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
一、 我市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牧区社会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十五”期间,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经过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农村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农牧民的收入大幅度增加,农村牧区社会经济各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牧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迈进。
1、农牧民物质文件生活显著改善。一是农牧民收入稳定增加。2004年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518元,比2001年增加939元,增长了36.4%;二是各项生活消费出支全面增长。2004年全市农牧民家庭人均主要生活费用支出2675.13元,比2001年增加746.61元,增长38.7%;三是生活消费质量不断提高,消费更加合理。近年来,农牧民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只要求吃饱、穿暖,现在则“吃讲营养、穿讲漂亮、用讲高档、住讲宽敞”;食品和衣着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明显下降,住房、用品和文化服务支出所占比重大幅度上升。2004年全市农牧民人均食品和衣着消费支出1364.77元,比2001年增加311.75元,增长了29.6%;而其占家庭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则由2001年的54.6%下降到了51%,下降了3.6个百分点。2004年人均居住、用品、交通通讯、文件娱乐、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支出1310.36元,比2001年增加434.86元,增长了49.7%;其占家庭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由2001年的45.4%上升到了49%,上升了3.6个百分点;四是耐用生活消费品拥有量显著增加、档次提高。农牧民家庭的自行车、摩托车、电风扇、洗衣机、电视机已经普及,摩托车、电冰箱、电话和移动电话等高档消费品成倍增长,照相机、抽油烟机、吸尘器和冷、冷暖空调也开始逐步进了收入较高的农牧民家庭。2004年每百户农牧民家庭拥有的摩托车62.5辆、电冰箱15台、电话52.2部、移动电话43.9部,分别是2001年的1.6倍、1.7倍、2.6倍和40倍;五是住房条件明显改善,质量提高。2004年全市农牧民人均年末住房面积26平方米,比2001年增长6平方米,增长30%;其中人均砖木结构住房面积达到了20平方米。暖气、钢窗、地板砖等装饰品已进入大部分农牧民家庭,不少农牧民住房设计了客厅、厨房和两、三个卧室,有的还设计了卫生间。
2、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健全完善。村民委员会对村集体财务实行了民主管理,农村民主法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一事一议”和村务公开制度逐步健全和完善。
3、农村集镇建设步伐加快。全市乡与乡、村与村之间公路全部畅通,旗县区所在地与乡镇之间公路基本上全是柏油路。农牧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砖木结构住房占到了80%。农民外出务工或从事二、三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拉动力。
4、农村牧区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九年义务教育全部普及,职业教育在现代农民中基本普及。合作医疗条件明显改善,乡村环境大为改观。
5、农村牧区养老保险事业开始起步,老有所养的问题开始得到解决。
二、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目前 ,我市农村的总体发展情况,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 农牧区增收渠道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与发达地区相比增收速度较慢,农民收入水平相对偏低,增收难度偏大,与农牧民小康目标仍然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市农牧民收入的 %来自于农业,收入来源单一,农副产品多以原料出售,不能实现转化增值,制约了农牧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二) 我市农村牧区的交通、通信、农田水利建设等基础设施近些年虽有长足的发展,但后劲不足。一是村村通公路基本实现,与达到村村通油路的目标还相差较远,特别是旗县区交界地段的道路这种问题更为突出;二是电话、手机等通信工具进入农户的比例逐年增加,电脑,有线电视在农村牧区的拥有率和覆盖面还较低,农牧民信息量受到了限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三是农田水利建设等基础设施较为陈旧,不能及时维修完善,影响了基础设施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 农牧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特别是相当一部分牧民的生活较为困难,由于一些牧民前一轮草牧场承包时经营不善,再加上生产环境比较恶劣和一些不确定因素,等第二轮草牧场承包时已成为无畜户,使之进一步致富达小康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四) 农村劳动力转移缓慢,劳动力文化素质与社会就业需求不相符。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国家通过阳光工程、绿色证书项目、跨世纪农牧民培训项目的带动,不断提高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和水平,但时间较短,并且数量有限,不能完全实现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五) 集镇化水平低,乡村卫生条件差,村镇规划布局不合理。我市大多数旗县区村镇都是80年代时的规划,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违规违章建筑的现象时有发生,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差较远。
(六) 农村文化教育、卫生、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事业有待进一步发展。一是农村牧区中小学校布点较少,也不尽合理,照成农牧民子女读书成本过高;二是卫生、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事业刚刚起步,只有极少部分农牧民收益,绝大多数农牧民还存在看病难、看不起病、养老问题无法解决的问题。
三、我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优势
当前,我市已初步具备了建设新农村的条件。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综合能力显著增强,有了支持保护农业、加大农村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近年来,在起点较高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农村“六小工程”(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沼气、草场围栏等)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为新农村建设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社会事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得到进一步普及和巩固,对农村贫困地区的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办法,即免收学杂费和书本费,对寄宿学生生活费进行补助。
——各旗县区对村镇建设都有了统一的规划,村镇建设有了显著的成效。
——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探索和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发展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发展农村通信和农村电网,逐步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安全问题。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环保能源。
——培训教育工作不断加强,农民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近年来市政府对农牧民进行多方面的技术培训,一是面对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新技术,了解新信息,增强致富发展的本领;二是法律知识培训,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真正达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基层组织建设和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桥梁和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实施者。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班子建设,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龙头,强化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典型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实施“双 双链”工程,增强了党组织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牧区社会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十五”期间,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经过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农村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农牧民的收入大幅度增加,农村牧区社会经济各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牧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迈进。
1、农牧民物质文件生活显著改善。一是农牧民收入稳定增加。2004年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518元,比2001年增加939元,增长了36.4%;二是各项生活消费出支全面增长。2004年全市农牧民家庭人均主要生活费用支出2675.13元,比2001年增加746.61元,增长38.7%;三是生活消费质量不断提高,消费更加合理。近年来,农牧民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只要求吃饱、穿暖,现在则“吃讲营养、穿讲漂亮、用讲高档、住讲宽敞”;食品和衣着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明显下降,住房、用品和文化服务支出所占比重大幅度上升。2004年全市农牧民人均食品和衣着消费支出1364.77元,比2001年增加311.75元,增长了29.6%;而其占家庭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则由2001年的54.6%下降到了51%,下降了3.6个百分点。2004年人均居住、用品、交通通讯、文件娱乐、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支出1310.36元,比2001年增加434.86元,增长了49.7%;其占家庭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由2001年的45.4%上升到了49%,上升了3.6个百分点;四是耐用生活消费品拥有量显著增加、档次提高。农牧民家庭的自行车、摩托车、电风扇、洗衣机、电视机已经普及,摩托车、电冰箱、电话和移动电话等高档消费品成倍增长,照相机、抽油烟机、吸尘器和冷、冷暖空调也开始逐步进了收入较高的农牧民家庭。2004年每百户农牧民家庭拥有的摩托车62.5辆、电冰箱15台、电话52.2部、移动电话43.9部,分别是2001年的1.6倍、1.7倍、2.6倍和40倍;五是住房条件明显改善,质量提高。2004年全市农牧民人均年末住房面积26平方米,比2001年增长6平方米,增长30%;其中人均砖木结构住房面积达到了20平方米。暖气、钢窗、地板砖等装饰品已进入大部分农牧民家庭,不少农牧民住房设计了客厅、厨房和两、三个卧室,有的还设计了卫生间。
2、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健全完善。村民委员会对村集体财务实行了民主管理,农村民主法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一事一议”和村务公开制度逐步健全和完善。
3、农村集镇建设步伐加快。全市乡与乡、村与村之间公路全部畅通,旗县区所在地与乡镇之间公路基本上全是柏油路。农牧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砖木结构住房占到了80%。农民外出务工或从事二、三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拉动力。
4、农村牧区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九年义务教育全部普及,职业教育在现代农民中基本普及。合作医疗条件明显改善,乡村环境大为改观。
5、农村牧区养老保险事业开始起步,老有所养的问题开始得到解决。
二、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目前 ,我市农村的总体发展情况,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 农牧区增收渠道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与发达地区相比增收速度较慢,农民收入水平相对偏低,增收难度偏大,与农牧民小康目标仍然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市农牧民收入的 %来自于农业,收入来源单一,农副产品多以原料出售,不能实现转化增值,制约了农牧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二) 我市农村牧区的交通、通信、农田水利建设等基础设施近些年虽有长足的发展,但后劲不足。一是村村通公路基本实现,与达到村村通油路的目标还相差较远,特别是旗县区交界地段的道路这种问题更为突出;二是电话、手机等通信工具进入农户的比例逐年增加,电脑,有线电视在农村牧区的拥有率和覆盖面还较低,农牧民信息量受到了限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三是农田水利建设等基础设施较为陈旧,不能及时维修完善,影响了基础设施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 农牧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特别是相当一部分牧民的生活较为困难,由于一些牧民前一轮草牧场承包时经营不善,再加上生产环境比较恶劣和一些不确定因素,等第二轮草牧场承包时已成为无畜户,使之进一步致富达小康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四) 农村劳动力转移缓慢,劳动力文化素质与社会就业需求不相符。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国家通过阳光工程、绿色证书项目、跨世纪农牧民培训项目的带动,不断提高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和水平,但时间较短,并且数量有限,不能完全实现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五) 集镇化水平低,乡村卫生条件差,村镇规划布局不合理。我市大多数旗县区村镇都是80年代时的规划,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违规违章建筑的现象时有发生,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差较远。
(六) 农村文化教育、卫生、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事业有待进一步发展。一是农村牧区中小学校布点较少,也不尽合理,照成农牧民子女读书成本过高;二是卫生、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事业刚刚起步,只有极少部分农牧民收益,绝大多数农牧民还存在看病难、看不起病、养老问题无法解决的问题。
三、我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优势
当前,我市已初步具备了建设新农村的条件。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综合能力显著增强,有了支持保护农业、加大农村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近年来,在起点较高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农村“六小工程”(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沼气、草场围栏等)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为新农村建设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社会事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得到进一步普及和巩固,对农村贫困地区的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办法,即免收学杂费和书本费,对寄宿学生生活费进行补助。
——各旗县区对村镇建设都有了统一的规划,村镇建设有了显著的成效。
——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探索和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发展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发展农村通信和农村电网,逐步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安全问题。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环保能源。
——培训教育工作不断加强,农民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近年来市政府对农牧民进行多方面的技术培训,一是面对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新技术,了解新信息,增强致富发展的本领;二是法律知识培训,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真正达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基层组织建设和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桥梁和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实施者。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班子建设,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龙头,强化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典型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实施“双 双链”工程,增强了党组织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