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火电建设公司离休干部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21-10-24 13:54:01 | 来源:网友投稿

火电建设公司离休干部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奉献的脚步永不停息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瞬间,就像流星稍纵即逝。而在流星划破长空的瞬间里,一个人离退休以后的日子更显短暂和珍贵。如何在离休后的有限时光里,活出精彩自我,让夕阳熠熠生辉,让属于自己的那颗流星在天空留下完美的弧线?

在**省火电建设公司,就有这样一位慈祥的老人,他用朴实无华的言行、不向社会索取的气节,被干部群众一直传为美谈、有口皆碑。他就是现年81岁高龄的离休干部**。

“我要把有限的余热奉献给党的事业”

1983年,**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但周老离而不休,对工作的热情丝毫未减,发挥余热、关心企业、奉献社会的愿望未曾减退。

“我是党的一名干部,随时准备着听从党的召唤。”**如是说。

1987年,省局党组决定成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分析研究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参考,在人员配备时,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这时不同的声音在**耳畔响起。

“老周,你干思政工作有基础,局党组需要你。”……

“老周,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该歇一歇享享清福了,离休在家,工资照拿,干那活儿又不多拿一分钱,说不定还得罪人,还是找理由推了吧。”……

但组织的召唤,对于**来说是义不容辞的。于是周老发出了自己响亮的声音:“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余热奉献给党的事业,这个活儿我干定了!”这发自内心的表白,充分体现出一名经历过枪林弹雨的老共产党员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怀。

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工作期间,六十高龄的**为了搞好研究,不辜负局党组的信任,克服年纪大,身体弱的困难,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分析企业现状,并结合自己丰富的党务工作经验,为局党组考查基层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评定企业等级。许多个夜晚,周家的窗前常常投射出一位鬓角花白的老人伏案记录的身影,人们远远瞻望,为之钦佩。

“作为一名离休干部,要用自己的方式为企业奉献”

“长路奉献给远方,江河奉献给海洋,白鸽奉献给蓝天,玫瑰奉献给爱情……”是啊,奉献的方式多种多样,对于“奉献”二字,**始终有着自己的理解:无条件地给予不索要回报,。

在采访**的老同事、老部下、老邻居时,听到的众口一词的评论就是:周书记,真是个好领导!人们纷纷回忆起**在职时、离休后,作为曾经是火电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一个享受副厅级生活待遇的老干部,却从不享受特权:

**到哪个工地视察,经常不带专车,也不打电话要求工地派车接送。当年,他第一次去分宜工地视察,工地和火车站相距7公里,炎炎夏季,他一个人穿着解放鞋,带着草帽,背着水壶,一路走,一路问,步行2个多小时,到达工地。

**无论到哪一个工地视察,都和工人同吃同住,不开小灶,工地食堂买饭时的队伍排得再长,他都按顺序排队买饭;不住宾馆,和工人同住工棚,哪怕外面下大雪,工棚里面飘小雪。

**在位近20年,却没有利用手中权利,为爱人找份工作,也没有利用职权,为五个儿子谋求体面的岗位,至今,他的老伴仍然靠着他的离休金生活,他的五个儿子仍然都是各自单位的普通员工。

刚离休那阵子,因企业工作需要,**和一些老干部经常下基层开会,即便安排好了宾馆,他也坚决不住,说能为企业省点就省点,和工人住在一起,心里踏实,也便于了解他们的困难。

**有句口头禅:一样的,一样的。他认为,不管自己处在何种地位,都应该和普通人一样,不享受特权,并将艰苦朴素、甘于奉献不索取的作风,一直延续到离休后的生活点滴中。

**的家庭和大家想像中的高干家庭大相径庭,**的三儿子长期患病,需要治疗,四儿子家庭离异。一直以来,三子所生的女儿和四子所生的儿子都由**夫妇俩抚养。三儿子去年去世之前,也一直和**夫妇住在一起。

三代同堂,带来了天伦之乐,也造成了家庭经济的拮据。

**的老伴是没有工作的,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的离休工资支付一家人的开销和两个小孩读书生活的费用,简直捉襟见肘。经济的困乏令这位离休老干部感到了困难重重。

那些年,**每月的离休金按照家庭开支的轻重缓急常常分成固定几份,两个孙辈的读书费用、患病儿子的就医开支、一家五口人的柴米油盐开销……**一个人撑起整个家庭是多么的难!

许多人认为周老是一名离休老干部,他的困难可以向组织反映,要求补助,度过难关。可即便在那么困难的境况下,**也从没向组织开口说个“难”字,更不倚老卖老,向组织要这要那。不仅如此,逢年过节,领导来家里走访慰问,他也避困难不提,并与家人达成共识,谁都不在领导面前摆困难。每当领导主动提出要为他办一些实事时,他都婉言谢绝了。

2005年春节期间,南昌市由包家花园开往省中医院的1路电车上,一位80多岁高龄的白发苍苍的老人,十分引人注意。每天在固定的时间,他一个人来乘车,颤微微扶着车的把手缓步上车,待身体平衡后,向司机主动出示自己的老年乘车证,然后找个座位就坐。车到省中医院门口,老人缓缓从座位起身,扶着车把手颤微微地下车。这位老人就是**。

那阵子,**81岁的老伴突发脑中风,正在住院,接受治疗。周老夫妇风雨相伴几十年,照顾老伴的重担自然落在了**身上。

按规定,火电公司为离休老干部们配备了专车,供老同志出行。**享受这种待遇本来在情理之中,更何况这个时期老伴脑中风正在住院治疗,需要陪护,使用专车理所当然。

“使用专车必然增加开支,火电公司现在正需要点滴的积累啊!我能走动时还是自己搭乘电车吧。”就这样,**每天去医院陪护老伴,都是拿着老年证,颤微微地一趟趟挤着电车来来回回。

这位81岁的老人,在困难面前考虑更多的不是自己,却是企业的麻烦和负担!每一位离休老同志只要提起**克服困难抚养孙辈以及挤公交车陪护老伴时,都肃然起敬,纷纷竖起大拇指:“我们的老书记,就是作风硬!”

**心系企业、体谅企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默默为企业奉献着自己的绵薄力量。**艰苦奋斗的精神、战胜困难的毅力不仅直接教育了他的晚辈们,如今他的孙子孙女不负重望,都已大学毕业了,而且周围的人们也被他深深感染。

“我愿把真诚和关爱给予身边每个人”

“周书记,您老早啊?”

“周书记,您这么早就去买菜呢?”……

这是**每天出门碰上邻里同事对他的问候。

有的离退休员工不愿住在原工作单位,其中原因多种,可是**离休后在火电公司大院里一住就是二十多年。其他且不说,单从他离休后每天锻炼身体或买菜时碰上邻里同事,大家还主动亲切喊他“老书记”,并非常愿意和他拉家常,他的威望和亲和力就略见一斑。

熟悉**的人,都知道他有一颗真诚关爱他人的心。

离休干部唐文富,今年75岁,今年有段时间双脚莫名浮肿,他本人并不在意,以为到了这个年龄,有点小毛小病是很正常的。

**发现了唐老的病情,凭他多年钻研医学的经验,断定这肯定是因为心脏的原因引起的浮肿,极力说服唐老就医。

“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脚和心脏怎么会联系在一起?”唐老不相信地连说三个“不可能”。

“男人怕肿脚,女人怕肿脸”,在**耐心细致的解释劝说下,唐老去了医院检查,医生诊断确如**所言:唐老心脏供血不足引起脚浮肿。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唐老恢复了健康。

一提起这事,唐老就感激地说,是周书记帮助他抓住了治疗的最佳时机,由此还引出若干年前他和**的一段交往经历。

1976年的夏天,一列火车缓缓从江苏南京车站开出,驶向千里之外的**南昌,车厢里一位穿着军穿即将转业的干部,凝望窗外飞逝而过的景色思绪万千。

转业也算是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当年的唐文富并不知道自己的下一站会停靠在哪?将来会是什么样?部队供他选择的三个转业地点:南昌、九江、宜春,都人生地不熟的,他也不知道该往哪去。为慎重起见,唐文富决定第一站先到南昌看看再说。

刚下火车,唐文富就听到车站喇叭里传出“南京来的唐文富同志,站外有车接您”。

当他来到站外,时任火电公司党委书记的**上前亲切地和他握手,随后带他上了车。在车上,周书记把火电公司的情况简要介绍给他,既诚恳又亲切。就这一“看”,唐老决定了:哪里都不去,就选择**火电了,因为**火电的领导干部办事实、说真话。

如今,在火电公司离休老干部活动室内,唐老经常和**碰面,面对老书记,他还和当年刚进厂时一样,爱把心坎里的话说给这位受人尊敬的老领导听。

有阵子,唐老因为儿女的事与老伴产生了矛盾,老俩口每日见面都说不上几句话。为这事,唐老烦心死了。**得知情况后,不顾自己家庭琐事多困难多,多次到唐老家里,以老大哥的身份开导他,安慰他,并做唐老夫人的疏导工作,使得夫妻二人重归于好。

在火电公司大院内,有一个“老人聊天角”,其实就是院内的两个再普通不过的小亭子,因为老人们喜欢聚集在那对国内外一些大事发表各自见解而得此名。**也常光临此处,谈谈自己的看法,唯一不同的是,当**在这儿听到一些人对火电公司的抱怨和不利于火电稳定发展的言论话题时,**立刻会以老书记的身份,耐心劝说解释,消除这些人对火电公司的抵触情绪,为企业的和谐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我只要一息尚存,就会奉献社会,关爱他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熟悉**的人,更加了解他有一颗慈祥仁爱之心。

丁长华,一位快七十的退休老工人,是**几十年的邻居,当我们带着采访的问题,敲开她的家门时,老人对周书记的尊敬之情,立即溢于言表,对往事如数家珍。

1985年夏天的一个傍晚,丁长华和老伴吃过晚饭后出去散步了,而此时有一个人正急切地想敲开她家的门,那是丁长华一个朋友的女儿,因当天在南昌市职业培训中心培训,没赶上回家的车。

“小姑娘,你找谁?”当听到楼上有人持续地敲门,楼下的**出来问道。小姑娘诉说完事情的原委后,随这位慈祥的老人进了周家。

“还没吃饭吧,肯定饿了,这样吧,让我老伴替你炒碗蛋炒饭。”

片刻,一碗热腾腾的蛋炒饭端了上来,小姑娘眼睛里潮湿了,因为素不相知的老人一家对她这个陌生的不速之客这样好。丁长华两口子散步回来,感激地连声对**说谢谢。

88年丁长华的爱人去逝了,女儿在外地工作,她只身一人在火电公司,加之年纪大眼睛不好使,行动不便。前阵子,家里厕所漏管道渗漏,污水顺着管子滴到楼下的**家,**夫妇上厕所得撑着伞,而丁长华本人却不知。**非常注重邻里关系的和睦,也体谅丁长华的困难,对此事,只是在楼道里碰到丁长华时,轻描淡写的说了一下,这令丁长华很不安,立即将厕所翻修,补好了渗漏的管道。

虽然**家庭负担重,可火电公司每一次的爱心捐赠,周老从不因自己经济困难而不顾,总是积极主动捐款捐物。

2005年7月的一天,周老正在家里挥毫泼墨,修身养性。“火电公司的党员今天开始为企业特困职工子女上大学募集捐款。”在去菜场买菜的路上得到消息的老伴连忙折回家,向周老通报了这一消息。

**写字的手停顿了,墨汁滴在纸上,渐渐散开,在他眼前也渐渐打开了记忆中的一幅情景:

2001年8月,**家召开家庭会,这是**处理家庭大事的一种方式。儿子们都从四面八方赶来了,此时正围坐桌前。一纸南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摆在桌上,那是孙女周丽丽的。“这大学是上,还是不上?”**请家人发表意见,因为他这个当爷爷的年事已高,无法再负担起孙女就读大学的费用。

“读大学是丽丽一直渴望的,我愿意负担她就读大学的全部费用。”**的大儿子理解爸妈心情,同情三弟遭遇,更为侄女能录取大学而感到欣慰,他愿意尽己所能,圆侄女的求学梦。正因如此,周丽丽上大学的梦想才得以实现。

是啊!还有许多像自己的孙女一样,等着圆求学梦的学子们。这时,**连摊开的笔墨都顾不上收,就急急赶到募捐点,郑重地捐上了自己的100元钱。

当时,在离退休退养党员中,有不少同志的家庭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他们看到**和其他离退休退养党员的爱心捐赠后,不再顾虑自己家中的困难,纷纷解囊相助。

当然,也有人认为**不必要捐,自身患癌症,治疗看病有大量的开销。**今天带的帽子早在二十年前就该淘汰了,身上的中山装穿了近二十年,洗得都发白了,如此简朴,为什么对捐物捐款却积极踊跃?**说:“我的第二次生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一息尚存,就要奉献社会,关爱他人,几个钱、一点物不算什么,今年捐了,我明年还要捐,而且明年还要捐更多一点,我要用实际行动,帮助学子们圆求学梦!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用朴实无华的的言行,实践着自己的理想,他的离休生活,如同灿烂的晚霞,发出了熠熠光辉!

推荐访问:火电 先进事迹材料 离休干部 建设 公司

本文标题:火电建设公司离休干部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1/1024/38019.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火电建设公司离休干部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