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事局长助学活动汇报发言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
四月九号上午,接到县委通知,在这次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中,要我在助学方面作典型发言,我有点忐忑不安,感到也没做什么值得夸耀的事,都是大家在一起共同为这些苦孩子播撒爱心,我只不过是他们中的一员,尽了一点心愿。既然组织安排,我就把十几年来的助学活动向领导和同志们汇报一下,我汇报的题目是《做一片绿叶,为春天播种希望》。
一、工作之中 播种爱心
我是1989年走上领导岗位,1990年任陈庄乡乡长,1992年任书记。下乡前在大量的阅读中,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与他的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社会贡献成正比。也就是说,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受教育年限越长,他的社会地位、社会贡献越大。一个地区和一个国家也是这样。带着这个理念,我对教育事业情有独钟。
在陈庄乡工作时,在全县第一个盖起了乡中教学楼,小学实现了“六配套”,下村中了解到一些孩子面临辍学,便开展了助学活动。
1990年接触到大小辛村有个叫张存生的小学生,他的母亲患病多年,父亲建北京地铁时被砸伤,腿有残疾。年幼懂事的存生看到家徒四壁,已无心再上学了,他无法开口向病卧床头的母亲要钱。望着一瘸一拐的父亲,他含泪向找上门来的老师说:“老师呀!俺不是不想上学,可是俺交不起学费啊!”碰到这事,良知告诉我不能不管,孩子上学要紧呀!于是我来到张存生家里,看到张存生家里没有一样象样的家俱,我端起那口炒菜的锅,数了数上面有12个补丁还在用着,我的眼睛酸了。望一眼无奈的存生父母,再看看小存生,当时我的心都碎了,我是他们的乡长啊!我能不管?再穷也不能让他们饿着,再苦也得让孩子上学!我拿出身上仅有的30元钱,送给张存生的父亲,并嘱咐他一定要让孩子上学,没有钱,去乡里找我,孩子的学费我想办法。
就这样,一帮就是5年,1995年张存生顺利考上郑州地质学校。我带车送他去郑州入校读书,又借了1000元钱连同我的两件衣服一并送给他,办完入学手续,我带他第一次吃了烩面,第一次去了人民公园,并为他讲如何做人、做事、读书学习。
陈庄乡的任宝英、李率忠、刘建华多次去郑州看他,给他送钱。毕业后,这个孩子在辛庄乡办公室工作。
陈庄乡张古屯村有个叫张河增的,1991年他家着了大火,烧光了全部家当,得知这个情况后,我和管区的同志骑车,送去棉被和面粉,还有我的衣服和孩子的衣服。过了两天,张可增来找到我说,孟乡长你看在你给的衣服里您忘拿出10元钱。我笑着说我怎么会忘拿10元钱?我是故意放进去的,那是为孩子买铅笔和本子的钱,张河增听我说到这里,感动的淌下了泪。后来,张河增的哥哥从济南回来,还来乡里看我!
1994年我调到王楼乡任乡党委书记。一天卢寨村的村民袁香萍找到我说,孟书记,俺的孩子卢太龙该上初中了,听说去陈庄乡上中学贫困孩子不收学费,俺去找了,校里的老师和校长说得找您。
得知这一情况,我立刻驱车前往卢寨村调查,发现卢太龙的父亲已病危,太龙的姐姐也在读书,太龙家昏暗的房子没有拉上电灯,下雨时小太龙在一个排车上扎起塑料布蜷缩着睡觉。煤油灯熏,再加上他营养不良,小脸又黑又黄,由于家庭的贫困他木讷内向,不敢抬头望一眼生人,很少说话,我把他拉到乡办公室,问他什么都不吭声,我对他说,转过脸去对着窗户大吼三声,小太龙对着窗口,啊!啊!啊地叫了三声.没几天,太龙他爹去世,连个棺材也买不起,我又联系村委帮助操办后事。从此,这个孩子与我有了不解之缘!一帮又是九年,2001年太龙考上河南理工大学,现在已是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系的硕士生了。当他从北京回来,站在我面前,喊一声“大爷,我回来了”,我一下子站起来,他扑到我怀里哭了,我也哭了。“好孩子,你长大了”。
卢太龙上大学在给我的一封信中,这样写到:大伯!我衷心感谢您,因为您给了我一次机会,决定了我有一个高尚的人生,光明的前途。我虽然没有父亲,但我得到了比父亲还多的爱,我真是太幸运了,太幸运了!
卢太龙的事让我夜不能寐,咱们贫困的*县还有多少象太龙这样的孩子,就我工作的王楼乡,还有多少这样的孩子!我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
我去苏庄村检查小学六配套时,了解到二年级学生苏艳丽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可她的家庭异常不幸,父母相继病逝,自小和老奶奶相依为命,呀!又是一个小太龙!当我给她送去衣物和学习用品及现金时,还是不踏实。小艳丽有个叔叔,可她的叔叔尚无法顾及自己的生活,于是我牵头担保到信用社为他贷到1500元钱,送他学习烹饪技术,学成归来,他顺利接过小艳丽的抚养任务,心才总算放下了。
96年开教师节大会上,当我得知马楼村张秀香老师得重病,散会后,我和其他班子领导赶到她家,她很是惊奇,没想到乡领导这么快去看她,还给她带去现金和慰问品。回乡后,我又发动全乡干部职工和教职员工为她捐款。
97年张杨陈村东头,因父淹死母改嫁,一双儿女张辉、张丽只好随70多岁的爷爷奶奶张乐山生活,家访时,我发现房屋几处裂缝,经不住风雨,居住有危险。这可怎么办?我和民政部门的卢培锋几次到他们家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靠家庭凑一点、政府助一点、村邻帮一点的办法解决了住房问题。
1999年,我在王楼乡助学的事被《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了,当时被杨振宁首批派往美国的留学生,美国康乃狄克州的罗立和彭征宇夫妇看到了,给我寄来200美元,我兑换成人民币,救助给正在读高中的王楼乡大赵村的冯素平、孙刘黄村的孙桂萍、宋海村的王玉莲三个女孩。2001年这三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冯素平考上了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系,现在在燕山石化天钲公司工作,孙桂萍和王玉莲同时考上了安阳师范学院,他们一个在咱们希望中学教高中,一个在登封县教高中。
这三位女孩离家到大学读书时,又被高昂的学费难住了,此刻我立即着手为这件事奔波,先后找到农行的行长饶崇岭,又到王楼乡农行联系,经过努力,促进了我县第一批助学贷款业务,她们每人获得助学贷款5000元,才得以顺利入学。
有太多的小存生、小太龙、小艳丽、张辉、张丽需要我们伸出关爱之手呀!面对咱们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有多少寒门学子中途辍学,又有多少寒门学子望学兴叹呀!作为一个国家干部,责任和良知让我寝食不安。不行,我得为这些孩子找条出路,只靠我自己是不行的,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我这样苦苦思索着,一天又一天,直到我在人事局工作,聚合了大家的力量,得到众多朋友和爱心人士的支持和帮助,我的这种想法才有实现的途径!
二、建立协会,惠及更多贫寒学子
2003年的秋天,我与几个朋友饭后散步,话题扯到各自救助的贫困家庭的学生身上。通过我们多年的救助,这些孩子有的已经考入大学,有的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有的还在上小学初中。怎样才能使受救助的孩子学有所成,怎样才能使更多的孩子受到救助?我们不约而同地想到可否到春节时,把那些受到资助的在外学习、在外工作的大学生聚集起来,开个联谊会,听他们谈谈在外学习、工作的认识和感受,征求一下他们对资助贫困学生的建议和看法,也许对我们有所启发。后来,这个想法得到了刘东峰、刘伟、王连瑞、于永军、王怀青等许多志同道合者的认同。我便和大家就成立什么组织,起什么名称,宗旨的确立,章程的起草等问题,几经酝酿讨论,便开始了在民政、公安、银行、质检等部门的一系列申请、注册登记工作。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和努力,2004年12月12日,一个具有独立法人、非盈利性的、致力于营造和谐社会、立志创造美好明天的民间助学组织——*县人才志愿者协会诞生了!她以“扬时代新风,献人间真情”为宗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开发建立人才教育网络,为扶贫开发、城乡发展等公益事业服务。
2005年2月6日,*县人才志愿者协会召开第一次会员大会,来自各行各业的86名爱心人士汇聚在一起,宣读通过了*县人才志愿者协会《章程》;安排部署了05年协会的工作和今后设想。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组织机构负责人,聘请白玉生、杨理跃为协会顾问。部分会员还进行了才艺表演。
会后第二天,我们放弃节假日休息天,不顾天气寒冷,道路泥泞,深入全县10个乡镇的16个村,走访查看了15名贫困学生的家庭情况。在辛庄乡后胡村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典型的特困家庭。如果不是亲眼目睹,简直不相信,天底下哪还会有这么破烂不堪的家呀!——其“家”残檐断壁,3间堂屋房顶塌陷,只留下两堵墙,2间西屋土房低矮潮湿,透风漏雨,被子是上级救济的,衣服是邻居送给的,睡床是地铺稻草。50多岁的主人陈圣民,患有神经病、癫痫病,不时浑身抽搐而丧失劳动能力;老伴为供养两个儿子上学读书,特别是给大儿子上大学凑学费,患病而不舍得医治,离开人世;大儿子陈新胜就读于湖南湘潭大学化学院,生活费全是靠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三十、五十、百儿八十、三百、五百对起来的,至今仍欠学费14665.00 元;小儿子因交不起学费,生活没着落,缀学在家。我们亲眼目睹到这些情况时,内心无比沉重,当场掏出自己身上仅有的200元钱……第二天,我带女儿携带物品前去看望,并把陈新胜接到县里住,为他买衣服,检查身体,打防疫针。每天晚上,同他谈心交流,帮助其战胜困难,克服自卑,树立信心。开学时,又为他筹措2000元作为其生活费用。又免费送其弟弟到青岛新时代技校学习技术。春节期间,我们还把走访情况拍摄刻录成《*县贫困学生生活实录》和《陈新胜家庭生活实况》的光盘,并向湘潭大学党委写信汇报情况。不久,湘潭大学给我们回信,院党委书记找陈新胜谈话,为其申请“芙蓉王救助基金”; 一个星期天,白玉生书记专程看望了陈新胜的父亲,带去1000元钱、3张床、2床棉被、2桶食油。白书记回来的路上,又联系民政局杨局长为他家盖房的事。
为了掌握更多贫困学生的真实情况,我们一些志愿者利用节假日,经常下乡走访调查。还发动20余名退休老干部成立夕阳红老干部助学服务队,走村串户,帮助我们摸底调查贫困生的家庭情况。有的学生家里只有一间房,做饭睡觉都在一起;有的学生家里买不起煤,整年用秸秆烧锅;有的学生家里不舍得买菜,成天豆酱咸菜;还有的连个像样登子都没有。每到乡下,每次见到这种情景,我们的心情都异常沉重,考问着我们的良心,深切感到助学的意义。
3年来,我们几乎走遍了全县12个乡镇的所有村庄农户,对500多名贫困学生建立了救助档案,根据贫困生的家庭状况、贫困原因,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分类登记,并根据不同贫困等级,分清轻重缓急,实施不同程度的救助。
2005年8月,我们把全县12个乡镇的40名失去单双亲的特困学生收养在一起,和希望中学合作,创办了一个情商教育实验班,免除他们的学费、书杂费,还每人每月补80元、100元的生活费,定期为他们检查身体、打防疫针,用爱心为他们营造一个和谐、幸福的学习家园,不能再让穷人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如今,2年时间过去了,这些孩子个个心态端正,健康活泼,学习上进,情商教育结出硕果!
为帮助我县特困学生完成学业,建立救助长效机制,我们建立了桑梓助学基金,创立了接力救助模式,实施情商教育,赋予她深刻的文化内涵。“桑梓”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寓意家乡栽培的成才树,寄予厚望;“桑梓基金”倡导“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精神,水是生命之源,滋润万物。今日桑梓基金给贫寒学子一桶水,是生长之水,发展之水,责任之水。明天回报社会一桶油。由水到油的过程,是被救助者成长、发展、进步、成才的奋斗过程;也是被救助孩子立德、立志、立身的修养过程。接力助学模式是:协会或救助者拿出一部分钱,资助一个或几个大学生完成学业,受助大学生和协会签定《回报桑梓自强承诺书》和填写《结对救助卡》,就业后,受助学生要逐年返还桑梓基金,使更多的贫困生得以救助,爱心得以传承。救助过程中,通过开展情商教育,使之成为受助学子与祖国和家乡联系的情感纽带,时刻激励她们自强不息,励志成才。
我们注重工作细节,确保救助质量。对爱心人士捐献的每一笔款,每一分钱的去向,我们都及其敬重严肃,根据捐款人的意向,亲自送到受助者手里,制作了填着双方姓名信息的结对救助卡,每个学期结束,嘱咐孩子把生活学习情况写信给救助人,为的是让救助者感受到自己亲手播下的种子在开花结果。
为规范运作,加强自身建设,我们制定了会旗、会歌、*县桑梓基金管理办法、财务管理细则、工作流程,设计了透明、周密、严格的项目执行和监督审查程序,从制度层面保证了协会的长效发展。为了加强与国内外志愿者组织、慈善机构及海外学子的交流与合作,为热心于公益事业的各界人士相互沟通搭建桥梁,我们克服困难,创办了协会会刊《行动》,现已发放22期,上万份。我们还建立建立了http://aixin110.com,中国*县人才志愿者协会网站,并以此为平台,开展扶贫助学活动,呼吁全社会参与助学活动,及时传递爱心,推动社会和谐文明与进步。
协会已连续3年召开*县人才志愿者协会会员大会,年年都有新收获,次次都有新感动,来自全国各地、各条战线上的*县籍爱心人士从四面八方赶来,济济一堂,畅所欲言。
第一次会员大会通过了协会章程,选出协会负责人,明确了工作目标,部署了工作任务;
第二次会员大会北京市商务局外商投资发展处处长郭怀刚博士就家乡的发展、协会的壮大、大学生的成长等问题谈的感悟,尤其是寄语家乡的大学生朋友的十句话,令我们至今记忆犹新,受益匪浅;
第三次会员大会辛庄乡陈圣民老人兜着冰糖和苹果要送给白书记,5000元丧子赔款助学子;陆集乡优秀母亲白海莲,扛起家庭重担,培养两个女儿上大学,一个儿子上高中;陈庄乡枣坡村的刘普太又当爹、又当妈,借债10万元,培养了两个研究生、一个本科生——他们来到现场,感人场面,令人热泪盈眶。
每年县委、县政府隆重举行的*县桑梓助学金颁发仪式,县领导讲话感情真挚,受助学生发言肺腑,特别是学生及家长用最传统、最朴实的方式向县领导和所有的爱心单位人士深深三鞠躬时,震撼人心!使人感动!
杨集乡马桥村李新峦老大爷,儿子死亡,媳妇改嫁,孙子李朝见撇给了他,得知我们救助他的孙儿,要给我们磕头——
白衣乡柳东村东头一位年愈80的老大娘,儿子、儿媳相继去世,领着2个孙女钱朝霞艰难度日,我们家访时,拉着我们的手痛哭语噎,企盼着我们能救救她们全家。——
白衣乡柳东村04年考上西南农大的刘士武,原来都是在报纸、网上看到过大学生在学校里捡饭吃,拾同学们的旧衣服穿,没想到就同样的事就发生在我县刘士武身上,重庆青年报整版报道了《一个贫困大学生的生存哲学》,刘士武在大学苦苦挣扎,在校捡饭吃,拾旧衣服穿,甚至把别人不用的衣服三元、五元卖给工地上的民工,就这样贫困的学生,当学校分配一个救助名额时,他主动让给其他同学,因为他是班里的团支部书记,自己靠星期天打零工维持生计。刘士武父亲得脑血栓,不会说话,行走也困难。刘士武上大学报到时,只带有800元钱,除去路费,交了饭卡,只剩下400元。他的事迹在重庆青年报报道后,引起学校社会极大关注,学校免了他当年的学费,并给他找了个勤工助学的岗位,帮他完成学业。
了解这种情况后,我来到刘士武家,看望了刘士武父母,给了他们200元钱,看到被子单薄、破旧,次日我又从家里带了床被子和一桶食用油送去。吴海芝听说后,也送去500元钱。此前张耀华县长结对救助刘士武同学。
2006年12月底一天的下午,我再次来到刘士武家中,士武他爹正在晒暖,看到他光着脚,穿着一双脏拖鞋,士武他妈说这双鞋还是捡破烂的给的。这时我想到了我的父母,要是我的父母这么冷天没袜子没棉鞋穿,我该怎么办?于是我和司机把他托上车,到老城武装部门市买了一双鞋、一双袜子,并给他穿上,又把他送回家。
今天春节,大年初一上午,我带着媳妇、儿女一家四口拎着节日礼物看望他们,正好遇到千里迢迢,座2天2夜的火车前来看望刘士武一家的重庆一对夫妇,心里特别感动,相比之下还感到自己做的远远不够。刘士武在重庆读书一直得到这对名叫刘劲辉、蒋玉兰夫妇救助。临行,刘士武的母亲送给我一盘大花糕和一箱自己不舍得吃的笨鸡蛋。
在我们救助的特困学生中,还有这样一位母亲,一个不识字的母亲,陆集乡前张赵村的冯凤芹,丈夫遇车祸身亡,他独自承担了抚养三个儿女的重任,她为了供养三个孩子读书,卖掉了家里所有的东西,自己又去濮阳给人家当保姆。三个儿女不负母望,大儿子在东北大学读计算机专业,二儿子在中山大学读临床医学,女儿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读法律硕士。二儿子赵大昌因饥饿曾晕倒在中山大学的教室,05年10月我去广州参加人事部举办的培训班,带着六袋奶粉去看他,他春节回来后,来我办公室,我又给他200元当路费。
是啊!是大家用爱心滋润了贫寒学子干涸的心灵,用善举点燃了穷苦家庭破灭的希望,用行动改变了众多孩子和家庭的命运,为祖国的未来撑起了一片蓝天!
三、社会关爱,使协会不断发展壮大
*县人才志愿者协会从孕育、诞生到发展壮大,风雨兼程走过一千八百多个日日夜夜,她克服困难,历经磨难,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爱和支持,才奠定了发展壮大的良好社会环境和物资基础。
1、协会的行动,得到领导们的支持关爱
协会成立伊始,县领导白玉生、杨理跃、谢传芳、孙建国、苏保华乐意当顾问,为协会的运作发展出主意、提建议,给协会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数码相机,为开展工作创造了基本条件。为确保助学工作有效开展,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在全县开展救助特困大学生活动的具体事宜,每年列入预算15万元注入桑梓基金,出台文件,下发通知,广泛动员,大力宣传。每次捐款活动,县委、县政府等四大班子领导都率先垂范。
县委书记赵茂辰把‘爱我家乡,建设*县’作为座右铭,多次听取协会工作汇报,提出建议和意见,加入协会,多次捐款。2007年元月11日,他收到受助学生河南大学魏连昌同学的来信,百忙中赵书记亲笔复信:‘连昌同学,你好,来信收悉,看到你关心家乡,热爱家乡的心情甚为高兴,你很渴望*县能够快发展、有大变化,同时*县也需要像你这样的有志之士、饱学之子,回家乡来建设家乡,祝你学业有成。一切都好!’
贫寒学子同样也牵挂着魏县长的心,当他接到安阳师院陈德强同学的求助信,随即为其筹集学费,解决其家庭困难并亲笔复信。封封回信饱含家乡领导对寒门学子的殷殷深情!
2、在外人士心系家乡
殷殷桑梓情,拳拳助学心.桑梓助学基金也牵动了众多在外人士的心。在京华,清华大学郭聚豪、吴占松、张广祥,北京商务局郭怀刚,兴业银行段其武,人民大学葛纪娥、国务院黄守宏;在郑州,省人事厅路安慧、徐宗勤,省军区1招于庆恩,省政府研究室孙现锋;在濮阳,市委组织部高素冰、市纪委张玉芝、市公路局吴修景、市交通局张理建等等;他们了解了家乡救助特困学生的事情后,纷纷表达心愿,捐款捐物,想法设法,协调工作,表达对家乡父老和学子的一片深情。
原市人事局刘巧云局长来协会指导工作,并为*县桑梓助学基金捐款1000元。
*县妇女干部联谊会今年三八节向桑梓基金捐款4000元
在07年北京乡情联谊会上,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董东庆先生向协会捐款5000元,表达对家乡人民的一片深情和家乡贫困学子的一片关爱。
更难能可贵的还有一些献爱心不留名的人士托协会把爱心捐款给贫困学子,着实令我们敬仰。
3、结对救助彰显真情
作为协会发起人之一,副会长刘伟不仅关心着救助学子濮城镇徐庄村丧父大学生李永垒、李昌垒,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王金辉的学习生活情况,而且还牵挂着他们的家庭,常常给他们送去生活食品。
吴海芝看到协会会刊《行动》转载的重庆青年报《一个贫困生的生存哲学》,白衣乡柳东村刘士武在西南农业大学的挣扎励志成材的报道,立马行动,实施接力救助。
霸州天然气公司王标,协会成立便捐出自己的摄像机,还结对救助燕山大学研究生沈秦岭。
张耀华、孙建国乐此不惫,情有独钟,时常关心多个结对对象学习生活情况;
北京兴业银行段其武是*县人民骄子段老的后代,他弘扬先辈济贫乐施的美德,结对救助中央财经大学白衣阁乡孤儿郭可江5000元,常常把他接到家里吃饭。
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吴占松教授,情系家乡寒门学子,结对救助濮城镇红庙村,失去父亲的张汉蒸,先给了他1000元生活费,又帮他申请了每月200元的困难学生生活补助,还每月从工资中给他300元钱,直到大学毕业。清华大学教授郭聚浩、张广祥也结对救助家乡贫寒学子。
还有范森、吴培军与孟祥涛、孟祥杰兄弟俩,李笑峰与郑州大学李昌磊,葛慎岗夫妇与清华大学的毛训光,常奇民与济南大学的张锐,赵培海与吉林大学韩占伟,姜作彬与长春大学孤儿何茂顺等等,通过协会牵线搭桥,共结对救助了44名贫困大学生,救助金额达10万多元。
4、范氏后人恩施故里
*县是范氏始祖范武子的封邑授姓地。为传承圣贤范仲淹精神,范氏后人设立了范仲淹育英助学金。中华范氏联谊会副会长、河南省修武县“范仲淹纪念堂”管委会主任范黎明先生受一个耄耋之年的台湾同胞之托,多次到我县走访贫困家庭,开展救助活动,救助特困学生、发放书籍。几年来,范氏宗亲矢志不渝,情有所倾向我县贫困大中学生发放救助金5万多元、图书300余册,惠及贫寒学子300余人。
5、苏州武汉鼎立支援
桑梓助学行动,得到许多外地爱心单位和人士的大力支持。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和苏州中学的同学们献爱心,捐书刊236本,衣物123件,文具22个,款514.7元。新乡胜杰工贸公司大爱助学子,救助我县5名特困大学生每人6000元。濮阳助成旅行社为情商班的40名特困学生免费游濮阳,又捐款5000元。市县交通局、武汉华中职业学院、市科瑞网络、崛起公司也分别捐款,支援协会事业的发展。
我县濮城镇党委,县财政局、县妇联,全县14000多名干部职工所在的200余个单位,知名企业大成公司、君恒集团、科力化工、丰田农资、光明密度板厂、中孚集团、美景园小区、启明禽业等纷纷捐款献爱心,加入爱心助学行列。
6、新闻媒体高度关注
大河报、南方周末、河南日报、健康报、、教育时报、濮阳日报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了*县的助学活动,人民网、中国教育网、新浪、搜狐、河南报业网等国内大型网站相继转载,报道文章多达40余篇。郑州、洛阳、三门峡、濮阳等地的爱心人士纷纷打电话了解情况。
河南电视台4频道曾以《一个人事局长的助学路》专题报道;近日濮阳电视台龙乡新时空栏目制作专题2期正在播出;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的硕士生导师朱贵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老教授葛纪娥到*县实地考察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07年元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亚太地区首席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博导沈红委派刘进博士到*县,对协会桑梓助学机制和情商教育实验班的管理模式进行了为期6天的全方位跟踪调查,拟在全国推广*县助学模式。
2005年10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2005’中国公益事业发展论坛暨热心公益杰出事迹报告会上,协会作了报告。协会实施的桑梓接力助学模式,得到与会国家领导、专家、企业界知名人士的肯定和赞扬,被授予“热心公益事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7、协会的行动,得到莘莘学子的感情共鸣
自救助以来,收到上百封省内外来信来函。湘潭大学党委来信对我们救助大学生的作法表示感谢。中国农业大学学生张臣伟在来信中,称为*县人民的儿子。辛庄乡后胡村村委群众给协会送来“无私救助贫困学子,爱心托起祖国希望”的锦旗。受助学生的母亲、姐姐送来了亲手绣的鞋垫。
8、救助效果显著
曾救助过的张素萍同学东北林业大学毕业后去燕山石化天钲公司工作,念念不忘协会救助恩,最近来电让协会物色一个救助对象;协会多次救助的孤儿卢太龙焦作工学院毕业后,考取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张学利重庆邮电大学毕业到成都华为公司工作,张相启复旦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毕业留校工作,陈新胜湘潭大学毕业后去广东一外资公司工作;李永垒河南公安专科毕业,招警考试以面试第一名的成绩,被濮阳市公安局录用;王伯超华东理工大研究生毕业到上海浦东环保公司工作,今年春节向协会捐款300元。
*县人才志愿者协会成立以来,根植龙乡热土,心系贫寒学子,建立桑梓助学基金,救助特困大学生,实施接力助学模式,收养特困孤儿,开展情商教育,迈出了一条政府支持、社会参与、民间运作、群众满意的助学之路。许多相识的、不相识的爱心人士纷纷捐款捐物,加入爱心助学行列,共收到社会各界300多个单位28000人次的捐款70多万元,救助特困大学生202名、研究生24名、中学生52名,改变了一大批孩子的命运,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随着协会知名度的提高,求助的人越来越多;开弓没有回头箭,助学之路苦中有甜。选择这条路,意味着自我奉献,意味着与奢侈浪费安逸享乐无缘,意味着冒着亲人疑惑埋怨,意味着生命耗尽无怨无悔。有时觉得很疲倦,但看到一双双读书无望的眼神,听到一声声求学无助的叹息,想到愈来愈多默默支持、无私援助的爱心人士。一种力量、一种责任又注入了我们强劲的脉搏。
这是一个致力于创造明天、播洒爱心种子的行动,这是一项着眼于未来营造和谐社会的阳光工程,这是一支富有良知、责任、信念构建祖国富强大厦的群体。
因为我是*县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的爱着这片土地和人民。等我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也将为这片土地和人民贡献一切!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县人事局长助学活动汇报发言稿》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