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乡村旅游对于区域轮休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思路

发布时间:2021-12-22 15:11:32 |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近年来,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旅游发展的新热点、新时尚。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管理而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围绕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了区域轮休的新思路,并探讨了与之相适应的几种可行的运作模式。
关键词:乡村旅游   可持续发展   区域轮休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国以农家乐、生态园、度假村等形式为载体的乡村旅游出现,并且很快就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成为拉动农村经济、改善“三农”现状的新支点。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生态化、自然化的旅游方式,并且使人们在回归自然、愉悦身心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也是一种生产力,从而自觉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2006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主题定为“2006中国乡村旅游年”,乡村旅游也成为了我国旅游的新热点新时尚。探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方案随即成为旅游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乡村旅游的区域轮休制度则是我们在这一方向提出的设想,旨在能够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开拓新思路。
1   问题的提出
  目前国内对乡村旅游的认识可谓百家争鸣。杜江和向萍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肖佑兴则认为,“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等为对象,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集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为一体的一种旅游形式”。总结各学者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可以得出乡村旅游至少包括四个基本特征:①位于乡村地区;②其自然生态景观明显区别于城市景观;③主要目标市场是有别于乡村的城市,特别是高度商业化的大都市;④乡村传统而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本文的研究也正是建立在这四个特征的基础之上的。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目前正处于自发增长阶段,大多以农村家庭为单位个体分散经营,自负盈亏,由于缺乏总体规划和统一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
1.1   投资经营规模较小,基础设施与环境建设落后。各农户分散经营、自负盈亏,居民不愿将过多的收入用于基础设施和环境的建设。因此农民收入虽然增加,但乡村的基础设施却停滞不前,得不到改善,导致乡村道路仍不通畅,污水随处排放,卫生条件较差,取暖设备简陋的许多问题,制约了乡村旅游接待水平的提高,形成发展瓶颈。
1.2   农民为自身利益而展开恶性竞争。由于缺乏价格监督,市场竞争秩序相对混乱,相近地区同一旅游项目经常出现不同收费标准,农民之间抢客、拉客、宰客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各农户争相使用乡村内的公共资源,如车辆在公用地上随意停放,生活污水随意排入河中等等。这些恶性竞争都会使乡村风貌失范,令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失望而归。
1.3   农民生态意识薄弱,乡村环境遭到破坏。目前,绝大多数农民缺乏相关生态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仍按惯有的生活方式随意利用生态环境来发展旅游业。在没有科学管理与专业指导的情况下,许多农户已在生态环境敏感的地区建造食宿接待设施,为迎合游客需求而无节制地利用乡村资源。这些都对生态平衡构成了威胁,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
  乡村旅游对生态环境质量有着较高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然而肩负着拉动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之重任的中国式乡村旅游又必须在创造经济价值上有所作为。为解决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这对普遍矛盾,本文提出了乡村旅游实行区域轮休的设想与探索。
2   乡村旅游的区域轮休制度
  轮休原指在农业上某一个耕种时期内不种植农作物,使土地空闲以恢复地力。但现在,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物质与人力资源的永续利用,避免竭泽而渔、损失殆尽,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2.1   轮休在旅游业中的实践。实际上早在20多年前,轮休就已现身旅游业,譬如黄山风景区。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为了让黄山的旅游资源能得到良好的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黄山风景区在专家的指导下对始信峰、丹霞峰、莲花峰和天都峰等实施了“轮休制度”,这一做法堪称是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工作中的创举。“轮休制度”对黄山生态的保护起到了显著的效果,经过轮休的景点生态环境指数全面提升。
  轮休制度得以在黄山风景区成功实行并取得成效,究其根本原因是黄山风景区的实际情况符合轮休制度所要求的基本条件。①地域广大,非轮休景点可以正常接待游客,轮休对象的选择受限因素少。②区域内各景观具有同质性,彼此可以相互替代。黄山的各山峰景观差异性较小,游客并非以单一独具特色的山峰为观赏对象,因此轮流开放也不会使其吸引力受到影响。而对于泰山这种有鲜明代表景观的景区来说,让玉皇顶“休息”无异于让游客空跑一趟,因此轮休制度在泰山风景区也是行不通的。③景区内生态脆弱,需要适时适度的休养来恢复植被、保持生物多样性。这一点对于国内绝大多数的景区景点来说,不仅是适用的,更是必要的。
  不难看出,轮休制度的应用既存在普适性,也有其具体要求。我国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但目前乡村旅游产品形式单一且同质程度高,采用平铺式的开发利用只能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将轮休制度应用于乡村旅游,不仅可以弱化、屏蔽这一缺陷,还能够使乡村生态环境在被开发利用的同时得到充分有效的休养与恢复。
2.2   区域轮休的制度设计。乡村旅游区域轮休是指将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村落按乡村社区划分分区,统一规划和调度,轮流对外开放,实行间歇性经营与期间管理,使区域内生态环境得以恢复与保护。
2.2.1   划分轮休分区。乡村旅游区域轮休分区的划分基于乡村社区的层面之上。所谓乡村社区是指一定乡村区域上具有相对稳定和完善的结构、功能、动态演化特征以及一定认同感的社会空间,使乡村社会的基本功能单元和空间缩影。一个较大的功能相对完备的村落可以构成一个乡村社区;几个邻近的村落,彼此相互联系,设施配套建设和利用,村民有一种共同的归属感,也可以成为一个乡村社区。这种乡村社区具有小型、封闭性、同质性和欠开发性的特征,社区内部成员之间拥有亲密的关系、共同的生活方式,有很强的群体感。以乡村社区为单位的划分方式,方便了对分区的管理,同时也提高了其在空间位置及民俗文化上的可引入性。
2.2.2   确定乡村旅游区域轮休的周期。乡村旅游的区域轮休制度是建立在持续性农业经营伴随间歇性旅游业经营的基础之上,这一特性决定了轮休周期的确定要以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为首要关注因素,确保农业生产的有序进行,避免发生现阶段农业与旅游业本末倒置的现象。另一方面,从系统理论上讲,要使一个生态系统得到良性的发展,就要保持这个生态系统的开发利用不超过它本身的恢复阈值。因此区域内生态系统的休养恢复周期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那么对于周期的确定,我们可以用以下的关系式来表示:P = f ( G , R )  G — Growing periodic
       R — Reviving periodic 
2.2.3   乡村旅游区域轮休的期间管理。休养不等于放任不管。这期间要在科学方法手段的指导下,恢复休养区内生态系统,进一步完备完善食宿设施、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指导等等。期间管理与对外开放管理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它是休养区恢复生命力以重新开放接待游客、维持乡村旅游业持续创造经济增长的根本前提。
3   区域轮休运作模式的选择
  轮休的实现需要切实可行的运作模式作为载体,现存的各农户分散经营的形式显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笔者下面所提出的运作模式也仅仅基于理论层面,要真正实现区域轮休,还应结合目的地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3.1   股份合作制公司模式。轮休的实现某种程度上需要有一个能够协调经济收入和公平分配商业机会的统一机构作保障。采用股份合作制,可以使旅游资源以股份投入的形式成为公司可以统一管理和使用的资料,如国家主要以农田、山林、水库等的土地使用权入股,农户则以其个人财产如房屋、庄稼、鱼塘及其生产劳动技能等入股。年终,公司将税后利润按法律规定留出公益金、公积金用于员工福利和扩大再生产,剩余部分按各农户的持股比例进行分红。这样,经营区农户人员可以获得工资奖金及年终分红,休养区人员在进行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可得到与其持股比例相对应红利。
3.2   政府主导模式。政府往往把乡村旅游作为扶贫与促进乡村发展的手段来发展,前期在资金、手续、税费、宣传、基础设施建设、培训方面普遍采取扶持政策。然后在专家的指导下,对管辖区域划分分区,确定轮休制度实施政策,采取标准管理逐步规制。
3.3   农户自主联营模式。区域内一定数量的农户自发成立一个协会组织,通过协商、选举等方式,构建出具备执行力的管理体系,并在专家的指导下达成关于区域轮休制度设计、利润分配等方面的共识,集中现有资源,优化配置,以实现该区域内的轮休。
4   总结
  我国乡村旅游的兴起,为农民的脱贫致富开创了新的途径,没有人会甘心放弃这块“蛋糕”。然而为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不是所有农户都能持续经营旅游业,每个农户都必须在一段时期内让步于生态环境的休养恢复。因此无论在哪一种发展模式下,乡村旅游轮休的实行都需要依靠政府的监管力量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对农户行为的约束,同时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加强农民的生态意识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综合利用各种方法保证轮休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杜江,向萍.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旅游学刊,1999,(1): 15-18.
[2] 肖佑兴等,论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类型[J],旅游科学,2001(3): 8-10
[3] 蔡碧凡,乡村旅游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的构建研究,中南林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50610
[4] 刘爱服,论京郊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A],旅游学刊,2005(1)
[5] 刘岩,张路平,洪华生.生态旅游资源管理中社区参与激励机制探讨[A],农村生态2002,18(4):60-62
[6] 王敏娴,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机制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1201
[7] 李德明,程久苗,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互动持续发展模式与对策探析[A],人文地理,2005(3)

推荐访问:轮休 可持续发展 乡村 思路 区域

本文标题:乡村旅游对于区域轮休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思路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1/1222/67220.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乡村旅游对于区域轮休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思路》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