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诚信岂容亵渎

发布时间:2021-12-23 15:59:21 | 来源:网友投稿

诚信岂容亵渎

诚信,中华民族曾经的自豪。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等等数不尽的历史典故和民间俗语,在人们历经失信的阵痛之后,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由于制度、监管、自律等多方面的原因,欺诈失信行为遍布社会各行各业,隐形于社会三教九流当中。在失信者之中,既有权倾一方、名声显赫的达官贵人,也有无权无势、村人不识的卑微草民;既有实力雄厚、威名远扬的跨国公司,也有势单力薄、衣食无着的个体商户;既有弄虚作假、剽窃成果的专家教授,也有替人捉刀、考场舞弊的莘莘学子……由于欺诈失信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诚实信用行为得不到大力宏扬,由此导致了一次次让说假话、做表面文章者心想事成、官运亨通;一次次让投机钻营、制假售假者财源滚滚成为富翁;一次次让守法经营、遵纪守法者门庭冷落难以支撑……面对现实生活中太多的失信行为,我们不免要问:“这究竟是怎么了?”

综观诚信的缺失,不外乎制度、监管、自律等方面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原因。不可否认,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制体系还亟需大力完善,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给欺诈失信者留有的回旋余地还太多太多,给诚实守信者的激励措施还太少太少。同样,由于制度的缺陷,在监管方面,官商勾结、“猫为鼠用”等不正常现象还时有发生;另外,法制观念不强,诚信意识淡薄,维权成本过高等原因,也给欺诈失信行为留下了较大的生存空间。

在现实生活中,从衣食住行到消遣娱乐,从上学求知到参加工作,从懵懂少年到古稀老年……没有遭遇过欺诈失信行为的人有多少呢?如果没有此种遭遇,那你真是三生有幸了。也正是人们有了太多的失信经历,才使得诚信显得尤为珍贵。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诚信的缺失逐渐成了全社会乃至全球普遍关注和议论的话题。从中央到地方,从大陆到海外,越来越多的人对生活中本不该丢失的诚信给予了空前的关注。尤其是2001年,在中国信用经济论坛上,27家单位倡议将每年的9月19日定为我国的“诚信”日。当年,时任国家总理朱镕基先后给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和中国会计协会题词“不做假帐”;年底,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中央经济会议上提出:要在全社会强化信用意识,加强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还是2001年,美国经济丑闻中暴露出的中介机构信用机制问题,从另一方面讲,加速了全世界对诚信问题的思考。自此,一场讲诚信反欺诈活动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掀起。在我国,政府信用作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首当其冲地开展了诚信创建活动。一方面,我国政府正确定位和明确规范自身职能,加快职能转变,加大改革力度,改革行政方式,深入推进政务公开、透明,努力打造公正、公开、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另一方面,严厉惩处失信行为,使失信者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及从国外引渡腐败分子等相关法律、制度、协议的相继制定或签署,为建设诚信政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公安、法院、工商、税务、技术监督、卫生防疫等部门也都在积极地探索信用管理机制。一方面,他们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创建了形式多样的信用监管体系,如工商部门的信用分类监管,技术监督部门定期的质检公告等等,都是促进管理对象诚实守信的积极探索;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在工作中相互合作,实现了信用资源共享,进一步促进了信用管理.同时,企业和个人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主体,也都在进行着信用道德建设,以诚为本、以信为先、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交等观念正逐步深入人心并取得显著成效。这次由河北省工商局、省工商学会等9家单位共同举办的以“共筑诚信”为主题的全国征文、国画、摄影、书法、漫画大赛,也正是为了配合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浓墨重彩描绘诚信中国、诚信政府、诚信国民的绚丽蓝图。

留意吧!多少失信者身败名裂,多少败德者倾家荡产,多少失信者无以为立,多少败德者孤立无援……失信者已不易从失信中得利,败德者也多因败德受罚,这岂不正应了那句俗话“诚信岂容亵渎”吗?再看看你的身边,再扩展到你所在的地区—周边地区—相邻省份乃至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共筑诚信已不单单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国家的事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更何况全世界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着诚信共筑。共筑诚信,已经成为共识并被付诸于行动。“诚信岂容亵渎”,有了你、我、他的共同参与,诚信社会的到来,为期还会遥远吗?

推荐访问:亵渎 诚信

本文标题:诚信岂容亵渎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1/1223/68156.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诚信岂容亵渎》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