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上半年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按照“建设重大项目、壮大核心企业、构建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1211”工程,工业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工业经济增长态势强劲。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67.2 亿元、销售收入241.2 亿元、利税27.9 亿元、利润16.7亿元,分别增长27.2%、41%、36.2%、35.8%。二产占GDP 的比重同比提高2.5 个百分点,达到56.3%,顺利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二)经济运行质量全面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216.7%,同比提高6.4 个百分点。在反映经济运行质量的七个综合指标中,总资产贡献率达到了17.2%,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加快0.4次,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13.7%,资本保值增值率提高6.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下降1.7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提高0.5个百分点。
(三)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 398家,净增27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44 家,实现销售收入111.8 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总额的 46.3%。其中圣泉集团、海尔电机、供电公司、大化等6家企业销售收入过5亿元,日月化工、中集车辆等5家企业过亿元。全市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73 家,共实现利税16.85 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利税总额的60.28%。
(四)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全市共完成工业投入62.2 亿元,实施项目218 项,其中明水大化年产52万吨尿素一期、圣泉集团3 万吨/年糠醇扩产等30 个大项目提前竣工投产,预计可新增销售收入24.9 亿元、利税4.7 亿元、出口创汇7390 万美元。日月化工与山西晋煤集团进行了成功重组,晋煤集团对其增资扩股4000万元,解决了长期制约企业发展的基础原料问题,实现了低成本、低风险快速膨胀。上半年,公司完成销售收入3.53亿元、利税3959万元,同比提高33.7%和19.7 个百分点。随着一系列项目的成功实施,全市工业企业已完成新产品开发74 项,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6.8亿元、利税1.3亿元。
(五)主导产业贡献突出。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精细化工等三大主导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利润10.9亿元、利税18亿元,占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66.3%、65.4%和64.6%。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集聚度不高,配套能力不强。产品市场销售分散,集中度偏低,主导产业、拳头产品未能形成一定规模,优势产品没有占有足够的市场份额。三大主导产业缺乏核心企业群和产品群,产业间密切度低,配套不衔接,市场竞争优势不突出。“小而散”企业数量多,形不成规模效应,大中型企业与小企业间缺乏专业化协作,导致产业结构趋同化、低档化,企业效益不高。
(二)多种因素制约工业经济发展。国家实施紧缩性金融政策,连续四次上调储备金率,两次提高存、贷款利率,加之主要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使企业融资成本增加,财务费用提高。国家对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钢铁等8个行业实行差别电价政策,相关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竞争力下降。去年以来,国家实行工业用地招拍挂政策,土地证办理难度加大,加剧了用地供需矛盾。
(三)研发能力滞后,技术创新体系有待健全。目前,我市国家级技术中心还是空白,省级行业技术中心仅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仅4家,多数规模企业处于无研发机构、无研发人员、无研发经费的“三无状态”,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档次的名牌产品。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一)实施大企业带动,壮大产业集群。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基地——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扶优扶强,不断壮大产业集群。一是实施产权重组,壮大一批核心企业。通过与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国有大企业以及同行业龙头攀亲结贵,吸纳域外资本对条件成熟的企业实施重组整合,带动存量调整和产业升级,打造一批龙头企业群体。二是实施要素整合,培植三大产业集群。发挥重汽的龙头带动作用和中集车辆、萨博汽车、明水汽配等骨干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做大做强交通装备产业;以圣泉为龙头,以大化集团、日月化工、中氟科技、金属颜料等骨干企业为主体,全力推进生物化工、煤化工、氟化工、颜料化工四个基地建设,做大做强精细化工产业;以济钢机械、海尔、汇丰为龙头,突出抓好微电机、鼓风机、塔机等五大产品集群,重点推动铸锻、塔机行业向产业基地方向发展,做大做强机械制造业。近期组织企业家协会会员单位与重汽进行接洽,力争实现近距离配套。
(二)实施大项目拉动,集聚发展优势。按照“以大项目催生大企业,以大企业支撑大产业,以大产业推动大发展”的思路,筛选明水大化投资2.75 亿元的合成氨、尿素装置二期节能技术改造,日月化工投资7476万元合成氨废渣、废气、余热综合利用技改项目,海尔投资5000万元新上冰箱压缩机电机项目等14个重点项目,实行严格的项目建设法人责任制,逐项抓落地、抓开工、抓投产、抓达效,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开工建设率,争取早日投产达效,形成新的税源增长点。
(三)实施创新推动,增强发展内力。按照“行业抓重点,企业抓骨干,产品抓名牌,技术抓关键”的整体思路,实施“科技兴工”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高速发展。鼓励引导企业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的技术合作,增强企业整合内外技术资源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积极培育名牌产品和品牌经济。争取年内圣泉集团技术研发中心通过国家级认定,科芯电子、华民铸锻2家技术中心通过省级认定,济钢耐材、腾龙排气管等7家技术中心通过济南市级认定,重点发展一批世界先进水平和填补国内、省内空白的高科技产品。
(四)实施民营联动,壮大经济总量。以民营经济大发展扩充经济总量,将点多面广的民营企业培育成有序步入规模企业的大梯队。一是强化服务。举办民营企业产学研洽谈会、人才招聘会、商品展销会,为民营企业提供信息技术交流、创业导向、人才培训、市场开拓、对外合作等服务,促进民营企业加快发展。二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探讨解决中小企业土地、厂房产权不清问题,通过联户联保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引导民营企业打破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建立股份公司和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三是大力扶持科技型民营企业。鼓励民营企业与大企业、大公司挂靠联合,实现高位嫁接,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对大中型企业的专业化配套和服务,提高生产的社会化水平。
(五)实施节能促动,构建节约型经济。坚持末端治理与生产过程控制相结合,对全市30家重点耗能企业实行定额管理,最大限度地减耗增效。推广先进节能新技术、新工艺,重点实施埠矿10万立方米新型建材、万华水泥日产4500吨熟料生产线等一批节能环保型技术创新项目,分步关停单条机立窑水泥生产线、450型以下普通砖机及18门以下砖瓦轮窑,淘汰一批落后的生产工艺和产品。以煤矸石、粉煤灰、废渣、废气等综合利用为重点,推动发电、化工等行业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发电行业发挥热、电、粉煤灰优势,开发相关产业和产品,化工行业发挥母产品作用,延伸关联产品,构建组合优化、配置高效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六)提升企业家队伍素质,夯实企业发展基石。构建一个平台、完善四个机制,培养一支精通现代企业管理,具有强烈敬业精神、创新意识、能够适应国内外竞争需要的高层次企业家队伍。一个平台:成立企业家协会,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定期开展各种联谊活动,引导企业家不断提高战略发展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四个机制:一是完善企业家选拔任用机制。通过建立资格认定、选择聘任、考核评价、任免升降等制度,形成上岗资格有证书、年度工作有考核、离任业绩有审计的企业家考核评价体系。二是完善企业家培养机制。实施“311”计划,委托国内外著名高校,用3年时间,对100家重点骨干企业的120名优秀经营管理人员进行集中轮训;开办职业经理人培训班,培养一批善于处理复杂问题、决策能力强的职业经理人;有针对性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我市举办学术报告会、研讨会、现场咨询会等,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与国内外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完善企业家激励机制。采取目标激励、
决策风险激励、授予荣誉称号等方式,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尊重企业家,人人关爱企业家”的良好氛围。四是完善企业家约束机制。在产权、税收、价格、信贷、政策、法规等方面加强对企业家的约束,在资金运作、生产经营、收入分配、用人决策和廉洁自律等方面加强对企业家的监督,促进企业家队伍的健康成长。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工业经济增长态势强劲。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67.2 亿元、销售收入241.2 亿元、利税27.9 亿元、利润16.7亿元,分别增长27.2%、41%、36.2%、35.8%。二产占GDP 的比重同比提高2.5 个百分点,达到56.3%,顺利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二)经济运行质量全面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216.7%,同比提高6.4 个百分点。在反映经济运行质量的七个综合指标中,总资产贡献率达到了17.2%,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加快0.4次,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13.7%,资本保值增值率提高6.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下降1.7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提高0.5个百分点。
(三)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 398家,净增27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44 家,实现销售收入111.8 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总额的 46.3%。其中圣泉集团、海尔电机、供电公司、大化等6家企业销售收入过5亿元,日月化工、中集车辆等5家企业过亿元。全市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73 家,共实现利税16.85 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利税总额的60.28%。
(四)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全市共完成工业投入62.2 亿元,实施项目218 项,其中明水大化年产52万吨尿素一期、圣泉集团3 万吨/年糠醇扩产等30 个大项目提前竣工投产,预计可新增销售收入24.9 亿元、利税4.7 亿元、出口创汇7390 万美元。日月化工与山西晋煤集团进行了成功重组,晋煤集团对其增资扩股4000万元,解决了长期制约企业发展的基础原料问题,实现了低成本、低风险快速膨胀。上半年,公司完成销售收入3.53亿元、利税3959万元,同比提高33.7%和19.7 个百分点。随着一系列项目的成功实施,全市工业企业已完成新产品开发74 项,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6.8亿元、利税1.3亿元。
(五)主导产业贡献突出。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精细化工等三大主导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利润10.9亿元、利税18亿元,占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66.3%、65.4%和64.6%。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集聚度不高,配套能力不强。产品市场销售分散,集中度偏低,主导产业、拳头产品未能形成一定规模,优势产品没有占有足够的市场份额。三大主导产业缺乏核心企业群和产品群,产业间密切度低,配套不衔接,市场竞争优势不突出。“小而散”企业数量多,形不成规模效应,大中型企业与小企业间缺乏专业化协作,导致产业结构趋同化、低档化,企业效益不高。
(二)多种因素制约工业经济发展。国家实施紧缩性金融政策,连续四次上调储备金率,两次提高存、贷款利率,加之主要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使企业融资成本增加,财务费用提高。国家对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钢铁等8个行业实行差别电价政策,相关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竞争力下降。去年以来,国家实行工业用地招拍挂政策,土地证办理难度加大,加剧了用地供需矛盾。
(三)研发能力滞后,技术创新体系有待健全。目前,我市国家级技术中心还是空白,省级行业技术中心仅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仅4家,多数规模企业处于无研发机构、无研发人员、无研发经费的“三无状态”,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档次的名牌产品。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一)实施大企业带动,壮大产业集群。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基地——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扶优扶强,不断壮大产业集群。一是实施产权重组,壮大一批核心企业。通过与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国有大企业以及同行业龙头攀亲结贵,吸纳域外资本对条件成熟的企业实施重组整合,带动存量调整和产业升级,打造一批龙头企业群体。二是实施要素整合,培植三大产业集群。发挥重汽的龙头带动作用和中集车辆、萨博汽车、明水汽配等骨干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做大做强交通装备产业;以圣泉为龙头,以大化集团、日月化工、中氟科技、金属颜料等骨干企业为主体,全力推进生物化工、煤化工、氟化工、颜料化工四个基地建设,做大做强精细化工产业;以济钢机械、海尔、汇丰为龙头,突出抓好微电机、鼓风机、塔机等五大产品集群,重点推动铸锻、塔机行业向产业基地方向发展,做大做强机械制造业。近期组织企业家协会会员单位与重汽进行接洽,力争实现近距离配套。
(二)实施大项目拉动,集聚发展优势。按照“以大项目催生大企业,以大企业支撑大产业,以大产业推动大发展”的思路,筛选明水大化投资2.75 亿元的合成氨、尿素装置二期节能技术改造,日月化工投资7476万元合成氨废渣、废气、余热综合利用技改项目,海尔投资5000万元新上冰箱压缩机电机项目等14个重点项目,实行严格的项目建设法人责任制,逐项抓落地、抓开工、抓投产、抓达效,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开工建设率,争取早日投产达效,形成新的税源增长点。
(三)实施创新推动,增强发展内力。按照“行业抓重点,企业抓骨干,产品抓名牌,技术抓关键”的整体思路,实施“科技兴工”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高速发展。鼓励引导企业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的技术合作,增强企业整合内外技术资源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积极培育名牌产品和品牌经济。争取年内圣泉集团技术研发中心通过国家级认定,科芯电子、华民铸锻2家技术中心通过省级认定,济钢耐材、腾龙排气管等7家技术中心通过济南市级认定,重点发展一批世界先进水平和填补国内、省内空白的高科技产品。
(四)实施民营联动,壮大经济总量。以民营经济大发展扩充经济总量,将点多面广的民营企业培育成有序步入规模企业的大梯队。一是强化服务。举办民营企业产学研洽谈会、人才招聘会、商品展销会,为民营企业提供信息技术交流、创业导向、人才培训、市场开拓、对外合作等服务,促进民营企业加快发展。二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探讨解决中小企业土地、厂房产权不清问题,通过联户联保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引导民营企业打破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建立股份公司和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三是大力扶持科技型民营企业。鼓励民营企业与大企业、大公司挂靠联合,实现高位嫁接,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对大中型企业的专业化配套和服务,提高生产的社会化水平。
(五)实施节能促动,构建节约型经济。坚持末端治理与生产过程控制相结合,对全市30家重点耗能企业实行定额管理,最大限度地减耗增效。推广先进节能新技术、新工艺,重点实施埠矿10万立方米新型建材、万华水泥日产4500吨熟料生产线等一批节能环保型技术创新项目,分步关停单条机立窑水泥生产线、450型以下普通砖机及18门以下砖瓦轮窑,淘汰一批落后的生产工艺和产品。以煤矸石、粉煤灰、废渣、废气等综合利用为重点,推动发电、化工等行业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发电行业发挥热、电、粉煤灰优势,开发相关产业和产品,化工行业发挥母产品作用,延伸关联产品,构建组合优化、配置高效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六)提升企业家队伍素质,夯实企业发展基石。构建一个平台、完善四个机制,培养一支精通现代企业管理,具有强烈敬业精神、创新意识、能够适应国内外竞争需要的高层次企业家队伍。一个平台:成立企业家协会,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定期开展各种联谊活动,引导企业家不断提高战略发展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四个机制:一是完善企业家选拔任用机制。通过建立资格认定、选择聘任、考核评价、任免升降等制度,形成上岗资格有证书、年度工作有考核、离任业绩有审计的企业家考核评价体系。二是完善企业家培养机制。实施“311”计划,委托国内外著名高校,用3年时间,对100家重点骨干企业的120名优秀经营管理人员进行集中轮训;开办职业经理人培训班,培养一批善于处理复杂问题、决策能力强的职业经理人;有针对性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我市举办学术报告会、研讨会、现场咨询会等,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与国内外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完善企业家激励机制。采取目标激励、
决策风险激励、授予荣誉称号等方式,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尊重企业家,人人关爱企业家”的良好氛围。四是完善企业家约束机制。在产权、税收、价格、信贷、政策、法规等方面加强对企业家的约束,在资金运作、生产经营、收入分配、用人决策和廉洁自律等方面加强对企业家的监督,促进企业家队伍的健康成长。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2007年上半年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