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浅论中印农畜产品贸易中的比较优势

发布时间:2021-12-22 15:13:01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比较优势理论受到了众多批评和诘难,其中“比较优势陷阱”论作为否定比较优势理论在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贸易中起的作用的对立面,通过分析,本文认为这些观点均缺乏理论依据。通过分析中印两国农畜产品贸易状况及其比较优势,认为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的国际贸易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 关于比较优势理论的诘难的解释
1.1 产业内贸易并没有完全抛弃比较利益原则。在反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支持者中有人认为比较优势理论并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比较利益原则的实质是生产效率的比较优势,生产效率的优势最终表现为生产成本的相对优势。从李嘉图之后的要素禀赋论到最新的产业内贸易理论,都在成本差异上找到了共同的理论归宿,如果说有区别的话,它们只是对造成比较成本相对优势的原因上观点不一致而已。所以不能得出比较优势理论已经过时的结论,当许多国家在制定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时比较优势理论仍然是基本原则。
1.2   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并不影响其结论的科学性。否定比较优势理论现实意义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它需要一系列严格的假设前提才能成立,如规模收益不变、完全竞争市场、贸易模式为2×2×2、产品无差异、技术水平不变、要素质量相同且数量保持不变、要素在两国之间完全不移动、不考虑需求差别、无交易成本等,而这些假设与现实严重背离。
  众所周知,需要严格的假设前提并非比较优势理论所独有,而是所以经济理论赖以成立的必要条件。理论抽象必须设立某些假定条件,才能建立分析框架进行推理演绎,最终形成自己的理论结论和政策主张。所以假设前提不会影响其科学性。
1.3   “比较优势陷阱”论的理论依据并不充分。“比较优势陷阱”指的是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完全依据比较优势生产并且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在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达国家的贸易中,总是处于不利的地位,从而落入“比较优势陷阱”。
这一观点的一个重要假设前提是各国的要素禀赋和产品的要素密集度不变,其中一个潜在命题是发达国家资本和技术相对丰富,而发展中国家则劳动相对丰富。持此观点的人主观地将要素禀赋看做固定不变地因素,由此导出“比较优势陷阱”论,却认为是比较优势理论本身的问题。
  “比较优势陷阱”论支持者认为比较优势是对国内的产品进行比较而言的,但是不意味着本国比较成本低的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就一定具有竞争优势。这个批评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误解。按照比较优势理论确定某种产品是否具有比较优势可以通过封闭条件下贸易伙伴国之间产品的国内相对价格的比较来确定。这里,计算国内产品的相对价格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必须比较本国产品封闭条件下的国内相对价格和对方国家的同种产品封闭条件下的国内相对价格。也就是说,在比较优势的确定过程中,本身就包含由国际间的比较,因而同一产品如果确定为具有比较优势,则自然就具有竞争力。
第二种支持“比较优势陷阱”论的理由是现实中生产要素可以在国家间流动,这打破了比较优势理论中要素不能跨国流动的假设前提,因此比较优势理论的结论不成立。正如我在上文提到的假设是经济理论必不可少的,只是为了推理和表述的方便,这个简化不会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结论构成威胁。
第三种支持“比较优势陷阱”论的理由是发展中国家按照比较优势进行贸易,会失去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参与国际
贸易与分工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对中印两国农畜产品贸易状况及其比较优势进行分析:
2   中印两国农畜产品贸易状况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印度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起,开始进行经济改革。在经过20多年和10多年的改革之后,目前两国GDP增长速度已进入世界最快的国家之列。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COMTRADE)资料显示:中印双方农畜产品贸易额从1992年的2228.03万美元上升为2002年的12017.96万美元,年均增长15.94%,目前印度在中国外贸伙伴中位于第20位。虽然中印两国都是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但由于贸易是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故随着两国GDP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及两国关系的进一步缓和,双边的农畜产品贸易也得到快速发展。
中印两国均是发展中国家,两国现阶段的农牧业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差别并不是很大,这也就决定了两国农畜产品是依据各自的资源及生产技术条件而呈现出比较优势。
  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粮食的生产成本过高,大米和小麦在国际市场上不具备竞争优势。畜产品、水果、蔬菜虽然在价格上具有比较优势,但在品质上表现为相对劣势,中国农畜产品的比较优势很少。因此,中国农畜产品要想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应在农畜产品品种改良和农畜产品加工技术上有所突破。20世纪70年代以前,印度的传统农产品如茶叶、咖啡、香料、香烟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1965年其传统的农产品出口值占农畜产品出口总值的52.4%。因而印度政府随后在力图保持其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利用本国廉价劳力和多种农业气候资源优势,发展园艺、畜牧、渔业和桑蚕产业,并扩大对传统产品的技术投入,从而增加了大米、水果和海产品的出口量。
  总之,中国在对印度农畜产品贸易中比较优势较少,而印度对中国的比较优势也不明显。相比而言,印度的传统农畜产品相对中国有比较优势,而蔬菜、糖类等中国农产品对印度具有比较优势。中印两国农业生产、资源条件,技术水平和贸易结构上的差距并不是很大,但两国居民的消费习惯却存在很大差异。在农畜产品的国际竞争市场上,虽然两国面临同样的国际竞争对手是生产技术水平极高的发达国家。但中印两国在农畜产品贸易领域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积极开展产业内贸易。通过双方在农畜产品贸易方面的竞争和互补,促动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推荐访问:农畜 中印 比较优势 贸易 产品

本文标题:浅论中印农畜产品贸易中的比较优势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1/1222/67234.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浅论中印农畜产品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