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道是无晴却有晴——县史志事业发展侧记

发布时间:2022-02-13 15:07:17 | 来源:网友投稿

    2009年,带着“随风潜入夜”的意境,春天如期而至。2009年,经历“被动叫板”的阵痛,县史志办也迎来了事业发展的春天。全县2008年综合目标考核排名30位,被十堰市委评为“2008年度党史工作先进单位”,被十堰市政府评为“2008年度地方志工作先进单位”,被县委政府评为“文明单位”,首卷《竹溪年鉴》被评为“2008年度百科全书类优秀书籍”。

从无到有夯基础

    近几年,县史志办遭遇发展的寒冬:修志工作停滞不前,党史宣传无起色,省、市业务部门批评竹溪史志工作的声音不绝于耳。如何摆脱发展困境?2008年3月,县史志办班子成员调整后,决定从基础抓起。没有好的工作环境,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更换办公桌椅,添置电脑、空调、复印机、传真机,开通电话、网络;没有好的制度,从制订《学习制度》、《工作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等基本的制度入手,每周五的干部集中学习、每个月的财务公开,成为“铁的纪律”,一句“工作不在我身上积压,办事不在我身上失误”,成为每个干部的自觉行动;没有活动开展,在“五一”、“十一”开展基本的文体活动,陶治干部情操,以百里长廊帮扶共建和扶贫帮困共建为契机,组织干部深入联系村蒋家堰龙堰村、龙阳村,进行“一对一”帮扶活动;没有史志阵地,开辟《史志通讯》,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报道史志工作动态,宣传史志业务。
    一点一滴,从无到有,在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工作中,短短的一年时间,我县史志工作发生了根本变化,截止2009年1月,先后出版《中共竹溪县组织史资料》(第三卷)、《中共竹溪历史》(第一卷)、首卷《竹溪年鉴》、第一部史志系列丛书《领头雁风采录》第一卷,从而结束了我县近10年无史志成果的历史空白。
变堵为疏促团结
    事业要发展,人才是根本。史志部门是积弱积贫的弱势部门,由于历史原因,史志干部心中“堵”着经济待遇差、政治待遇差这块大石头。为解除干部的后顾之忧,县史志办一方面从生活上关心干部,在“九九”重阳节、春节期间,慰问困难在职干部和退休老干部,逢干部有红白喜事,单位帮助解决具体困难,挤资金,解决了多年来未买的房公积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让干部从心里得到温暖,并开展“交心谈心”活动,有话当面讲,背后不乱说,面对面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另一方面从政治上关心干部,积极争取县委、政府支持史志工作,去年12月县委召开了史志工作专题会议,争取县委、政府关心史志干部,在2008年底干部调整中, 2名中层干部升任副科,1名副科转任实职。
    县委政府对史志干部的关心多了,社会各界对史志部门支持多了,换来的是史志干部团结向上、拼搏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

除旧革新创特色

    “有为才有位,要干就出样子。”县史志办干部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确定“抓住党史这个龙头,围绕修志这个命脉,争取省市县领导支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全面推进史志工作发展”的工作思路后,县史志办跳出旧的工作模式,采取“三步工作法”,打破了史志事业发展的僵局。第一步:变被动为主动,促工作作风转变。在全体史志干部开展了“史志工作做什么,我为史志做什么,今后为史志留什么”的大讨论,在讨论中,大家对开展史志工作,尤其是开展党史工作大到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小到对干部职工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思想上的转变,带来的是工作作风的转变,在县史志办比学习的多了、玩的没有了,比工作的多了、讲价钱的没有了,比奉献的多了,懒散的没有了,求实向上、兢兢业业的精神正蔚然成风。第二步以创新求发展,促进工作出新出特。在首卷《竹溪年鉴》编纂出版过程中,县史志办在全面、系统记载全县政治、军事、农业等诸方面取得的主要工作成就的同时,紧贴实际,增设乡镇篇、县直单位篇,突出反映新变化、新特点、新气象,从而实现了编纂内容的创新。在组织史资料编纂出版过程中,采取倒编法,首先对组织史第三卷(1998年12月至2007年1月)的资料进行征集编纂,然后有序推进第二卷、第四卷的组织史资料编纂工作,从而实现了编纂时间的创新;第三步抓点带面,促进工作整体平衡发展。一直以来,史志工作存在资料难征集、征集后难出版的难点,工作难点就是突破口。2008年,该单位一班人首先抓住《中共竹溪县组织史资料》(第三卷)编辑出版这个难点,硬是用三个月时间完成了60万字的编纂任务。在编纂时间跨度长、收编范围广、编纂压力难度大的情况下,全体史志干部克服人员少、经费紧张、资料缺乏、技术手段弱等困难,加班加点,刻苦工作,不放假、不休假、不请假,奋战90余天,最终完成了总体设计、组稿、编辑、校对、出版工作。组织史资料的编纂出版,不仅使该县党史工作由以前的“无作为”跨入“大有作为”的新阶段,而且带动了党史宣传、旧志搜集整理、修志等其它工作的全面开展。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面对存史、鉴今、育人的艰巨使命,县史志干部坦言:不辱使命,不负期望,把“冷板凳”做“热”,把史志事业建设成为竹溪人民的精神家园。 

推荐访问:侧记 却有 事业发展 道是无晴 史志

本文标题:道是无晴却有晴——县史志事业发展侧记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213/89818.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道是无晴却有晴——县史志事业发展侧记》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