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构建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及操作方法

发布时间:2022-01-03 23:48:51 | 来源:网友投稿

构建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及操作方法
   摘要:本论文是我校省级课题《聋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下的一篇子课题,课题的形成运用了文献资料、访谈、典型案例搜集法等方法,对我校聋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聋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表现为自卑、脆弱、多疑、忧郁、孤僻、任性、自我约束力不强、行为偏差、多动、冲动、意志薄弱、僵化、自我中心、易受暗示等。因此,通过调查研究,寻找出针对聋生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何种方式来解决至关重要,在特殊教育学校系统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聋生  心理健康   模式及操作方法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是一个弱势群体,特殊教育学校是对这部分弱势群体进行专门教育的重要场所,心理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个重要手段,对促进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目前我校学生在心理健康的构成方面具有那些模式,通过对目前的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问题,找出不足,为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出具体措施,为国家政府更好地贯彻落实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提供指导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芜湖市聋哑职业学校一年级——高三年级的全体在校生以及这些班级的因种种原因不能继续就读而走向社会的其他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学术论文10余篇,并借鉴了特殊教育书籍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特殊教育工作指南》、《聋校教育学》、《心理学教程购》、《体育心理学》以及与学生心理有关的专著10余本,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1.2.2 访谈法

  在对一年级——高三年级的全体学生中进行抽样调查式访谈,借用其他学生返校的机会进行谈心式访谈,对我校全体班主任及一些任课老师和生活老师进行了面访。

1.2.3 典型案例搜集法

根据该课题的研究内容,搜集了一些关于构建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方面的个案10余篇,针对这些个案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共性和个性,扬长避短,缩短与正常心理学生的差距。请非常有经验的老特教教师对这些个案进行了检验,100%的教师认为案例是真实有效的。

1.2.4 数理统计法

  将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门别类的数据统计处理。

2 构建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2.1 感知觉模式

2.1.1无法感知事物的重要特性——声音特性,缩小了感知范围,干扰了感知线索。

由于耳聋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听力缺陷,他们不能和健听学生一样用耳朵来听取外面的世界,只能看到图象而听不到声音,获取的信息也就相对少多了,别人在谈话时,也只能看到面部表情、口形,却听不到具体的内容。

2.1.2 影响了知觉的完整性,容易造成错觉

    耳聋学生在感知外界信息或事物时,由于听觉的受损,获得的信息往往时部全面的。在和家长的接触中发现,学生一回到家就经常和家长闹矛盾,通过老师的了解,是因为家长不懂的如何和孩子沟通,相互之间言语产生分歧,导致了感知觉上的错觉,引起了误解,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2.1.3 其他感知觉有机会获得良好发展。

    人的任何生理部位造成缺陷,必然会导致别的部位特别灵敏来取而带之,上肢残疾的人他的下肢就会特别灵活,下肢残疾的人,他的上肢就特别好使,还特有劲。同样听力残疾的学生,他的视觉比普通儿童要灵敏许多,这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和学习当中不断养成的习惯造成的,比如在和同学或是老师的交往中,他的眼睛始终是紧盯不舍的,经过长期的锻炼,自然视觉要比健听人的灵敏,这就是代偿功能的发挥。

2.2  记忆模式

2.2.1 现象记忆能力较强

    耳聋学生感知外界的特征以表象为主,越形象越具体的东西就越容易记得,且记忆保存的时间也较长,容易再现出来。比如看完一场足球比赛,他能把每一个进球动作都能生龙活色的描绘出来,甚至能模仿出当时的那一脚猛射。一年级的学生刚进校园什么手势都不会,可你教他一些形象的手势,他很快就会了,如吃饭、睡觉、穿衣服等等。

2.2.2 具有手语记忆这种特殊的记忆方法

    手语记忆是耳聋学生记忆的一种特殊方法,他们不仅仅用手语来交流,更重要的是他们用手语来记忆。学习中老师教会他们每一个字和词语都是通过手势的传播进行的,再利用手势的反复演练,储存在大脑中。

2.2.3 强化机会较少,记忆保持时间短,再认不准确

    记忆的储存是需要反复的强化训练,在健听的小朋友中每当学习到一个新的知识或新的词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碰到同样的内容,如在和父母以及同伴的说话时会提到,这样就起到了知识的强化作用,而我们的耳聋学生生活的环境比较局限,又听不到语言的强化刺激,特别是一些有声的知识点,就难以记得,或记得的时间很短。律动课作为聋校的一门特殊学科,训练聋生的听力和形体,是必不可少的,可聋孩子在学习舞蹈掌握节奏时,由于听不到音乐和节拍,动作的节奏就很难把握,这就需要老师付出的更多了。

2.3  言语模式

2.3.1 语言发展迟缓

    健听儿童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有声音和语言共同存在的环境中,很早就掌握了语言这一沟通方式,在四岁左右就能发出本民族的全部语音,六——八岁,有了比较完善、比较复杂的语音。而耳聋儿童只有进入学校后,接受专门的教育训练后,才能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语音,对一些有语法结构的句子则更难以掌握了。而大多数的聋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渐渐地不愿意主动去发音。

2.3.2 具有手语这种独特的语言形式

    手语是用手的动作、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是聋生主要的交际工具。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当中,聋生主要是通过手语来沟通的,很多聋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往往遇到一些不会写的字或词,向老师请教时,他们都能用熟练的手势给演示出来,从而获取了新的知识。

2.3.3 发音、音质、语调异常

    聋生的语音是在受到专门的教育训练后才能逐步发展起来的,起步晚,同时缺乏口语经验和听觉的反馈矫正,往往他们形成的语言有一些异常现象,发音不准确、构音不全、声音的高低与外部环境不协调、音调错误等。通常在聋校会听到一些刺耳的尖叫声,就是他们真切的写照。

2.4 思维模式

    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实现的,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间接的反映。聋生与健听学生的思维相比有很多特殊之处。

2.4.1 从思维的过程看

    思维过程实际上就是分析和再加工的过程,聋生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可是由于聋生对事物的感知缺乏全面性和完整性,在分析问题时不够全面,特别是声音的不确定性,造成了对事物判断的错误性。如我校高二的蒋海波(男)同学平时特别调皮,有时做出一些违纪事情,表现比较差,在老师和同学们心中印象不好,久而久之,该生的心中产生了多疑的坏毛病,有时候老师们在谈心的时候,不经意的看了他一眼,他就认为老师又在议论他了,心中很不高兴。其实老师们谈论的根本是别的话题,和他毫不相干。这就是蒋海波同学对老师们的谈话进行了错误地分析。

2.4.2 从思维的形式看

    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聋生在这一方面基本是处在概念的抽象程度低、准确性不高、判断能力差、推理水平有限。概念的掌握是与感性经验的丰富性和准确性有关,感性经验越丰富越准确,掌握的概念程度也就越高,越准确。而聋生与健听学生相比,丰富性和准确性都有一定的差距,判断是建立在概念的基础上,而推理又建立在判断的基础上,同样这就决定了聋生的判断能力差和推理水平有限。这就影响了聋生与正常人的交往,即使在家庭中也发生许多矛盾。如我校八年级学生赵文文(女)在学校各方面表现都很好,还能够积极参加学校文艺团的节目演出,写的一手好字。可一到家问题就来了,和自己的弟弟经常闹矛盾,还大打出手,造成了作业不完成,又有厌学情绪,家长是毫无办法,通过班主任了解得知,该家长从不和孩子沟通,姐弟在一起言语不通,遇到事情时做出了不准确的判断,首先发难,可弟弟又占自己岁数小,不依不挠,就发展到动手了。

2.4.3 从思维的品质看

    思维的品质主要是指思维的广度、深度、独立性以及思维的灵活性等。而这些因素都和语言有紧密的联系,显然聋生在这方面较健听学生就有着明显的差异了,他们在思考问题时思维一般比较狭窄,不善于全面地思考问题,也不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事情,思维肤浅,抓不住问题的本质,独立思考的能力差,容易受别人的影响。通常在聋校都有这样的特色,学生“头”非常顶用,有能力的“头”能领导很多学生,一旦发生矛盾时,只要把这些“头”给压住,自然矛盾就化解了,这就反映了这些学生的盲目附从心理,在看待问题时毫无自己的思维方式,“头”说了算。

2.4.4 从思维发展的阶段看

    思维发展一般分为具体动作思维、直观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聋生由于没有语言的刺激,听不到声音,他们的思维主要是直观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也就是说越具体、形象的东西,他们越容易掌握,越抽象、概括的东西越难掌握,也就决定了他们掌握知识的肤浅性。聋生在一年级学习字词时利用图文并茂的方法很快就掌握了,直到句子、语法的出现,他们就困难重重了,不是倒装句就是病句、错句。

2.5  个性模式

    聋生有比较独特的个性,如自卑心理,不敢回答老师的提问,不敢和同伴交往;情绪不稳定,容易产生波动,喜怒无常;猜疑心,经常无端地怀疑别人说他坏话;性格倔强,不听别人正确的劝告,等等。这些主要是缺少言语的交际以及受到父母的影响所造成的。

3 操作方法

3.1 以心理辅导为手段,解除学生个性心理的困惑。

心理辅导就像是学生心灵的港湾,在这里学生可以自由倾诉成长的烦恼、交往的困惑、学习的困难。我校的课外心理辅主要包括:心理咨询、集体座谈、专题讲座、个别谈心。学校成立了心理咨询室。由学校有经验的老教师做心理辅导老师。学生可以敞开胸怀向他们表露心事。

3.2 采用个别谈心,增加师生间的友谊.

教室里、校园里、操场上经常看到老师和学生促膝交谈的身影。老师就像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他们放下老师的“架子”,以平等、真诚的态度探讨做人的道理、友谊与爱情。高年级同学那些朦胧的所谓的爱情在老师春风化雨般的谈心中化为了互相学习的动力。老师运用信赖的目光、善解人意的话语让学生明白一个在校学生的责任。

3.3 以丰富的实践活动为动力,增强学生心理的适应能力

实践活动对提高聋生的适应社会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培养自学、自律、自强、自立的本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个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3.1 充分发挥自我管理的能力。

为更好的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为聋生将来走向社会、平等的参与社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学校的卫生、纪律、食堂、宿舍内务、晚自习等都由学生检查、记录,通过巡视检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主动想办法解决,效果比班主任硬性规定要好得多。每一个学生都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分子,要维护班级的利益,要改掉不好的做法,要为班级争光。每一个班干部都想方设法来严格要求班级的各个方面。这样学生就由“他律”变成了“自律”,由“要我这样做”变成了“我要这样做”。

3.3.2 充分发挥活动载体的作用。

学校因为是封闭式管理,加之学生听觉障碍,走出家门和校门的时候相对较少,与健全人的交往更少,不利于他们融入主流社会。通过一系列活动,加强社会活动的交往,使聋生能深入到社会中去,完成了从认识到实践的适应,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文艺汇演:是展示聋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最好方式,也最能打动观众的心。每年的助残日、聋人节等活动我校学生就利用舞蹈、作品展示等形式向社会汇报。让社会更多地来关注残疾人的生活需求和心理需求。我校学生在谢玲老师的培育下,熟练地掌握了《千手观音》的舞姿,这一节目走遍了大江南北,学生的积极性和情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融入大自然活动:每年“清明”或“六一”节,我校就会组织学生来到大自然中踏青、春游、参观。学生们在游玩中体验快乐,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在给革命烈士扫墓时,让他们能永远缅怀革命烈士的光辉事迹,让学生感到将来生活的美好,努力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

体育比赛,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比赛,在比赛中发扬他们团结的精神,培养集体主义意识,养成不怕苦、不怕累的坚韧顽强性格。

3.3.3 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作用

每年毕业班的学生都要送出去进行职业课的实习工作,为期两个月的实习生涯,让他们真正感觉到了融入主流社会的喜悦心情,同健听的工人们一起生产一起生活,更一起享受工作后的成果,培养了学生如何去交往,如何生存,如何掌握本领。使他们在工作中有了团结、协作、互助的良好品质。

4.结论

通过理论学习、个案分析、调查访谈和教育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

1、在聋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构建聋生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个案的搜集与分析研究是基层教师研究心理问题、解决心理问题最有效的方法。

3、在教育教学和生活活动中,发展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爱护聋生,做到预防和发展相结合。

4、专业师资、信息技术、研究方法的组合协调是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条件,学校的大环境是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基础。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对继续做好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充满信心。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使我们有章可循,激励我们把这项事业做好、做实,造福于我们社会和残疾人家庭,为育残成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邬平川. 特殊教育工作指南.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0.

[2]孟祥力.《聋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2004

 

推荐访问:操作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 构建 模式

本文标题:构建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及操作方法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103/71642.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构建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及操作方法》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