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充分发挥人大职能,奋力助推新农村建设

发布时间:2021-11-28 15:24:15 | 来源:网友投稿

___区人大领导2006年度理论调研文章
中共___区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 苏利明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举措和重要奋斗目标。___区现有农业人口百万以上,属典型农业贫困大区,区委三届一次全委会、区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也具体提出了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为我们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努力方向。作为地方权力机关,要紧紧围绕这一大局,按照监督法的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将权为民用的理念倾注到关心、参与、监督“三农”上来,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奋力开创伟人故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一、围绕区貌区情,加强调查研究,提供决策参考

  通过调查,近年来,___区农业发展取得很大成效,农村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但我区仍然是一个国定贫困区,解决“三农”问题面临的难度非常大。例如: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低;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民低收入面还存在,截止去年底,全区农村人均收入625元的特困人员尚有7221户万人,约占农村人口的1.5%;农村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远比城镇落后,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农民一旦遇到大病,一个本来富裕的家庭就会即刻返贫,有相当多的贫困农民看不起病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村生活环境较差,村容村貌陈旧;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我们只有牢牢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历史机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规划,抓好当前,着眼长远,加快发展,才有可能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大受益者,从而对全市新农村建设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要把调查研究作为人大履行职能的基本功,贯穿于各个工作环节。要围绕生产发展这个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前提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区委的重大决策提供参考;要围绕推进依法治区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开展调查研究,推进全区的政治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关于农村科技进步、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发展等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帮助基层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和农村文化教育事业的较快发展;要围绕农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始终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属,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提高调查研究工作整体水平摆上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创造条件,努力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调研型机关。常委会领导成员要以身作则,每年至少抽出一两个月的时间,带头深入到基层、深入到代表和群众中去,直接听取代表和农民朋友的意见和建议。人大机关的各个办事机构要从不同的角度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增强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要组织驻区代表本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审查决定地方的重大事项,为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

  二、围绕协调发展,加强工作监督,提供物资保障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现的重要内容。新农村的新,新在农村的发展能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和谐社会的要求。对农业大区——___来讲,全面建设小康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只有农村的千家万户实现了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实现。今后一个时期,人大对政府的工作监督应侧重于农业和农村经济方面。一是加强对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工作的监督,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监督。在连续多年对农村结构调整工作实施监督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增强监督实效,督促政府大力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增加农业收入,改善农民生活。从调整种植结构入手,建立农业产业化基地,扶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市场销售,引导农民由温饱型向效益型过渡,由增产型向增收型转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加强对推进城镇化建设工作的监督,加快全区城镇化建设步伐,努力构建以城区为龙头、以小城镇为支撑、辐射带动周边农村的城镇化体系,以城镇化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特别要把工业化与城镇化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柚子、松针等农业资源优势,依托特色农产品搞工业项目开发,依靠工业项目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开辟农村共同富裕的新路子。三是加大对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发建设工作监督的力度,促进以前锋工业集中区为龙头的工业园区建设,构筑经济发展的平台,增创经济发展的新优势。督促政府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发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扎扎实实做好项目的筛选论证、立项审批、包装推介等前期工作,善于捕捉信息和商机,创新招商引资的形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层次和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在督促政府加强农村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督促政府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督促政府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力度监管和规范农村学校收费,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进一步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切实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找文章到☆大☆秘☆书☆网-www.damishu.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要督促政府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不断增加投入,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规范农村医疗服务,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要督促政府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加强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督促政府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督促政府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进一步发挥全国文明村——牌坊新村的示范作用,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三、围绕管理民主,加强法律监督,提供法治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无论是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还是在发展社会事业和文化事业方面,都需要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新的形势下我们充分发挥人大职能,助推观塘镇双碑村建成全国民主法制建设示范村,进一步加强了基层民主和法制建设。区人大常委会把强化涉农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和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来抓,有效地促进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近年来,先后听取了区政府关于《农业法》、《种子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法律贯彻实施情况的汇报,并针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状况,多次协调相关执法部门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进行整顿和规范,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本文属=大=秘=书=网=站-www.damishu.com原创文章,找文章还是到大☆秘☆书☆网,更多原创]有力的法治保障。今后要重点对《农业法》、《水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同时把实施法律监督同督促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委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决策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加强对普法依法治理规划的检查和落实,突出行业特点,加大法律普及教育力度;加强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引导村民有序参与选举活动,保障农村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促进全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通过举行代表听证、公民旁听、征询意见等方式,察民情,听民声,聚民智,广泛开辟民主决策的渠道和途径。督促政府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活动,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为建设平安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要加大对农村“减负”工作的监督检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让“多予、少取、放活”的工作方针落到实处,在减轻农民负担中增加农民收入。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督促相关部门继续认真落实和强化中央、省、市扶持农业发展的各项惠农政策,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逐步建立能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良好社会环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规划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为今后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换届后要深入领会、认真落实会议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推荐访问:充分发挥 助推 新农村 奋力 职能

本文标题:充分发挥人大职能,奋力助推新农村建设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1/1128/57179.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充分发挥人大职能,奋力助推新农村建设》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