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学习决定精神,,推动三农建设

发布时间:2022-02-13 15:08:39 | 来源:网友投稿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战略任务。《决定》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顺应农民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是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是竹溪农业发展,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总结我县去年以来的农业农村工作,正视当前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新机遇,迫切要求我们学习《决定》精神,推进“三农”建设,努力开创我县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一、科学分析、认清大势,进一步增强加快三农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
    去年以来,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建设,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坚持分类指导、实施抓点带面,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突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农村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全年实现农业生产总值17.5亿元,比同期增长21.9%;农民人均纯收入2404元,比同期增长14.3%。二是突出粮油大县目标,切实抓粮油生产。以中峰为核心种植区,沿305省道形成5万亩“竹溪贡米”种植区,唱响“竹溪贡米”品牌。三是突出养殖规模建设,发展壮大畜牧业。加快推进猪、羊、牛品种改良和饲养方式的转变,促进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四是突出水路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当年解决农村2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新建通村公路200公里。五是突出劳动力转移培训,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把扩大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使农民劳务现金收入增加,外出务工人员保持5万人,实现打工收入4亿元。六是突出整村推进和片区开发,加强扶贫开展工作。努力培植一批产业示范村,特色致富村、生态文明村。七是农村合谐社会建设成效明显。村“两委”换届工作全面启动,村级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示范村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农村社会持续和谐稳定。
    总的看,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是好的,但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望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仍面临很多困难。农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农业投入稳定增长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农业生产方式比较粗放,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农业内部增收空间变小,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较为滞后,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农村务农人员的老龄化、女性化趋势明显,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相对缺乏。部分乡村干部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上思路不宽、眼界不高、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强;一些经济薄弱村工作迈不开步子,走不出路子,落后面貌长期得不到改观。有些农村干部思想上松松垮垮,作风上心浮气躁,工作上满足于现状,按传统、靠惯性办事,作风不民主,程序不规范,导致干群矛盾激化、关系紧张等。对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积极应对、切实加以解决。
    当前,我县农业农村正面临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党的十七大为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04—2008年,中央连续出台了五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把做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摆到了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特别在去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又进一步提出了“十个不”的总体要求和“五个三”的扶持政策。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将中央政策细化、实化、具体化,在今年2月25日召开的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中央政策,只能进、不能退,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进一步强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为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从我县发展实际看,正面临机遇和挑战,实现跨越发展的优势前所未有,诸多条件正逐步聚集,特别是经过全县上下多年的努力,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进入了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我们拥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农村工作队伍,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智力、人才和组织保证。只要我们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切实把中央省市的部署要求贯彻落实好,把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贯彻落实好,把新情况新问题研究透、把各项应对措施落实好,我们就一定能够抓住前所未有的机遇,积极应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切实担负起建设新农村的历史使命,不断把我县农业农村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二、更新观念、创新作为,全力推进三农建设实现新突破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做到“稳中求进,好字当先;好中求快,紧中求活;加快发展,难中求进;快字当头,快中求好”。按照县委安排部署,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统领,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发展为目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着力提高农民群众素质,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工作中,必须更新观念、创新作为,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坚持用创新的理念抓“三农”,在借助外力上援招商引资加大扶持力度上有新突破。在当前宏观调控形势下,新农村建设是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领域,中央和省市都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五个三”的扶持政策,即“三个明显高于”、“三个调整”、“三个继续加大”、“三个提高”和“三个大幅度”。总之,我们要坚持启动内力与借助外力相结合,在用足、用活、用好政策上下功夫。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国家对农业农村重视程度高、投入力度大、农业项目多的良好机遇,认真研究、大力争取上级的支农政策,特别要围绕国家重点扶持的领域,搞好项目的筛选申报、考察论证,加大争跑力度,搞好衔接对接,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市扶持计划。另一方面,要十分注重用好政策,特别在整合项目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上狠下功夫,以项目建设的实际成效争取更多的扶持。
    (二)坚持用产业的理念抓“三农”,在现代农业发展上有新突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产业为重点,以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为支撑,以深加工企业为龙头拉动,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一要抓调整,培育农业主导产业。采取乡镇主导、村居连片、农户跟进等办法,着力培植茶叶、魔芋、中药材、烤烟、蔬菜、商品猪,六大基地建设,逐步形成十八里长峡和偏头山山区旅游观光两大农业和平原特色经济作物、城郊花卉苗木和重要交通干线两侧百里长廊高效农林经济作物四大产业带。二要抓龙头,培植壮大骨干企业。认真抓好顺溪豆品、高山食品、银松绿色食品三个品牌深加工,拉动“抓大促小带中间”措施的落实,引导扶持农牧等有实力、有品牌的龙头企业快速扩张,发展壮大一批立乡立镇企业。加大农业重点项目的包装推介力度,开展农业领域招商引资,巩固野菜、土豆、核桃、竹笋种、养、加农业龙头企业。三要抓标准化生产,培育特色品牌。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龙王垭、梅子贡茶叶为依托的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技术标准和质量安全标准,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示范区建设,推进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着力培育一批生态环保农产品品牌。四要抓服务,健全农业综合服务体系。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原则,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集农业信息收集发布、科学技术推广应用、气象服务为一体的新型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鼓励科技人员和乡镇农技人员开展自主创业、合作创业,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参与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发展。大力培植农村专业合作、信用合作、供销合作、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使其真正成为连接农户与龙头企业、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
    (三)坚持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抓“三农”,在加强农业项目建设上有新突破。农业项目建设是调整结构、发展龙头企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支撑。要以项目来推动农业发展、提升设施水平。对在建项目要高度重视,搞好协调配合,确保项目如期竣工。积极实施防灾减灾、病险水库加固、水土保持、灌区配套改造、污水排放导流等一系列工程。积极对接退耕还林重点工程,努力争取配套资金,全力推进生态林业建设。
    (四)坚持用改革的理念抓“三农”,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有新突破。要以市场化为导向,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体制和山林权制度改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反租倒包等形式,山林租包、转包、承包和买断经营权形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村土地向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集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鼓励民营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引导项目、资金投向农村公益事业,盘活农村基础设施和闲置资产,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探索建立村级公益事业、财政奖补制度和农村干部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适时适度提高规范化管理支部书记的工资标准和待遇,切实解除村干部“干不能养家糊口、退生活没有保障”的忧虑。
    (五)坚持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抓“三农”,在关注民生提升农民素质上有新突破。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重点办好民生实事。继续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和困难学生资助制度,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补助支持乡村卫生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城乡基础免疫免费预防接种范围。继续实施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和少生快富工程,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力度,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搞好农村敬老院、养老院建设,进一步提高“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把农民的教育培训和技能提高作为农村工作的大事来抓,利用好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校、技校、职校等载体,实施好“科技培训工程”、“阳光培训工程”,着力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计划,以县工业园区和示范基地为载体,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重点培养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坚持就地转移与对外输出并举,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组织协调和管理服务网络,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推动劳务输出向组织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六)坚持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抓“三农”,在改善环境面貌上有新突破。要以创建省级城镇化示范镇、环境优美乡镇为抓手,统筹城乡建设规划,整合优势资源,集中有限财力,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村镇体系规划、小城镇规划和村庄规划建设,深入开展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以深化文明建设为切入点,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民书屋工程,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平安建设,维护良好社会治安秩序,确保农村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三、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切实把三农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县各级党政组织的重大任务。要加强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搞好配合协调,确保圆满完成任务。
    一是真正形成农村工作强大合力。各级各部门要真正把“三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要把“重中之重”反映在认识上,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工作上。全面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打破城乡界限,把城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通盘考虑、统筹布局,统一推进、协调发展,切实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督促指导。按照“培优做强一类村、加速转化二类村、重点扶持三类村”的思路,在资金、政策、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措施,着力培植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拿得出的亮点和典型。继续实行县级领导联系乡镇、部门单位蹲点帮扶村的办法,搞好新农村建设帮带工作。按照职责分工,发挥优势,创新思路,改进方法,科学指导新农村建设。在制定发展规划、安排建设项目和事业经费时,要更多地向农业农村倾斜,努力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二是切实加强乡镇村班子建设。乡镇村干部是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核心和重要力量。要以加强农村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乡村领导班子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三级联创”为载体,切实把农村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坚强核心。要巩固和发展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建立健全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利用县委党校、远程教育、以会代训等形式,加强对新一届村支两委成员的培训,使他们尽快成为农村带头人。要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目标,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和社区综合管理机制,健全“四民主、两公开”制度,切实解决“有章理事、有人干事”问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制度保障。
    三是创新农村工作方式方法。当前,广大农村正处于经济加快发展、社会加速转型的变革时期,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全县广大干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跨越发展”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敢想敢干、勇于创新,切实以思想的大解放、作风的大转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发展。大力倡导“科学、务实、高效”的作风,按照一切工作具体化要求,从一项一项具体政策措施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落实。以开拓创新精神推动工作,以更高的境界、更宽阔的视野,准确把握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注重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制定新措施,取得新成效。时刻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进一步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工作上服务群众,在作风上深入群众,多办让农民群众得实惠的事,多办维护农民群众利益的事,多办得民心、顺民意的事,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做好“三农”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大和《决定》精神为指导,以县委农村经济工作布局和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决议、决定为抓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转变作风、奋发作为,努力开创三农建设新局面,为决战2008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的新竹溪做出新贡献!

推荐访问:三农 推动 精神 建设 学习

本文标题:学习决定精神,,推动三农建设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213/89870.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学习决定精神,,推动三农建设》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