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学习交流发言稿
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 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07年12月24日)
按照本次研讨班的学习要求,围绕培训主题,结合个人工作实际,就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建设步伐,谈一些粗浅的体会,不对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正式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要求,这是我们党在发展观认识上的新飞跃。十七大报告中又强调,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报告通篇都体现着科学发展这一理念,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可以说,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报告的精髓,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最关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更加全面、更加科学、更加准确地回答了关于发展的认识问题、实现问题、评价问题和发展成果享用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不仅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因此,抓住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条主线,也就抓住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纲。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就是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装上科学发展的“方向盘”,装上科学发展的“助推器”,使我们在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建设的征程中跑得又好又快又稳。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准确把握发展内涵,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走全面、协调、可持续之路
县域作为经济社会功能比较完善的基本单元,其发展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发展县域经济不能单打一,顾此失彼,必须统筹兼顾。在县域经济中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个人的理解是,“发展是硬道理”不等于“增长是硬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是“以速度为中心”,经济发展并不简单等同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是发展的核心但不是发展的全部内涵,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来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既要考虑经济发展问题,又要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比单纯的经济发展更重要。因此,县域经济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作为县级领导干部,必须按照十七大报告的要求,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及时转变发展观念,在集中精力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促进“四位一体”协调发展。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实事求是,把国家政策与县域实际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
作为基层来讲,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解放思想、最大的政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起码要求。全省各地区的县域条件千差万别,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在谋划发展时,必须求真务实,因地制宜,根据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的发展情况,一步一个脚印,不摆花架子,实实在在地干事。一要处理好国家政策与县域实际的关系。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已连续多年实现了高速增长,特别是今年以来出现了明显的经济过热势头,如投资膨胀、流动过剩、物价攀升、环境问题突出等,引起和加剧了许多矛盾。因此,抑制投资、控制增长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势在必行。但对于我省大多数县域的实际情况而讲,我们的发展才刚刚起步,根本谈不上过热。而且,国家控制经济过热势头,并不是控制发展、不要发展,而是要科学的发展、更好的发展。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不是要放慢发展,先解决问题再发展,而是要勇往直前抓发展,以大发展、快发展破解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发展是方向,稳定是前提。要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和政权建设的高度出发,把确保政治稳定作为第一位的政治任务,以发展的眼光认识新情况、分析新问题,以发展的思路解决新矛盾、取得新突破,努力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三要处理好财政增收与群众增收的关系。县域经济是农村、农业经济的载体,发展县域经济是实现“强市富民”的必由之路。“强市富民”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一方面“强市”是“富民”的保障,另一方面“富民”是“强市”的基础。但是,“强市富民”又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两个不同重心,二者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就县域经济产业发展而言,发展农业是“富民”的根本,发展工业是“强市”的支撑;同时,农业的发展为县域工业积累资金、提供原料、开拓市场,工业发展又通过农业机械化和新技术应用促进农业生产力提高,通过需求变化和市场导向推动产业结构转型,通过工业带动农业的生产、加工、储运、销售、服务等环节的专业分工和产业组织的完善,从而推动农业的进步和产业化。四要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我们无论是基于自身长远发展,还是基于对全社会、对子孙后代的责任,都不能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对资源的恶性“透支”上,把增长建立在粗放的生产和经营上,要积极探索低耗高效的长远发展之路,走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科学地制定发展战略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快了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一些新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三个不协调”:一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城市经济发展比较快,农村经济发展比较慢;二是产业发展不协调,第一产业比重大,二三产业比重小;三是打基础与快发展之间不协调,工业发展的平台建设、城市和农村公益设施建设欠帐比较多。这也是整个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吉林省作为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欠发达省份,要破解这一共性问题,实现科学发展,我想,应实施好“三大战略”:
一是“同城化”发展战略。所谓“同城化”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相邻城市之间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互为依托、功能融合、空间连接的现象。它使得区域整体及区域内的城市都具有更好的投资环境和经济实力,能发挥出中心城市更大的带动效应和集聚效益。“同城化”主要体现在金融、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管理和公共政策等领域。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区域和城市提出并正在走向“同城化”的发展道路。较早“吃螃蟹”的香港和深圳,正在进行时的郑州开封一体化、沈阳抚顺同城构想以及尚有争议的沪杭交通联城等,“同城化”概念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探讨和样板树立,已被普遍认为是当前城市化甚至全球化发展的一大趋势。实施同城化发展,可以有效地解决行政区域与经济区域的矛盾和摩擦,消除行政壁垒,开拓共同市场,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而我省出台的长吉图先导区构想完全符合这一新的发展理念,对于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整合邻近城市资源,实施基础设施共享,增强产业优势互补具有重要作用,尽快完成规划并早日付诸实施对于促进吉林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二是工业强市战略。由于地域和历史等原因,吉林省多数县、县级市的发展以农业经济为主,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财政增长难、农民增收难、城乡就业难等问题。不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发展速度上不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是一句空话。因此,应牢固树立“项目为基、融资为本”的发展观念,继续强化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抓项目、建载体、搭平台,合理培植资源,聚集高新技术。努力培育高附加值产业,强势推进工业企业集群化,配置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财力支持。
三是民营主体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转变发展方式。我们的县域经济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突出表现是民营经济起步晚、档次低、规模小,对经济社会的拉动能力有限。同时,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也是增加就业、提高社会服务水平的重要环节,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我们要抢抓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这一机遇,大力创优政策环境,创优项目环境,创优人文生态环境,创优服务环境,创优执法环境,加大开放,筑巢引凤,发挥后发优势,加快推进民营主体战略实施,使民营经济真正成为县域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四、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
一要培养超前意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超前就是要敢为人先,做“吃螃蟹”的第一人。在这方面,我们要向浙江人学习。在大多数地方都还为姓“资”姓“社”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他们已经大力发展私营经济、鼓励群众创业了;当大多数地方还在讨论承包制好还是股份制好的时候,他们已经对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了;当大多数地方都在想方设法吸引外来资本的时候,他们已经喊出了资本向外转移、赚外地人的钱、赚外国人的钱的口号,资本纷纷向外投资和转移了。由此可见,超前意识不是照抄照搬发达地区的方法,而是要善于创造机遇、抢抓机遇,从实际出发,想别人所未想,干别人所未干,用超前的理念、超前的思路、超前的谋划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在机遇面前错失良机、在激烈竞争面前措手不及、在新一轮发展中倒退落伍。
二要注重科学规划。科学规划是科学发展的龙头。要把规划工作摆在县域经济突破发展的重要位置,通过加强对县域发展总体规划、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交通路网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和重点区域详细控制规划等的规划设计,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思路的稳定性和工作的连续性,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三要狠抓项目建设。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保证。只有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才能抓住发展的重点,抓住发展的关键。对于A来说,抓发展就是要按照省及B市的部署,继续按照我市既定的“一城突破,两区腾飞,带动六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西引西进”战略,大力向B靠拢,争取早日融入B。就是要抓住省里提出的建设长吉图先导区构想和B市提出的建设长东北先导区构想这一大好机遇,用足、用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沉陷区治理等国家扶持政策,充分发挥A的自然优势、资源优势以及位于B生态经济轴和工业经济轴这一交叉点的区位优势,走好依托优势资源上项目、依托现有企业上项目、依托招商引资上项目、依托工业集中区上项目四条路子,通过引资新建、技改扩建、改革盘活等措施,创新思路抓大项目、集中精力抓大项目,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四要深化体制改革。纵观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我深深感到,每一次大的发展都是改革深化一步的结果。作为县级领导干部,我觉得我们要敢于面对改革中的矛盾,勇于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大胆解放思想,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出发,打破陈规推进改革。要放胆、放手进行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改革和,不断完善农村经营管理体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五要加强组织保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有着密切联系。要彻底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陈规陋习,彻底打破身份、年龄、学历、资历等界限,积极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创新干部选拔方式,大胆启用“既干活又干净”的干部,要重才、重德、重能识人才,要量才、量德、量岗用人才,使干事者得心应手,不干事者寸步难行。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促使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六要促进社会和谐。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施政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让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在实现突破发展的基础上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要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加快发展和鼓励全民创业为重点,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真正落实好十七大报告所提出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要细心体察群众愿望和利益要求的变化,高度重视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和创新信访工作机制,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认真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突破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科学发展观学习交流发言稿》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