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茶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摘 要:文章分析了桃江茶业发展现状,桃江茶业具有优质茶生产水平稳步提高、茶叶优势产区初步形成、科技创新和支撑服务能力增强、产业化开发有一定进展等基本特点;同时指出目前桃江茶业发展存在茶园单产低、生产效益不高,名优茶品类多、但没有真正的优势品牌,茶业基础落后、基础设施十分脆弱等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茶业产业化、提升茶业水平、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提高质量安全水平、积极探索茶叶的多元化利用途径、加大对茶业的资金投入等桃江茶业发展对策。
关键词:桃江 茶业 现状 发展 对策
桃江县地处湘中偏北,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冬冷期短,夏热期长,春温多变,雨季明显,四季分明,光热资源充足,温度适宜,雨量充沛。境内山峦起伏,溪流纵横,山清水秀,空气清洁,没有污染,土地多为红黄土壤,土层深厚肥沃,是茶树生长最适宜的地方。在上个世纪70-90年代,常年茶园总面积在10万亩以上,年产干茶7500吨以上,年产值达2500万元,占当时农业总产值的10%;茶叶税收300万元以上,占当时全县总税收的1/7;有茶厂382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季节性从业人员达16万余人,茶叶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享有“茶叶之乡”的美誉。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受国内外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桃江茶叶生产滑坡,茶园面积、产量连年减少。自1998年以来,在桃江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茶业界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桃江茶叶生产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抓住机遇,推进桃江茶业发展,笔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 桃江茶业的基本现状
1.1 优质茶生产水平稳步提高。实施品牌茶发展战略,推广名优茶加工技术、茶树规范化栽培技术,茶叶品质不断提高,“美人河”竹叶、“雪峰山”毛尖等5个茶叶,相继被评为湖南省名优茶;推广以综合防治病虫、测土配方施肥为主要内容的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全县有桃江县“雪峰山”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生态茶园等74个生产基地的13000亩茶园,通过了湖南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通过农业部无公害茶叶产品认证的茶厂有四个:桃江县“仁和”茶业有限公司的“灵仙园”茶、桃江县“美人河”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的“美人河”茶、桃江县“雪峰山”生态茶业有限公司“雪峰山”茶、桃江县“桃谷山”茶业有限公司的“谷山”茶,通过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1.2 茶叶优势产区初步形成。自2001年起,将茶叶生产纳入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5”工程的重要内容,启动了全县茶叶优势产业带建设。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农民投劳的原则,优先扶持发展了以鸬鹚渡淘金山为中心、以灰山港雪峰山为中心和以马迹塘县茶科所为中心的三个上万亩的茶业基地,推进标准化生产,实行产业化开发。2006年三个产业带茶园总面积33000亩,其中常年采摘面积13000亩,全年共产茶叶2300吨,产值2210万元,其中绿茶1200吨,黑毛茶1100吨。
1.3 科技创新和支撑服务能力增强。依托湖南省农业厅、湖南农业大学、湖南茶叶研究所等技术推广主管部门、科研院所,针对在桃江茶叶生产中带有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问题,开展了茶树规范化栽培技术、名优茶丰产栽培技术、茶小绿叶蝉系统防治技术、茶园免耕技术等课题的研究,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名优茶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茶小绿叶蝉系统防治技术研究等相继获得省市丰收计划和科技进步奖;同时,从2001年起,以湖南省品牌茶基地建设项目为依托,大力推广茶叶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栽培技术,目前三个优势产业带普遍推广名优茶生产技术,年产名优茶147吨,产值880万元;在多年的实践中,培育了一批强有力的茶叶科技队伍,全县有茶叶技术干部32人,其中高级农艺师7人,农艺师13人。
1.4 茶叶龙头企业不断壮大。70-80年代我县茶叶的辉煌,造就了我县一批在全国都具有重要地位的一流的茶叶精制加工营销队伍和精制加工龙头企业。目前我县共有大小茶厂70家,其中比较有规模的大中型精制茶企业19家,2006年,加工销售干茶7000余吨,产值上1亿元,创利税近1000万元,成为了全国绿茶的主要集散地之一。特别是桃江县“仁和”茶业有限公司和湖南桃江“浩茗”茶业有限公司已成为我县茶业的两大龙头,公司规模较大、基础设施先进、特色明显、加工能力强,其中“仁和”茶业有固定资产800万元,厂房面积5000余平方米,年加工能力2000吨,2006年加工茶叶1500吨(其中红条茶300吨、绿茶1200吨),实现产值2000万元,上交国家税收25万元;“浩茗”茶业占地32亩,加工厂房与仓库5000余平方米,拥有目前国际先进的精制加工机械设备,固定资产1350万元,年茶叶精制能力6000吨,2006年精制绿茶1200吨,实现产值1800余万元,创汇200余万元,安排就业180多人,向国家纳税近20万元。
1.5 茶叶销售形式与网络逐步健全。茶叶销售由自产自销逐步过渡到依托其他公司或中介商销售,且销售市场不断扩大。如雪峰毛尖已进入益阳、长沙等大型超市销售,桃谷山茶厂和金峰茶厂的名优茶依托上海中介商销售;大宗初制绿茶依托县内外精制茶厂销售为主;精制茶30%通过在北京、天津、山东、山西、西安、新疆、内蒙等大中城市设立茶庄直接销售,20%依托广西批发市场销售,50%依托中茶公司和浙江、长沙等地的茶叶出口公司出口德国、俄罗斯、非洲等国家与地区,“浩茗”茶业拥有直接出口权;我县黑毛茶在益阳茶厂和安化的白沙溪茶厂有稳定销路,金峰茶厂和雪峰山茶厂已被定为益阳茶厂的出口茶原料基地,主要出口日本、韩国等国。
2 当前茶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茶园单产低,生产效益不高。全县每亩平均产量为69.7公斤,其中黑毛茶占33公斤,单产偏低。随机对22个茶场2442亩的调查,2006年共产绿茶243.63吨,平均亩产99.75公斤,总收入191.25万元,总成本128.55万元,其中茶园生产及鲜叶采摘成本71.82万元、加工成本56.73万元,纯收入62.70万元,每亩净收入仅为256.72元。
2.2 名优茶品类多,但没有真正的优势品牌。各茶叶企业十分注重名优茶的研制,纷纷组织力量或聘请茶叶技术人员研制自己的名茶,打造自己的品牌,但是各名茶的外形相似,内质一样,没有自己的特色和核心技术,研制后的品牌开发不够,从而导致全县上市茶品类多,市场混乱,内耗严重,形不成合力,影响了名牌产品的开发。
2.3 茶业基础落后,基础设施十分脆弱。茶园标准不高,是我县茶园的普遍现象,特别是茶园道路、蓄排灌水、茶叶加工设备等基础设施在茶园建设后,也没有很好地加强和改善。以调查的22个茶场及5个茶厂为例,22个茶场没有一个有蓄排灌水设施,园间路通的只有3个,鲜叶运输车辆能通到茶场边的仅8个,有14个茶场不通公路,鲜叶靠肩挑背驮一段距离才能用车运输,5个茶厂中有2个茶厂的厂房仍是70年代建设的砖木结构的房屋,机械设备多数是80年代初中期的产品。脆弱的基础设施条件,不能支撑现代茶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
3、桃江茶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因素
3.1 发展茶叶生产符合人们绿色消费的潮流。茶叶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可可)之一,除了具有生津止渴的作用,还有健胃、防癌、减肥、降压等多种保健功能,同时他是一种多年生以收获鲜叶为主的常绿灌木型植物,丰产性能好,抗病虫能力强,只要栽培技术得当,加工讲究,容易获得健康营养,质量安全的无公害绿色产品,满足人们健康消费的需要,随着对茶叶价值的不断认知,以及茶文化的进一步普及,茶叶消费市场将越来越好,消费量将越来越大。
3.2 发展茶叶生产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基础条件。桃江有优越的茶叶生长发育的自然资源条件,是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茶叶开发的最佳生态区,有大量的土地可供茶叶开发,就目前荒芜或失收的茶园面积就有2万亩,空置的茶厂有200余家,只要加以改造补充扩建,就能够为茶叶生产的发展提供优质可靠的资源条件。
3.3 发展茶叶生产有较多的资金来源。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央的支农惠农政策力度逐步加大,今年中央1号文件中就提出了2007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等要继续高于上年,只要我们选择好茶叶项目,把握时机,积极工作,是能够从各级各部门争取较多的资金投资茶叶生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以及农民增收致富愿望的增强,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入城镇,到工业企业务工,经过城市生活的洗礼和现代工业理念的培育,部分农民工在掌握先进技术的同时,也积累了一部分资金,愿意回乡投资兴业,只要我们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办茶业,可获得较多的茶叶发展资金;经过多年农村经济的持续较快的发展,在家的农民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储蓄,也正在寻求投资项目,只要我们加以正确引导,真心为他们着想,农民也会将部分资金投资于茶叶生产。
4 桃江茶业发展对策
4.1 进一步推进茶业产业化。要把推进茶业产业化作为茶业进一步发展的带有方向性的大事来抓,贯穿于茶业发展的全过程。要继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把龙头企业的发展与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的形成紧密结合起来,培育壮大一批与茶业基地建设联系紧密、辐射面广、竞争能力强的茶业加工、流通龙头企业,使龙头企业广泛参与茶叶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要加快发展各类茶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不断探索健全龙头、协会、茶农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茶叶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4.2 提升茶业科技水平。要大力引进推广使用先进的茶叶生产加工设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茶叶品质;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旱减灾能力,实现高产稳产;积极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生产各环节监控和沟通与外界的联系,用信息化带动茶叶产业化。加强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市场管理,全面实施茶园测土配方施肥,引导茶农增施有机肥,科学施用化肥,减少环境污染和对茶叶污染。改善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制定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大型茶业企业建立科技研发中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茶叶高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健全县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快茶叶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普及。
4.3 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一是调整从业人员结构。目前全县茶叶从业人员年龄偏大,科技文化素质不高,要选择一批有事业心,热爱茶业的年轻农民,对他们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和茶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调整和优化茶业布局。立足优势产区,根据各地生态条件和茶树的栽培特性,着眼于整个茶业的发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布局,互相配套,使茶业进一步向现有三个优势产区域集中。三是构建高产稳产茶园生产结构。一方面针对低产茶园的不同树势,分别采取深修剪、重修剪、台刈等办法,对树体进行改造,注意改土、改肥、改管,每年改造茶园1万亩,5年完成茶园改造任务;另一方面加快建设新茶园,引进栽培良种茶树,深耕改土,施足底肥,搞好园间道路、蓄水池、灌水渠、排水沟、输变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新茶园1万亩。在茶园改造和建设新茶园时,积极发展茶叶专业户、专业组、专业村,落实茶叶生产“十百千”工程,形成相对连片生产。
4.4 着力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世界各国对茶叶实行绿色壁垒的农药残留标准的提高,茶叶质量安全也成为目前茶叶生产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为契机,在茶业界开展广泛的茶叶质量安全的宣传,提高茶叶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的认识,强化他们的责任。二要大力推广无害化、标准化茶叶生产技术,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不合格茶叶生产、加工、包装投入品;改良土壤,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引导茶农增施有机肥,科学施用化肥;三是扎实推进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基地认定、产品认证,打造一批规模较大、特色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的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品牌;四是加强对茶叶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
4.5 积极探索茶叶的多元化利用途径。目前,人们对茶树的利用主要是采摘鲜叶来制作茶叶,利用价值单一,茶叶产业增效路子不宽,导致整个产业应对市场风险能力不强。桃江县茶叶研究所已初步研究出“茶花油”对治疗皮肤外伤,效果很好,在当地广为应用,并申请了发明专利,要进一步加深对产品治疗机理与效果的研究,在疗效得到巩固提升并在有关部门认可后,加快产品的成型研究,并逐步投入工业化生产;茶籽是茶树生长的重要产物,现在不仅白白地浪费在茶园里,而且被视为是影响茶树鲜叶产量的重要因素;茶树与油茶树同属山茶科山茶属植物,茶籽与油茶籽生育期相同,生长环境相似,而油茶籽加工后的茶油,是广受消费者喜欢的食用油,要加大研究开发利用的力度,或加工成食用油或工业用油或皂化工业的原料或用作生物质能源的原料,将茶籽变废为宝。通过多元化的开发利用,提升茶业的产业水平。
4.6 加大对茶业的资金投入。一是县级财政增加对茶业的资金投入,支持开展技术培训、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企业设备更新改造、茶园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二是农村信用社、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茶业生产、农产品加工销售的信贷投放。三是涉农部门要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农、林、水、交通、电力、电信等部门要依托自身优势,拓展服务领域,对茶业生产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四是增加社会投入,充分调动全社会包括茶农、涉农企业、个人等增加对茶叶产业的投入。
关键词:桃江 茶业 现状 发展 对策
桃江县地处湘中偏北,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冬冷期短,夏热期长,春温多变,雨季明显,四季分明,光热资源充足,温度适宜,雨量充沛。境内山峦起伏,溪流纵横,山清水秀,空气清洁,没有污染,土地多为红黄土壤,土层深厚肥沃,是茶树生长最适宜的地方。在上个世纪70-90年代,常年茶园总面积在10万亩以上,年产干茶7500吨以上,年产值达2500万元,占当时农业总产值的10%;茶叶税收300万元以上,占当时全县总税收的1/7;有茶厂382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季节性从业人员达16万余人,茶叶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享有“茶叶之乡”的美誉。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受国内外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桃江茶叶生产滑坡,茶园面积、产量连年减少。自1998年以来,在桃江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茶业界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桃江茶叶生产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抓住机遇,推进桃江茶业发展,笔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 桃江茶业的基本现状
1.1 优质茶生产水平稳步提高。实施品牌茶发展战略,推广名优茶加工技术、茶树规范化栽培技术,茶叶品质不断提高,“美人河”竹叶、“雪峰山”毛尖等5个茶叶,相继被评为湖南省名优茶;推广以综合防治病虫、测土配方施肥为主要内容的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全县有桃江县“雪峰山”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生态茶园等74个生产基地的13000亩茶园,通过了湖南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通过农业部无公害茶叶产品认证的茶厂有四个:桃江县“仁和”茶业有限公司的“灵仙园”茶、桃江县“美人河”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的“美人河”茶、桃江县“雪峰山”生态茶业有限公司“雪峰山”茶、桃江县“桃谷山”茶业有限公司的“谷山”茶,通过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1.2 茶叶优势产区初步形成。自2001年起,将茶叶生产纳入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5”工程的重要内容,启动了全县茶叶优势产业带建设。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农民投劳的原则,优先扶持发展了以鸬鹚渡淘金山为中心、以灰山港雪峰山为中心和以马迹塘县茶科所为中心的三个上万亩的茶业基地,推进标准化生产,实行产业化开发。2006年三个产业带茶园总面积33000亩,其中常年采摘面积13000亩,全年共产茶叶2300吨,产值2210万元,其中绿茶1200吨,黑毛茶1100吨。
1.3 科技创新和支撑服务能力增强。依托湖南省农业厅、湖南农业大学、湖南茶叶研究所等技术推广主管部门、科研院所,针对在桃江茶叶生产中带有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问题,开展了茶树规范化栽培技术、名优茶丰产栽培技术、茶小绿叶蝉系统防治技术、茶园免耕技术等课题的研究,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名优茶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茶小绿叶蝉系统防治技术研究等相继获得省市丰收计划和科技进步奖;同时,从2001年起,以湖南省品牌茶基地建设项目为依托,大力推广茶叶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栽培技术,目前三个优势产业带普遍推广名优茶生产技术,年产名优茶147吨,产值880万元;在多年的实践中,培育了一批强有力的茶叶科技队伍,全县有茶叶技术干部32人,其中高级农艺师7人,农艺师13人。
1.4 茶叶龙头企业不断壮大。70-80年代我县茶叶的辉煌,造就了我县一批在全国都具有重要地位的一流的茶叶精制加工营销队伍和精制加工龙头企业。目前我县共有大小茶厂70家,其中比较有规模的大中型精制茶企业19家,2006年,加工销售干茶7000余吨,产值上1亿元,创利税近1000万元,成为了全国绿茶的主要集散地之一。特别是桃江县“仁和”茶业有限公司和湖南桃江“浩茗”茶业有限公司已成为我县茶业的两大龙头,公司规模较大、基础设施先进、特色明显、加工能力强,其中“仁和”茶业有固定资产800万元,厂房面积5000余平方米,年加工能力2000吨,2006年加工茶叶1500吨(其中红条茶300吨、绿茶1200吨),实现产值2000万元,上交国家税收25万元;“浩茗”茶业占地32亩,加工厂房与仓库5000余平方米,拥有目前国际先进的精制加工机械设备,固定资产1350万元,年茶叶精制能力6000吨,2006年精制绿茶1200吨,实现产值1800余万元,创汇200余万元,安排就业180多人,向国家纳税近20万元。
1.5 茶叶销售形式与网络逐步健全。茶叶销售由自产自销逐步过渡到依托其他公司或中介商销售,且销售市场不断扩大。如雪峰毛尖已进入益阳、长沙等大型超市销售,桃谷山茶厂和金峰茶厂的名优茶依托上海中介商销售;大宗初制绿茶依托县内外精制茶厂销售为主;精制茶30%通过在北京、天津、山东、山西、西安、新疆、内蒙等大中城市设立茶庄直接销售,20%依托广西批发市场销售,50%依托中茶公司和浙江、长沙等地的茶叶出口公司出口德国、俄罗斯、非洲等国家与地区,“浩茗”茶业拥有直接出口权;我县黑毛茶在益阳茶厂和安化的白沙溪茶厂有稳定销路,金峰茶厂和雪峰山茶厂已被定为益阳茶厂的出口茶原料基地,主要出口日本、韩国等国。
2 当前茶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茶园单产低,生产效益不高。全县每亩平均产量为69.7公斤,其中黑毛茶占33公斤,单产偏低。随机对22个茶场2442亩的调查,2006年共产绿茶243.63吨,平均亩产99.75公斤,总收入191.25万元,总成本128.55万元,其中茶园生产及鲜叶采摘成本71.82万元、加工成本56.73万元,纯收入62.70万元,每亩净收入仅为256.72元。
2.2 名优茶品类多,但没有真正的优势品牌。各茶叶企业十分注重名优茶的研制,纷纷组织力量或聘请茶叶技术人员研制自己的名茶,打造自己的品牌,但是各名茶的外形相似,内质一样,没有自己的特色和核心技术,研制后的品牌开发不够,从而导致全县上市茶品类多,市场混乱,内耗严重,形不成合力,影响了名牌产品的开发。
2.3 茶业基础落后,基础设施十分脆弱。茶园标准不高,是我县茶园的普遍现象,特别是茶园道路、蓄排灌水、茶叶加工设备等基础设施在茶园建设后,也没有很好地加强和改善。以调查的22个茶场及5个茶厂为例,22个茶场没有一个有蓄排灌水设施,园间路通的只有3个,鲜叶运输车辆能通到茶场边的仅8个,有14个茶场不通公路,鲜叶靠肩挑背驮一段距离才能用车运输,5个茶厂中有2个茶厂的厂房仍是70年代建设的砖木结构的房屋,机械设备多数是80年代初中期的产品。脆弱的基础设施条件,不能支撑现代茶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
3、桃江茶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因素
3.1 发展茶叶生产符合人们绿色消费的潮流。茶叶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可可)之一,除了具有生津止渴的作用,还有健胃、防癌、减肥、降压等多种保健功能,同时他是一种多年生以收获鲜叶为主的常绿灌木型植物,丰产性能好,抗病虫能力强,只要栽培技术得当,加工讲究,容易获得健康营养,质量安全的无公害绿色产品,满足人们健康消费的需要,随着对茶叶价值的不断认知,以及茶文化的进一步普及,茶叶消费市场将越来越好,消费量将越来越大。
3.2 发展茶叶生产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基础条件。桃江有优越的茶叶生长发育的自然资源条件,是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茶叶开发的最佳生态区,有大量的土地可供茶叶开发,就目前荒芜或失收的茶园面积就有2万亩,空置的茶厂有200余家,只要加以改造补充扩建,就能够为茶叶生产的发展提供优质可靠的资源条件。
3.3 发展茶叶生产有较多的资金来源。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央的支农惠农政策力度逐步加大,今年中央1号文件中就提出了2007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等要继续高于上年,只要我们选择好茶叶项目,把握时机,积极工作,是能够从各级各部门争取较多的资金投资茶叶生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以及农民增收致富愿望的增强,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入城镇,到工业企业务工,经过城市生活的洗礼和现代工业理念的培育,部分农民工在掌握先进技术的同时,也积累了一部分资金,愿意回乡投资兴业,只要我们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办茶业,可获得较多的茶叶发展资金;经过多年农村经济的持续较快的发展,在家的农民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储蓄,也正在寻求投资项目,只要我们加以正确引导,真心为他们着想,农民也会将部分资金投资于茶叶生产。
4 桃江茶业发展对策
4.1 进一步推进茶业产业化。要把推进茶业产业化作为茶业进一步发展的带有方向性的大事来抓,贯穿于茶业发展的全过程。要继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把龙头企业的发展与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的形成紧密结合起来,培育壮大一批与茶业基地建设联系紧密、辐射面广、竞争能力强的茶业加工、流通龙头企业,使龙头企业广泛参与茶叶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要加快发展各类茶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不断探索健全龙头、协会、茶农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茶叶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4.2 提升茶业科技水平。要大力引进推广使用先进的茶叶生产加工设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茶叶品质;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旱减灾能力,实现高产稳产;积极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生产各环节监控和沟通与外界的联系,用信息化带动茶叶产业化。加强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市场管理,全面实施茶园测土配方施肥,引导茶农增施有机肥,科学施用化肥,减少环境污染和对茶叶污染。改善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制定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大型茶业企业建立科技研发中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茶叶高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健全县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快茶叶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普及。
4.3 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一是调整从业人员结构。目前全县茶叶从业人员年龄偏大,科技文化素质不高,要选择一批有事业心,热爱茶业的年轻农民,对他们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和茶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调整和优化茶业布局。立足优势产区,根据各地生态条件和茶树的栽培特性,着眼于整个茶业的发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布局,互相配套,使茶业进一步向现有三个优势产区域集中。三是构建高产稳产茶园生产结构。一方面针对低产茶园的不同树势,分别采取深修剪、重修剪、台刈等办法,对树体进行改造,注意改土、改肥、改管,每年改造茶园1万亩,5年完成茶园改造任务;另一方面加快建设新茶园,引进栽培良种茶树,深耕改土,施足底肥,搞好园间道路、蓄水池、灌水渠、排水沟、输变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新茶园1万亩。在茶园改造和建设新茶园时,积极发展茶叶专业户、专业组、专业村,落实茶叶生产“十百千”工程,形成相对连片生产。
4.4 着力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世界各国对茶叶实行绿色壁垒的农药残留标准的提高,茶叶质量安全也成为目前茶叶生产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为契机,在茶业界开展广泛的茶叶质量安全的宣传,提高茶叶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的认识,强化他们的责任。二要大力推广无害化、标准化茶叶生产技术,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不合格茶叶生产、加工、包装投入品;改良土壤,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引导茶农增施有机肥,科学施用化肥;三是扎实推进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基地认定、产品认证,打造一批规模较大、特色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的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品牌;四是加强对茶叶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
4.5 积极探索茶叶的多元化利用途径。目前,人们对茶树的利用主要是采摘鲜叶来制作茶叶,利用价值单一,茶叶产业增效路子不宽,导致整个产业应对市场风险能力不强。桃江县茶叶研究所已初步研究出“茶花油”对治疗皮肤外伤,效果很好,在当地广为应用,并申请了发明专利,要进一步加深对产品治疗机理与效果的研究,在疗效得到巩固提升并在有关部门认可后,加快产品的成型研究,并逐步投入工业化生产;茶籽是茶树生长的重要产物,现在不仅白白地浪费在茶园里,而且被视为是影响茶树鲜叶产量的重要因素;茶树与油茶树同属山茶科山茶属植物,茶籽与油茶籽生育期相同,生长环境相似,而油茶籽加工后的茶油,是广受消费者喜欢的食用油,要加大研究开发利用的力度,或加工成食用油或工业用油或皂化工业的原料或用作生物质能源的原料,将茶籽变废为宝。通过多元化的开发利用,提升茶业的产业水平。
4.6 加大对茶业的资金投入。一是县级财政增加对茶业的资金投入,支持开展技术培训、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企业设备更新改造、茶园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二是农村信用社、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茶业生产、农产品加工销售的信贷投放。三是涉农部门要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农、林、水、交通、电力、电信等部门要依托自身优势,拓展服务领域,对茶业生产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四是增加社会投入,充分调动全社会包括茶农、涉农企业、个人等增加对茶叶产业的投入。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桃江茶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