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解三农问题必须加大农村人才创新力度
初春时节,市委书记到我县实地调研三农工作,与基层干部、龙头企业、农民群众交流区域发展、产业建设等发展方式,要求全县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和决心,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推进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调研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受全县人民的拥护,我在深入学习中受到了深深的启示。
当前三农发展的最大制约就是人才因素,为此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结合开展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解决三农领域内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加大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从而培训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县委、县政府要考虑实施三农人才教育援助体系和三农信息工程。要树立面向三农科学发展的人才观,加大对三农监测、控制预警、协调处置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提高农村、农业、农民抵御来自金融不确定性、来自自然方面、来自安全生产方面的各种风险的反应能力和处置水平。要建立面向三农的人才教育援助体系,包括法律援助、技术援助等一体化的援助内容。要与“三下乡”活动构成有机整体,共同建立制度化、程序化的教育援助体系,从而重点帮助农村发展现代金融、食品加工、旅游、新能源等产业。
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从三农人才“教育、培训、规划、使用管理、流动、保障”等方面着手,建设新农村人才模式,切实加大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一、教育要有新内容
深化面向现代三农教育的改革,扩大教育覆盖面。采取基本国民教育和职业教育相并重的原则,走更具三农意识的“知识促农、科技兴农”之路。
现在一些针对三农方面的职业教育还停在农机修理、酒店服务、餐饮服务、电工电焊等“原始”专业,农村职业教育、农村基础教育要更加适合三农事业发展。要重点创设农村金融学科、农业风险学科、新能源、节能技术应用、生态发展和对农业增产技术等内容进行职业和基础教育。特别要重视农产品期货贸易人才的培养,参与国内国际农产品期货竞争。还要增设农村数字信息、媒体制作、生态旅游、安全管理、突发事件控制、农业现代物流、新农村文化创意和文化服务方面的科目设置。
二、培训探索新模式
根据三农生产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培训程序。
1、对于农业生产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和农村职业技术人才再教育要采用数字媒体教育方式(有线电视或互联网),进行远程指导,分散学习、集中考核。
2、对于脱贫式培训教育,采取定期按规程实施“教育援助计划”不能遍地开花,也不能走过场,要深入一地,研究一方,教育一片,最好能够实施“对口”培训帮助计划。
3、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举办村级农民课堂,发挥农村党员的作用,把党校办到村委会。从而在思想上、专业知识上、文明程度上,解决农村培训难等实际问题。
4、对进城务工人员,委托所在城市、城镇农民工专业技术培训学校,集中教育、免费培训,切实提高农民工技术水平。
三、发展规划要有新蓝图
目前,我们针对三农事业发展中的人才问题,只是就人才论人才,没有形成一项庞大的三农人才发展规划,也没有相应全面的人才培养理论体系。
1、根据现有农村、农业和农民中的人才结构、数量和需求状况,规划三农人才发展计划。
2、建立数字达标制度,重点在人、财、物、专业技术、教育教学等方面全面支持三农人才事业的发展。
3、以统筹发展的理念,建设全县区域人才发展规划。以适合一个时期内区域性发展的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统筹全县区域人才发展规划”。
4、扩大专业技术领域监督人才的培养,比如要适应农村实际情况,教育培训一批食品安全监督员、质量技术监督员、安全生产运行监理员、农业新技术质检员等。
5、注重保护和传承农村中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继承人,要建立相应的人才可持续发展规划。
四、使用管理强化新机制
县委、县政府建立服务三农人才任命和使用程序,强化其管理机制。要建立县乡村三级人才服务体系和督导检查制度。明确各级管理权限,要建立拔尖人才推荐任命程序,要依托“一村一个大学生”计划,建立新农村人才数据库。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中有一定参政能力的人,要重点培养,建立后备干部梯队。
1、集中调度三农人才参与农村经济建设等重大活动和公共事项,扩大他们的参与度和知情度。
2、县财政要建立农村人才经费保障机制,负责对人才晋级、考核、津贴、奖励、外出参观考察学习提供经费保证。
3、建立区域性三农管理人才政治交流制度。可以在国家公务员管理或国家机关聘用制度的规范下,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建立面向农村人才的招录程序和管理程序。
五、人才流动创造新活力
现在,农村外出务工形成了流动机制。但是与之伴生整体三农人才流动上,却缺乏相应的机制,也没有体现出活力。所以,我们要创新三农人才流动机制,提高人才活力。
1、在农村与农村之间要建立人才流动和帮助机制,方便农对农,技术对技术的人才“点”式流动需求。
2、扩大县校共建领域,与高校、科技院所和三农之间,建立“高校和研究院所人才下乡流动机制”,形成网络。打破以往的三农人才流动僵化的局面,从而建立人才流动服务综合平台,实施流动后的各项归口政策与承诺保障,提高人才流动活力。
3、建立统筹区域发展方面的城乡一体化的人才流动机制,重点开发城乡人才教育培训项目、人才职业技术评定和人才流动调查,方便“以城促乡、人才下乡”等活动开展,并建立有序的城乡人才交流机制。
六、人才保障要有新承诺
面向三农的人才主要分两类:一是来自三农内部的,由农民成长起来的各种人才;另外就是长期服务于三农事业发展的其他专业的人才。所以,要解决这两部分人的后顾之忧,就必须强化保障措施的建立和实施。
1、必须达到社会基本保障政策全覆盖。主要解决养老、医疗、失业、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保政策的落实。
2、必须保障相应人才享受的不同津贴。要建立县乡村三级保障网络,对三农人才服务津贴进行发放。有突出贡献的可以评为特需专家,长期享受特殊津贴。
3、必须对三农人才,提供更为优惠的便利措施。比如,服务五年以上三农事业的科技人才就应该免试评相应门类的职称,促进职称评定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促进职称改革办法与三农事业相衔接。
4、必须实施统筹区域人才保障政策的一体化执行程序,打破城乡区别,打破学科等因素限制。让有能力的人才在服务三农过程中,既可以得到城市相应的保障政策,还可以得到相应的三农人才津贴,提高人才主动服务的意识,增加服务型人才的收入。
当前三农发展的最大制约就是人才因素,为此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结合开展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解决三农领域内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加大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从而培训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县委、县政府要考虑实施三农人才教育援助体系和三农信息工程。要树立面向三农科学发展的人才观,加大对三农监测、控制预警、协调处置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提高农村、农业、农民抵御来自金融不确定性、来自自然方面、来自安全生产方面的各种风险的反应能力和处置水平。要建立面向三农的人才教育援助体系,包括法律援助、技术援助等一体化的援助内容。要与“三下乡”活动构成有机整体,共同建立制度化、程序化的教育援助体系,从而重点帮助农村发展现代金融、食品加工、旅游、新能源等产业。
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从三农人才“教育、培训、规划、使用管理、流动、保障”等方面着手,建设新农村人才模式,切实加大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一、教育要有新内容
深化面向现代三农教育的改革,扩大教育覆盖面。采取基本国民教育和职业教育相并重的原则,走更具三农意识的“知识促农、科技兴农”之路。
现在一些针对三农方面的职业教育还停在农机修理、酒店服务、餐饮服务、电工电焊等“原始”专业,农村职业教育、农村基础教育要更加适合三农事业发展。要重点创设农村金融学科、农业风险学科、新能源、节能技术应用、生态发展和对农业增产技术等内容进行职业和基础教育。特别要重视农产品期货贸易人才的培养,参与国内国际农产品期货竞争。还要增设农村数字信息、媒体制作、生态旅游、安全管理、突发事件控制、农业现代物流、新农村文化创意和文化服务方面的科目设置。
二、培训探索新模式
根据三农生产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培训程序。
1、对于农业生产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和农村职业技术人才再教育要采用数字媒体教育方式(有线电视或互联网),进行远程指导,分散学习、集中考核。
2、对于脱贫式培训教育,采取定期按规程实施“教育援助计划”不能遍地开花,也不能走过场,要深入一地,研究一方,教育一片,最好能够实施“对口”培训帮助计划。
3、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举办村级农民课堂,发挥农村党员的作用,把党校办到村委会。从而在思想上、专业知识上、文明程度上,解决农村培训难等实际问题。
4、对进城务工人员,委托所在城市、城镇农民工专业技术培训学校,集中教育、免费培训,切实提高农民工技术水平。
三、发展规划要有新蓝图
目前,我们针对三农事业发展中的人才问题,只是就人才论人才,没有形成一项庞大的三农人才发展规划,也没有相应全面的人才培养理论体系。
1、根据现有农村、农业和农民中的人才结构、数量和需求状况,规划三农人才发展计划。
2、建立数字达标制度,重点在人、财、物、专业技术、教育教学等方面全面支持三农人才事业的发展。
3、以统筹发展的理念,建设全县区域人才发展规划。以适合一个时期内区域性发展的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统筹全县区域人才发展规划”。
4、扩大专业技术领域监督人才的培养,比如要适应农村实际情况,教育培训一批食品安全监督员、质量技术监督员、安全生产运行监理员、农业新技术质检员等。
5、注重保护和传承农村中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继承人,要建立相应的人才可持续发展规划。
四、使用管理强化新机制
县委、县政府建立服务三农人才任命和使用程序,强化其管理机制。要建立县乡村三级人才服务体系和督导检查制度。明确各级管理权限,要建立拔尖人才推荐任命程序,要依托“一村一个大学生”计划,建立新农村人才数据库。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中有一定参政能力的人,要重点培养,建立后备干部梯队。
1、集中调度三农人才参与农村经济建设等重大活动和公共事项,扩大他们的参与度和知情度。
2、县财政要建立农村人才经费保障机制,负责对人才晋级、考核、津贴、奖励、外出参观考察学习提供经费保证。
3、建立区域性三农管理人才政治交流制度。可以在国家公务员管理或国家机关聘用制度的规范下,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建立面向农村人才的招录程序和管理程序。
五、人才流动创造新活力
现在,农村外出务工形成了流动机制。但是与之伴生整体三农人才流动上,却缺乏相应的机制,也没有体现出活力。所以,我们要创新三农人才流动机制,提高人才活力。
1、在农村与农村之间要建立人才流动和帮助机制,方便农对农,技术对技术的人才“点”式流动需求。
2、扩大县校共建领域,与高校、科技院所和三农之间,建立“高校和研究院所人才下乡流动机制”,形成网络。打破以往的三农人才流动僵化的局面,从而建立人才流动服务综合平台,实施流动后的各项归口政策与承诺保障,提高人才流动活力。
3、建立统筹区域发展方面的城乡一体化的人才流动机制,重点开发城乡人才教育培训项目、人才职业技术评定和人才流动调查,方便“以城促乡、人才下乡”等活动开展,并建立有序的城乡人才交流机制。
六、人才保障要有新承诺
面向三农的人才主要分两类:一是来自三农内部的,由农民成长起来的各种人才;另外就是长期服务于三农事业发展的其他专业的人才。所以,要解决这两部分人的后顾之忧,就必须强化保障措施的建立和实施。
1、必须达到社会基本保障政策全覆盖。主要解决养老、医疗、失业、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保政策的落实。
2、必须保障相应人才享受的不同津贴。要建立县乡村三级保障网络,对三农人才服务津贴进行发放。有突出贡献的可以评为特需专家,长期享受特殊津贴。
3、必须对三农人才,提供更为优惠的便利措施。比如,服务五年以上三农事业的科技人才就应该免试评相应门类的职称,促进职称评定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促进职称改革办法与三农事业相衔接。
4、必须实施统筹区域人才保障政策的一体化执行程序,打破城乡区别,打破学科等因素限制。让有能力的人才在服务三农过程中,既可以得到城市相应的保障政策,还可以得到相应的三农人才津贴,提高人才主动服务的意识,增加服务型人才的收入。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剖解三农问题必须加大农村人才创新力度》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