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全市卫生事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2-01-20 15:17:21 | 来源:网友投稿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的健康是科学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发展经济的目的,是卫生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进一步把握卫生事业科学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全市卫生事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卫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及省卫生厅的领导下,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卫生事业发展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注重保障民生、改善服务,全面推进了我市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近两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在提高城市居民医疗服务水平的同时,着力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联动机制,努力推动城乡互补互动、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卫生服务差距,城乡卫生基础设施同步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进,医疗卫生惠民利民政策不断完善,疾病防控能力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卫生执法监督、中医药工作不断加强,医院管理、医德医风建设扎实推进,形成了城乡卫生事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医疗卫生资源状况: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566家,其中综合医院6家,中医医院3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6家,乡镇卫生院12家(中心卫生院4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家,卫生监督所2家,妇幼保健站2家,中心血站1家,个体诊所315家,村卫生所(室)171家。全市共有床位1615张,每千人拥有床位3.5张;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523人,其中正高职称11名,副高职称140余名;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3.14名、执业护士2名。

(二)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配置情况:近年来,通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使我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相继建成了市中心血站采供血大楼、市紧急救援中心、市二院传染病区和县医院传染病科、市、县疾控中心检验楼、市妇幼站、县医院和县、区中医院门(急)诊楼等项目;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1个;12所乡镇卫生院门诊楼全部建设完成,配备设备均在20万元以上,除了必要的医疗设备外还配备了电脑,实现了疫情网络直报延伸到乡镇的目标;全市138个行政村均设有村卫生室,其中114个村卫生室达到了“三室”分设的标准。另外,我市还争取到采血车、快速检测车、执法监督车、现场取证设备、检验设备、电脑等办公设备,全市城乡卫生服务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为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卫生服务状况:2008年全市各级各类医院、卫生院总诊疗人次为863102人次,住院人数为36719人。县及县以上医院住院病人治愈率为56.1%,好转率为44.1%,死亡率为1.3%;乡镇卫生院出院病人治愈率为69.8%,好转率27.7%,死亡率为0。县级医院病床使用率为67.4%,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率为69.6%。孕产妇系统管理率100%,住院分娩率99%,新法接生率100%,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为0,孕产妇死亡率连续两年为0,没有发生新生儿破伤风病例,婴儿死亡率为1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0.72‰。新生儿建卡、建证率均为100%,“四苗”全程合格率为94.19%,卡介苗接种率99.82%,糖丸投服率99.12%,百白破接种率96.53%,乙肝疫苗接种率98.65%,首针及时率99.63%,麻疹疫苗接种率92.23%。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6种、5009例,报告发病率1065.29/十万,同比下降20.64%,死亡率为0.65/十万。相应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二、当前我市卫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卫生厅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卫生系统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突破,但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审视我市卫生事业的发展,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人群主要健康问题:老龄人口剧增带来的防病治病新问题。人口老龄化导致慢性病患病率和伤残率明显上升,老年疾病的医疗、预防、康复和护理服务需求日益增加,老年医疗保健服务费用增长;**作为一个资源型工矿城市,由于三废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居民不良卫生习惯,对健康产生极大影响,当前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以及心脑血管、呼吸系统、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

(二)资源配置问题:卫生资源的布局和结构不合理,卫生资源在区域配置、内部结构等方面大而全、小而全,市区医疗机构资源浪费与不足并存,难以形成区域内卫生资源的合力优势;农村及城市社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仍是卫生工作的薄弱环节,设备配置不够完善,人员结构不太合理,社区全科医生匮乏,医疗卫生服务条件还没有彻底改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功能还不够完善;3家市直医院与省内其它市州相比,规模最小、基础设施也比较差,市直两家综合医院目前均未设置ICU病区;市卫生监督所至今无固定办公场所,一直租用卫生局和药检所的办公用房。

(三)卫生经费问题:卫生事业投入不足,医院补偿机制不完善,医疗技术劳务项目收费标准偏低,不能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质淡化,医院运营困难的局面尚未得到彻底扭转。

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主要有这样几点:在思想观念上,科学发展的理念和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意识还没有完全树立;在工作思路上,统筹协调、推动科学发展的制度机制还不够完善;在工作落实上,方法和措施不够全面扎实;在发展方式上,缺乏稳定的卫生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在工作创新上,破解热点问题和突出矛盾的措施相对较少;在具体行动上,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成效还不明显。

三、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一)正确认清形势,坚定发展信心,牢牢把握卫生事业发展的机遇

今年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面临困难最大、挑战最严峻的一年,但对卫生事业的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首先,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卫生工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的任务和要求。在思想认识上,要充分判断和正确分析面临的新形势,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定改革与发展的信心,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卫生改革发展的任务。在工作思路上,要着力提高领导卫生工作科学发展的能力,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找出影响和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加以解决。在工作方法上,要统筹兼顾,注重解决好卫生事业发展的质量与速度、农村与城市、硬件与软件、预防与医疗等关系,实现卫生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次,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重大战略举措,包括卫生在内的公共服务支出大幅增加,为我们全力抓项目、增强发展后劲,加快发展步伐带来了非常难得的机遇。卫生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进一步加强城乡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而且可以逐步扭转我市城乡卫生资源配置中长期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的问题。第三,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相应增加,健康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看的上病、看的好病、看的起病,既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能力的动力,也是卫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二)明确工作重点,破解发展难题,努力开创全市卫生工作新局面

1.抓项目,增强卫生事业发展后劲。项目体现卫生事业发展后劲,决定卫生服务能力的高低。加快我市卫生事业发展,最现实的途径就是抓项目,通过项目建设促进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目前,中央和省上新增卫生项目投资已下达我市1630万元,包括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人民医院住院楼、市疾控中心甲、乙类急性传染病检测中心实验室和20个村卫生室等项目。近两年中央和省上将有更多的资金投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我们要抢抓机遇,提前谋划,全力以赴争取新的项目。今年我们将把加强市、县、乡三级急救网络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一个突破口,构建统一调度、反应迅速、运转高效、覆盖全市的紧急医疗救援体系,进一步提高我市医疗救治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计划建设**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河西堡镇和永昌县分中心、2个网络医院急诊科、1个急救站和12乡镇卫生院急诊室。为12个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急救车辆,实现120急救网络延伸到所有乡镇、覆盖全部农村人口的目标。争取立项建设市卫生监督所综合办公楼,依托市第二人民医院建设精神病防治科。

2.抓建设,提高卫生服务能力。卫生服务能力的高低,是医疗卫生机构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强卫兴医的关键。卫生服务能力的提高不但取决于卫生基础设施的改善,还决定于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和科学规范的管理。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更要牢固确立“人才兴医”的战略思想,加快建设一支适应卫生服务需求、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卫生专业人才队伍和卫生管理队伍,为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通过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人才评价手段、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在重点领域和重点学科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整体提高我市医疗技术水平。

3.抓改革,激发卫生事业发展活力。积极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认真做好医疗卫生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现事业单位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打破“大锅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卫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积极推行“以奖代补”政策,真正使政府的投入变“养人”为“办事”,使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重点由医疗服务向公共卫生服务转变,由追求经济效益向注重社会效益转变。继续完善药品网上询价采购、医药分开核算、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药品销售零差率和济困病床制度。在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实行门诊病历“一本通”和检查结果互认制度。探索建立药品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制度。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进一步降低卫生费用,减轻病人负担。在市直医疗机构推行学科建设奖励制度,增强卫生行业科技创新能力。

4.抓完善,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报销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力争使2009年参合农民受益面达到95%以上。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控制新农合基金结余。不断完善新农合运行机制,规范基本用药目录,加强新农合资金监管,提高参合农民保障水平。进一步规范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切实解决好个别医疗机构存在的过度用药、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过度住院的问题。

5.抓服务,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形成科学规范、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将健康教育作为社区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办黑板报、设健康教育专栏、发宣传单以及制作电视VCD等多种形式,大力普及预防保健知识,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健康行为的形成率和对公共卫生知识的认知水平,动员和引导社区居民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以促进健康为中心,通过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社区医生上门服务、实行家庭医生制度、实施有效的健康干预等形式,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

6.抓安全,维护正常医疗服务秩序。结合医疗质量管理年和“平安医院”创建活动的开展,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和院内感染控制,规范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执业行为,确保医疗安全。建立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妥善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建立和完善院务公开制度,对医院住院自费比例、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网上采购药品的比例、平均住院和平均门诊费用、单病种和单项检查费用等内容进行公开。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建立医德医风考评制度,强化对医务人员的警示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血液质量监管,积极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争取政府支持,在市区繁华地段建设“献血屋”。

7.抓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加强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建设,理顺和完善食品药品监管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大食品和医疗服务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查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重点加强农村、学校和“五小”行业的食品卫生监督,最大限度减少食品安全事故。注重把卫生监督延伸到乡村一线,解决农村卫生监督相对薄弱的问题。特别要加强对农村自办宴席等群众聚集、易于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场所的卫生监督,并结合健康教育进家庭的工作模式,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疾病防控意识。严厉打击非法行医,严禁无证行医,确保医疗安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三)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卫生投入力度,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保障

卫生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卫生工作也是政府的重要责任。要不断完善和落实卫生经济政策,落实财政对公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各项补助,使政府卫生投资逐年增长,建立良性、合理、健康的财政补偿机制,提高医疗技术劳务性服务价格,尤其要把体现医务人员知识和技术的服务价格提高到比较合理的水平,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推荐访问:对策 全市 发展现状 卫生事业

本文标题:全市卫生事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120/79178.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全市卫生事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