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农民进城创业现状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2-01-23 15:11:47 | 来源:网友投稿

第一、二、七调研组
 在市政协周嘉生主席、顾达平副主席、袁裕丽副主席、顾瑞新秘书长的带领下,我们第一、第二、第七调研组围绕农民进城创业课题,于3月21日至31日分别对江苏五谷服装有限公司、南通永安纺织有限公司、南通宏慈药业有限公司、南通飞蝶制衣有限公司、南通兴鹏皮装有限公司、**市锻压机床有限公司、兆民环境工程设备有限公司、圣德里工具有限公司、索利得电器有限公司、华晶水产集团有限公司、宏鑫针织公司、欣捷衬布公司、南通银鑫食品有限公司、江苏广能重工公司、江申建材公司、江苏海四达集团公司等16家企业及部分乡镇进行了实地调研,听取了企业家们的创业介绍、乡镇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情况介绍,并与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谈,获得了生动的第一手材料,使我们对我市农民进城创业这一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调查期间,我们对农民进城创业等一系列问题作了不断的分析、思考和探讨,一致感到,他们进城创业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并进一步挖掘,他们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困难需要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全社会给予高度关注,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予以解决。通过调研,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农民进城创业这一课题重大战略意义的认识。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进城路径与创业特色
        农民创业不容易,农民进城创业更不容易。只有具备了较好的实业基础并具有一定企业家素质的农民(即农民企业家)才有可能率先踏上农民进城创业之路,他们是农民大部队进城创业的先遣队,我们所调查的16家企业也正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本调查报告中所述的进城创业的农民特指农民企业家,而不是普通农民。他们企业家的进城创业大致有以下3种路径:
        1、受到县城一些大商业机构经理人员的影响引路而进城创业的。如茅思文,他创办服装厂已有20年历史,但14年是在乡村角落度过的。一个偶然的机会去俄罗斯考察,认识了考察团中的**市供销总社及供销集团公司的领导和老总,在他们的影响、 开导和引路下,茅思文于2000年把乡下服装厂搬进了县城,承租了供销总社下属的一家服装厂。2001年在汇龙镇征地6亩,进一步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创出了自己的 “五谷”服装品牌,之后成为江苏著名商标,他在汇龙镇、南通各市(县)开办“五谷”牌服装专卖店。
        2、作为民资被招商进城创业的。如宏慈公司、飞蝶公司、兴鹏公司、锻压公司、银鑫公司等企业,他们有的是被乡政府招商吸引进镇创业的,有的是被镇政府招商进城的,还有的是被市开发区招商进城创业的。其中 飞蝶公司的进镇进城创业较有代表性。飞蝶公司老总黄永权是我市年青一代的农民企业家代表,今年38岁。20世纪90年代初他是惠萍丝绸制衣厂的供销员,1996年企业改制他入股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1998年被聚阳乡政府优质服务所吸引进镇创办了自己的服装厂,2000年进市开发区创办了南通飞蝶制衣有限公司,现在已发展成拥有320名工人,年产70万件生产能力的新兴服装生产企业。
        3、国有企业改制为其提供平台而进城创业的。如永安公司陈旭东是在2003年棉纺厂改制结束后接管该厂而进城创业的。
        由于我们调查的企业数量有限,所以对农民进城企业的路径了解还不多,但以上三种可能有一定的代表性。
        农民进城创业不同于国有企业,也不同于过去的乡镇企业,他们是以农民企业家为先遣队的农民创业大军,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激励下,进入城市创办实业,成为当今中国多种经济成分中最活跃的一个部分,因而也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
        1、他们所从事的行业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这可能是受到他们自身经营、管理、技术等诸多方面的限制,但我们认为,这可能更是从资源现状的实际出发所作出的选择。农民进城创业最大的资源优势,就是他们与广大的普通劳动者距离最近,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农民。农民进城创业是解决城市下岗职工就业、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现实途径。我们调查的五谷公司、永安公司等6家企业共吸纳社会就业人员3668人,其中安排城镇下岗职工2600人。
        2、他们虽然进城创业,但依然与农村和农民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民进城创业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农民在城里的公司一头连着国内国际市场,另一头连着广大的乡村农民,联系主要是采取把厂办到农民家门口,让农民兄弟姐妹就地就业。这是农民进城创业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如永安公司有万安纺纱分公司;飞蝶公司有聚阳、惠萍等地的服装生产车间;兴鹏公司有寅阳、希士、惠萍等地的联营企业,等等。
        3、老一辈创业者仍然掌控着整个企业的运作,尚未完成企业权力的交班工作。茅思文、陆锦康是我市第一代农民企业家的代表,他们都已上了岁数,他们的年龄身体状况决定了他们在公司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他们必须要进行权力的交接,但目前还看不到这种迹象,虽然他们均让出了总经理的位置。由于这种情况,企业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难以真正建立起来,这给企业今后的持续发展埋下了相当大的不确定因素。
        4、他们善于通过政协组织帮助排忧解难和注重发挥政协委员身份这一无形资产价值的作用,并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他们在创业过程中得到市政协的多方面支持和帮助,因而对政协组织有着较深的感情。这些企业家都不约而同地谈到市政协对他们进城创业的大力支持和许多难题的具体帮助解决。宏慈公司老总陆锦康腰椎盘严重凸出,在家卧床休息。我们去调查,他用四块钢板把腰部绑好,赶到厂里,接待我们,并带病作了一个半小时的情况介绍。他说:“政协来调研,我无论如何要到的。”这些农民企业家对政协委员这一身份非常看重,非常珍惜,他们有些就是政协委员。拥有政协委员身份的无形资产,为他们的对外经营提供了信誉度和美誉度。
        这些企业家热心公益事业。帮助别人、回报社会、体现人生价值是他们的共同心声。江申建材有限公司的张辉,在去年效益一般的情况下,仍为当地乡政府分忧解难,带头捐款2万元,作为年终农场老职工的慰问金。宏鑫针织有限公司的黄鹤新关爱弱势群体,连续3年共捐款3万元资助吕四中学一特困生,去年他向晨曦班捐款2000元、资助一换肾病人1万元的基础上,踊跃参加市政协发起的“金秋捐资助学”活动,又慷慨解囊1万元。今年3月初,在北新镇新桥村换届选举时,他的言行举止赢得了家乡人民的信任和爱戴,被全票推荐为新一届的党支部书记。对此,他感慨万千,表示不辜负家乡父老的重托,不拿村里报酬,全心全意回报家乡,实现人生价值。今年他准备把附近的剩余劳动力集中起来,由他公司出资培训针织加工技术,增加农民收入,带动附近农民一起共同致富,力争取得双赢。

        二、农民进城创业积累了多方面的成功经验
进城创业成功的农民企业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成功经验。这些成功经验,凝聚着广大农民的辛劳、汗水和智慧。这些企业创业成功的共同经验是:
        经营意识和商业机遇,是创业的基础和前提。只要有了一定的经营意识,才能在经商的经历中,善于发现商机,勇于抓住商机,敢于走上创业之路。只有经营意识,而没有商业机遇,是难于创业的;有了经商经历和商业机遇,而没有经营意识和勇气,也是很难创业的。我们所到的企业,经营者都有一定的经营意识或经商的经历。兆民环境工程设备有限公司的姜亚萍,原本是多年从事该行业的供销员,具有丰富的营销门路和经验,加上自己的精明强干,使自己的企业2001年创办以来,一直稳步前进。圣德里工具有限公司的顾雪平,18岁就跟其哥哥外去跑,开始是学着修电动工具。先后经历了从流动上门修理到固定设摊(店)修理,从单纯修理到销售工具,从销售工具到生产工具的经营发展过程。在干中学,学后就干,使自己的事业越做越大。1993年25岁时,就自筹资金2万多元办起了自己的生产企业,2000年又创办了一个占地18亩,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100多个生产工人,2002年起,产品自行出口欧洲市场,企业年创汇400多万美元。索利得电器有限公司的卢玉兰,原本也为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事业,2002年回乡创办了占地11亩,固定资产1000多万元的电动工具生产企业,自2003年5月竣工投产以来企业一直稳步发展,2004年又征地15亩,近期将开工建设企业二期工程,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
        诚实守信和吃苦耐劳,是创业的生命和根本。我们所到的企业之所以都能稳步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做大做强,最基本的一条经验就是诚实守信和吃苦耐劳。这是创业和发展的生命所在和根本条件。用圣德里工具有限公司顾雪平的话说:“不要想歪门邪道,实实在在地去做,不能有任何投机取巧。”他在兰洲和上海多年搞电动工具修理,就是用自己的诚实和守信来换取广大顾客的信任,用吃苦耐劳的精神为自己的创业积蓄了资金,打下了基础。华晶水产集团的陈光,当年韩国人就是看中他人老实和能吃苦,就给他2万元定金,要他收购加工安康鱼,当年就分得80万元,为他日后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陈光说:诚信地做人,是创业的根本。在办厂之初,之所以银行给予了大力支持,就是看中他的诚信度。在01年和03年收购三吕公司和宝吕公司的前后几年里,他从来没有睡过一个整夜,基本都要工作到深夜,白天还要处理企业改制过程中各种复杂的矛盾,即使在夏天也不能有正常的午休时间。他说,创业中吃点苦不要紧,关键要把人做好,把事业做好。要实实在在地做点事,要为社会作点贡献。这些农民企业家创业成功,其身份都经历了两次飞跃。第一次是从一个普通农民成为城镇打工仔,第二次是从一个普通打工仔成为成功创业者。
        与众不同的办厂模式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和保证。三位老总的“服装经”就是这一经验的“代表作”。
        茅思文的“服装经”是:依托自己的品牌实现公司的二次创业。茅思文有着中国传统农民的朴实、憨厚、实在的形象与气质,他是我市第一代农民企业家,他1990年注册的私营公司为**市第一家,南通市第2家。他为皮尔卡丹、梦特娇、波士顿等名牌服装加工,以滚雪球方式在大同乡村完成第一阶段的创业,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技术管理基础和名牌服装面料辅料的稳定供货渠道。从2000年开始走上创自己品牌之路,成功地创出了“五谷”牌,企业不但做大规模,而且效益明显提高。2005年他在南通6县1市的产品广告费投入就达120万元。过去他为别人贴牌加工,现在别人为他的“五谷”贴牌加工。只有小学文化的茅思文,现在已是生产品牌、运作品牌的行家里手,这在全市服装行业是一个创举。茅思文他们下一步将申报“五谷”国家著名商标。“五谷”服装带着乡村的泥土清香和农民企业家的诚信已开始走出**,走向全国,走向千家万户。
        朱兴鹏的“服装经”是:靠诚信取信。他公司会议室两个醒目的大字就是“诚信”。靠诚信,他从来没有出现交货误时、产品质量等问题,赢得客户的信赖;靠诚信,辅料面料的供货商允许他不带款提货;靠诚信,工人工资从不拖欠,但是一个季度发一次。靠诚信,他人资金为我所用,以200万元的自有资金做成了1600万元的年度生意。他说:“服装企业是靠诚信管理而生存发展的。”
        如果说茅思文、朱兴鹏是滚雪球式发展,那么黄永权则是裂变式发展,具有很强的爆发力。黄永权的“服装经”是:不断创新,不断超越,不断扩张。他从1996年乡镇企业改制入股与人合伙做服装到1997年自己单独开公司借用市供销总社服装厂仓库做服装开始起步,到1998年在聚阳办厂批量加工服装,到2000年在**市开发区征地4.6亩创办飞蝶公司,形成年销售规模超千万元的企业,这4年他跨了四大步。今年,他又在劳动力要素组合上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用工模式,以缓解劳动力紧缺的矛盾。如他打破常规允许外来工的劳务经纪人自己当老板,不要为公司打工。主要做法是:将公司的第三层车间设备、电水设备、伙食设施、宿舍等出租给他,按协商好的标准收取固定的有偿使用费。让其作为一个独立加工单位,结算加工费,工人的管理、工资的发放全部由其负责。在他起步阶段,扶持他,让他赚钱,激励他招收更多的外地打工妹来厂工作,以解决劳动力紧缺的矛盾。实践结果很成功。最近他又在探索另一种办厂模式,即把服装厂办到农村中服装工人居住最密集的乡村,用黄永权的话说是:“把车间开到你家门口、宅边头。” 这是农民进城创业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的一种新型而独特的视角。

        三、农民企业家在新的发展层面上面临的困难及其对策建议
        进城创业成功的农民企业家,已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如宽敞的厂房,先进的设备、稳固的客户等,企业的硬件设施较过去有了大幅度的改善。但要使企业跨上更高一层的发展平台,他们还面临着一些困难。突出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招工难
        6家企业一致反映,企业急需熟练工人,而招工异常困难。永安公司陈旭东董事长介绍,最近他派公司一名副厂长去新疆招工,在那里努力了一个礼拜,好不容易招到20名工人,汽车开了80多个小时把工人装到厂里。飞蝶公司老总黄永权也准备到安徽等地招收服装工人。
        企业发展遭遇工人短缺瓶颈,市政府有关部门也采取过一些措施,但这些企业家认为政府部门的在外招工几乎没有效果。原因是,政府部门在外招工接触的都是政府部门的官员一级,未深入到经济层面,如劳务经纪人、劳动者个体,尤其是现在的劳动力资源有相当一部分集中在从事这一行当的经纪人手里。这一些新情况使得原来常规招工方式开始失效。这对我们政府有关部门传统的服务方式提出了挑战。
        二是企业扩大规模用地难
        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原来只有几亩地厂区面积显然严重不适应,但企业在原有地方再扩展地盘却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如五谷公司、宏慈公司都有这种情况,公司老总非常着急。五谷公司的用地难问题,汇龙镇政府正在帮助协调解决。宏慈公司周边农户知道其要扩大厂区面积正在抓紧种树,陆锦康也只能干着急。他向调查组提出一个设想,即请求政府把厂区周边的村整体委托给他,由他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进行规划、开发和发展,走以厂带村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三是员工观念转变难
        农民跟着创业者进了城,找到了工作,但他们的思想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落后的小农层面上,他们的观念转变跟不上身份转变,这给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这些农民企业家的企业内部人员在思想观念上呈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即企业老总有机会接触到行业中优秀的管理技术人员,甚至国外同行业的老总,他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跟上时代的步伐,但他的员工们思想观念仍然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两者差距越来越大。锻压公司老总施永飞对此表现出深深的忧虑。他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行业内的许多企业,其中层干部的观念、水平与企业老总是处在同一个层面上,而他的公司不是这样的,所以他觉得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非常困难。这种情况看上去是企业的事,但跟我们政府也是相关。他要求我们的政府如何提供有效地改变产业工人落后观念的公共服务,而目前政府的服务显然还没有深入这一层面。

        四是流动资金短缺
        这一矛盾主要集中在一些创业初期的企业中,他们的资本原始积累尚未完成,企业规模又较小,还没有条件没有能力建立稳定的融资渠道,因而资金矛盾是他们创业的最大难题。他们拥有的一部分资产本来可以用来抵押贷款,但由于拿不出合法的权证而未能如愿。就此问题,我们专门去少直、海复、久隆等三个镇作了调查,并作了如下统计:
   企业数  有土地证  有房产证  两证全无 
少直镇  26  11  10  15 
海复镇  16  11  6  5 
久隆镇  41  34  10  7 
  各镇企业总数不清不包括窑厂 


        调查发现,那些没有土地证或房产证的企业,都是原村办企业改制或受让集体闲置房屋或受让学校资产而创办的企业,当初投资规模较小,办这两证嫌手续烦琐而未办。而现在有相当多的企业,因生产发展了,出现资金紧缺的矛盾,自然想到了用房产证和土地证抵押贷款的办法筹集资金。但目前办起来相当困难,需要的前置条件资料缺失,有的无法办理。也有的企业因不在新的工业规划用途内,而不给予办理,甚至连企业扩大再生产进行技改投入,立项都有困难,更不用说办理土地证和房产证了。

        五是适用人才短缺。
跨过创业初始阶段进入良性发展阶段的企业,他们反映不缺资金缺人才,特别是地处乡镇的一些企业这一矛盾更为突出。原因在于:一是高学历毕业生难求。我市每年毕业的高校本科人数不少,但大部分毕业生选择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外资企业以及南方和苏南等发达地区,回到**的毕业生不多,到民营企业工作的更少。二是适用专业人才少。企业要的是富有实践经验、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人员,但社会上富余的是非技术类人才,如管理、财会、文秘等专业,适用的技术人才奇缺。三是这些企业均地处乡镇,客观上受到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的制约,大多数的技术人员不愿去乡镇工作,造成了人才难求的局面。吕四地区的企业主说,对那些文化程度高、能力强的人才不敢用,有后顾之忧;而对那些能力不强的人又无用。企业没有人才难发展,企业用错人要遭殃。
        上述“三难两缺”的矛盾和困难,既客观真实地反映当前农民企业家进城创业在不同层面上所遇到的问题,也对我们政府的政策和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我们调研组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政府有关部门在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的问题上,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探索新的招数。在招工方式上要由过去主要依靠行政渠道向行政渠道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方式转变,既要发挥行政的优势,更要注重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能量,与用工企业一起,努力探索一条对企业来说便捷更有效的招工之路,以缓解企业发展的第一大难题。可借鉴出国劳务输出的做法,运用市场机制吸纳外地劳动者来**就业。当前可以总结企业灵活多样的招工途径和用工模式,推出各类案例,汇编成册,提供给企业借鉴。
        (二)对企业用地难,应采取一厂一策、个案处理的办法。在国家大力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用地是个敏感话题。有关部门应根据企业发展实际需要,本着集约化用地的原则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用地方案,然后分步实施。宏慈公司老总陆锦康提出的方案设想,事实上已超出企业本身发展所需土地的范围,这是一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课题,有待专题研究。
        (三)政府要为推进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生产一线工人他的工作环境虽然是现代化的生产车间,但他主要的生活环境依然是小农所范围,要让他真正成为一名现代产业工人,确实是困难,转变他的观念可能需要较长的过程。做这件事的主体是企业,但政府可以助企业一臂之力,就是在宏观层面为企业提供这方面的公共服务,这样可以减少企业成本。政府有关部门可以编制如何让传统的农民成为现代产业工人这方面的系列教材等培训资料,无偿提供给企业。政府还可以利用现代传媒工具,为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这方面信息服务。
        (四)对部分企业的资产因权证没有而无法融资的状况,我们建议采取如下办法:
        1、对那些有迫切办理要求的企业,应简化办证手续,设法帮助办理。原有资料及办证前置条件能不要的不要,能补办的补办,能变通的变通,相关部门要尽力帮助解决。这样真正体现了想为企业所想,急为企业所急,以实际行动为企业服务。
        2、对那些原在镇镇周边或原工业集中区,而现不在新的工业规划用途区内的企业,应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原则,开设办理绿灯,尽力给办理。特别是对利用那些无法置换复耕的国有、集体土地、并有较强的投资欲望和发展前途的企业,相关部门一定要设法帮助办理好两证。
        3、大力发展创投公司,为农民创业提供融资服务。国家出台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于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这给农民进城创业提供了一个新的融资渠道,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机遇,认真总结银洲房地产公司设立融资担保公司的运作经验,进一步完善办法、扩大规模;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这样的机构,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多家甚至一群创投公司,以满足我市农民创业对资金的需求,政府应研究出台相关的政策,予以鼓励和扶持。
        (五)多管齐下,建立企业人才培养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干预企业经营,但政府应当为企业不断培养和输送合格的人才,尤其是合格的管理人才。一是政府出资定期举办各种培训班。有的是企业主,有的是管理人员。有关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分类研究办班的方式和培训的内容,本着有效、实用的原则,使培训者都确实得到受益。建议工商联把对进城(镇)创业者的政治学习、业务培训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专题培训班,时间要短,针对性要强。对小型分散的进城(镇)创业者培训应建立由劳动部门为主导,社会有关方面广泛参与,以实用技能培训为主的分层次、多渠道的培训体系,形成学习、考核、发证、上岗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二是企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因地制宜地组织好对员工的培训。同时也可考虑将厂区附近剩余劳动力纳入培训计划,并实施分类指导。企业应建立学习成才激励机制,制定奖励办法,建立奖励基金,对学有所成人员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三是建立企业管理人员和各类技术人员信息库。定期向企业发布各类人才信息,做到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可以随时向其输送,切实解决企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紧缺的问题。可以推荐优秀农民创业者到有关大专院校对口学习专业课程。
        (六)建立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司治理结构。这一项任务,对第一代农民企业家掌控的企业来说,尤为迫切。因为他们的公司治理仍然是传统的那一套,还没有建立起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这使我们深感忧虑,因为这个问题不尽快解决,会给企业今后的发展留下制度上的隐患。这一问题能否顺利解决,在相当程度取决于第一代农民企业家自身,但仅靠他们自身恐怕很难顺利地走过这一关。我们建议市有关部门对此问题作专题研究,为他们提供系统的专业的指导和咨询,帮助他们尽快进入解决这一难题的程序。

推荐访问:进城 调研报告 现状 农民 创业

本文标题:农民进城创业现状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123/80652.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农民进城创业现状调研报告》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