做作业!何老师很奇怪,一个从不愿意早到教室的学生,怎么会在大家都离开学校的时候,还能不急不躁地待在课室做作业? 何老师把李**单独叫出来,问他怎么没回家。

 “课室更适合做作业啊,这样学习效率更高!”李**答道。

 “既然觉得课室更适合学习,那平时你也早点回课室,这样成绩提升不是更快吗?”何老师问。

 “我平时要是早些回课室,岂不是遂了你的心愿?凭什么你让我干什么我就要干什么呢?”他对何老师的提议显然并不感冒。

 何老师愣了。李**的表达带着这个年龄段特有的稚嫩,虽然听起来让人不太舒服,却很真实。何老师回想起自己平时在家跟父母沟通的场景——当父母用命令式的口吻告诉她必须要做什么时,就算心里明明清楚父母是为了自己好,不也会本能地反感吗?已经参加工作了的 90 后教师尚且如此,怎么能苛求还在读高中的 90 后学生呢? 正如北宋著名教育家张载所说:“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何老师终于明白,要彻底解决班级学生迟到的问题,靠她一手制定的严厉班规是没有用的。学生不认可的班规,最终只能是一纸空文!班级是全体师生共同的班级,班规班约当然要师生共同来制定。当机立断,何老师决定用实际行动告诉学生,90后会犯错,90 后也能改错。

 周末,何老师让班长团支书提前到校,特意培训他们主持班会的能力和技巧,帮助他们一起策划了一节关于迟到问题解决方案的班会课。课上,何老师只是旁听,迟到问题到底要如何解决,由学生自己决定。主持人先让学生自由发表对迟到问题的看法并确定迟到后是否需要相应的教育措施。接着,同学们自己举手表决,用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来决定到班时间和相应的教育措施。那一节班会课,同学们各

 抒己见,连平时最文静的同学,这时候也活跃起来,积极参与到班规班约的讨论中。

 最终形成的教育措施与之前何老师一手操办的规定并没有什么不同,反而在到班时间的要求上,更加严格。但是很奇怪的是,从此后,班级真的就很少有人迟到了,包括李**。事后,何烨老师特地问他原因,他很爽快地答道:“这是我们自己制定的规矩,当然要遵守!” “人们常说教学相长,我之前以为是套话,现在我才知道,在老师教导学生知识的同时,学生也可以让老师的处事方法更加成熟!真的谢谢你!”何老师诚恳地说。

 他挠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之前,一直觉得你很‘专政’,没想到你可以为我改变这么多!谢谢老师!” “同是 90 后,相煎何太急啊!”何烨老师终于可以在学生面前放下 “严师”的面孔,露出了顽皮的笑脸。

 三、 蜕变:将心比心,以生为本 受学生的启发,何老师由决策者转型为导演者,成功解决了班级迟到的问题,班风明显好转。可是,学风并不浓厚。

 部分成绩差的学生觉得一中的同学都很优秀,出现了自卑、厌学的情绪,而成绩优秀的学生,又抱着“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姿态,不管他人瓦上霜。当差生多了一分自卑感,就会少了很多继续前行的勇气,优生少了一分危机感,也会少了很多继续攀登的动力!班级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学风懒散。

 “一言堂”到“以生为本”方式的转变,可以让一个有个性的

 90 后收敛锋芒,有效改善了班级风气。可这种方式用在班级学风的建设上,面对一群 90 后的时候,是否同样有效呢? 结合 90 后注重切身体验,不喜欢说教的特点,经过深思熟虑,在中秋节将近的时候,何烨老师策划了一次“师生同乐,共庆中秋”的主题班会活动。在节日团聚的氛围中,何老师让学生自己体验“背水一战”这一游戏,并邀请全体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参与游戏。

 以两人为例,两个人坐在地上,背对背靠着,双臂从后方互相缠绕,双手不能触碰地面,双脚完全贴合地面不能移动。两人要站起来,就必须同时发力,依靠对方的支持。以宿舍为单位,从两个人慢慢往上加,同时站立起来人数最多的宿舍算赢。

 有了游戏环节的切身体验之后,学生的感悟果然不一样!主持人问:“从这个游戏中你学到了什么?对今后的复习备考有什么启示呢?”有的说他知道了班级是一个团队,只有团队更优秀,个人才可以更优秀,今后在学习上大家应该互相帮助,像一家人一样;有的说要讲究合作方法,在关键时刻,力量要集中在一个点上才可以站起来,就像高考备考的时候,要一心学习,不能三心二意;还有的说要学会利用客观资源,游戏过程中有这么多的老师同学陪着我们,备考的时候他们也是一直陪着我们的,如果能够多向身边的老师同学请教,不也可以事半功倍吗?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何老师充分尊重 90 后学生内心的这种需要,达到了她意想不到的效果。她任教

 的高三(11)班,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基本不用老师再强调到班时间,也不需要刻意跟学生说要努力学习。每天很早的时候,学生就自觉到班复习。放学后,成绩优秀的学生会主动留下来辅导成绩差的学生,成绩差的学生也总能主动向老师同学请教问题,班级早已在共同合作的基础上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班风学风都有了极大的改善。

 2014 年 6 月,高三(11)班 51 人参加高考,37 位同学上重点本科。有两位学生获得顺德区前十名,其中黄韵同学还获得了顺德区理科状元,被北大录取。

 今年,何老师依然担任班主任工作。但早已不是三年前那个专政武断,凡事大包大揽的 90 后。更多的时候,她会选择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管理班级,以生为本,做一个真正和学生站在同一战壕的90 后。她明白,希望自己是班级主体,希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的,绝不止 90 后这一代,后面还有 00 后、10 后。何老师说:“今后的教学生涯,不管学生出生年代如何变化,不变的是以生为本,共同进步的工作态度和理念!” “是这一群 90 后学生让我成长!”何老师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三年的工作经历,她觉得 “一言堂”更多的是透露出内心的不自信,怕管不住班上那一批有个性的 90 后。这样既为难了自己,也为难了学生。如果能够把学生当成教育的主体,从心底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将心比心,以生为本,让学生能从内心接受并认同老师的想法,情况就会大不一样。90 后也可以“成全”90 后!

推荐访问:为难

本文标题:90后何苦为难90后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1/1024/37071.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90后何苦为难90后》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