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国家宏观调控》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1-10-24 11:19:22 | 来源:网友投稿

 《国家的宏观调控》教学设计 上海市复旦实验中学 姜亦慧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任务和手段。理解实行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用逻辑推理与具体实例相结合的方法,领会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实施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加强对国家的大事的关心程度及更好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等问题。认识到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优势。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三、学情分析 高二等级班的学生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对于社会时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学生的社会阅历还比较少,对于社会现象分析仍然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而这部分的内容理论性比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活动,选择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有意义的学习材料,注重启发学生从最常见的经济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学会用经济学原理加以分析,从具体到抽象,理论结合实际。其次,理论的学习需要结合相关材料进行训练,高二等级班的学生在实际读题、审题、答题方面比较薄弱,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加强相关材料分析题的训练。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在第七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市场对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益分配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有

 的问题都能靠市场来调节吗?哪些领域,是市场无法发挥他的作用的? 举例:国内楼市限价限购、汽车限号限行等等。

 通过这些生活中的例子引出了我们今天的课题——国家的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的含义: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或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环节二:为什么需要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市场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相互作用来调节供求关系的相对平衡。但是由于市场调节是一种典型的事后调节,即它是在社会供给和社会需求出现严重失衡并通过商品的价格反映出来以后,才会对生产经营者的生产方向和生产规模发生调节作用。因此,基于市场自身存在的缺陷,国家通过科学的预测,并运用有效地手段,对经济进行适度干预,避免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严重失衡,以此保证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

 ▲宏观调控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必要性 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基础教育、国防、治安等公共物品的需求逐步上升,而这些公共物品都存在一个共性,即不以营利为目的。因此这些特殊领域的资源配置只能由或者主要由政府来负责。国家可以通过财政的力量将这些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公共物品提供给社会大众。

 ▲宏观调控有助于解决特殊领域内的资源配置问题(必要性 2)

 市场经济本身是以竞争和效率为原则的,因此无法避免出出现弱势群体。而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社会公平和实现共同富裕。那么为了实现这样的一个目标,国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呢? 调整税收政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途径,对国民财富进行才分配,把收入分配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以此保证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

 ▲宏观调控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目标。(必要性 3)

 除此之外,国家的宏观调控在保护公平竞争、限制垄断、促进新兴产业成长和优化社会产业结构等方面也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环节三:宏观调控的目标

 △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5 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了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6.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 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 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 4.5%以内;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稳中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3%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各类风险有序有效防控。

 ※思考:这些数据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①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6.5%,GDP 增速放缓的原因。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

 ②当前我国就业矛盾突出,有人认为宏观调控目标应当把充分就业放在第一位,经济增长放在第二位。请问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 “经济增长→收入增长→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经济繁荣→就业增加”。就业是民生之本。增加就业不但能够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居民收入的普遍增长,从而形成拉动消费、促进生产、增加就业的良性循环。

 ▲宏观调控的目标:

 经济增长:既要体现经济总量的增长,也要体现人均收入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充分就业:是指在保持一个自然失业率基础上的社会就业状态。

 稳定物价:是社会经济健康、平稳运行的保证。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对外贸易

 李克强说,上述主要预期目标,考虑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符合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际。从经济基本面和就业吸纳能力看,6.5%左右的增速可以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涵盖农民工等城镇常住人口,今年首次把这一指标作为预期目标,以更全面反映就业状况,更好体现共享发展要求。

 环节四:国家是如何进行宏观调控的?宏观调控的手段 社会现象:房地产市场冰火两重天

  一二线城市出现价格泡沫&三四线城市出现数量泡沫 ※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出现如此大的反差? ※角色扮演:面对一二线城市房价飞涨的现实情况/三四线城市假如你是房产开发商、央行行长、财政部长、地方政府官员,你会怎么办? 一二线城市 稳房价(供<求)

 三四线城市 去库存(供>求)

 提高购房贷款利率 提高首付的标准 增加税收(契税)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

 降低购房贷款利率 降低首付的标准 给予应届大学生落户购房优惠 △增加财政支出:

 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医院、学校等)

 交通(一二线城市工作→三四线城市居住)

 提高房屋质量,性价比提升

 2017 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迎来严厉调控。热点城市不断限购、限贷、限价、限售、限商。目前,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总体呈降温之势;三四线去库存效果明显,有些城市转而开始控房价。与此同时,多地发文强调租购并举,扩大租赁市场,租赁用地已陆续入市。

 控房价:

 热点城市集体降温部分三四线城市限价 2017 年,一二线热点城市房地产从严调控、保持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成为主基调。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从 5 月份开始,上海和北京出现房价环比“零增长”,深圳房价环比下跌;8 月份,15 个热点城市房价环比全面止涨,其中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更是 33 个月以来首现房价集体停涨;9 月份,上海房价出现同比下跌;至 10 月份,10 个热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跌回 1 年前,重点城市房地产市场呈集体降温之势,去投资化趋势明显。

 而一些三四线城市,在去库存取得积极效果的同时,也从库存积压变成房价快速上涨。为此,今年的房地产调控继续补短板,调控政策开始向三四线城市深入:山东东营、广西柳州等城市加入限售行列;一些城市如廊坊等地还加入了限价行列。

 去库存:

 三四线城市出现分化存量规模下降与销售困难并存 2017 年房地产去库存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三四线城市。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 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 60258 万平方米,比 9 月末减少 882 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减少 772 万平方米。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截至 2017 年 10 月底,受监测的 80 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为 39490 万平方米,环比减少 2.1%,同比减少 10.1%,已经连续 27 个月同比下跌。记者注意到,80 个城市中三四线城市占一多半。对比历史数据,库存规模相当于 2013 年 8 月的水平,即库存规模回落到了 4 年前。

 不过,“三四线城市的住房存量情况大不相同:有产业依托和靠近热点城市的地方,对人口有一定吸引力,市场需求旺盛;而还有不少城市则因过去盲目开发,造成不少楼盘销售困难。”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欧阳捷说。

 租购并举:

 超 50 城发布租赁新政策多地租赁用地已入市 今年,多地把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作为完善长效机制的发力点。目前,我国租赁人口预计为 1.9 亿人,租赁市场规模已超万亿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发布租赁新政策的城市已超 50 个。

 其中,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郑州等城市近段时间陆续开启“只租不售”卖地模式,绝大部分地块由国有企业“零溢价率”拍得。同策研究院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7 年 11 月底,全国各大城市挂牌定向用于租赁的住房用地共计26 宗。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①计划、规划:政府调节宏观经济平衡和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的一种手段 ②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的变动来调节社会总需求,以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的一种手段。

 ③货币政策:国家的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流通量来影响社会总需求,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的一种手段。

 ▲课堂小结 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形之手”和市场调节“无形之手”,联动操作,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国家宏观调控

本文标题:《国家宏观调控》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1/1024/37294.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国家宏观调控》教学设计》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