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关于*区农业综合开发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的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2-01-17 15:23:24 | 来源:网友投稿

2007年,*市*区被湖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批准为“农业综合开发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区”。围绕这项工作,*区农业综合办公室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置下,按照“理清思路、完善规划、启动试点”的要求,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基础工作。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出台,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坚强后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有效途径。如何贯彻落实好这项利民政策,如何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成为摆在农发工作人员面前的一项新课题。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在学政策中干工作、干工作中总结经验,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对项目区的规划及发展前景进行了一次课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示范区目前的基本情况  

示范区位于*的西北部,有汉十高速路贯穿其间,东部自北向南与孝昌县相邻,南临黄孝路,西沿107国道,北部与肖港接壤。项目区涉及朋兴乡的五红、朋兴、长风、华光、建光及新铺镇的徐山、红卫共7个行政村,示范区总人口15260人,总面积34386亩,治理面积29529亩。其中:耕地及农用地面积26004亩、建设用地及水利设置用地4412.1亩、未利用地等381.9亩。经测算人均耕地面积1.94亩。项目区内基本没有工业项目,农民主要从事农业耕种,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兼种其它经济作物,部分人员从事第三产业。农业生产技术含量低,耕地的产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耕地本身的质量和项目区的农田水利设施状况,历史上一直是易涝、易旱的区域。  

二、示范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看,项目内总的形势较好,部分农民比较富裕,社会较稳定。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而又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1、村级经济实力薄弱,牵引力不大。项目区内所辖的七个行政村中不同程度地背负了农业税尾欠这一大“包袱”,加上长年对公益事业、基础设施配套及文教卫生等项目的投入和建设,大部分村的村级债务极其沉重,少则数千元,多则上万元。村级经济实力薄弱,包袱沉重,使经济发展难以形成牵引力、向心力。  

2、传统农业难以拓展,支撑力不强。项目区内农业资源、家畜产品是主要经济支柱。但由于受地理位置、市场等因素的制约,农业产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同时,传统农业还受自然灾害、市场供求等因素影响,处在一种靠天吃饭的极不稳定的状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十分有限。  

3、农民增收门路狭窄,增长点不多。传统的农业生产只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致富”问题。大部分农民把增收的希望寄托在外出打工上。虽然收入相对较高,但受群众观念、农民素质、就业门路所限,盲目性大,流动性强,难以稳定就业,也不是长远之计。  

4、社会事业建设滞后。农村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因病返贫现象普遍。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全镇所有的村没有文化活动室和相应图书室,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财力紧缺,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5、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严重匮乏。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一是示范区部分村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观念面前力不从心。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做“撞钟和尚”、做“太平官”。四是农村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五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6、村镇建设杂乱无章,新农村建设亟待科学规划。一是农户住宅位置沿袭历史,随处而建,比较零乱。二是农户基本没有环保意识,随意堆放农作物副产品、肥料等,卫生差,秩序乱,脏乱差问题十分突出。  

7、劳动力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突出表现为思想保守,“小富即安”,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要求差距较远。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新科技的能力。  

8、农业基础设置落后。一是示范区耕地面积没有进行格田化,地块零碎,分散而无规则。水系纵横交错,废沟废坑塘零乱,且占地较多,分割田块,对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机械化发展极为不利。二是示范区内水利设施大多年久失修,渠道损毁严重,有些渠道淤泥积深,导致农田抗旱排涝能力大大下降,不能发挥其正常的排灌功能。三是示范区土地利用停留在粗放型生产的低水平上,农业技术力量不足,耕作条件受限制,主要是人畜耕种,机械化程度低,不能适应农业综合开发形势的需要。三是农田内道路缺少规划,分布不合理,路面标准低,使得农民不仅实际耕作距离加大,下田时间延长,而且直接导致机耕道路占地面积增大,农业用地有效利用系数减少。  

三、示范区项目建设的现实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高度关注和一系列农村综合改革政策的出台,示范区内人民群众的生活、用地等各种矛盾日渐突出,以农业综合开发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示范区建设尤正是为适应这种现实需要而提出的。  

1、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满足农民期盼。在调研中感到,广大农民群众对农业综合开发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示范区建设的积极性是比较高,参与意识也比较强,心中充满对新农村美好生活的期待。党中央和各级政府实施的各项惠农政策,使农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对党和政府的希望和期待比以前更强烈了。  

2、积极规划统一部署,明确发展思路。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和布置新农村的建设工作,把今年作为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年,积极谋划,确保示范区建设稳步快速推进,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此在2007年春节前后,乡(镇)村委结合农村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分别召开了村委扩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广泛的民主的讨论,着重研究和部署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了发展规划和建设的内容,结合示范区内各村的村情,确定了新的一年里新农村建设发展思路为:以区委、区政府1号文件精神以及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工作意见为指导,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扩大现代农业生产规模,做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新农村建设突破性进展。  

3、积极申报农发项目,加大建设力度。示范区内的各行政村在乡(镇)党委政府的大力帮助和指导下,以农业综合开发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为契机,积极与各村帮扶单位联系,根据农村发展实际,编制了多个建设项目报告,大力争取上级单位的项目支持。吸引各项支农资金统筹运用,如:国土资源部门的土地整理项目、水利部门的安全饮用水工程和渠、塘治理工程、交通部门的道路建设项目等工程。确保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最有用的地方,促进全村的新农村建设。  

4、积极谋求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通过实际调研我们可以看到村民对收入的增加非常重视。村委同志积极思考,出谋划策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他们鼓励农民因地制宜进行绿色蔬菜和优质农作物的种植,发展现代农业,建立示范基地。根据各自的实际做好生产发展,确保收入能稳步持续增长。  

四、示范区项目建设的设计理念  

农业综合开发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之一,是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是立足于现实条件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有利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社会文明,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焕发农村社会活力,改变农村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因此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有序推进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骋请具有丙级、甲级资质的*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专家教授历时五个多月,采取走访座谈、现场踏勘的方法,广泛听取了示范区内地方政府、各部门以及广大农民的意见,进行了科学规划。其项目设计指导思想是:*区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总体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以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基础,以发展农户经济为支撑,以教育农民和创建文明为手段,开展“富、靓、智、乐、和”五进农家活动,从集聚发展、节约土地和整治村庄面貌出发,在继承原有村庄原理的基础上,通过整旧添新,拓展空间,完善农业基础配套设施,构造全新的新农村。  

在示范区的选择上,我们着重考虑了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村民要有积极性;二是经济基础较好,居住相对集中或易集中;三是土地整理的条件较好;四是产业特色突出,带动性较强;五是根据区域特点,可打破自然村格局,规划建设特色产业新村。  

依据此原则,我区选择了朋兴乡的五红、朋兴、长风、华光、建光及新铺镇的徐山、红卫共7个行政村作为*区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在设计中做到线、片、点相结合。其中:“线”的选择为:107国道为线自北向南沿线开发;“”的选择为:以五红、朋兴、长风、华光、建光五个行政自然村为片区,主要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兼种其它经济作物;“”的选择为:以长风、五红为点进行田间治理,并向周边扩展,以徐山、红卫作为特色产业村,大力发展优质香稻等,做强做大品牌。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始终做到系统性、前瞻性和可行性的统一,既要严格标准,又要符合实际。在建设模式上,力求自然和谐、形式多样;在建设方法上,一次规划、分次实施,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系统性——依据统筹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正确把握四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使规划成为有机统一的整体。前瞻性——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制定规划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把标准定得高一些、超前一些,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可行性——立足各地农村实际,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做到高标准建设与农民的承受能力相统一,不搞“一刀切”。制定规划应详细周密,既有总体安排,又有阶段目标;既有任务要求,又有落实措施。  

坚持以人为本,体现群众意愿。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使新农村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把新农村建设与农民求富、求安、求乐、求美、求和谐的要求结合起来,激发新农村建设的原动力。充分尊重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权利。  

坚持和谐为本,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发展农村“路、水、电、医、学”等公共事业,规范和完善农村低保和特困户救济制度。把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结合起来,把村庄整治与新村建设结合起来,完善基础设施,治脏、治乱、治差,改水、改路、改厕、改厨、改圈,实施“净化、绿化、美化”工程,营造良好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重点以改善农田基础设施为主,尽量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方便农民生产和生活,满足机械耕作的要求,并且充分考虑目前的水利设施运行与管理习惯,为人民群众造创良好的生产种植环境。  

五、示范区项目建设资金的分配情况  

按照国家批复文件,*区2007-2009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引导支农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总投资规模为9000万元。  

土地治理投资30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500万元,省财政配套资金600万元,*区财政配套资金15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750万元,分三年实施,改造中低产田近3万亩。1、水利措施计划投资1707.8万元;2、农业措施计划投资873.21万元;3、林业措施计划投资220.29万元;4、科技推广措施计划投资165万元;其它工作及措施计划投资33.75万元。  

整合其它支农资金6000万元。其中:农村饮水安全水利部门投入1000万; 测量配方、农技推广、沼气建设、优质稻良种基地、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植保机防服务农业部门投资1000万; 机补贴农机部门投资100万; 建设乡村公路交通部门投资1200万; 生态林、经济林、防护林建设林业部门投资70万; 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部门投资200万;校及文化活动场基地教育文体部门投资200万; 特困救济、村级组织建设民政部门投资200万; 畜禽防疫免疫畜牧部门投资60万; 水产养殖基地示范水产部门投资60万;农民训投资300万;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100万; 村级警务室建设投资100万; 绿色环保示范村投资100万; 科技推广、培训投资50万; 支农项目资金协调投资100万; 土地利用规划投资1060万. 农村医疗建设投资100万。  

六、示范区项目完成的措施保障  

综合治理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诸多部门和相关单位,难度大,因此要保证支持新农村建设示范区项目的顺利实施,必须建立一个规范、高效的实施机构。  

一是组织保障。*区农业综合开发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项目实施机构分三个层次:项目领导小组——项目管理办公室——项目承建单位。项目领导小组由*区区长杨军安为组长,副区长邓道伟、谢东安担任副组长。区发展计划局、区财政局、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环保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科技局、农机局畜牧局和所涉及的乡镇等部门主要领导人组成,统一领导项目实施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下设项目管理办公室,项目管理办公室设在*市*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要负责对项目工程的监督和检查,开展日常事务工作;项目承建单位由专业施工机构承建,具体通过招投标工作来完成,负责项目的建设任务,并落实项目领导小组、项目管理办公室的决策。  

二是制度保障。  

(1)编制方案适时机动制。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之后,项目管理单位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建设内容,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委托专业机构编制施工方案,量化目标,根据不同施工条件和特点,采取不同施工组织形式和方法。一是土方工程: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安排在作物收获后,后期作物种植前,抢时间进行集中会战;二是石方混凝土工程:组织专班进行施工,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采取长期不间断进行施工的方法;三是造林工程,利用有限的造林时间,采取集中人力、物力会战的施工顺序。  

(2)项目招标投标制。本次项目工程量大,要动用大量的机械设备和专业的石方工程队伍。为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建设时拟采取通过公开的招投标制,选择有资质有能力的施工建设单位施工。还将对施工单位实行“五定”,即:定工程、定任务、定标准、定时间、定奖惩,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3)工程质量监理制。在项目的实施中,项目实施单位将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监理单位对项目实行监理,并与项目监理单位签定项目监理合同,依据合同要求项目监理对工程建设合同进行全面的管理,按照建设合同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工期和质量,并协调各方关系,保证项目的建设时间、建设标准和工程质量。整个工程质量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区农发办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系。项目监理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实行严格的签单验收制,项目建设中所使用的施工材料、设备都需要得到监理人员的认可签字,否则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没有项目监理签字认可,不得拨付工程进度款,不得进行竣工验收,监理人员可随时对工程进行监督检查,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工程不得签字,并有权责令返工。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施工合同,严格执行,保时、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  

(4)项目建设专家咨询制。成立由有关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咨询组和技术小组,对项目区综合治理进行专门研究、咨询,为规划实施提供智力支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5)建设过程项目公示制。将整个项目区的范围、面积、工程数量以及项目实施的各项管理制度、进展状况等进行网上公示,以接受社会监督。  

(6)项目资金专项管理制。资金是项目的支撑,资金保障对项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加强资金管理,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因此,必须建立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和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资金管理办法。做到专款专用,专项管理、专人专帐、独立核算、事前审查、事中监督、事后检查,定期不定期地开展项目资金专项检查,强化资金管理监督,严禁资金被挤占挪用,切实把资金用于项目建设与管理。按照工程的进度监督项目资金使用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坚决按照项目资金管理制度严肃查处,以保障项目资金的正常运转。  

三是技术保障。该项目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示范区项目,*区委、区政府给予高度的重视,抽调了一批精干的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组成工作专班,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保障。本项目规划设计工作由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承担,根据本次项目实施的相关要求,技术设计小组把规划设计中所需收集的各种文字资料和图件资料列表,由*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指派专人到相关单位收集;规划设计组有针对性地到项目区实地踏勘,主要了解项目区的地形、地貌、水源、沟渠布置、种植制度、基础设施等情况,并针对规划设计中可能涉及的具体问题向当地基层干部、农民征求意见,与当地农业、水利专家共同确定规划思路;项目规划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邀请当地相关专家和当地地方领导召开了规划设计方案初步评审会,针对规划设计思路征求了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并请相关部门和专家对规划方案提出的意见出具了书面材料,以保证本项目规划能更贴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在熟悉资料、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与技术小组的专家协商,初步确定了示范区内沟、渠、路等主要工程的规划布置方案。在内业处理过程中,规划设计组根据土地治理规划设计有关规范,对水利措施、农业措施、林业措施、科技推广措施及其单项工程进行具体的规划设计。规划设计完成后,进行工程投资预算,编写规划设计报告。整个土地治理规划包括三项内容,规划设计、文本撰写和预算编制,其中工程设计是规划的中心环节。根据示范区实际情况,规划设计工程任务主要包括: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土壤改良工程设计、道路防护林工程设计及各种单体工程设计。  

七、示范区建成后的预期效果  

一方面,经济效益得以体现。(1)改善农业基础环境,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条件。通过综合治理,将形成较规整的田块,配套较完善的机耕道路系统、农田灌排系统和农田防护系统,为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等奠定基础。为引进和采用农业新技术、转变小农经济观、运用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方法、建设新型的农业生产基地、充分发挥当地气候优势提供条件。(2)提高耕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通过综合治理,示范区内的有效耕地数量将会增加。通过综合治理,示范区内农田道路、灌溉排水工程将全部配套,建立起互联互通的道路网络和灌排网络;示范区内高低不平的耕地将得到一定程度的平整,形成路成框、林成行、沟成网的生产布局模式,增强了耕地的保水、保肥、抗灾能力,从而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增长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3)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地利用结构。示范区通过综合治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重新组织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以达到增加耕地的目的。治理后示范区耕地面积由原来的26004亩增加到26625.9亩,新增耕地622.05亩;同时,农田道路及农田水利设施配套之后,示范区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化。(4)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稳定农村社区。综合治理后,农村生产生活面貌、农业生产条件以及农业生产的效益、将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善和提高,进一步调动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解决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改革,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进一步接近;同时通过合理、合法的土地权属调整,明晰了土地产权关系,可以减少今后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各种纠纷,有利于保持示范区的社会稳定。(5)发挥示范作用,推动土地治理事业的发展。本项目的实施,将为*区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新农村建设积累经验。规划实施后,示范区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和经济效益,将使广大农民群众感受到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是一项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事业,有利于增进广大农民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支持和理解,增强农民“切实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的意识及参与土地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进一步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  

另一方面,生态效益得以改善。通过土壤改良、农田水利、道路以及农田防护林工程的建设,使示范区的生态环境和农田小气候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耕地排涝能力与抗旱能力将会得到实质性增强。因此,综合治理后,示范区的资源配置效率将得以较大的程度的提高,建成优良的农业生态环境系统。  

八、示范区工作的发展方向  

目前,*区农业综合开发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进展顺利全面完成了前期准备各项工作,按照项目规划,十月份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了保障该项目起到示范区的作用,发挥出更大的效益,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做好也下几项工作  

1、着重抓好村级产业规划工作,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要把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突出特色。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注重发挥本村产业大户、致富能人的带动作用,引导农民走致富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大有可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经之路。现阶段项目区发展式还是以“单打独斗”为主,很难形成规模,更谈不品牌效应。同时,也增加了生产的成本。建立新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走合作生产、合作经营之路是解决这个问题很好的办法,而且切实可行。  

2、努力加强教育农民素质教育,加深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调研中可以发现绝大部分的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是非常关心的,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很高的积极性。但有不少村民认为建设新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就是上级给钱给物给政策,许多农民都在观望,有的原来想干的事都不干了,就等着天上掉馅饼;有的农民认为新农村建设又是搞形式、走过场、瞎折腾,致使许多农村组织化、规模化的集体项目搞不成。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加强引导,搞好宣传教育。同时,我们还要培育造成就新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只有农民的思想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有希望。不断的进行教育宣传,使他们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正确的认识。   

3、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保护好资源环境。在全面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注重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大力发展有机种植,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积极做好改水、改厕、改厨工作,全面保障群众的健康生活,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4、从农民最关心、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对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进行通盘考虑,做到着眼现实,先易后难。充分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示范区的优势整合各类支持的力量,把最需要解决的基础建设项目做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窝地抓,一件实事一件实事地抓,把好事办好,真正做到得民心,顺民意。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巨大魅力,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来。  

   

推荐访问:支农 新农村 统筹 调查报告 试点

本文标题:关于*区农业综合开发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的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117/78244.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关于*区农业综合开发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的调查报告》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