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县茶叶产业的几点思考
茶叶作为我县一大支柱产业,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已初具规模,在竹溪经济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竹溪茶虽然有较大的产量、较高的质量、较响的知名度,但是作为本县支柱产业,如何做大做强,我提几点想法。
一、品牌有待统一。虽然竹溪的“龙峰茶”、“箭茶”、“银桥绿笋”、“银桥绿针”、“梅子贡”等茶叶品牌先后多次获国际级、国家级、省级名优茶,但诸多品牌的内部竞争,造成内耗,而本县以外消费者不管是什么品牌,一律以“竹溪茶”冠名,所以,在县外,“竹溪茶”比任何一个单一竹溪名优品牌的社会知名度都要高。因此,统一品牌,整合品牌资源,把多种名优品牌如何统一到“竹溪茶”这杆大旗下。以统一“竹溪茶”的品牌占领市场,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品牌保护有待加强。本年初,我们市委党校一位老领导托我购几斤“八宝毛尖”,我到八宝山茶场去,茶场还没开园,第二天我到十堰柳林沟口,几家都在卖“正宗八宝山茶”。我没有经过慎密调查,但仅凭社会观察,这几年做茶叶发财的个体户,大部分是收购外地或本地的低档茶,自己包装以高档茶出售。我在外地多次喝过主人称是“竹溪茶”的水货“竹溪茶”。我认为:第一必须取缔竹溪茶叶包装店,我县几家真假不分的茶叶包装店,就会把我们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高品质竹溪茶搞垮,能否取缔这些造假之源呢。如果没有这些包装店,个人造假起码难一些;第二我们能否借鉴外地经验,把茶叶散放在保鲜库中,根据客人需要,现场包装;第三加大打假力度,依托工商、消协等机构,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同时,建立打假基金,重奖打假功臣及举报者,保护品牌;第四建立统一茶叶市场,以便监督管理。
三、竹溪茶的文化底蕴有待进一步发掘。茶叶是与文化联系最紧密的东西,大力发掘竹溪茶的文化底蕴,是提高竹溪茶叶知名度的一个方面,我县茶叶大体分三个板块,每块文化底蕴不同:梅子贡茶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如历史故事、传统的制茶工艺、传统的制茶工具(纯铜锅炒、檀木铲翻、辽竹篾炕、白炭火烘)都值得发掘。龙王垭的地理文化底蕴(全国知名的竹溪云海、龙峰圣水等)。前进茶场虽然没有时间积累的历史文化与自然山水文化的底蕴,但它与名牌大学、科研院所联姻形成的高科技文化底蕴,也值得大书特书。如此,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高科技现代文化相交融的竹溪茶文化,将是竹溪茶业的支撑点之一。
四、产业旅游有待开发。茶叶产业的兴衰,其产业链的长短也是一个主要因素,而最易开发、最易见效的莫过于生态旅游业。茶场能否将现场采茶、现场制茶、现场卖茶与农家乐、生态旅游结合起来。以茶场特有的生态环境与资源发展旅游业,延长产业链,扩大知名度。
五、人才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茶叶品牌的提升,人才资源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我在杭州龙井集团参观时看到,那些现场制茶、茶艺表演、卖茶的小姑娘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都十分高,通过了解,该公司与相关大学专门开设的有茶叶相关的学历教育,其公司职员都具有相应的学历及专业职称,这也是龙井集团旅游产业的一道倩丽风景。
六、包装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县茶叶包装这几年虽有较大改变,但仍是传统模式。能否变大包装为小包装,多为消费者着想,开发礼品装、家庭装、旅游装等。我在商场听一个老人讲,都说竹溪茶好,买一斤贵了,要能买一两尝尝就好了,我们能否考虑?
七、产品转化急待解决。作为支柱产业,仅靠卖茶是不够的,春茶好卖,但大量的夏茶、秋茶如何处理?特别是全县新增茶园全部开园后,那么多的产品怎么消化,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对我县茶叶产业的几点思考》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