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贫困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21-12-11 15:41:49 | 来源:网友投稿

    今年4-5月,本人参加了由**州政协组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我认为**州作为贫困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要从三个方面着力:

一、抓住机遇,形成合力

众所周知,**州的社会经济还非常落后。在全国上下都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形势下,**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挥后发优势,抓住机遇、形成合力,另辟捷径实现跨越式发展,亦部步亦趋地跟在别人后面是没有前途的。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各部门都必须充分认识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抓住西部大开发、扶贫攻坚等历史机遇,将新农村建设提升到事关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的高度来认识,站在全国甚至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高度,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实施“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措施,争取国家更大支持,使新农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

2、深入调查、科学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和一项长期艰苦而复杂的历史任务,作好规划尤为重要。做好规划,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坚持“不干群众不愿干的事,不干群众不参与干的事”,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事做起、从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做起,把群众普遍受益的项目作为优先项目,拿出具体的行动方案,杜绝办公室“方案”。规划要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分类指导,在速度、规模、标准等方面要区别对待,确定工作重点和实施步骤,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对经济实力较强的村庄,目标可以高一点、速度可快一些、力度可大一些,如采取旧村拆建、建设农业园区等进行村庄建设;对经济实力较弱的村庄,应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为重点,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逐步建设;对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山村,则可采用退人还山或迁并等办法进行,多方筹集资金,帮助农民下山安家。规划要合理利用农村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3、整合资源、明确责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牵涉面相当宽,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资源,明确责任。要明确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新农村建设第一责任人,加强领导,落实好“州里统筹,县市组织,乡镇主抓,村寨实施”的新农村建设机制,州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作为常设机构明确下来,专门负责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督查和考核。将新农村建设纳入目标管理,落实目标责任、规范业绩考核、制定发展规划、整合资金投入、协调各方力量、科学管理项目、加强督查督办,形成全党抓新农村,全社会关注并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局面。加强对人才资源的整合,公选优秀干部到试点乡镇担任党委书记,公选优秀年轻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到试点村担任驻村指导员。

4、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宣传部门要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列为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成立班子、制定方案、精心实施,开辟“新农村建设”专栏,重点报道群众身边的新农村建设典型,正确引导新农村建设。要运用宣传标语、宣传栏、宣传展板、文艺演出、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印发资料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要组织机关干部采取开座谈会、夜访农户等形式,进村入户宣讲新农村建设。

二、找准抓手,确保成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到方方面面,要取得成效必须找准抓手。通过调查,我认为**州的新农村建设必须抓好5件事。

1、打造优势产业支撑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和重中之重是生产发展,实现生产发展必须以现代农业的方式打造一批优势产业。作为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丰富、民族文化浓厚、人力资源丰富的**自治州,建议重点发展以下四大产业来支撑新农村建设:一是特色农业。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品种改良、标准化生产等技术手段,努力培植和提升椪柑、猕猴桃、时鲜水果、黄牛、山羊、烤烟、蔬菜、茶叶、百合、青蒿、木材加工等农业产业。以高效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扶持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等新型现代农业,特别是大力推广以沼气池建设为纽带的“猪沼果、猪沼鱼、猪沼菜”等生态农业模式。扶持发展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示范大户,完善农业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一批农产品品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信息与营销体系。二是旅游经济。**州的广大农村在历史上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传统文化,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注意挖掘、保护和发展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的特色文化产业。要巧用市场机制,激活这些潜在的资源,变资源为资本,依托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交通、物流、餐饮、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三是劳务产业。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阳光工程培训、扶贫劳务培训等项目实施力度,提高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制定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农民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引导农民领办、创办、合办民营企业,就地吸收消化本地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四是烟酒、矿产品加工和电力能源等传统工业。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传统工业的改造升级,使传统工业从低端区域性市场走向高端世界性市场。

2、依靠群众力量加强基础设施。没有投入,新农村建设是无源之水,没有农民的广泛参与,新农村建设是无本之木,因此,必须依靠群众力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状况,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根据本次调查了解的情况,要按照一村一策的要求,解决好农村“五通”问题,以及环境改善、医疗卫生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问题。组织实施好中低产田改造、病险水库治理、灌区配套等农田水利建设,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广集雨节水窖,创新管理模式,建立长效的管养机制。抓好农村公路建设,逐步把乡村公路延伸到农民集中居住点。结合农村环境整治搞好村容村貌的绿化美化,重点实施好村间道路硬化工程。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对全州所有行政村的饮水安全问题进行一次排查,按照饮水安全问题的严重程度,争取用3-5年时间解决好全部行政村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大以沼气池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富民计划项目实施力度,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和居住环境。继续实施好农村电网改造项目,使更多的农民群众享受到城乡电网同网同价的实惠。加大农村文教卫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力争用3-5年时间使全州100%的村达到“一部两室”(即一个村部、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卫生室)的基本要求。

3、培育新型农民传播文明风尚。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将农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新农村,抓好教育是基础,大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稳定农村教师队伍,调动和保护农村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大力推广农村寄宿制教育,全面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基层农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分期分批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等的培训,促进科学种田;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制定科学培训规划,把农民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机结合起来,整合扶贫、农业、科技、劳动以及职业技术学校等部门的培训资源,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就业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文明家庭”、“和谐村组”、“诚信乡镇”等创建活动,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用健康向上的文化导向引领群众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民自己建自己的家园,响亮的提出“自己的新农村自己建”的口号,引导教育农民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农民的自觉行为,真正发挥他们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农民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建设美好家园。

4、搞好试点建设实现快速推进。推进新农村建设较为可行的办法是先选一批群众积极性较高的村作为试点,规划好、实施好,先行一步,做好一点,作为典型予以推广,作为样板予以示范。但是,调查发现,新农村示范村的确定,都是“自上而下”由政府指定或安排的,群众的积极性不高。为此,我建议,采取“自下而上”竞争方式来确定试点村,按照“分配名额——村上申请——审定资格——组织答辩——确定试点”的流程,县上把试点村名额分配到乡镇,各乡镇对申请的试点村进行民意测评,凡群众自愿参与试点占到总人数75%以上的,才能获得竞争资格;以村为单元,召开村民大会,讨论决定竞净方案;分区域组织对具有资格的村进行演讲,从群众自选项目的合理性、群众筹资投劳的积极性、村两委班子的整体合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根据得分高低依次确定试点村;对试点村一律实行动态管理,对落选的村,鼓励先干起来,行动快、效果好的“以奖代补”给予支持,对竞争上的试点村,工作起色不大的,则逐步减少扶持力度。引入竞争机制推进试点村建设,将由上级“指定”变为群众“争取”,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形成“争中干”、“干中争”的良好局面,发挥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5、瞄准特困人群实施“细胞工程”。新农村建设归根结底是要让广大农民得到实惠,让广大农民共享发展成果,但就**州的情况来看,农民人均纯收入才1700多元,年纯收入8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还有66万人,还有1100个贫困村,扶贫开发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与扶贫攻坚结合起来,瞄准特困人群,实施以户为单元的“细胞工程”,将这些特困人群以户为单元进行重点帮扶,消除贫困死角。在对象上瞄准特困人群,由村民大会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让群众自己选贫困户,对群众评出的特困户建卡登记,实行动态管理,最多连续扶持3年。在项目上瞄准特困人群,对特困户进行调查摸底,找到致品贫因子,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工作。对缺乏收入来源但具备开发条件的,重点在产业开发上给予扶持,如提供信贷支持、技术培训、农用物资、信息服务等;对缺乏收入来源又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则重点在劳务培训、社会保险等方面给予扶持;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学致贫等特困群众,则重点在合作医疗、社会救助、农村保险等方面给予扶持。加大结对帮扶力度,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在试点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由财政对结对帮扶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直接由帮扶人进行支配,对帮扶人实行动态管理,将帮扶情况纳入帮扶人的年度考核指标,由帮扶对象、所在单位、试点村等给予评价。

三、创新机制,长期推进

调查发现,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突出特色、如何作眼于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和城乡协调发展、如何发挥好“两个反哺”的作用等方面,各县市思路都不很开阔,在谋划新农村建设全局的工作上不仅缺少工业化的理念,而且缺乏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和促进城乡互动、内外联动的工作机制,难以保证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推进。为此,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思路,统筹规划政策、公共资源、基础设施及产业布局,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建立起科学的项目决策机制、完善的产业发展机制、多元的资金投入机制、严谨的村务监督机制和高效的社会服务机制,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推进。

1、构建科学的项目决策机制。项目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对涉及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建设项目(主要指纳入政府重点办),政府应该起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咨询机构或行业专家的意见,确保科学决策;对具体到每个村的新农村建设小项目,则要体现群众的主体作用,改变过去实施项目由干部单方面拍板的做法,将项目实施的决策权交给群众,建什么项目、怎样建项目等完全由群众说了算。

2、构建完善的产业发展机制。发展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措施。发展产业必须树立工业化理念,将工业化理念落实到基地建设等产业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去,全力推进产业化进程。要按照“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套技术标准、一套扶持措施、一个牵头责任单位”的办法,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稳步推进,努力实现“一县一业或多业”和“一村一品”。产业建设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建立龙头企业、生产大户和行业协会“三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机制,依托企业拉动、大户带动、协会推动来均衡各方在市场上的利益得失,确保产业健康发展。

3、构建多元的资金投入机制。新农村建设不能只依靠国家投入,必须扩大开放,激活民间的投资热情。要积极争取国家部委、省、及对口帮扶单位更大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力度,把国家投入的资金用到培养农民的致富能力和致富技能上,用“输血”的资金增强农民的“造血”功能。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财尽其用、各记其功”的原则捆绑使用各类支农资金,发挥资金的整体效益。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推行农户“贷款证”制度,加大小额贷款的支农力度,解决新农村建设中资金不足的问题。要通过明晰产权、能人示范、政府引导、村规民约等方式激发广大农民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建立以群众投入为主体、项目投入为补助、财政投入为导向、信贷投入为基础、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形成“政府投入引导——市场效益回报——农户自觉投入”的良性循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作风、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招商引资的工作机制和模式,不断扩大招商引资规模。

4、构建严谨的村务监督机制。入何监督村支两委班子?关键是决策程序要体现民主,村务要公开,农民要参与,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对群众的监督也要有好的机制,关键是形成农户间相互约束、相互激励的机制。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力推广“三卡”管理模式,将支部建立在产业链上,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采取“四权”管理新机制,即村党支部行使领导权,主要发挥牵头组织的作用;村民代表大会行使决策权,做什么不做什么,怎么做,农民该投入多少,都由农民来决策;村民委员会的执行权,农民定下的事,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农民实施;村民监督委员会行使监督权,由村民选举的监督委员会专门监督村委会执行村民代表大会的决议情况。

5、构建高效的社会服务机制。农村公共事业方面,要加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事业管理制度,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责任,形成以政府为主导,政府、社会和市场多主体参与、协同提供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局面。人才培训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对口支援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公共事业人才培训活动。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方面,实行“两免一补”和寄宿制教育改革,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普及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改变农村各种生活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通过制定规划、组织协调、提供服务以及落实政策和技术支持等措施,倡导和支持新农村建设。

           (**自治州农业局农业信息服务站  *** )

    今年4-5月,本人参加了由**州政协组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我认为**州作为贫困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要从三个方面着力:

一、抓住机遇,形成合力

众所周知,**州的社会经济还非常落后。在全国上下都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形势下,**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挥后发优势,抓住机遇、形成合力,另辟捷径实现跨越式发展,亦部步亦趋地跟在别人后面是没有前途的。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各部门都必须充分认识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抓住西部大开发、扶贫攻坚等历史机遇,将新农村建设提升到事关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的高度来认识,站在全国甚至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高度,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实施“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措施,争取国家更大支持,使新农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

2、深入调查、科学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和一项长期艰苦而复杂的历史任务,作好规划尤为重要。做好规划,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坚持“不干群众不愿干的事,不干群众不参与干的事”,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事做起、从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做起,把群众普遍受益的项目作为优先项目,拿出具体的行动方案,杜绝办公室“方案”。规划要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分类指导,在速度、规模、标准等方面要区别对待,确定工作重点和实施步骤,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对经济实力较强的村庄,目标可以高一点、速度可快一些、力度可大一些,如采取旧村拆建、建设农业园区等进行村庄建设;对经济实力较弱的村庄,应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为重点,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逐步建设;对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山村,则可采用退人还山或迁并等办法进行,多方筹集资金,帮助农民下山安家。规划要合理利用农村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3、整合资源、明确责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牵涉面相当宽,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资源,明确责任。要明确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新农村建设第一责任人,加强领导,落实好“州里统筹,县市组织,乡镇主抓,村寨实施”的新农村建设机制,州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作为常设机构明确下来,专门负责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督查和考核。将新农村建设纳入目标管理,落实目标责任、规范业绩考核、制定发展规划、整合资金投入、协调各方力量、科学管理项目、加强督查督办,形成全党抓新农村,全社会关注并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局面。加强对人才资源的整合,公选优秀干部到试点乡镇担任党委书记,公选优秀年轻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到试点村担任驻村指导员。

4、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宣传部门要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列为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成立班子、制定方案、精心实施,开辟“新农村建设”专栏,重点报道群众身边的新农村建设典型,正确引导新农村建设。要运用宣传标语、宣传栏、宣传展板、文艺演出、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印发资料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要组织机关干部采取开座谈会、夜访农户等形式,进村入户宣讲新农村建设。

二、找准抓手,确保成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到方方面面,要取得成效必须找准抓手。通过调查,我认为**州的新农村建设必须抓好5件事。

1、打造优势产业支撑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和重中之重是生产发展,实现生产发展必须以现代农业的方式打造一批优势产业。作为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丰富、民族文化浓厚、人力资源丰富的**自治州,建议重点发展以下四大产业来支撑新农村建设:一是特色农业。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品种改良、标准化生产等技术手段,努力培植和提升椪柑、猕猴桃、时鲜水果、黄牛、山羊、烤烟、蔬菜、茶叶、百合、青蒿、木材加工等农业产业。以高效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扶持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等新型现代农业,特别是大力推广以沼气池建设为纽带的“猪沼果、猪沼鱼、猪沼菜”等生态农业模式。扶持发展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示范大户,完善农业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一批农产品品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信息与营销体系。二是旅游经济。**州的广大农村在历史上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传统文化,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注意挖掘、保护和发展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的特色文化产业。要巧用市场机制,激活这些潜在的资源,变资源为资本,依托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交通、物流、餐饮、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三是劳务产业。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阳光工程培训、扶贫劳务培训等项目实施力度,提高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制定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农民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引导农民领办、创办、合办民营企业,就地吸收消化本地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四是烟酒、矿产品加工和电力能源等传统工业。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传统工业的改造升级,使传统工业从低端区域性市场走向高端世界性市场。

2、依靠群众力量加强基础设施。没有投入,新农村建设是无源之水,没有农民的广泛参与,新农村建设是无本之木,因此,必须依靠群众力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状况,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根据本次调查了解的情况,要按照一村一策的要求,解决好农村“五通”问题,以及环境改善、医疗卫生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问题。组织实施好中低产田改造、病险水库治理、灌区配套等农田水利建设,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广集雨节水窖,创新管理模式,建立长效的管养机制。抓好农村公路建设,逐步把乡村公路延伸到农民集中居住点。结合农村环境整治搞好村容村貌的绿化美化,重点实施好村间道路硬化工程。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对全州所有行政村的饮水安全问题进行一次排查,按照饮水安全问题的严重程度,争取用3-5年时间解决好全部行政村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大以沼气池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富民计划项目实施力度,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和居住环境。继续实施好农村电网改造项目,使更多的农民群众享受到城乡电网同网同价的实惠。加大农村文教卫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力争用3-5年时间使全州100%的村达到“一部两室”(即一个村部、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卫生室)的基本要求。

3、培育新型农民传播文明风尚。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将农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新农村,抓好教育是基础,大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稳定农村教师队伍,调动和保护农村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大力推广农村寄宿制教育,全面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基层农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分期分批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等的培训,促进科学种田;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制定科学培训规划,把农民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机结合起来,整合扶贫、农业、科技、劳动以及职业技术学校等部门的培训资源,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就业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文明家庭”、“和谐村组”、“诚信乡镇”等创建活动,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用健康向上的文化导向引领群众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民自己建自己的家园,响亮的提出“自己的新农村自己建”的口号,引导教育农民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农民的自觉行为,真正发挥他们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农民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建设美好家园。

4、搞好试点建设实现快速推进。推进新农村建设较为可行的办法是先选一批群众积极性较高的村作为试点,规划好、实施好,先行一步,做好一点,作为典型予以推广,作为样板予以示范。但是,调查发现,新农村示范村的确定,都是“自上而下”由政府指定或安排的,群众的积极性不高。为此,我建议,采取“自下而上”竞争方式来确定试点村,按照“分配名额——村上申请——审定资格——组织答辩——确定试点”的流程,县上把试点村名额分配到乡镇,各乡镇对申请的试点村进行民意测评,凡群众自愿参与试点占到总人数75%以上的,才能获得竞争资格;以村为单元,召开村民大会,讨论决定竞净方案;分区域组织对具有资格的村进行演讲,从群众自选项目的合理性、群众筹资投劳的积极性、村两委班子的整体合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根据得分高低依次确定试点村;对试点村一律实行动态管理,对落选的村,鼓励先干起来,行动快、效果好的“以奖代补”给予支持,对竞争上的试点村,工作起色不大的,则逐步减少扶持力度。引入竞争机制推进试点村建设,将由上级“指定”变为群众“争取”,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形成“争中干”、“干中争”的良好局面,发挥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5、瞄准特困人群实施“细胞工程”。新农村建设归根结底是要让广大农民得到实惠,让广大农民共享发展成果,但就**州的情况来看,农民人均纯收入才1700多元,年纯收入8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还有66万人,还有1100个贫困村,扶贫开发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与扶贫攻坚结合起来,瞄准特困人群,实施以户为单元的“细胞工程”,将这些特困人群以户为单元进行重点帮扶,消除贫困死角。在对象上瞄准特困人群,由村民大会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让群众自己选贫困户,对群众评出的特困户建卡登记,实行动态管理,最多连续扶持3年。在项目上瞄准特困人群,对特困户进行调查摸底,找到致品贫因子,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工作。对缺乏收入来源但具备开发条件的,重点在产业开发上给予扶持,如提供信贷支持、技术培训、农用物资、信息服务等;对缺乏收入来源又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则重点在劳务培训、社会保险等方面给予扶持;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学致贫等特困群众,则重点在合作医疗、社会救助、农村保险等方面给予扶持。加大结对帮扶力度,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在试点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由财政对结对帮扶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直接由帮扶人进行支配,对帮扶人实行动态管理,将帮扶情况纳入帮扶人的年度考核指标,由帮扶对象、所在单位、试点村等给予评价

三、创新机制,长期推进

调查发现,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突出特色、如何作眼于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和城乡协调发展、如何发挥好“两个反哺”的作用等方面,各县市思路都不很开阔,在谋划新农村建设全局的工作上不仅缺少工业化的理念,而且缺乏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和促进城乡互动、内外联动的工作机制,难以保证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推进。为此,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思路,统筹规划政策、公共资源、基础设施及产业布局,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建立起科学的项目决策机制、完善的产业发展机制、多元的资金投入机制、严谨的村务监督机制和高效的社会服务机制,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推进。

1、构建科学的项目决策机制。项目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对涉及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建设项目(主要指纳入政府重点办),政府应该起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咨询机构或行业专家的意见,确保科学决策;对具体到每个村的新农村建设小项目,则要体现群众的主体作用,改变过去实施项目由干部单方面拍板的做法,将项目实施的决策权交给群众,建什么项目、怎样建项目等完全由群众说了算。

2、构建完善的产业发展机制。发展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措施。发展产业必须树立工业化理念,将工业化理念落实到基地建设等产业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去,全力推进产业化进程。要按照“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套技术标准、一套扶持措施、一个牵头责任单位”的办法,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稳步推进,努力实现“一县一业或多业”和“一村一品”。产业建设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建立龙头企业、生产大户和行业协会“三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机制,依托企业拉动、大户带动、协会推动来均衡各方在市场上的利益得失,确保产业健康发展。

3、构建多元的资金投入机制。新农村建设不能只依靠国家投入,必须扩大开放,激活民间的投资热情。要积极争取国家部委、省、及对口帮扶单位更大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力度,把国家投入的资金用到培养农民的致富能力和致富技能上,用“输血”的资金增强农民的“造血”功能。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财尽其用、各记其功”的原则捆绑使用各类支农资金,发挥资金的整体效益。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推行农户“贷款证”制度,加大小额贷款的支农力度,解决新农村建设中资金不足的问题。要通过明晰产权、能人示范、政府引导、村规民约等方式激发广大农民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建立以群众投入为主体、项目投入为补助、财政投入为导向、信贷投入为基础、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形成“政府投入引导——市场效益回报——农户自觉投入”的良性循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作风、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招商引资的工作机制和模式,不断扩大招商引资规模。

4、构建严谨的村务监督机制。入何监督村支两委班子?关键是决策程序要体现民主,村务要公开,农民要参与,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对群众的监督也要有好的机制,关键是形成农户间相互约束、相互激励的机制。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力推广“三卡”管理模式,将支部建立在产业链上,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采取“四权”管理新机制,即村党支部行使领导权,主要发挥牵头组织的作用;村民代表大会行使决策权,做什么不做什么,怎么做,农民该投入多少,都由农民来决策;村民委员会的执行权,农民定下的事,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农民实施;村民监督委员会行使监督权,由村民选举的监督委员会专门监督村委会执行村民代表大会的决议情况。

5、构建高效的社会服务机制。农村公共事业方面,要加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事业管理制度,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责任,形成以政府为主导,政府、社会和市场多主体参与、协同提供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局面。人才培训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对口支援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公共事业人才培训活动。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方面,实行“两免一补”和寄宿制教育改革,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普及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改变农村各种生活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通过制定规划、组织协调、提供服务以及落实政策和技术支持等措施,倡导和支持新农村建设。

           (**自治州农业局农业信息服务站  *** )

    今年4-5月,本人参加了由**州政协组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我认为**州作为贫困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要从三个方面着力:

一、抓住机遇,形成合力

众所周知,**州的社会经济还非常落后。在全国上下都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形势下,**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挥后发优势,抓住机遇、形成合力,另辟捷径实现跨越式发展,亦部步亦趋地跟在别人后面是没有前途的。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各部门都必须充分认识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抓住西部大开发、扶贫攻坚等历史机遇,将新农村建设提升到事关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的高度来认识,站在全国甚至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高度,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实施“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措施,争取国家更大支持,使新农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

2、深入调查、科学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和一项长期艰苦而复杂的历史任务,作好规划尤为重要。做好规划,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坚持“不干群众不愿干的事,不干群众不参与干的事”,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事做起、从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做起,把群众普遍受益的项目作为优先项目,拿出具体的行动方案,杜绝办公室“方案”。规划要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分类指导,在速度、规模、标准等方面要区别对待,确定工作重点和实施步骤,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对经济实力较强的村庄,目标可以高一点、速度可快一些、力度可大一些,如采取旧村拆建、建设农业园区等进行村庄建设;对经济实力较弱的村庄,应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为重点,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逐步建设;对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山村,则可采用退人还山或迁并等办法进行,多方筹集资金,帮助农民下山安家。规划要合理利用农村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3、整合资源、明确责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牵涉面相当宽,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资源,明确责任。要明确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新农村建设第一责任人,加强领导,落实好“州里统筹,县市组织,乡镇主抓,村寨实施”的新农村建设机制,州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作为常设机构明确下来,专门负责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督查和考核。将新农村建设纳入目标管理,落实目标责任、规范业绩考核、制定发展规划、整合资金投入、协调各方力量、科学管理项目、加强督查督办,形成全党抓新农村,全社会关注并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局面。加强对人才资源的整合,公选优秀干部到试点乡镇担任党委书记,公选优秀年轻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到试点村担任驻村指导员。

4、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宣传部门要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列为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成立班子、制定方案、精心实施,开辟“新农村建设”专栏,重点报道群众身边的新农村建设典型,正确引导新农村建设。要运用宣传标语、宣传栏、宣传展板、文艺演出、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印发资料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要组织机关干部采取开座谈会、夜访农户等形式,进村入户宣讲新农村建设。

二、找准抓手,确保成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到方方面面,要取得成效必须找准抓手。通过调查,我认为**州的新农村建设必须抓好5件事。

1、打造优势产业支撑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和重中之重是生产发展,实现生产发展必须以现代农业的方式打造一批优势产业。作为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丰富、民族文化浓厚、人力资源丰富的**自治州,建议重点发展以下四大产业来支撑新农村建设:一是特色农业。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品种改良、标准化生产等技术手段,努力培植和提升椪柑、猕猴桃、时鲜水果、黄牛、山羊、烤烟、蔬菜、茶叶、百合、青蒿、木材加工等农业产业。以高效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扶持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等新型现代农业,特别是大力推广以沼气池建设为纽带的“猪沼果、猪沼鱼、猪沼菜”等生态农业模式。扶持发展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示范大户,完善农业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一批农产品品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信息与营销体系。二是旅游经济。**州的广大农村在历史上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传统文化,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注意挖掘、保护和发展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的特色文化产业。要巧用市场机制,激活这些潜在的资源,变资源为资本,依托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交通、物流、餐饮、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三是劳务产业。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阳光工程培训、扶贫劳务培训等项目实施力度,提高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制定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农民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引导农民领办、创办、合办民营企业,就地吸收消化本地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四是烟酒、矿产品加工和电力能源等传统工业。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传统工业的改造升级,使传统工业从低端区域性市场走向高端世界性市场。

2、依靠群众力量加强基础设施。没有投入,新农村建设是无源之水,没有农民的广泛参与,新农村建设是无本之木,因此,必须依靠群众力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状况,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根据本次调查了解的情况,要按照一村一策的要求,解决好农村“五通”问题,以及环境改善、医疗卫生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问题。组织实施好中低产田改造、病险水库治理、灌区配套等农田水利建设,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广集雨节水窖,创新管理模式,建立长效的管养机制。抓好农村公路建设,逐步把乡村公路延伸到农民集中居住点。结合农村环境整治搞好村容村貌的绿化美化,重点实施好村间道路硬化工程。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对全州所有行政村的饮水安全问题进行一次排查,按照饮水安全问题的严重程度,争取用3-5年时间解决好全部行政村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大以沼气池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富民计划项目实施力度,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和居住环境。继续实施好农村电网改造项目,使更多的农民群众享受到城乡电网同网同价的实惠。加大农村文教卫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力争用3-5年时间使全州100%的村达到“一部两室”(即一个村部、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卫生室)的基本要求。

3、培育新型农民传播文明风尚。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将农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新农村,抓好教育是基础,大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稳定农村教师队伍,调动和保护农村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大力推广农村寄宿制教育,全面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基层农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分期分批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等的培训,促进科学种田;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制定科学培训规划,把农民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机结合起来,整合扶贫、农业、科技、劳动以及职业技术学校等部门的培训资源,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就业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文明家庭”、“和谐村组”、“诚信乡镇”等创建活动,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用健康向上的文化导向引领群众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民自己建自己的家园,响亮的提出“自己的新农村自己建”的口号,引导教育农民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农民的自觉行为,真正发挥他们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农民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建设美好家园。

4、搞好试点建设实现快速推进。推进新农村建设较为可行的办法是先选一批群众积极性较高的村作为试点,规划好、实施好,先行一步,做好一点,作为典型予以推广,作为样板予以示范。但是,调查发现,新农村示范村的确定,都是“自上而下”由政府指定或安排的,群众的积极性不高。为此,我建议,采取“自下而上”竞争方式来确定试点村,按照“分配名额——村上申请——审定资格——组织答辩——确定试点”的流程,县上把试点村名额分配到乡镇,各乡镇对申请的试点村进行民意测评,凡群众自愿参与试点占到总人数75%以上的,才能获得竞争资格;以村为单元,召开村民大会,讨论决定竞净方案;分区域组织对具有资格的村进行演讲,从群众自选项目的合理性、群众筹资投劳的积极性、村两委班子的整体合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根据得分高低依次确定试点村;对试点村一律实行动态管理,对落选的村,鼓励先干起来,行动快、效果好的“以奖代补”给予支持,对竞争上的试点村,工作起色不大的,则逐步减少扶持力度。引入竞争机制推进试点村建设,将由上级“指定”变为群众“争取”,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形成“争中干”、“干中争”的良好局面,发挥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5、瞄准特困人群实施“细胞工程”。新农村建设归根结底是要让广大农民得到实惠,让广大农民共享发展成果,但就**州的情况来看,农民人均纯收入才1700多元,年纯收入8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还有66万人,还有1100个贫困村,扶贫开发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与扶贫攻坚结合起来,瞄准特困人群,实施以户为单元的“细胞工程”,将这些特困人群以户为单元进行重点帮扶,消除贫困死角。在对象上瞄准特困人群,由村民大会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让群众自己选贫困户,对群众评出的特困户建卡登记,实行动态管理,最多连续扶持3年。在项目上瞄准特困人群,对特困户进行调查摸底,找到致品贫因子,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工作。对缺乏收入来源但具备开发条件的,重点在产业开发上给予扶持,如提供信贷支持、技术培训、农用物资、信息服务等;对缺乏收入来源又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则重点在劳务培训、社会保险等方面给予扶持;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学致贫等特困群众,则重点在合作医疗、社会救助、农村保险等方面给予扶持。加大结对帮扶力度,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在试点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由财政对结对帮扶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直接由帮扶人进行支配,对帮扶人实行动态管理,将帮扶情况纳入帮扶人的年度考核指标,由帮扶对象、所在单位、试点村等给予评价。

三、创新机制,长期推进

调查发现,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突出特色、如何作眼于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和城乡协调发展、如何发挥好“两个反哺”的作用等方面,各县市思路都不很开阔,在谋划新农村建设全局的工作上不仅缺少工业化的理念,而且缺乏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和促进城乡互动、内外联动的工作机制,难以保证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推进。为此,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思路,统筹规划政策、公共资源、基础设施及产业布局,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建立起科学的项目决策机制、完善的产业发展机制、多元的资金投入机制、严谨的村务监督机制和高效的社会服务机制,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推进。

1、构建科学的项目决策机制。项目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对涉及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建设项目(主要指纳入政府重点办),政府应该起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咨询机构或行业专家的意见,确保科学决策;对具体到每个村的新农村建设小项目,则要体现群众的主体作用,改变过去实施项目由干部单方面拍板的做法,将项目实施的决策权交给群众,建什么项目、怎样建项目等完全由群众说了算。

2、构建完善的产业发展机制。发展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措施。发展产业必须树立工业化理念,将工业化理念落实到基地建设等产业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去,全力推进产业化进程。要按照“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套技术标准、一套扶持措施、一个牵头责任单位”的办法,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稳步推进,努力实现“一县一业或多业”和“一村一品”。产业建设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建立龙头企业、生产大户和行业协会“三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机制,依托企业拉动、大户带动、协会推动来均衡各方在市场上的利益得失,确保产业健康发展。

3、构建多元的资金投入机制。新农村建设不能只依靠国家投入,必须扩大开放,激活民间的投资热情。要积极争取国家部委、省、及对口帮扶单位更大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力度,把国家投入的资金用到培养农民的致富能力和致富技能上,用“输血”的资金增强农民的“造血”功能。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财尽其用、各记其功”的原则捆绑使用各类支农资金,发挥资金的整体效益。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推行农户“贷款证”制度,加大小额贷款的支农力度,解决新农村建设中资金不足的问题。要通过明晰产权、能人示范、政府引导、村规民约等方式激发广大农民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建立以群众投入为主体、项目投入为补助、财政投入为导向、信贷投入为基础、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形成“政府投入引导——市场效益回报——农户自觉投入”的良性循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作风、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招商引资的工作机制和模式,不断扩大招商引资规模。

4、构建严谨的村务监督机制。入何监督村支两委班子?关键是决策程序要体现民主,村务要公开,农民要参与,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对群众的监督也要有好的机制,关键是形成农户间相互约束、相互激励的机制。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力推广“三卡”管理模式,将支部建立在产业链上,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采取“四权”管理新机制,即村党支部行使领导权,主要发挥牵头组织的作用;村民代表大会行使决策权,做什么不做什么,怎么做,农民该投入多少,都由农民来决策;村民委员会的执行权,农民定下的事,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农民实施;村民监督委员会行使监督权,由村民选举的监督委员会专门监督村委会执行村民代表大会的决议情况。

5、构建高效的社会服务机制。农村公共事业方面,要加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事业管理制度,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责任,形成以政府为主导,政府、社会和市场多主体参与、协同提供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局面。人才培训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对口支援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公共事业人才培训活动。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方面,实行“两免一补”和寄宿制教育改革,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普及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改变农村各种生活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通过制定规划、组织协调、提供服务以及落实政策和技术支持等措施,倡导和支持新农村建设。

           (**自治州农业局农业信息服务站  *** )

 

推荐访问:贫困地区 新农村 对策 推进 建议

本文标题:贫困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1/1211/63214.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贫困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