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平,度,市,普,通,高,中

发布时间:2021-10-25 10:04:15 | 来源:网友投稿

 平 平 度 市 普 通 高 中 课 课 时 授 课 计 划 划

 序号: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第

  周)

 课 课

  题 琵 琶 行

 课型

  教学目标 1、 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身世悲凉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把握悲剧情怀。

 2 、 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讨论、合作学习 教 教

  具 对媒体 一、导入:

 同学们,刚才我们教室里一直回响着的这支琵琶曲,它的旋律时而急促,时而高亢,它就是著名的《十面埋伏》。同学们知道它的背景故事吗?(生回答)所以,音乐是用来讲故事的,是用来传递情感的。但 1000 多年前,白居易却以神来之笔为我们描摹了美丽动人的琵琶曲,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入《琵琶行》,品一段人间绝曲,感一怀贬谪之苦。

 二、教学过程 1、整体感知,梳理全文写作脉络 江头送客闻琵琶 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2、研读第二段音乐描写部分 师:大家知道这篇文章在当时是怎么流行的吗?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可见当时流传的非常广泛,可以誉为“千古绝唱”,大家通过预习,知道它绝在何处吗? 生答:音乐描写部分很细腻。

 师:我同意你的观点。

 下面,咱们一起来精心研究文章的第二段。请同学们用心朗读该段,然后选出你认为最佳的句子,进行分析讨论。

 讨论的问题是:

 1、这些句子主要用了哪些手法? 2、这些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很好,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交流,我们见识了作者高超的技艺,他能够把一曲琵琶运用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比喻(以声喻声,以形摹声)等多种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出来,或粗重,或轻微,或清脆,或婉转,或压抑,或凝滞,或激越,或高亢,或短促。让人如临其境,如沐其声。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再一次诵读这一段文字,然后请一位同学起来读一下,同桌评价一下。

 好请同学们根据他的评价再重新读一遍。我们要根据情感的变化,情境的变化,注意变换节奏的快慢。

 接下来的时间,就请同学们尝试着背诵一下这一段。(老师在黑板上写出首字提示,然后集体背诵)

 3 、 赏读第三段 琵琶女用心在弹的琵琶曲传到耳朵是曲调,传到心里却是她一生的经历,同学们速读第三段写琵琶女经历的语句,你能说出她的经历表现在音乐里是哪几句吗? 生讨论交流 (1)“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年轻貌美

 才艺高超

 倾慕者无数

  少年得意

  如歌岁月

  欢笑奢侈 对应第二段是:“大弦嘈嘈如急雨……间关莺语花底滑” 轻快流畅轻柔 (2)“弟走从军阿姨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年老背弃

 年老色衰

 门前冷落

 孤苦无依

 悲惨凄凉 对应第二段是:“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压抑,艰难

 哽咽

  凝止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梦与现实对比强烈,悲惨之情达到极点 对应第二段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激烈

 短促

  摄人心魄 对应第二段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惨白

 融情于景

 曲尽意未尽,余韵悠长 4 、 第四段赏读:

 琵琶行琵琶行

 作为一首千古绝唱,本诗还有没有更“绝”的? 生:写琵琶女是为了写白居易官场受阻,失意 一个声音,它们会唤醒隐伏在我们心底的意识,一个声音在我们的灵魂上可以连续延长至无穷尽,并可引起我们的无数思想与感觉的颤动。

 ——《蒙娜丽莎的魅力》

 作者发出了一句震撼千古的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它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情感体验,速读第四段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哪里体现了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女自诉身世苦

 白居易自叹谪居苦 本是京城女

 去年辞帝京

  名满京都的艺人

 才华横溢的诗人 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

 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 共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一份同情,一份理解 大家再次齐读这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结语:

 无论是琵琶女用琵琶演奏的凄惨故事,还是白居易用文字讲述的感人邂逅,都打动了无数人的内 心,由此可见,艺术是相通的,而白居易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最伟大之处应是他那颗平等的心和悲天悯人的胸怀。

推荐访问:

本文标题:平,度,市,普,通,高,中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1/1025/39091.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平,度,市,普,通,高,中》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