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文化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宣传部《关于开展“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课题调研的通知》精神,我区于4月25日至5月10日对相关单位、企业、文化场所进行了全面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区文化建设现状
(一)文化资源丰富。**区人杰地灵、文化昌盛,光辉灿烂的本土传承山地文化与内地文化浸溶并袭,融汇成边地多元文化。以蚂蚁堆、邦东、马台、博尚及澜沧江茶马古道和南美拉祜族文化等为特色的历史文化,以平村革命老区和博尚革命战斗历史为代表的革命历史文化,以澜沧江、南汀河、五老山、旗山、叫雨山等为亮点的山水文化,以南美拉祜族文化为特点的民族民俗文化,以碗窑土陶、昔本咸菜、稀豆粉米线和卤子米线为代表的工艺、饮食文化异彩纷呈,影响广泛。拥有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10个,其中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153项,其中有18个项目被列为全市第一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名录。区内民间文化丰富,民间艺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
(二)文化事业建设初具规模。积极筹措资金,全面完成区图书馆的新建,按部颁标准改建乡级文体活动中心5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4个。目前全区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档案馆1个、乡(镇、街道)文体活动中心10个,村级文化活动室50个。优秀文艺作品、文学作品不断涌现,杨丽萍、罗永娟等优秀文艺人才知名度日益提升。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电视覆盖率达94.98%,广播覆盖率达87.49%。《南汀河》和“吉祥**”网站的创办,初步形成了以广播电视、图书出版、文化娱乐等为重点的产业群体。
(三)群众文化艺术蓬勃发展。文学创作、音乐、歌曲、书法、摄影等艺术有所起步。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形式日趋丰富,不断组织和筹办节日文化活动、下乡服务活动、竞赛评比活动等,据统计,近年来每年平均文艺演出、民族民间广场舞、各类文化艺术展等活动达1000多场次,参与活动人数上百万人次。
(四)文化市场日趋活跃。经过近年来的培育、引导和建设,我区文化市场已形成分门类、多行业、多层次、上规模的发展态势,目前全区共有文化经营单位358户,从业人员1500人,初步形成广告、娱乐、音像、图书、网吧、茶室等几类综合型文化市场,近年来每年平均实现利润600多万元,上交国家税收100多万元,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正在呈逐年上升趋势。
我区文化建设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区文化建设总体上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迅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与实现富民强区新跨越的要求不相适应。一是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社会思想已发生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领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人们的世界观和思想道德产生深刻影响。二是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文化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文化建设投入不足,二分之一的村没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一些地方在城乡建设中缺少对文化设施项目的统筹规划,城市文化功能不强,精神文化产品的数量、质量和品种还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精品力作不够多。三是文化产业发展潜力有待挖掘。资源整合与开发不够,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有实力的文化企业数量较少。四是思想观念存在差距。一些地方和领导干部对文化认识还不到位,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五是文化体制改革滞后。改革的力度不够大,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国家和省里制定的一系列支持文化发展的政策落实不够。六是人才匮乏,文化人才优势作用发挥不足,尤其缺乏文化经营管理人才。七是**区多年来一直没有专业艺术团队,文艺创作之路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二、对策与思考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把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借鉴国外的有益文化成果结合起来,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着力建设和谐文化,着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文化创新,全面提升文化的引领能力、服务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促进全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二) 基本原则
推进文化建设必须深刻认识文化发展的规律,善于运用规律,保证文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
1.坚持先进文化引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于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全面贯彻党的文化发展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的同时,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坚持用先进文化占领思想阵地。
2.坚持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是民族的根,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任何先进文化总是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血肉相连的。因此,民族文化的创新必须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对于文化遗产,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实现新的超越和发展。推出更多既有丰厚文化底蕴,又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社会本质、符合群众审美要求的精品力作。
3.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精神文化产品既有物质产品属性,又有意识形态属性,肩负着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重大责任。加强文化建设,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不论是发展文化事业还是发展文化产业,都要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努力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以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占领市场、赢得群众,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4.坚持积极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从**区文化发展的长远出发,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开阔的视野对待世界各民族文化,积极参与同世界各种文化的对话和交流,坚持以我为主、洋为中用,辨证取舍、择善而从。要面向世界、走向世界,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对外文化贸易,做大做强吉祥**文化品牌。
5.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文化建设为了群众,文化建设也必须依靠群众。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引导支持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更好地活跃城乡基层文化生活,让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当主角、唱大戏。加强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培养文化建设骨干,提高群众文化队伍素质,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潜能。
6.坚持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要着力推动文化建设与科技进步相结合,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运用电子出版、数字影视、网络传输等现代信息技术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文化博览、动漫游戏、数字传输等新兴产业,发展高端文化产业,提高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贡献率,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提升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总体目标
到2010年,做到文化工作体制顺畅、机制规范、文化产业实力增强、精品不断涌现、设施功能配套、人才结构优化、市场开放有序、活动丰富多彩,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发展主要指标和文化综合实力居全市前列。
(四)发展战略
1、文化经济战略。积极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以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发展,以文化发展引领经济加速发展,增强像司岗里步行街、昔本咸菜厂、茶文化风情园、强力集团、韭菜坝煤业公司和温泉花园酒店等企业的文化含量,以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和产品竞争力;充分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促进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龙头带动战略。在区域发展上,重点发展城区文化产业,确立其龙头地位并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在产业门类上,重点扶持文化旅游业、广播电视业、图书出版发行业、演艺娱乐业、信息网络业等 “五大门类”的产业。在市场主体上,重点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的产业集团发展。
3、品牌特色战略。积极开发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并形成品牌链,扩大**区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区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充分发掘**区的文化资源,精心打造“五大文化品牌”,即:以佤文化为主的城市广场文化,以南美拉祜族文化为主的民俗文化,以五老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澜沧江区域、茶文化风情园和小道河省级森林公园为特色的旅游文化,以平村老区和博尚革命战争遗址为代表的革命历史文化,以《南汀河》刊物、“吉祥**”网站、**区广播电视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传媒文化。
4、科技创新战略。促进文化发展与科技进步的有机结合,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运用高新技术促进产业升级,逐步使文化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劳动技术密集型转变,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积极配合市级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催生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5、人才聚集战略。树立人才资源是文化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建立健全文化人才培养、引进、选拔和激励机制,着力培养和引进一批熟悉意识形态工作、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引进一批在区内外、市内外、省内外、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化人才,造就一批文化名人和文化经营人才,进一步健全全区“四级”文化体育网络组织机构,继续扎实抓好“三百”文化体育工程建设,推动我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保障措施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完成文化建设的繁重任务,要立足实际,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扎实工作,在重大措施上务求突破,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
(一)抓好思想道德建设工程。这是面向全社会和全体社会成员的文化建设工程,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文化建设全过程。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着力解决信念、信仰、信心、信任问题,筑牢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全社会倡导讲求诚信的行为准则和良好风气,以政务信用为关键、商务信用为重点、社会信用为基础,强化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形成诚信为本、守信光荣的社会氛围,努力打造诚信**品牌。搞好普法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法制文化,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把道德养成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着眼于建设和谐文化,充分发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载体作用,着力培育“坚韧拼搏、求实开放、团结和谐、创新超越”的**精神,不断提升全区人民的思想道德境界。
(二)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工程。文化体制的改革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公益性的文化事业,着重是加大投入;一手抓经营性的文化产业,主要是放开搞活。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改革要从内部机制入手,如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对承担公益性文化事业职能的图书馆、档案馆、文化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站等单位,要增加投入力度,同时,采取措施,鼓励这些单位面向市场,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实现从“养人”向“养事业”、“养项目”的转变,争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经营性文化产业改革要从机制创新入手,面向市场,培育市场主体,增加活力,创造经济效益,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优良的服务。
(三)抓好文化载体建设工程。当前,着重抓好四个方面:一是加快**区文化体育综合馆等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区文化形象。二是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文体服务中心及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建设“五大工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等基本文化权益。三是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方针,科学规划,理顺管理体制,实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好当前城镇化、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中的文物保护问题。重视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文化遗产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变文化遗产优势为文化发展优势。四是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要适应广大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的需要,积极组织开展广场文化、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等各类文化活动,推进单位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好节假日各种健康的民俗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使这些植根于群众生活、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文化奇葩在广大城乡竞相绽放,用先进文化占领城乡基层文化阵地。
(四)抓好文化产业发展工程。文化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当务之急是要完善以文化投资主体多元化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一要针对文化产业涵盖文化、广电、影视、旅游、商贸、工艺、教育、体育、信息等多方面的特点,研究制定一个统一的评估、统计标准,形成文化产业指标统计系统,以科学地分析、评价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二要结合全国及省制定的有关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规定,研究制定适合区情发展的文化产业政策,加大对文化产业在财政、税收、土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三要突破思想观念的瓶颈,打破部门壁垒、行业壁垒、所有制壁垒,扶持民营文化公司发展,充分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文化产业,激发民营企业家投资文化产业的热情,积极发展个体经营、合伙经营、股份合作、股份公司、外资等各种文化企业。用兴办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经验,制定专门的优惠政策,试办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
(五)抓好文化精品打造工程。努力在三个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一是在坚持“三贴近”,高扬时代主旋律上出重彩。广大艺术家、文化创作者要主动走向改革开放的第一线,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前沿,从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壮丽画卷中汲取营养,精心创作出以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展示改革成果、反映群众心声为主题的文化精品。二是在把握群众新期待、实现文化创新上展新貌。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要充分认识肩负的重大社会责任,迅速兴起文学、影视、音乐、美术、书法、摄影、舞蹈、旅游演艺等文化创作的热潮,推出文化创新力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新的精神食粮。三是在加大扶持力度、营造良好创作氛围上见成效。要制定和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各级各部门要为广大艺术家、文化创作者从事创作生产提供良好条件,充分信任他们,热情支持他们,真诚关心他们,鼓励他们积极投身到讴歌时代的伟大文化创造活动中,创作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鸿篇巨制。
(六)抓好文化发展环境工程。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动员上上下下的力量,努力培育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形成文化发展的合力。一要加大文化投入。注重履行公共文化管理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使文化公共资源配置向农村、社区、欠发达地区倾斜,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切实落实好各项文化经济政策,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二要加强舆论引导。推进思想解放,倡导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在全社会大力营造重文化、抓文化、兴文化的浓厚氛围。三要优化市场环境。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文化法制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地方性文化法规规章,把文化建设和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四要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管理服务,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具体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文化建设格局。
一、**区文化建设现状
(一)文化资源丰富。**区人杰地灵、文化昌盛,光辉灿烂的本土传承山地文化与内地文化浸溶并袭,融汇成边地多元文化。以蚂蚁堆、邦东、马台、博尚及澜沧江茶马古道和南美拉祜族文化等为特色的历史文化,以平村革命老区和博尚革命战斗历史为代表的革命历史文化,以澜沧江、南汀河、五老山、旗山、叫雨山等为亮点的山水文化,以南美拉祜族文化为特点的民族民俗文化,以碗窑土陶、昔本咸菜、稀豆粉米线和卤子米线为代表的工艺、饮食文化异彩纷呈,影响广泛。拥有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10个,其中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153项,其中有18个项目被列为全市第一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名录。区内民间文化丰富,民间艺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
(二)文化事业建设初具规模。积极筹措资金,全面完成区图书馆的新建,按部颁标准改建乡级文体活动中心5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4个。目前全区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档案馆1个、乡(镇、街道)文体活动中心10个,村级文化活动室50个。优秀文艺作品、文学作品不断涌现,杨丽萍、罗永娟等优秀文艺人才知名度日益提升。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电视覆盖率达94.98%,广播覆盖率达87.49%。《南汀河》和“吉祥**”网站的创办,初步形成了以广播电视、图书出版、文化娱乐等为重点的产业群体。
(三)群众文化艺术蓬勃发展。文学创作、音乐、歌曲、书法、摄影等艺术有所起步。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形式日趋丰富,不断组织和筹办节日文化活动、下乡服务活动、竞赛评比活动等,据统计,近年来每年平均文艺演出、民族民间广场舞、各类文化艺术展等活动达1000多场次,参与活动人数上百万人次。
(四)文化市场日趋活跃。经过近年来的培育、引导和建设,我区文化市场已形成分门类、多行业、多层次、上规模的发展态势,目前全区共有文化经营单位358户,从业人员1500人,初步形成广告、娱乐、音像、图书、网吧、茶室等几类综合型文化市场,近年来每年平均实现利润600多万元,上交国家税收100多万元,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正在呈逐年上升趋势。
我区文化建设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区文化建设总体上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迅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与实现富民强区新跨越的要求不相适应。一是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社会思想已发生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领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人们的世界观和思想道德产生深刻影响。二是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文化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文化建设投入不足,二分之一的村没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一些地方在城乡建设中缺少对文化设施项目的统筹规划,城市文化功能不强,精神文化产品的数量、质量和品种还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精品力作不够多。三是文化产业发展潜力有待挖掘。资源整合与开发不够,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有实力的文化企业数量较少。四是思想观念存在差距。一些地方和领导干部对文化认识还不到位,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五是文化体制改革滞后。改革的力度不够大,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国家和省里制定的一系列支持文化发展的政策落实不够。六是人才匮乏,文化人才优势作用发挥不足,尤其缺乏文化经营管理人才。七是**区多年来一直没有专业艺术团队,文艺创作之路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二、对策与思考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把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借鉴国外的有益文化成果结合起来,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着力建设和谐文化,着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文化创新,全面提升文化的引领能力、服务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促进全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二) 基本原则
推进文化建设必须深刻认识文化发展的规律,善于运用规律,保证文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
1.坚持先进文化引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于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全面贯彻党的文化发展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的同时,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坚持用先进文化占领思想阵地。
2.坚持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是民族的根,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任何先进文化总是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血肉相连的。因此,民族文化的创新必须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对于文化遗产,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实现新的超越和发展。推出更多既有丰厚文化底蕴,又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社会本质、符合群众审美要求的精品力作。
3.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精神文化产品既有物质产品属性,又有意识形态属性,肩负着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重大责任。加强文化建设,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不论是发展文化事业还是发展文化产业,都要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努力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以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占领市场、赢得群众,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4.坚持积极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从**区文化发展的长远出发,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开阔的视野对待世界各民族文化,积极参与同世界各种文化的对话和交流,坚持以我为主、洋为中用,辨证取舍、择善而从。要面向世界、走向世界,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对外文化贸易,做大做强吉祥**文化品牌。
5.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文化建设为了群众,文化建设也必须依靠群众。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引导支持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更好地活跃城乡基层文化生活,让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当主角、唱大戏。加强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培养文化建设骨干,提高群众文化队伍素质,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潜能。
6.坚持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要着力推动文化建设与科技进步相结合,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运用电子出版、数字影视、网络传输等现代信息技术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文化博览、动漫游戏、数字传输等新兴产业,发展高端文化产业,提高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贡献率,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提升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总体目标
到2010年,做到文化工作体制顺畅、机制规范、文化产业实力增强、精品不断涌现、设施功能配套、人才结构优化、市场开放有序、活动丰富多彩,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发展主要指标和文化综合实力居全市前列。
(四)发展战略
1、文化经济战略。积极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以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发展,以文化发展引领经济加速发展,增强像司岗里步行街、昔本咸菜厂、茶文化风情园、强力集团、韭菜坝煤业公司和温泉花园酒店等企业的文化含量,以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和产品竞争力;充分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促进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龙头带动战略。在区域发展上,重点发展城区文化产业,确立其龙头地位并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在产业门类上,重点扶持文化旅游业、广播电视业、图书出版发行业、演艺娱乐业、信息网络业等 “五大门类”的产业。在市场主体上,重点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的产业集团发展。
3、品牌特色战略。积极开发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并形成品牌链,扩大**区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区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充分发掘**区的文化资源,精心打造“五大文化品牌”,即:以佤文化为主的城市广场文化,以南美拉祜族文化为主的民俗文化,以五老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澜沧江区域、茶文化风情园和小道河省级森林公园为特色的旅游文化,以平村老区和博尚革命战争遗址为代表的革命历史文化,以《南汀河》刊物、“吉祥**”网站、**区广播电视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传媒文化。
4、科技创新战略。促进文化发展与科技进步的有机结合,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运用高新技术促进产业升级,逐步使文化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劳动技术密集型转变,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积极配合市级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催生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5、人才聚集战略。树立人才资源是文化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建立健全文化人才培养、引进、选拔和激励机制,着力培养和引进一批熟悉意识形态工作、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引进一批在区内外、市内外、省内外、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化人才,造就一批文化名人和文化经营人才,进一步健全全区“四级”文化体育网络组织机构,继续扎实抓好“三百”文化体育工程建设,推动我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保障措施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完成文化建设的繁重任务,要立足实际,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扎实工作,在重大措施上务求突破,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
(一)抓好思想道德建设工程。这是面向全社会和全体社会成员的文化建设工程,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文化建设全过程。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着力解决信念、信仰、信心、信任问题,筑牢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全社会倡导讲求诚信的行为准则和良好风气,以政务信用为关键、商务信用为重点、社会信用为基础,强化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形成诚信为本、守信光荣的社会氛围,努力打造诚信**品牌。搞好普法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法制文化,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把道德养成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着眼于建设和谐文化,充分发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载体作用,着力培育“坚韧拼搏、求实开放、团结和谐、创新超越”的**精神,不断提升全区人民的思想道德境界。
(二)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工程。文化体制的改革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公益性的文化事业,着重是加大投入;一手抓经营性的文化产业,主要是放开搞活。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改革要从内部机制入手,如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对承担公益性文化事业职能的图书馆、档案馆、文化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站等单位,要增加投入力度,同时,采取措施,鼓励这些单位面向市场,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实现从“养人”向“养事业”、“养项目”的转变,争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经营性文化产业改革要从机制创新入手,面向市场,培育市场主体,增加活力,创造经济效益,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优良的服务。
(三)抓好文化载体建设工程。当前,着重抓好四个方面:一是加快**区文化体育综合馆等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区文化形象。二是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文体服务中心及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建设“五大工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等基本文化权益。三是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方针,科学规划,理顺管理体制,实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好当前城镇化、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中的文物保护问题。重视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文化遗产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变文化遗产优势为文化发展优势。四是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要适应广大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的需要,积极组织开展广场文化、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等各类文化活动,推进单位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好节假日各种健康的民俗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使这些植根于群众生活、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文化奇葩在广大城乡竞相绽放,用先进文化占领城乡基层文化阵地。
(四)抓好文化产业发展工程。文化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当务之急是要完善以文化投资主体多元化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一要针对文化产业涵盖文化、广电、影视、旅游、商贸、工艺、教育、体育、信息等多方面的特点,研究制定一个统一的评估、统计标准,形成文化产业指标统计系统,以科学地分析、评价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二要结合全国及省制定的有关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规定,研究制定适合区情发展的文化产业政策,加大对文化产业在财政、税收、土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三要突破思想观念的瓶颈,打破部门壁垒、行业壁垒、所有制壁垒,扶持民营文化公司发展,充分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文化产业,激发民营企业家投资文化产业的热情,积极发展个体经营、合伙经营、股份合作、股份公司、外资等各种文化企业。用兴办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经验,制定专门的优惠政策,试办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
(五)抓好文化精品打造工程。努力在三个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一是在坚持“三贴近”,高扬时代主旋律上出重彩。广大艺术家、文化创作者要主动走向改革开放的第一线,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前沿,从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壮丽画卷中汲取营养,精心创作出以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展示改革成果、反映群众心声为主题的文化精品。二是在把握群众新期待、实现文化创新上展新貌。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要充分认识肩负的重大社会责任,迅速兴起文学、影视、音乐、美术、书法、摄影、舞蹈、旅游演艺等文化创作的热潮,推出文化创新力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新的精神食粮。三是在加大扶持力度、营造良好创作氛围上见成效。要制定和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各级各部门要为广大艺术家、文化创作者从事创作生产提供良好条件,充分信任他们,热情支持他们,真诚关心他们,鼓励他们积极投身到讴歌时代的伟大文化创造活动中,创作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鸿篇巨制。
(六)抓好文化发展环境工程。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动员上上下下的力量,努力培育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形成文化发展的合力。一要加大文化投入。注重履行公共文化管理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使文化公共资源配置向农村、社区、欠发达地区倾斜,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切实落实好各项文化经济政策,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二要加强舆论引导。推进思想解放,倡导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在全社会大力营造重文化、抓文化、兴文化的浓厚氛围。三要优化市场环境。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文化法制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地方性文化法规规章,把文化建设和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四要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管理服务,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具体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文化建设格局。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加快文化建设现状调研报告》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