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统筹城乡发展农村城市化建设经验材料

发布时间:2022-01-03 23:57:43 | 来源:网友投稿

改造城中村 提速城市化
   近年来,我们**区委、区政府积极顺应城市发展的要求,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超前谋划、大胆探索实施“无村区”建设,在统筹城乡发展、破解沿江农村城市化难题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区辖有4个街道、3个乡镇,总面积118平方公里,人口36万。**既是镇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市城市化的核心区域。随着镇江“双百”目标(即市区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的推进,城区的框架已经全面拉开,但“城中村”大量存在;城郊发展虽快,但农村特征明显。为此,我们积极吸取以往“城中村”改造的教训,变被动改造为主动作为,在2002年拟订了跨度为5年的“无村区”建设规划。通过实施“无村区”建设,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村在城市社会辐射下发生现代化变迁,农民加快融入城市生活,享受现代城市文明;以降低城市扩张成本,探索主动型、集约型的城市化道路,达到“推进城市化、实现无村区、建设新社区、农民现代化”的目标。

规划、市场、富民:三思而行

为顺利推进全区人口、经济、社会、生态一体化进程,我们在实施“无村区”建设过程中,始终突出“三个坚持”:

坚持走规划之路。在全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的框架之内部署实施,并主动迎合这两个规划,出台“无村区”规划,明确年度实施目标和任务。按照既定目标,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循序渐进,合理推开,稳步扎实地将**全区建设成为城市。

坚持借市场之手。充分利用主城区的区位优势,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通过土地运作完善城郊基础设施建设。制定道路两侧的规划进行招商,通过市场化运作吸引各方面的资金和力量,来实现土地的综合开发,提高区域集聚能力和承载能力。两年来,全区市场化运作土地累计达到2000多亩,筹集资金超过15亿元。

坚持谋农民之福。将“无村区”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掣肘的重要手段,在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确保农民的利益不仅不受损害。让农民“洗脚”进城的同时,进行“洗手”创业、“洗脑”生活,迅速融入到城市的现代文明生活中去。近两年,全区共转移农民9246人,04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933元,增幅达到16.8%。

城建、园区、三产:三路并进

“无村区”建设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紧密相依。在实际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坚持“无村区”建设与城市建设、园区开发和三产发展协调互动。

突出城市建设拉动。着力强化城市建设的拉动作用,不断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人口集聚。02年以来,全区累计投入资金近6.4亿元,先后建设了学府路等6条12.87公里城市道路,城建项目、工业项目征地超过了10900多亩土地。这不仅有效拉开了城市的框架,而且极大改善了乡镇基础设施。同时,房地产建成上市面积累计超过16万平方米,在建面积70万平方米,规划建设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其中绝大多数座落在新建道路拉开的城市框架内。农民居住开始向新社区集中:投资4000多万、建筑面积3万平米的长江农民新社区业已建成,雩龙、新生、小葛等一批新社区正在建设之中。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条件,优化发展环境,极大地鼓励和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到新社区和集镇从事经营生产和生活居住。

突出园区开发带动。坚持以园区建设提升工业化水平,以工业化加快城市化进程,重点构筑“沿江四大黄金产业园区”。其中总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的**科技工业园,自2002年启动以来,已有18家企业落户,征用土地1777.4亩,总投资超过32亿元,预计今年园区产出规模可达50亿元,明年将超过70亿元。中盛产业园(基地)的年产出也将达到25亿元。新民洲生态园总投资达10亿元的整体开发,以及癞元墩物流园总投资超过1亿美元的重油项目也正在积极推进之中。通过园区建设,吸纳了大量的城郊农民就业,通过为区内企业服务、从事物流业或者社区服务业获得较为稳定的收益。截至2004年底,四大园区吸纳农民就业多达3640人。农民“居住在镇区、生活在社区、就业在园区”,已基本实现。

突出三产发展引动。把第三产业作为推进城市化的重要抓手,以建设“镇江东部商圈”为目标,制定出台了《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实施意见》,在全区范围内统筹谋划第三产业发展的规划布点,明确提出建设谏壁、丹徒两个集镇,打造象山乡九里街、**广场两个商业副中心,开发学府路、**路、长江路、江滨大道、禹山北路和谷阳北路六条经济带。依托江苏大学,规划建设江苏大学后勤服务园,建好各类专业市场;充分利用科技工业园进园企业的经济辐射,发展面向园区的后勤服务业。通过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一方面加快聚集集镇的商机和人气,另一方面引导农民积极投身相关产业,带动农民的创业和就业。仅03年,全区三产就吸纳就业6万人,各类消费品市场达到29个,年交易额在30亿元以上。

创业、就业、保障:三线联动

“无村区”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农民富起来,

让农民更快更好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突出富民优先,不断拓展、丰富“无村区”建设的内涵。

鼓励创业富民。深入开展以创业为主题的“创业**”系列竞赛,在全区大唱“创业行”、“富民歌”,营造创业氛围,鼓励自主创业。实施创业帮扶,300余名机关干部、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三支队伍”分赴城乡,全面展开农村200户和城市500户贫困家庭的结对帮扶,坚持扶弱与植强并举、“造血”与“输血”结合、创业与就业并重、农村与城市兼顾。

促进就业安民。通过加快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项目,规定进区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园区内村民;园区成立的清洁队等社区服务项目,以及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临时用工优先安排当地村民。在将城市管理体制向农村延伸的同时,成立面向农村的保洁公司,优先招聘失地农民。同时,我们开展面向失地农民的“9.1”(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两大实用技术培训活动,两年来累计有3800名农民通过培训实现了就业。

强化保障济民。为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我们研究建立土地换社保的补偿机制,通过土地入股、租赁和地产开发等办法,使农民从土地开发中得到长久收益。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减免农业税。

经过努力,短短2年时间,全区已撤组转户12个,13个行政村转为居(委会),城郊农村城市化率提高了10多个百分点。我们感到,推进“无村区”建设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收获:一是走出了一条主动型的城市化道路。超前规划建设“无村区”,不仅争得了时间,抢到了先机,降低了城市扩张总成本,而且在城市化过程中打上**自身的“烙印”。二是走出了一条集约型的城市化道路。通过集约利用土地,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使市区农村在城市社会辐射下实现嬗变,不仅大大降低了农民转变为市民所需支付的社会成本,而且使农民能够平稳有序地融入城市生活。三是走出了一条推进“三农”现代化的城市化道路。加大了**“农民市民化”的外部拉力,增强了社会消费能力;而且在推动农村新社区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强劲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

       

推荐访问:城市化 统筹 城乡 农村 经验

本文标题:统筹城乡发展农村城市化建设经验材料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103/71772.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统筹城乡发展农村城市化建设经验材料》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