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优化村级管理推进特点建设分析建议

发布时间:2022-01-16 15:28:53 | 来源:网友投稿

对农村的有效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前提。深入分析农村管理生态环境、优化村级管理,对于完善农村管理体制、制定有效涉农政策,对于引导农村文化健康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村级管理特点分析

   (一)复杂性和多样性并存。农村存在着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各种或明或暗的矛盾,一方面是宗姓关系、亲戚关系、伙伴关系;一方面是宗姓矛盾、派系矛盾、历史矛盾和现实利益矛盾;造成了农村管理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局面。

   (二)差异性。一是村风民风的差异。多数农村的干部群众淳朴敦厚,诚实可信,热情好客;但也有极少数村的群众非常难缠,唯利是图,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现了农村村风的差异。二是自然条件的差异。农村所处的地理条件千差万别,一乡之内有优劣,一村之内有分别。三是经济发展的差异。农村集体经济的强弱与群众经济现状都表现在管理上的差异。群众的经济条件好,无暇顾及村里的工作,管理相对容易一些。群众经济状况差的村,发展没有出路,百千双眼睛盯着村干部,管理起来要应付各种各样的复杂局面。四是教育水平的差异。整个村庄主流的教育水平同样影响村务管理;做为管理者的干部,其个人素质也影响村务管理,造成工作的差异。

    二、农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管理主要由管理主体、管理对象和管理体制三个因素构成。在此对其一一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管理主体方面的主要问题

    1、地位的多变性与组织的松散性。乡镇干部虽然工作在最基层,却没有执法权,先靠做群众思想工作,靠与农村干部群众的感情和关系来完成工作任务,随着农民对乡镇政府依法行政要求的不断提高,这种工作方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工作中老办法不好用、新办法不会用,工作难度加大。农村干部每三年海选一次,届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原因,都可以造成干部的调整,可以说农村干部队伍是一支很不稳定的队伍。村干部的频繁更迭,村务管理缺乏长期规划的基础,进而危及到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2、干部的存在性与个人利益性。农村干部工资微薄(一般720-1200元/人年),主要依靠农副业家庭经营收入维持家庭的生存和发展,当干部的收益远低于从事其他职业。村干部存在于村民之中,自己的家庭、后代亦在其中,管理中时刻受到显现的和潜在的因素的影响。这使得农村干部在管理中既要完成上级的任务,又要使群众认可;在上级要求和村民利益中寻找平衡点,来实现自己在族群中的存在和在基层组织中的存在。

    3、干部整体素质的限制性。以山东省某县为例,农村干部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大约占干部总数的60%,小学与高中所占的比例大致持平,还有极少数文盲半文盲。文化水平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干部科学决策的能力,限制了干部的管理水平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二)管理对象方面的主要问题

    1、经济多样性。由于农民家庭个体能力不同、家庭情况不同、经济条件不同,农民从事的主要职业有所不同,大部分是农业劳动者、打工者、农民工,少部分人发展成为私营企业主、经商者、农村服务者。贫富的差距和逐步的固化,在农村内部出现阶层分化。

    2、文化的差异性。传统的文化是中国农村的灵魂,老人们的言传身教,诚实本分、勤劳节俭的淳朴民风得以沿继。同时在外求学者、经商者、外出打工者带来新的思想理念,形成了个性张扬、自由奢侈的有着浓郁现代文明气息的农村文化群体。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激荡,表现在农民身上是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差异,为人处事上的差异和性格的差异,表现在管理上是依法管理与传统管理的混合。

    3、心理的复杂性。部分农民的暴富与骤贫引发心理失衡,使得农民自卑心理与个性张扬存在同一个体内。对社会的发展、国家的政策、农村的管理,农民有着复杂的心理,一方面对国家的“三农”政策给予认可,一方面又担心政策是否能落实到自己身上;一方面要求融入市场经济大潮中,一方面对自己又缺乏信心;一方面盼望村务管理规范,一方面为了自身利益又在破坏这个规范。农村浮躁的社会心理已经影响到农村的管理。

    4、社会诉求的差异性。家庭富裕的要求村里改善基础设施,普通户要求村委提供技术信息等多种服务,拓宽经济发展的路子;贫困的家庭要求得到社会的救助,找到脱贫致富的路子。

   (三)当前农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涉农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执法体制有待完善。由于一些部门规章与法规相冲突,在某些情况下,造成守法的干部干不成事,要被上级组织戒免,不守法的能干成事,但容易引起群众上访和行政诉讼,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2、农村管理组织体制不能完全符合需要。乡镇干部在政策制定上没有决策权,工作落实上没有执法权,出了问题还要承担责任;有的时候被迫选择违法行政,来保证自己的职位或者说饭碗。乡村两级与上级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基层工作的情况难以反映到政府决策中去,造成决策与实际相背离。同时,对乡村工作的考核机制不能完全达到促进工作的目的,有些考核方式迫使基层忌病讳医、欺上瞒下;比如对信访工作的考核不是看为群众解决了多少问题,而是按信访量扣分,造成大量的群众上访没有文字登记,基层解决了问题却不愿拿出来汇报。
     3、基层组织制度不完善,村支部、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关系不理顺。 “两委”职责不清,村支部、村委会关系不协调。有些村干部对村党支部、村委会的职责权限认识不清;有的村 “两委”职责权限、成员分工等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造成工作避重就轻、相互推诿,导致整体工作被动、落后。有的村支部、村委会“各拿各的号,各吹各的调”,内耗严重,令村民无所适从。不仅极大地削弱了组织的战斗力,而且导致许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4、集体资产使用的监督机制、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的有效机制不完善。当前,乡镇实行“双代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财务管理无绪的状况,约束了村干部的行为,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管理监督问题,主要原因是“双代管”侧重于监督村集体资金的使用,而缺乏对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管理。

    三、优化村级管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涉农法律法规,理顺基层执法管理体制。一是加强农村工作调研,逐步完善涉农的法律法规,使法律法规更符合农村实际。比如,可以考虑适当延长农村干部任期,可以考虑每届五年,给农村干部相对长一些的施政时间,保障农村干部队伍的稳定,形成村委的长期工作规划,避免一些管理上的短期行为。二是逐步理顺法律法规与行政管理的关系,健全基层执法管理体系。加大行政改革力度,把行政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人员编制管理、工作权限、行政方法、目标考核等都要依法进行,对一些重点部门要加大违法预防和惩戒力度,比如计划生育工作,在一些工作落后的地方,可以考虑由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主导,对外出逃避计划生育管理的人员加大管理力度;计划外怀孕可以由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主导强行引流产,不要等到生育了再处罚,造成违法的即成现实。三是理顺基层执法管理体制,切实推进基层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维护基层的社会稳定与发展。可以考虑县级执法部门向基层延伸,在县级执法部门不能顾及的边角,适当地扩大乡镇基层如综治办、司法所、计划生育办公室、土地管理等部门的执法权限,或者可以说适当地分配给乡镇一些执法权,提高农村管理工作效率,维护基层的社会稳定。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完善干部管理体制。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对农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的施政能力。二是创新和完善农村干部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农村干部任期承诺制和年度工作目标公示制。一届干部要有届内工作规划,并对全体村民进行承诺,签定承诺书,每年干部要对村民公开年内工作目标,多数村民不认可的责令重做工作目标,连续二年完不成工作目标的,群众可以提前改选村委。三是完善政绩考核机制,考核方案要体现出工作的结果与过程并得,即要对已经做的工作给予肯定,又要对未解决的问题有所督促。

    (三)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处理好村支部、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加强对村干部教育整顿,理顺村支部、村委会的关系,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理顺村委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建立规范的村集体经济的保值增值制度。明确责权,对集体资产可以参照公司经营的模式,签定经营管理的合同,定出保值义务和增值责任,对造成集体资产流失的或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四)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全面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乡村两级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丰富群众教育内容,加强对农民的普法宣传、科技培训、健康文化的传播、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服务;积极引导群众,从思想上改造农民的面貌,塑造良好的村风民俗。针对农村信息闭塞的实际,疏通信息交流渠道,加大科技信息服务;大力宣传科学卫生的生活习惯,加强对公共场所的管理,努力塑造整洁的村居环境;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娱乐场所,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禁止婚丧事大操大办、人情礼负担过重,积极引导,以疏代禁,形成文明节俭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推荐访问:村级 推进 优化 建议 分析

本文标题:优化村级管理推进特点建设分析建议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116/77934.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优化村级管理推进特点建设分析建议》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