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强省建设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和产业基础。现代农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它不仅是加快农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手段,而且有利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科技进步,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然而,目前安徽省农业的发展在有些方面还相对滞后,也存在着一些具体问题,如资源紧缺、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强等等,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有着一定的差距。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实现安徽省农业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推动由农业资源大省向农业产业强省跨越的关键。
一、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持续增加,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十五”期间,安徽省对“三农”投入大幅增加,安徽省财政投入逐年递增,从2002年的110亿元逐年提高到2006年的283.2亿元,5年累计投入905.2亿元。在国家、地方财政的支持下,安徽省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从生产性基础设施看,安徽省现有水库4816座,农业排灌动力由2000年的523万千瓦增加到2006年的592万千瓦,增加69万千瓦,年均增长2.1%;有效灌溉面积由2000年的3197.4千公顷增加到2006年的3347.3千公顷,增加149.7千公顷。2006年,安徽省共完成水利基本建设投资34.3亿元,其中治淮工程完成投资29.3亿元。全年新增除涝面积1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5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26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0平方公里。从生活性基础设施看,截止2006年末,安徽省通车行政村20339个,行政村通车率达98.6%,比2000年提高3.5个百分点;自来水受益村6425个,受益率31.1%,比2000年提高29.3个百分点;电话入村率也大幅提高,2006年末安徽省通电话的行政村达20613个,行政村通话率接近100%。
2、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基本形成。近年来,安徽省注重农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种植业比重不断下降,畜牧业和渔业比重稳步提高,三者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由1980年的81.1:15.5:0.8优化为2006年的50.9:30.4:10.7,养殖业的比重提高24.8个百分点。在肉类总产量中,牛羊禽肉的比重已达到40.1%,比1990年末提高了11.4个百分点。此外,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安徽省注重产品结构调整,着力提升农产品的优质化水平,农业新品种和适用技术推广步伐加快,2006年安徽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粮食作物优质率达56%,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安徽省还积极强化农业区域布局、实施品牌整合,特色农业和“一村一品”发展势头明显加快。目前,安徽省初步形成了以麦、稻、棉、油菜、花生、蔬菜、优质牛羊肉、优质河蟹等10大优势农产品为主的21个优势农产品区域规模化产业带。2006年,安徽省畜牧业规模化养殖比重30%,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3、农业科技水平稳步上升,现代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增强。近年来,安徽省不断加快科技兴农步伐,农业科技支撑力进一步增强,据有关部门测算,至“十五”末,科技进步对安徽省农业的贡献率达47%。为促进粮食优质高产、农民增收,自2005年起,安徽省先后启动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和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安徽省小麦、稻谷单产和总产水平大幅提高,粮食总产已连续四年丰收,粮油棉产量稳居全国前列。
安徽省农业科技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取得长足进步。2006年,安徽省农机总动力达4239.9万千瓦,农机总动力位居全国第四位,各类拖拉机及配套农具数量居全国第二位,联合收割机总量居全国第五位,机耕面积、机播面积、机收面积分别达到3875.2千公顷、2518.8千公顷和3699.7千公顷,占安徽省耕地面积比重分别达到94.1%、61.2%和89.9%,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有力地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此外,从2004年4月起安徽省全面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至2006年末,安徽省累计培训技能型学员76.12万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明显增强。
4、招商引资势头强劲,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推进。安徽省以“121强龙工程”为抓手,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目前,安徽省先后吸引了蒙牛乳业、伊利乳业、雨润集团、广东新锦丰集团、上海中博投资集团公司等一批国家级龙头企业进驻安徽省
同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进一步推进,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化的发展。2006年,安徽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4588个,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家,省级龙头企业313家,实现销售收入600亿元,利税50亿元,建立生产基地4600万亩,带动农户600万户,户均增收1050元。其中,年营销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8家,较上年增加2家
5、农产品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农产品竞争力明显增强。2006年末,安徽省已建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近300家,其中产地批发市场160多家。安徽省农资连锁经营发展迅速,农资连锁经营已覆盖50多个县(市、区),连锁经营网点发展到2000多家。
在安徽省农产品市场体系逐步健全的同时,安徽省农产品竞争力明显增强。农产品安全水平也明显提高,安徽省蔬菜生产基地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97%以上,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个百分点。农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安徽省农业综合竞争力和出口能力大大增强。五年间,安徽省进入上海农产品市场的农业企业,由原来的10多家增加到800多家,产品由几十个增加到100多个。农产品出口也出现大幅增长趋势,2006年安徽省农产品出口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特别是农产品加工品出口和民营企业所占比重明显上升,农产品加工品出口和民营企业分别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5.2%和64.8%
二、安徽省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主要制约因
1、农业资源短缺。安徽省是多山、多丘陵的内陆省份,二者占到安徽省总面积的58.5%,人口多,耕地少,是安徽省的基本省情。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尤其是近几年更为明显。据统计,2000年初安徽省常用耕地面积6360万亩,2006年末减少到6175.4万亩,几年来累计减少184.6万亩。目前,安徽省乡村人口人均耕地面积1.2亩,户均耕地面积仅4.6亩,只及全国的75.9%,在中部六省中仅高于湖南和江西两省。另外,在土地承包中根据耕地的优劣、远近等因素人为切割划分严重,地块划分的过多。农作物种植种类的繁杂,经营规模的偏小,在发展现代农业中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不利于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也不利于区域化优势的形成,由此影响农田基本建设与农业支撑服务体系的健全,造成安徽省农业比较效益长期偏低。2006年,安徽省谷物单产只有340公斤/亩,在中部地区仅高于山西,仅及湖南的85.4%;从事农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只有5908元,仅及从事二产人均劳动生产率的18.6%、三产的27.8%。此外,从水资源看,不仅存在严重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缺水问题,而且农业用水的利用效率普遍偏低,农村能源短缺,农业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2、农业投入不足。2006年,安徽省直接用于农业生产支出仅为33.9亿元,在中部地区仅高于山西,与江西相当,远低于湖南、河南,仅占安徽省财政总支出的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农业投资为104.2亿元,仅占2.9%,比重比河南低0.5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处于末位。投入不足,造成农业发展支撑体系仍然不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靠天吃饭的格局仍未根本改变,2006年,安徽省因灾损失粮食40亿斤左右。特别是国家取消农业税后,一些粮食大县县级财政可支配资金减少,国家转移支付不足,难以有效调动地方政府保护耕地和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压力依然较大。
3、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薄弱。目前安徽省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正处于发展阶段,其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与广大农民对科技服务的需求相比,大部分地区尚存在较大差距。从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看,目前,安徽省农村电话、彩色电视机和计算机每百户拥有量分别为79.2部、91.8台和1.2台,与浙江和江苏等东部地区有较大差距。在中部地区,计算机每百户拥有量与江西、河南相当,但与山西、湖北相比,分别少0.8和1.1台。因此,对于安徽相当多的农民来说,互联网、计算机还是“用不起”或“用不了”,电视、广播等媒体仍然是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4、农业劳动者素质不高。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就业率低下的暂时性问题,使在广大农村地区“上学无用论”的观念重新抬头,导致农村大量小学毕业生大量流向社会,逐步转化为素质低下的农业劳动者。据2006年农业劳动力抽样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安徽省农民家庭劳动力中11.8%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农村劳动力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5.3%,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劳动力仅占10.7%,农民受过专业专业培训的人数仅占全部劳动力的21.3%。农业劳动者文化知识的贫乏,对现代农业生产模式的实施以及农业科技的推广运用已不适应,农民素质的不高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瓶颈,再加当前青壮年和有知识劳动力过度向城市和发达地区流动,与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形成矛盾。
5、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在产业支撑方面,安徽省部分地区主导产业地位不够突出,农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缺少规模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竞争能力不强。2006年安徽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企业为749个,销售收入393.8亿元,产值405.6亿元,只占农业总产值的22%,与全国相比,低19.7个百分点。因此,安徽省农产品加工总量依然不足,原始农产品以及经过简单加工的初级产品进入市场比重较大,以初级产品为主,精深加工程度低,存在着产品品牌价值含量低和产业链条短等问题,而且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标准化程度低,缺乏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
6、农产品市场体系的不健全。近年来,安徽省农产品市场发展迅速,并逐渐成为广大农民销售农产品的重要渠道,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当前发展现代农业对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要求相比,依然存在着一定差距。2006年末,安徽省亿元以上农产品综合市场只有40个,成交额170亿元,分别只占全国4.9%和3.9%,这与安徽省农业资源大省极不相符。与此同时,各种专业协会、中介服务组织及经纪人队伍不健全,农产品流通不畅现象依然存在,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滞后,难以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在服务现代农业中的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思考
1、着力确立新的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健全符合农村实际的土地流转体系。根据科学发展观要求,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现代农业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不断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将农业增长方式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上来。为此,要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以农田水利和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加强和完善农业机械化建设、农业生态建设、努力改善安徽省农业基础设施,巩固安徽省粮食主产区地位,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应该看到,现有的家庭联产承包单户生产已不适应大物流、大发展、区域化的生产需要,而规模化、大户型生产效益凸显,我们在做好节约耕地、保护耕地的同时,要按照新的《土地管理法》要求,创造条件,逐步加快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可以采取土地入股、反租倒包、土地置换、对外招租等多种形式,使部分农户扩大经营规模,培育种养殖大户,促进规模经营。
2、着力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体系,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科技是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为此要把提高科技兴农放到发展现代农业的突出位置,增强广大农民科技兴农意识。安徽人口多,耕地不足,开辟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关键在于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改造传统农业,构建农业技术创新、转移、应用与服务平台,完善农业科技体系,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为此,要广辟资金来源,大幅度增加农村科技投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广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尤其要加强新技术的研究、引进和推广,全面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和竞争能力,建立农业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技术体系。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继续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继续实施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适应劳务市场需求,加大培训投入,扩大培训规模,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和收入水平。
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还要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依靠优势提高农业竞争力。各地区要专门制定规划,明确相关政策,加快发展特色农业,选择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前景的品种作为开发重点,整合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做大做强名牌产品。建设特色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筛选、繁育优良品种,把传统生产方式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水平,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3、着力构建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要突破农业就是农产品生产的传统观念束缚,树立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的大产业观念,推进农业产业向产加销、农工商一体化发展,形成与农业生态链和价值链相一致的产业链。一要适应人们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加快发展健康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特色农业。二是要抓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加速形成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农产品加工企业要扩大加工范围,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加工档次和科技含量,形成品牌优势和规模效益。鼓励和引导工商企业投资农产品加工业,着力打造一批企业档次高、产品质量优、运行机制活、市场前景好的骨干企业,提升壮大一批、培育发展一批、引进嫁接一批龙头企业。积极推广龙头带基地、公司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等多种模式,完善企业和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向更高层次发展,使农产品加工业逐步成为安徽省经济的支柱产业。三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重点是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各类流通中介组织。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市场服务,提高农产品安全监管能力。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强省建设》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