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中实施“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的探讨
构建现代教学模式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美术课堂中实施“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的探讨
找文章到更多原创-(http://www.zqwdw.com)
内容摘要:美术课堂教学,在整个美术教育甚至在学校美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一步优化美术课堂的改革和研究是美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双主互动”的教育模式通过设置参与情镜及提供参与途径等方式,改变以往的交流模式,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美术教育观,促使学生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主体教育双主互动情境参与
美术教育改革在我国已进行了多年,尤其是课堂教学。观念上不重视美术课的时代已成为历史,教学目标从单一的技能要求发展成认知、技能(能力)、思想情感等多方面的目标,教学内容从以绘画为主,扩展成为工艺、绘画并重,兼带欣赏,学生课堂作业形式从单一的临摹式拓展成临摹、写生、创作相结合,教学形式虽然仍以班级授课制为主,但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已经进行多方面的改革…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美术课堂教学了已经改变了过去以“三教”(教室、教师、教材)为中心、面向少数尖子生的局面,步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转变。这一历史性的变化经历了数十年的时间,凝聚着无数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同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给美术教育带来了勃勃的生机。进一步优化美术课堂的改革和研究是美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本人就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效率,优化美术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课堂活动中来,愉快地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其美术方面的各种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美术素质,同时对美术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方面进行了探讨。
1.关于概念的界定
主体教育是以素质教育思想为主指导,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塑造学生的人格为基本特征,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主动发展、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模式。
“双主”指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互动”指彼此作用。“双主互动”即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彼此作用,互相激励,形成在教师适时启发下学生主动学习、在学生积极参与下教师主导教学,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
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在于主动地认知形成认知结构”。主体教育思想的实质是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切教学影响和教学效果只能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实现,没有学生主动性就没有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课堂教学中“以教激学,因学论教”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建立起正确、融洽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并努力有效地学习和锻炼,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方面,也是体现教学中发挥教师作用的一个方面。但正确发挥主导作用,并非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做到。怎样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锻炼,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研究。
本人认为:美术教育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注重美术教学中的主体教育,大胆尝试主体教育中的“双主互动”的现代教学模式。因为“双主互动”模式是从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入手的,调整教学程序,提高教学效果、优化美术课堂教学,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关于美育与其关系的理论
素质教育理论认为,美育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其实质是为了提高作为人的基本素质之一的审美素质。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作为两个重要和主要的因素存在其中,而提高这两项能力必须通过教师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探寻各种积极有效的途径,正确引导学生发挥其主体性,体现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些途径主要应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
(2)人本主义的教学论
人本主义的教学论观点有两方面特点,既主张“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及“非指导性”教学思想。我认为人本主义的这两个观点的教育思想都承认自身都具有潜能,每一潜能都描述成能够得以施展或实现的论点,与学生自身存在着绘画潜能,并能够随认知和感知自然向前发展的观点是一致的。每个人都具有向完美发展的潜能,因此教育必须尊重人性,强调人的自由、尊严和人格,重视学习者的自发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不能把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美术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摆脱外在化自我,走向内在化自我,帮助和促进学生走完人文发展过程。同时在尊重儿童的前提下,也要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辩证关系。
(3)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他认为“学会如何学习”比“学会什么”更重要。认为教学不以传授知识为唯一目的,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学习策略更为重要。因此,学习者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亲自通过发现、探索学习知识,掌握规律。所以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创造的过程。
3.“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
本人对美术课堂实施“双主互动”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实践,并就美术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等方面进行了尝试。
教师正确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有赖于交流模式的变革。表现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深度。
(1)创设参与情境
课堂教学中参与情境的创设对主体参与过程起到了引发、导出和定向的作用。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某种认知情境和情感气氛,用以调整学生的心理,形成参与欲望,从而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
民主情境
教师用现代化教育观审视课堂教学,调整“师生”、“生生”关系,使课堂教学活动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情境中展开。教师亲切和蔼、真诚耐心,尊重学生人格,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理解,提倡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遇到问题与学生平等协商,师生之间应虚心容纳和接受,在这种情与情相融、心与心相碰、教与学相长、教与学互促的情境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才会有形成的“土壤”和生长的“养分”。
创设民主情境——使学生有参与机会
乐学情境
要素内涵效应原则
展示美的语言陶冶审美情趣,调整审美观,使学生产以美为乐
构造美境注重美的形象生审美愉悦,体现主体参与的审美价植以美为乐
揭示知识结构
的内在美美乐交融
挖掘美术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以趣激乐
构造趣境设计教学语言和行为的保持主体参与的持久性化趣为乐
趣味性创造教学活动的趣乐交融
创趣味性造和谐的课堂
人际关系
各种教学手段的和谐配置调整教学氛围,满足学生自尊、归属、以谐为乐
构造谐境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公平、宽松的心理需要,保持主体参化谐为乐
体现美术内容的常识性和与的平稳性谐乐交融
创造性的和谐
提供创造内容的新奇满足学生追求新颖的奇特的心理,使以奇导乐
展现创造形象的新奇学生置身奇境,留连忘返,保持主体化奇为乐
构造奇境设计现代教学媒体的新奇参与的强吸引奇乐交融
创设乐学情境——使学生有乐于参于的心情
悬念情境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情境,可以在学生的心理上形成一种强烈的挂念,使学生产生企盼、渴知的心理状态,由此激发学生的参与美术活动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而主动地思考和创造。在《手绘线条》一课中,老师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随意画一些长线、短线,用以设置悬念,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然后廖廖几笔用
线条与线条的相互组合中画出一个个有趣的图形,从而在学生参与心理迫切的时候轻松进入了课题。
创设悬念情境——使学生产生急于参与的心理
空白情境
高明的画家作画时,常常在画面上煞费苦心地留下一处或几处空白,以显示绘画艺术的布局美、含蓄美。美术课堂教学尤其是想象课上,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可以设置空白,借以让孩子们自己去想象、填充,以达到所创造的结果。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空白情境,给学生适当的生理休息和心理调整的同时,也给学生制造充分显示主体作用的时机,强化了学生在探索新知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使学生较为自由和灵活地进行自我追求、自我想象、自我创新。
创设空白情境-----使学生有动手参与的空间
成功情境
“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是主体参与不断深化和参与步骤不断升级的重要保障。在美术课堂中,老师应时时保持学生的绘画积极性,不强行改变他们的意见,对较差的不简单地予以否定,而是提出参考意见,对那些巧妙构思和提问则予以肯定和表扬,以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成功,是参与的结果,更是参与的起点。成功情境的创设是引发主体参与,促进主体参与、巩固主体参与的最佳手段。
创设成功情境-----让学生分享参与的快乐
<二>提供参与途径
情感参与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认知发展的过程,也是情感发展的过程。两者既不能截然分割,也不能互相代替。它们同步、或交叉协同的过程构成了完整的教学过程。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也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师钟情于教、学生融情于学,课堂教学必须为情感的碰撞、交汇、融合提供足够的能量。如何诱发并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参与是教学目标设计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渗透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情感参与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是学生真正投入参与过程的前提出条件。激发情感参与的操作主法有:(1)以知育情:认知是情感的基础,所谓知之深,情之切。教师应充分发掘各学科知识内容的情感因素,并使之与课堂巧妙结合,以此构成学生的情感基石,从而达到知情结合、寓情于理、情理交融的教学境界。(2)以情动情: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具有波动性和感染性。课堂教学中教师精神饱满,乐观向上寄情于生,寓情于教,极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产生感染作用和激励作用,导致师生情感同起同伏,有机交融。(3)以境生情: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学中通过幻灯、录像、多媒体技术等提供丰富多彩的景象代替抽象的语言,在吸引学生探索求知的同时,也会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
心理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发展,使学生从心理上参与课堂教学。
(1)优化心理环境
优化心理环境是通过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如对学生的态度、教材的组织、教学方法手段、对学生的期望值、评价方式等)优化课堂教学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来实现的。目的是营造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的课堂教学气氛。一种积极健康的、建设性的课堂心理环境,不仅可以使学生积极学习、提高参与效率,还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产生深刻的影响。
(2)注重心理疏导
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而形成的心理障碍,是他们学习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教师不注意化解这种心理障碍,就会缩小参与面,降低参与率。教师就善于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对于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首先应寻找出其形成的症结,然后通过教育教学策略的适当调整来进行化解和疏导。教师还可以教学生积极暗示的方法,使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
行为参与
行为参与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外显行为对学与教的过程的直接参与,是主体参与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行为参与的投入程度和呈现的相关信息的分析,对主体参与的情形作出判断,并由此对主体参与过程进行反馈调控。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安排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既可以增添课堂活跃的气氛,又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活动中达到学习的效果。如上《标志设计》一课时,我就安排了画出标志的接龙游戏,
学生的参与面广,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参与方式、参与内容及学生的主体体现的有机联系如下表:
教师的主导作用参与方式参与目的学生的主体体现
提供生动有趣的绘画培养丰富的能突破现实
材,由浅入深的引导想象作画想象力和发生活的束缚
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散性思维及自由自在地
考,为学生开展丰富多方成思考开展丰富的
想象铺设台阶。问题的能力。想象。
精心选择欣赏的内容培养学生较高能自由地选择
设计讲解的方案,按欣赏审美观,陶冶自己喜欢的名
一定方式引导学生欣艺术情操。画说说自己的
赏。看法,用自己
审美观去感受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美术课堂中实施“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的探讨》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