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产业发展初步构想与对策
XX烤烟产业发展初步构想与对策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XX烤烟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制约XX烤烟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若干原因,初步提出了XX烤烟产业发展对策及措施。
关键词:烤烟产业 发展 构想 对策
XX烤烟通过几代烟草人的努力,已建设成为年产烟叶5万吨左右的全国重点优质烟区之一。随着烟草行业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2003年8月,XX市烟草公司与XX卷烟厂实行工商分设,正式挂牌独立运作。XX烤烟新的增长点在哪里?XX烤烟如何可持续发展?面对空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挑战,XX烤烟产业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这个时期要通过反思,认真总结经验,研究目前存在的和今后发展中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经验,坚持科技兴烟发展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增加烟叶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贡献率,生产出适应卷烟工业及市场需要的优质烟叶已成当务之急。
1、XX烤烟产业发展现状
1998年国家对烤烟生产实行“双控”政策以来,XX烤烟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烟叶产量从1997年的211万担跌到2003年88万担,烟草产业步入烟农减产、财政减收、烟草企业严重亏损“三不满意”的尴尬境地,97年的烟叶灾难让XX烤烟产业落入了低谷,工、商分设的沉重包袱也压得烟草企业喘不过气。但XX烟草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工商分设后的XX市烟草公司在市委、政府和省局(公司)的正确领导下,时时思考着如何使XX烟叶重新恢复生机。创新,是永远不竭的动力,发展才是硬道理。为此,2004年XX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举全市之力,巩固和发展烤烟支柱产业”的战略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国家对烟叶生产实行“双控”的有利时机,实施“扩南缩北,稳适压次,增优减劣”总体布局规划,对全市烤烟生产布局进行了重新调整,强化了择优布局和品种区域化种植,加大烤烟生产扶持投入,充分调动烟农种烟、干部抓烟积极性,加强烟区水利、交通、收购网点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市公司二次验级启动实施封闭式密码收购,自上而下建立一支烟草科技研究和推广应用的技术队伍,以省优质烟示范和市科技示范样板为重点,强化了优质烟规范化栽培技术的推广普及,全面辐射带动了全市烤烟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烟叶生产方式实现了由规模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的平稳过渡。2005年,XX烟区面对近50年不遇的特大旱情和烟农种烟积极性波动、烟用物资价格上涨的严峻形势,在省局和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各产烟县(区)继续加大对烤烟生产的扶持力度,全年用于烤烟生产的投入达1.1亿元,居历史之最。全市进一步加强基础管理,“关爱烟农、服务烟农”的服务意识初步凸现,以提高烟叶品质为中心的各项科技措施和关键技术集成组装配套使用面积进一步加大,在全市烤烟产区启动“XX市基本烟田可持续发展建设规划”和“基本烟田水利设施建设规划”,工程建设稳步推进。2005年,收购烟叶XX万担,实现均价XX元/公斤,首次走出了自“双控”8年来长期在低谷徘徊的困境,首次实现了政府、烟农和企业“三满意”,首次实现了烟叶销售零库存,全面完成省局和市委、市政府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
2、XX烤烟产业存在问题
XX烤烟经过多年的努力,通过引进推广实用新技术和烟草农业科技研究创新,烤烟生产整体科技水平有所提高,烟叶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对昭通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与国内、外烤烟生产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烟叶整体质量和等级结构仍然不能满足卷烟工业和市场对优质烟叶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优质烟叶理念认识不到位,生产方向定位不准确,
XX烤烟生产历史悠久,长期以来,靠规模出效益,对优质烟叶外观质量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过去“十五级”国标“黄、鲜、净”的概念上,烟叶颜色淡,叶片薄,烟碱含量低。从1997年开始推广国标“四十级”以来,对优质烟叶外观质量的认识又走到另一个极端,片面追求高投入和高产出,采青抢烤问题非常突出,种植品种单一,形成XX烟叶高烟碱、高蛋白质、青杂气重、刺激性增强的烟叶质量特点,烟叶内在化学分不协调,等级结构不能满足卷烟工业的需要。由于优质烟叶理念认识不到位,生产方向定位不准确,导致技术指导不力,烤烟生产整体水平不高,知识更新滞后,先进技术推进缓慢,对烟叶成熟度的认识不到位,收购等级划分不清,“三混”现象突出,优烟优价的市场经济规律难以得到充分体现,致使烤烟生产技术导向偏离,合理的优质烟栽培、成熟采烤技术难以被烟农接受。
2.2烤烟种植规划布局不合理,烤烟种植品种单一
XX烟区立体气候突出,自然气候复杂多样,烤烟种植未能完全根据优质烟生产所必须的自然生态及社会经济环境条件进行科学合理布局,一些不具备优质烟生产条件的次适宜区、不适宜区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和淘汰,而一些自然生态条件较好的优质烟区,潜力和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当前烤烟种植品种单一,品种布局未能根据品种特性及卷烟工业要求进行区域化种植。
2.3烤烟生产收购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XX烟区经济文化落后,烤烟生产基础设施薄弱,利用率低,缺乏长远规划,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从烟田基础设施看,现有的烟田水利工程大多老化失修,设施不配套,主灌区骨干建筑物的完好率不足40%,配套率不足35%,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烤房95%是普通烤房,自动控温、控湿,自动加煤的烤房刚刚起步,尚未形成规模,新的烘烤工艺难以推广,烘烤设施成了制约烟叶质量提升的瓶颈之一。
2.4科技措施落实不到位,烤烟生产整体水平不高
XX烟叶生产整体科技水平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烟叶生产实用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较弱,突破性品种和重大增产技术较少。科技措施的细致服务和技术指导不深入,考核手段不具体,缺乏“一竿子插到底”和各项管理要深入“神经末梢”的精神。主要表现在我们缺乏一批懂技术、善管理的烤烟科技员,另外,烤烟科技员要真正做到入村、到户、到田、到炉的细致化服务,确保各项科技措施真正落实到每一户烟农、每一块烟地、每一座烤房,使科技措施的巨大效果真正体现到烟叶生产中。科技措施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在部分地方的烟苗素质不高、烤烟预整地质量较差、烟苗深栽不到位,适时追肥、揭膜、提沟培土等烤烟中耕管理工作浮在面上。一些与烟叶品质密切相关的实用技术和规范措施,在部分乡(镇)落实不够。少数地方在气候多变异常的特殊年景,有针对性的类别化技术指导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技术培训断层现象均不同程度地存在。
2.5科技人才队伍不健全,烟农科学文化素质低
由于历史原因,XX烟草商业企业人员包袱重,企业负担重,但一直未能健全一支纵深配置的烟草农业科技队伍,部分县(区)公司生产科及多数基层烟叶站(点)农业科技人员不足,难以建立起精干高效的烟草农业科技研究示范推广、创新网络。现有科技人员少,又缺少继续教育、拓展更新专业知识结构应有的条件,烟草农业科技研究初级、简单,深度和广度不够,致使优质烟生产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烟农科学文化素质低,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5年,接受过职业教育的不足3%。烟叶生产管理人员和烟农素质不高,烟叶质量提高缺乏技术力量。烤烟生产科技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推广体系薄弱,烟农科学文化素质比较低,烤烟生产科技的支撑能力不强。
3、XX烤烟产业发展对策
XX烤烟产业,要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顺应烟草发展的潮流,以人为本,以科技为先导,创造适合优质烟生产的环境。努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贡献率,目的是提高质量,提高整体水平,提高效益。
3.1正确定位昭通优质烟叶生产方向
3.1.1正确认识优质烟叶生产理念
针对XX产烟叶品质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XX烟区实际,在充分考虑XX烟区“两头温度偏低,中间热量不足”的气候特点,确立了XX烤烟生产应定位在种植中棵烟、主攻中等烟、生产出符合中式卷烟原料要求的“三中”定位目标-即定位在种植腰鼓形中棵烟水平上,定位在提高烟叶外观、内在化学成分的协调性上,定位在提高烟叶工业可用性上,防止片面追求上等烟比例。因此,全市要以“三中”定位为优质烟生产目标,坚持走“降碱增香”为核心的生产技术路线,根据卷烟工业需要和市场需求调整烟叶生产技术措施,紧紧围绕良种推广、培育壮苗、提前预整地、基追肥配套、宽行窄株、合理留叶、成熟采烤等关键技术来制定好、落实好各项优质烟生产技术措施。
3.1.2合理确定优质烟叶质量标准
烤烟是一种对质量有特殊要求的农副产品,是一种技术性作物。烟叶产量和品质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产量超过一定范围,烟叶质量下降。因此,烟叶生产上要克服盲目追求高产量、高产值的倾向,走均衡生产和优质适产的道路。所谓优质适产,就是质量最好时的产量水平,所谓均衡生产,就是提高烤烟生产的总体水平。实践证明,XX烤烟优质适产的指标是:
产量指标:公顷2250—2625公斤,即每亩150—175公斤。
质量指标:包括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和评吸质量
外观质量:成熟度好,颜色金黄、桔黄、柠檬黄,叶片厚薄适中,色度浓,油分足,有弹性,光泽强,组织结构疏松。允许适度面积有病、虫斑和成熟斑。
内在质量:总糖14~25%,还原糖12~24%,总氮1.5~3.5%,蛋白质含量8%—10%,烟碱1.5~3.5%,总挥发碱0.30~0.60%,灰分10.0~20.0%,糖碱比6~10,氯含量1%以下,淀粉含量小于3%,石油醚提取物大于7%,氧化钾含量大于2.0%。有害物质和农药残留量少,焦油含量适中。
评吸质量:要求香气风格明显,香气质好,香气量足,杂气少,香气浓,刺激性小,口感好,劲头适中,余味舒适,燃烧性中至强,灰色白。
3.2优化配置烤烟资源,加速烤烟区域化布局
3.2.1加大烤烟种植区域化布局调整力度
烤烟与其它农副产品一样,“货出地道”是一个基本规律。XX立体气候突出,按照市委、市政府“扩南缩北,稳适压次,增优减劣”的全市总体布局规划的要求,遵循自然经济规律,本着区域优化原则,以提高烤烟种植集中度为目标,按照优中选优、优胜劣汰要求,把烤烟指令性收购计划当作一种优势资源,优化配置到最适宜区、适宜区,下决心淘汰、压缩或转移那些光、热、水、土等自然生态条件不能满足优质烟生产的不适宜区和次适宜区,确保有限的烤烟指令性收购计划指标向自然条件好、生产者素质高、轮作条件好、集中度高、具备优质烟生产条件的烟区转移。适宜区一旦确定后要努力改善生产条件,形成粮烟稳定协调发展的耕作轮种制度。在自然条件优异的南部中、低海拔烟区,在稳定发展老烟区的同时,高起点拓展扩充新烟区,扩大适宜种烟区域,提高户均种烟规模,为今后XX市烤烟生产布局进一步择优转移和保证轮作奠定基础。
3.2.2加大烤烟品种布局调整力度
良种是优质烟生产的基础,是先进技术的载体,对各项技术起着先导性作用。为改变种植品种单一现状,确保品种结构优化和以提高烟叶品质纯度为中心的区域化布局工作落到实处,省公司加大了烟草种子监管力度,对各州、市实行统一供种,市公司从2004年起也加大了品种调控管理力度,根据种烟县(区)的自然气候特点,所有种烟乡(镇)全部实行“一乡一品”、“一站一品”区域化布局。2005年,根据卷烟工业对烟叶香气质、香气量的特别要求,按照“优品优扶、优质优价”原则,下决心、花大力调整烤烟品种植结构。
3.3提高科技措施到位率,提升烟叶生产整体水平
3.3.1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
从1984年烟草公司成立以来,它的高速发展与科技措施的应用密切相关,科技的贡献率逐步增加。烟叶是一种用途单一的特殊商品,烟叶生产受多种因素制约,推广新技术、新成果应因地制宜,针对自身薄弱环节,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在引进推广先进技术的同时,要结合自身实际,注重实用,充分考虑与其它技术配套使用,以期发挥最大效益。特别是与其它技术措施集成组装配套应用,更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
3.3.2全面推行千分制考核办法,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八十年代“两膜一袋”配套的栽培技术在烤烟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应进一步把优质烤烟栽培的技术指标实行数据化和模式化,制订全市统一的千分制考核办法,即把烤烟生产管理相关措施细化和量化为1000分,定期或不定期的由市公司考核县公司,县公司考核基层烟站,以考核分数的高低,对被考核单位进行奖惩,通过积极的经济引导、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和有力的组织保障来确定各项技术措施真正应用到每一户烟农、每一块烟地、每一株烤烟、每一座烤房,全面提升烤烟生产整体水平,实现优质烟生产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生产措施考核办法,对进一步普及优质烟生产技术,解决千家万户种烟各行其是,优劣并存,实现大面增产增收具有最现实的指导意义,实质上是对烟农的管理从以往的分散型走向专业化,引导烟农向定量化、规范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不断提高烤烟生产的技术含量,从而提升烤烟生产整体水平。
3.4加大烟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力度
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是烟草行业落实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部署的具体体现,是落实国家局“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生产方针的重要措施。为贯彻执行好中央关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政策,结合国家局“十一五”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蓝图,根据省(局)公司的统一部署,抓住机遇,针对我市烟叶生产现状,为今后烟草产业发展进行了总体构想,规划基本烟田保护面积XX万亩,积极筹集资金,广泛宣传发动,逐步配套完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夯实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达到不断提高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提高烟田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烟农的经济收入,实现我市区域经济的稳步发展。
3.4.1加大烟水配套工程的建设力度
加强烟叶基础设施建设,是烟草行业今后一段时期烟叶生产工作的重点。根据择优布局和隔年轮作要求,长远规划、合理布局、提高效益,逐年完善烟水配套工程建设,为烟区稳定发展奠定基础。按照国家局的要求,认真搞好以烟水工程为重点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将用5年时间,完成XX万亩基本烟田配套设施。按照国家局“九个一”的具体要求(一个基本烟田保护制度、一个烟叶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一个年度实施方案、一个项目资金补贴合同、一套项目建设和质量标准、一套完整规范管理程序、一套由政府领导挂帅各部门参加的组织管理机构、一套项目补贴资金管理办法、一套资金使用、物资采购、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监管办法),认真组织实施。突出一个“实”字,把握一个“严”字,落实一个责任。切实加强项目管理,规范建设验收程序,确保建设项目、补贴资金落到实处,提高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着力建成质量好、标准高、管理规范的烟水工程。
3.4.2加快烟叶烘烤设施建设工作力度
良好的烘烤设备及烘烤技术是提高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环节。按照国家局的要求,认真搞好集约化烘烤设施为重点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紧紧抓住全省烤房设施建设的新机遇,从根本上改变全市烤房设施严重滞后的现状,确保烤烟生产可持续发展。今后烤房要推广应用密集烤房,提倡集群化建设,对现有标准化烤房实行自动化改造,同时开展集约化示范村建设。加大烤房改造力度的同时,还要加强烘烤技术队伍的建设,提高烘烤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大应变能力,提高烟叶烘烤质量。
3.4.3加强烟叶信息化建设工作力度。
XX烟区从2006年开始,将用一到两年时间,建成覆盖市、县、乡、村、种烟片区、烟农六个层面的数据信息,达到“系统集成、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目标,提高烤烟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
3.5加快XX烟草人才的培养和建设
XX烤烟在“十一五”的开局之年,能否开好头,起好步,事关XX烟草商业企业生存发展大计。当今世界是科技革命的时代,是知识农业的时代。在知识农业的年代里,最重要、最基础、最迫切的工作就是抓紧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和提高烟农的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因为XX烤烟产业是在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支柱产业,科技人才总体水平不高,烟农的科学文化素质低,与现代农业和知识农业发展的差距较大,迎接知识农业挑战的当务之急是提高科技人员和烟农的科学文化素质。结合XX实际,应从以下三方面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3.5.1加强高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就XX烟区实际,目前非常缺乏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缺乏学术、技术带头人。领导身边应有看问题准,能提出解决办法的高参,作为决策者是必不可少的。科研工作,主持人的指导思想正确,技术路线对头就能快出成果,多出人才。可采取特殊政策引进确有真才实学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可选拔优秀人员到有关院校和科研单位委托培养,也可采取合作办学的方法培养在职研究生,选派有发展前途的人员到国内外进修或聘请有真才实学的专家、学者进行合作研究,学术交流,借助别人提高自己,也是一种增长才干的有效方法。
3.5.2全面提高在职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
通过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方面来全面提高在职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XX烟草企业要求职工不断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并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以适应新时代科技知识不断更新的趋势。因此,在职人员的提高显得特别重要。在职人员一般年龄较大,工作也较繁忙,必须在做好工作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具有专业技术的管理人才具有一定政治素质的专业人才。也要结合工作需要,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因此在职人员的学习针对性要强,应理论学习与实践提高并重,产学研相结合。在职人员的学习时间要合理安排,要有钉子精神,挤时间学习。在职人员的学习手段要更新,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摸拟式、研讨式等多种方法都要很好地运用。组织上要使他们有参观考察、参加学术讨论、学术交流、业务培训和业务进修的机会。这是增长知识,更新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3.5.3尽快提高烟农的科学文化素质
烟农是烟叶生产的直接操作者,其素质与生产水平密切相关,在知识农业的时代,采取多种形式提高烟农科学文化素质特别重要。
首先,市公司要为县(区)举办烟草专业技术培训班,使有关人员较为系统地学习烟草生产的理论知识和生产技术,县(区)再为村、社举办培训班,普及科学种烟知识推广运用新技术。
其次,及时向烟区干部、烟农传递信息、组织观摩学习、加强现场指导、现场培训,全面提高科学种烟水平。
科技水平和实力,根本的是人才。人才问题说到底是素质问题。事业兴衰、关键在人。人才是培养出来的,业绩是干出来的。经过不断的努力,XX烟草农业将逐步培养和造就一支跟得上时代步伐的有理想、有道德、肯奉献、业务精、善管理、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处变不惊、知难而进的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用智慧和勤劳增加科技含量,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贡献率,为XX烟草农业的发展,为XX烟草事业再创辉煌做出贡献。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烤烟产业发展初步构想与对策》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