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21-12-13 15:35:05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自杀的比率日益增高,这引起了社会、高校、家庭的广泛关注。对此,本文分别从大学生自身、家庭、社会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及心理特征,并就此提出了解决的途径,最后指出由于影响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故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在着力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同时,还要发挥社会、家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自杀  心理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

 


自杀,一个令人心有余悸、毛骨悚然的行为,近年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自杀现象呈逐年增长态势,有的地区和高校情况还相当严重。大学生自杀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它不仅给大学生个人、家庭带来了重大损失,而且也对其他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还给高校带来了不良声誉。目前,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媒体、高校、家庭的广泛关注。预防自杀及其他恶性事件的发生已成了高校、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部门、心理咨询机构的重要工作之一。开展大学生自杀问题的研究,对维护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保障青少年的生命安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一、大学生自杀的心理特征及行为表现

自杀者在自杀之前一定会表现出某种特殊的行为和举止,为了更好的分析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和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有必要介绍一下大学生自杀的心理特征及行为表现。

自杀者一般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他们大多是性格执拗的人,他们在和别人的冲突中不易接受劝告,不愿和解而一意孤行。第二:他们遭遇挫折后,常常自暴自弃,不再对学习和生活产生兴趣,认为生活没有意义。第三:患有某种精神疾病,特别是抑郁症。这类人一般表现为行动迟缓,不愿回答问题,有厌世情绪。第四:性格突然变化。一段时间消沉、抑郁,但是突然待人热情。这是因为他们开始考虑自杀,思想进行激烈的斗争,当他们决定自杀后,就会感到解脱,表现出轻松、愉快。甚至他们会抓紧一切时间把可以做完的事情赶快做完,并悄悄的留好遗书。总之,无论什么类型的自杀者总会在行为、语言上留下蛛丝马迹。

自杀者的心态和行为表现为以下症状:第一:认识变态。认识上总是与大多数人不一样,与客观实际不符。态度固执,坚持己见,不能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第二:情绪变态。他们常常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极不稳定,容易形成恐惧和怀疑心理。第三:人格变态。他们缺乏正常人的感情,对人冷漠无情,行为与动机不一样,偏离正常人格。第四:行为变态,有离奇或失常行为。他们可能表现为情绪低落,心情不佳,心灰意懒,常常感到做人没意思,对亲人没感情。还可能自暴自弃,认为自己低能,经常自责,以至后来发展为认为自己丧失工作、学习能力,死有余辜。有的还可能表现为精神生活抑郁,从学习困难、生活被动发展为丧失主动性,各项活动显著减少,对事物反应缓慢,生活懒散。

大学生在自杀前会有一定的迹象,我们要善于观察,争取在第一时间内发现问题,并着手帮助这些有自杀倾向的学生解决问题,把损失降到最小,那么为什么这么多的大学生会选择自杀呢?

 

二、           引起大学生自杀的原因

从主观和客观因素分析,造成大学生自杀的原因非常复杂,纵观他们自杀前的种种思想和行为表现以及自杀过程实质性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学习和就业压力

大学生处在人生的黄金时代,无论是家人还是自己,都对读大学寄予了厚望,可是有些同学在通往人生目标的路上,遇到障碍时就会感到沮丧、失望。反复遭受挫折就可能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特别是感到前途无望,行为上就会产生偏差,最终酿成惨剧。例如2002年长春某高校,一位女同学在高中时立志考清华大学,但结果并不如愿,来到长春一所并不太出名的学校。到学校后她感到前途没有希望,心情不佳,学习成绩也不突出,最终选择跳楼自杀。

同时,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出台,越来越多的高中生有机会到高等院校接受教育,但是另一方面,学校对在校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而形成一种“宽进严出”的局面。一般院校都要求在校大学生英语通过国家四级,所学课程都要达到及格以上水平,才可以毕业。而对研究生的要求就更高了,他们一般要在全国性学术期刊上发表至少一篇文章,英语水平至少达到国家六级,专业课达到75分以上。这样便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答不到学校的要求,于是他们痛苦、郁闷、着急,尤其是马上面临毕业的时候,看着大家都能顺利毕业,而自己却不能,他们往往会因为感觉走投无路选择自杀。我们发现,近年来研究生自杀的比率大大提高,而其中因为学业压力而自杀的研究生所占比重尤大。

高校扩招政策也带来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目前我国人才的需求小于供给,一些高校毕业生不能马上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于是他们感到无用武之地,感到生活没有意思,以至于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并最终选择以死来解决问题。

(二)   恋爱失败,以死寻求解脱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开始进入性成熟的高峰期阶段,他们对异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兴趣。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是高校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大学生谈恋爱具有强烈的烂漫色彩和盲目性,他们不清楚“爱”为何物,只是凭一时冲动或者随波逐流,所以他们的恋爱极其脆弱,失恋是难免的事。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并不成熟,他们不能经受失恋的悲痛,失恋使他们消沉,对生活失去信心,造成精神失常,有的甚至产生自杀、报复心理。当他们听到自己心爱的人提出分手时往往觉得不能接受,没有心理准备,以至于认为活着再没有任何意义,或者认为失恋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于是选择自杀。更有甚者,当他们的恋人提出分手后,他们愤愤不平,认为恋人侮辱了自己的感情,于是产生报复心理,这种情况男性比较多,他们一般选择先杀害恋人,再自杀。

(三)   心胸狭窄,不能正确面对批评。

有些大学生独立生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差。既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又有心胸狭窄、猜疑、嫉妒等缺点,一遇到矛盾就钻牛角尖,自我扩大对立面,走向极端。例如由于各个同学的生活习惯不同,有的同学的生活习惯不能被同宿舍同学接受,便会发生排斥不受欢迎同学的情况。这些不受欢迎的同学,有的因为心理承受能力差,认为大家不喜欢自己,自己便开始孤立自己,不与同学、老师交流,长久以往就会丧失对生活的热爱,最后选择轻生。还有的同学因为犯了错误,老师、同学批评教育他,他认为这是大家有意针对他,于是他胡乱猜疑,扩大对立面,但是犯错误的事实又无法改变,结果因为想不开而自杀。更有甚者因为受不了老师、同学的错怪,产生心理负担,以自杀“证明”自己的清白。

(四)   家庭突遭变故,以至不能承受

目前的大学生独生子女的比例相当大,他们从小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很少经历挫折和逆境,父母是他们的保护神。现代社会婚变是常有的事情,但是离婚对孩子来说有很大的影响。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单亲家庭孩子的犯罪、自杀率相对正常家庭要高得多。有的大学生因为心理不成熟,不能理解父母离婚这一行为,不能接受这个事实,认为父母不再爱他,要抛弃他。于是他们会选择更极端的方式——自杀来回报父母。

(五)父母的过高期望使其倍感压力

父母过于严格的要求和过高的期望值,都会给大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一旦达不到父母的要求,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无用,认为无脸再见父母或者认为会遭到父母的谴责,有可能因此而选择自杀。曾经有的大学生因为成绩不好,觉得无法面对父母,辜负了父母的辛勤劳动和殷切希望而选择自杀作为逃避的方式。

(六)   社会的不良风气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时下,社会上的攀比之风已经流入大学校园。许多从农村来的学生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没有更多的钱用来请客、买衣服。当看到别的同学穿着流行的服饰,吃着精美的食物时,他们会觉得自己是同学中的丑小鸭。自己有一种强烈的自卑感。尤其是当别人请这些丑小鸭吃饭,送给他们礼物后,他们会因为没钱回请而伤透脑筋。这时他们会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念头,有的选择离群,有的选择偷,有的选择逃避,情况严重的会选择自杀。

(七)   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

现在越来越多的小说、电视剧、电影中有对自杀的详细描述,这在客观上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一方面,对于那些有自杀倾向的学生来说,小说、电视中的描写为他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模本,他们可以从中选择自己的自杀方式。另一方面,这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又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他们不是寻求他人的帮助来解决问题,而是选择自杀来解决。因此,控制大众传媒的负面效应也成为解决大学生自杀相象的重要因素。

当然,造成大学生自杀的原因非常复杂,不止以上列举的七种。而且,大学生自杀往往是这几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要针对不同情况做具体的分析。但是大学生自身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它是引起自杀行为最根本、最深层次的原因。而其他因素只是起着间接的作用或者成为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导火索。那么,如何解决大学生自杀相象,已经是我们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解决大学生自杀相象的途径和方法

(一)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

应当看到,当代大学生所经历的是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几乎是一帆风顺的人生旅程,对困难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进入大学后要独立生活,要独立面对更激烈的学习竞争,要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遇到较为尖锐的矛盾时,往往措手不及,方寸大乱。大学生应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增强自控能力。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注意自觉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自己的心理本质和行为习惯,弄清不良性格与不良习惯之间的关系。对不良行为习惯要进行自我调节,及时纠正。例如,发现自己性格内向,就应该多出去走走,主动与人交谈,多交一些朋友,学会向别人表达自己,不要把自己包裹的严严的。而如果发现自己性格外向,就应该训练多克制自己,谨慎行事,静下心来多思考一些问题。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如勤奋、勇敢、热情、大方等。大学生还要正确对待各种压力,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加强心理健康训练。

当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排解,例如:第一,发泄法。不要把痛苦、不开心长期积压在心里,可以采取既不危害他人,又不妨害社会正常活动的方式发泄出来。有的人遇到伤心事,可以放声痛哭、大声喊叫,可以奋笔疾书,可以疯狂购物,可以把纸撕的粉碎,还有的喜欢通过剧烈的体育运动来排解心中的苦闷。第二,诉说法。遇到不开心的事不要闷闷不乐,自己受苦。找自己的好朋友、老师诉说自己的痛苦,别人的安慰是愈合自己伤痛最好的药材。有的同学可能不想让身边的人知道自己隐痛,还可以选择到网上聊天,让陌生的网上的朋友帮助自己摆脱困境。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到心理诊所请心理医生帮忙。第三,转移矛盾法。顾名思义就是把自己的视线和思想转到其他事情上,不再想让自己伤心的事情。如年轻的恩格斯在失恋后,他徒步旅行,用对大自然的感受取代失恋的痛苦。许多人在遇到挫折时都选择用工作、学习的乐趣抵消逆境的痛苦,不失为一个解决的办法.第四,升华法。就是化悲愤为力量。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谢林顿年轻时是个无所事事、不务正业的小混混。一天他向一个清洁工求婚,那个清洁工说:即使世界上所有的男人都死光了,我们所有女人集体跳泰晤士河也不会嫁给你。谢林顿深受打击,于是彻底觉悟,化悲愤为学习的动力,终于成为著名的生物化学家。第六,认知疗法。这是一种最理智的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最根本的方法。所谓认知疗法就是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不要走极端,钻牛角尖,从某种意义上说Q的精神胜利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当你经过努力没有考上研究生时,你就可以换一种思维来想没考上的诸多优点,最后你会发现其实事情并没有那么严重。

事实上不同的人根据自身的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还可以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最终都是为了达到调节自己情绪,避免恶性事件发生的目的。

(二)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以来都是理论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多.但是我们发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已经是当前最大的问题.

首先,高校的辅导员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任.但是,辅导员往往没有受过正规的职业教育,他们往往成为学校通知、措施的“广播员”,他们只是负责把学校的通知传达给同学,不能按期到学生宿舍进行座谈,了解学生生活、学习状况.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辅导员必须真正走到学生中间去,成为他们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同时高校管理部门还要注意加强辅导员队伍的理论水平,定期组织辅导员学习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其次,作为一名学生干部,他们与广大同学接触最多,应该最了解同学的情况,但是他们往往忽视这一点。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离不开基层学生干部的细心、努力工作。他们应该成为连接学生与老师的桥梁。他们应该及时向老师汇报同学的情况,注意发现问题,与同学打成一片。

第三,高校有一支强大的“两课”教师队伍,他们有较强的理论功底,有较强的责任感,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部分教师还是停留在课本教学上,不能及时根据时代的变化,了解学生们的思想的变化。作为“两课”教师也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关注青年学生关心的热点,并对此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第四,对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方便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同时学校还要经常组织心理调查,方便了解同学思想情况,对有问题的同学要有针对性的加以治疗。

只有辅导员、“两课”教师、心理医生共同努力,齐抓共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一旦发现大学生有自杀倾向,立即才取措施,把恶性事件扼杀在摇篮里。

(三)改善家庭教育

大学生是父母的骄傲,父母对他们给予了厚望,父母王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父母也不要给孩子们施加太大的压力,只要他们尽力就可以了。同时,父母要多关心孩子的生活,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温暖。当发现他们的行为异常的时候,要及时了解情况,帮助他们解决。父母要学会做孩子的朋友,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交谈,不要搞“专制”、“家长制”。这样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

(四)   加强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从小就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良好心理素质,等他们长大后才有可能应对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中小学一方面在教会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中小学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什么事情都感兴趣,这有助于学生吸收各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教师尤其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他们做人的基本道理,从小就培养他们乐观、开朗、勇敢、正义的品质。在这一时期,老师、家长也要给孩子们树立好的榜样,孩子们有很好的模仿能力,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教育好下一代。

(五)呼吁全社会的关注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素质好坏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兴衰成败。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大学生后备队伍成了当代人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对大学生自杀的问题,也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需要全社会都来重视这个问题,都为这一问题出谋划策,并真正身体力行,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做出自己的贡献,

如上所述,由于影响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故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一方面,在着重改善大学生自身内部环境、重视个体心理预防,提高心理素质的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积极作用,重视社会系统预防,特别是加强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改善家长教育方式,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在警惕自杀前兆、关注高危人群的基础上,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杀危机干预。一言以蔽之,要在充分认识自杀心理行为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自杀心理特征,采取多渠道相结合的自杀危机干预措施,有效的控制自杀相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马剑侠:大学生自杀问题与干预对策,中国学校卫生,2002年第6期

[2]吴德能、陈晋:大学生自杀行为探析,湖北警官学院院报,2002年第6期

[3]孟庆恩:大学生自杀问题及危机干预的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第6期

[4]姚月红: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预防和干预,青年研究,2000年第2期

推荐访问:对策 自杀 原因 大学生 分析

本文标题: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1/1213/64556.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