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联动推进扶贫开发新跨越
一条条公路如玉带般在山间盘绕,一行行有机茶蕾在云雾中飘香,一栋栋特色民居在绿树丛中穿梭;田野、茶园、果圃中,绿茶、蔬菜、瓜果生机盎然;村庄内,幸福和喜悦洋溢在每一个人的脸上,热火朝天的新农村建设场面处处可见。人们印象中的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如今已是旧貌换新颜。
2001年,竹溪县尚有15个贫困乡镇8个林特场、240个贫困村场、16.8万贫困人口,居住条件简陋、生产生活不便、农民收入低下是这部分群众的共同特点。
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竹溪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原则,以缩小差距、构建和谐为目标,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扎实落实各项扶贫措施,走出了一条发展有设施保障、增收有产业支撑的路子,扶贫开发取得历史性成就,贫困人口由2001年的16.8万人下降到目前的9.6万人,人均年收入由900元以下提高到1700元以上。2003-2008年度仅争取到位国家烟草局扶持资金就达3945万元。
整村推进换新颜
新一轮扶贫攻坚号角吹响后,竹溪县选择并被省市确定为129个重点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工程,从2001年开始到目前仅投入到重点村的无偿扶贫资金就达5000多万元,他们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通过“五通”、“两建”、“两改”、“一增”工程,推进整村扶贫开发,使97个重点贫困村分别达到了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产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全的目标,使97个重点贫困村的18.9万群众从中直接受益,部分重点贫困村甚至进入了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整治村行列。
大路沟村是竹溪县县河镇的一个山区重点贫困村,坐落于原陕南军区直属36团锣鼓洞突围战斗遗址5条大山沟内,全村版图面积2.3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334户1038人,耕地面积1402亩,水田面积322亩,旱地750亩,山林400亩。2002年底全村尚有贫困户63户298人,其中625元以下的贫困户33户103人,625元至865元低收入户30户195人,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33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30元,人均占有粮食量103公斤,贫困户人均纯收入710元。该村群众生活十分困难。曾经“穷在深山无人问”的大路沟村,如今楼房耸立、路灯成排、道路通畅、村容整洁、村民富裕。2003年,大路沟村被列入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后,建起了200户沼气池,通过建水塔、铺设管道,解决了全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改造了高效茶园200亩,维修学校教学楼2000平方米,硬化村级水泥路面4公里,发展黄姜基地100亩。如此同时,还与有关部门合作,开始了旅游扶贫开发的尝试。一个集旅游观光、爱国主义教育、脱贫致富于一体的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典型即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产业扶贫促增收
扶贫开发,产业是支撑。该县从贫困山区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山区特色农业,形成了一批产业基地和特色专业村,成为增加收入、脱贫致富最有效、最可靠的途径。
竹溪县汇湾乡青龙村地处杨家扒电站以北,沟壑纵横,土地常年干旱,但有种植茶叶的传统。2005年该村被确定为重点村后,县扶贫办投入大量资金为该村修路、打井、整治村容村貌,使该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在此基础上,又联合有关部门加大对茶叶产业的扶持力度。2007年,青龙村的茶叶已发展到3000多亩,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其中收入在7万元~10万元的茶叶种植大户有15户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茶叶专业村。
据统计,目前全县贫困地区各类专业村总数已发展到了26个,占已实施97个贫困村总数的近1/3。
搬迁扶贫挖穷根
在该县贫困地区,有这样一部分群众,他们长年生活在大山里,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耕种难,成了走向富裕的“拦路虎”。
竹溪县天宝乡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贫困乡,“八七”扶贫攻坚期间,社会各界在该乡的投入高达1.5亿元,平均每人超万元,但到“八七”扶贫攻坚结束的2000年,该乡还有1.1万多贫困人口,人均收入仍在八九百元之间徘徊。
2001年,该县开始探索实践搬迁扶贫,由一个点到多个点,由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成功走出了一条扶贫开发新路子。2001-2008年8年间共扶贫搬迁安置3235户12293人。
龙王垭茶场、成佳河、中坝、石板河、前进、庙耳沟综合扶贫开发区是该县起步最早的搬迁扶贫小区。该小区从2001年开始筹建以来,共完成搬迁住宅房建设20栋,搬迁600户2400人。目前,这些综合扶贫开发区已成为贫困农民走出大山的居住区、就业致富的发展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
截至目前,该县已探索了以中梁村、新胜村、龙滩村、砖裕村、西湾村、唐家畈村、板凳岭村、双龙村、双河村、仁家沟村、黄土岭村、新发村等为代表的扶贫搬迁集中安置模式,以其他贫困乡镇村、林场为代表的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和零星安置相结合模式以及扶贫搬迁滚动安置等三种搬迁安置模式,累计新建搬迁安置点30处,搬迁安置2635户9893人。80%的劳动力实现了就业,搬迁群众农民收入达到2600元,是搬迁前的三倍多,基本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加强培训强素质
扶贫开发,农民是主体。近年来,该县从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务技能培训两个方面入手,不断提高贫困农民素质,促进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加快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
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县扶贫办每年都组织最新科技成果在贫困地区试验推广,并就有关技术对贫困农民进行培训。与此同时,每年还拿出专项经费安排一部分科技扶贫项目。通过项目的示范带动,提高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2001年以来,全县累计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200多期,培训贫困农民近2万人次。
加强劳务技能培训。以提高农民就业能力为目的,该县积极实施扶贫培训“雨露计划”,加快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目前,全县共认定了3家扶贫培训基地,累计培训贫困农民3000人,实现转移就业2710多人、增收3000万元。
社会参与聚合力
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是扶贫开发的基本方针之一。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积极组织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工作,进一步充实和壮大了扶贫开发工作力量。
充分发挥县四大班子领导的模范带动作用。该县副县级以上领导均有扶贫联系点,他们经常深入各自扶贫联系点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是该县长期坚持的一项制度。目前,全县129个贫困村都有定点帮扶单位帮扶。这些帮扶单位积极帮助村里理思路、跑资金、上项目,办了大量好事、实事,深受百姓欢迎。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展望未来,县扶贫办主任曾忠祥表示,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将会迈向一个更新更高的台阶,我县贫困群众将迎来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上下联动推进扶贫开发新跨越》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