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发布时间:2022-02-14 15:12:31 | 来源:网友投稿

    人类的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加快推进,有效突破了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长足进步。然而,伴随着经济转轨和一系列重大社会变革,贫富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农村弱势群体问题更加突出,弱势程度不断加深,成为农村实现新一轮跨越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扶助农村弱势群体,尽快使他们摆脱贫困,逐步达到小康生活水平,是今后农村经济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弱势群体包括痴呆傻人、五保对象、农村特困户、城镇低保对象,这部分人属社会群体的特殊成份, 2003年底,全国社会救助需要服务的对象近5000万人,其中:城市低保对象达到2246.8万人,农村需要救助的特困人口1971.9万人,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570万人,不能不说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从农村弱势群体的总体情况来看,可分为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生理性弱势群体如痴呆傻型的、残疾人、五保户、大龄劳力等,他们由于老、弱、病、残等明显的生理原因沦为弱势群体,基本上要靠社会保障来维持正常生活;社会性弱势群体主要有四种结构:一是只有口粮的纯农户劳力和贫困户劳力,这一群体在农村人数众多,他们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落后的生产技术,低水平的经营管理,还无法形成大范围的规模种植,生产结构单一,一旦遇到灾情连生产自救的能力都几乎没有;二是闲置劳动力,他们由于人多地少的予盾而显得相对过剩,又由于文化素质低无法参与外部竞争而长期滞留农村,
是我们要千方百计重点转移的对象;三是失地农民,他们大都是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和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的利益牺牲者,是我们必须加以特殊补偿以确保社会公平的群体;四是因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的改制,企业的倒闭造成的下岗失业职工,由于再就业的难度大,需要政府帮一把、送一程。
    弱势群体的总体困境——生存困境、生计困境、机会困境、权利困境。这些困境交织在一起,导致他们内心出现焦虑与矛盾,容易产生对心理失衡、产生厌恶、对抗社会的心态,甚至作出一些偏激的行为,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严重障碍,成为困扰社会不可低估的严重问题。
    一、弱势群体产生的成因
    (一)导致痴呆傻问题的原因。一是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差所致;二是属愚昧落后的婚配相伴而生。在偏远山区,自然环境恶劣,生存条件差,使痴呆傻人不断繁延。一种原因是部分分居在丛山水土含有害矿物质的地区,如氟、砷、硫等有害于人体的矿物质,致使人体得地氟病、地克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造成呆傻人多。一种原因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科学意识浅薄,思想愚昧,智力低下,基础医疗条件差,有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加之环境卫生不讲究,人畜同室居住,牧畜散放导致脏、乱、差,严重影响了人身健康。
    愚昧落后的婚配陋习是造成痴呆傻人的重要原因。我国新颁布的婚姻法,为确保民族素质,实现婚姻的“优化组合”提供了法律保障。然而,历史积累的毒瘤至今仍残酷地侵蚀着社会的肌体,愚昧落后的婚配陋习至今仍然在广大农村,危及着子孙后代。近亲婚、近邻婚、禁病婚等仍是滋生痴呆傻不可忽视的因素。一是“回头亲、亲上亲、黄土变成金”的近亲婚配方式被不少人所接受;二是“近水知鱼汛、近山识鸟音、近花香门前、近婚结良缘”的乡土意识,围绕着人们的婚配观念,不少的人恪守“好女不远嫁”的传统习惯。这些人只考虑到亲近知底细,行走方便,而忽视了狭小通婚的弊端,忽视了邻亲具有共同的并存接传性面,共同的病菌等遗传因素传递导致先天性疾病,造成先天性的痴呆傻。三是“好女嫁外乡,笨女不外出”的呆傻婚配,造成“歪锅配歪灶”,一代不如一代。这些人只顾不断香火,不顾人口素质,导致呆娶傻,傻嫁呆,呆傻的恶性循环。
    (二)导致特殊困难的原因。从理论分析,市场经济中弱肉强食,优胜劣态是自然法则,贫困的一个重要来源是穷人自身素质的相对低下,包括知识水平,努力程度等等,而自身的贫困反过来又让穷人缺少提高自身素质的能力,这其中的潜在逻辑就是穷人因为穷所以穷,陷入了“贫困的恶性循环”。从实际上看出现有三种差距:
    1、自身差距——老弱病残,天灾人祸是造成弱势群体生存能力和自我保障能力差的主要因素。根据调查分析,弱势群体的生存、保障和风险承受能力差主要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所致;一是文化偏低,技能单一,不可能学习新技术、新信息,也不会安排生产和经营;二是观念陈旧,缺乏能力和胆量,即使有机遇也干不成大事;三是年龄偏大,身体病残,再加上发生天灾人祸等意外风险,使这些特困家庭雪上加霜。
    2、地区差别——经济不发达以及务工农民重新返农,致使农民收入下降。由于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务工人员要求越来越高以及少数农民择业观念陈旧,导致已跳出农门的农民重新返农,农民收入因此中断和萎缩。
    3、政策差异——农村低保体系还不完备,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未能完全落实到位。
    二、解决农村弱势群体问题的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在贫困 地区弱势群体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大阻碍。消灭贫困,促进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是当今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大重任。笔者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可诠释国家与民众之间的关系,弱势群体也是社会的一部分,已是国家不可忽视的隐患,要预防贫困和救助贫困,国家应设立社会保障 制度,也可把这种制度视为“劫富济贫” 的社会政策。 具体应 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
    (一)要下重手加大迁移扶贫力度。把生存在环境恶劣、住居在含有害矿物质的农户逐步迁出穷山窝,把迁移工作与退耕还林、生态保护工程结合起来抓,把控制痴呆傻繁延、提高人口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从根本上治理痴呆傻的繁延。
    (二)营造全社会共同关爱弱势群体的环境。解决农村弱势群体的问题,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标准。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一方面增强政府出台政策的透明度,狠抓政策落实到位,使弱势群体充分享受党和政府的关爱;另一方面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合力优势,有计划地解决好农村弱势群体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实现共同致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三)加快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据调查,农民收入除家庭经营收入占一定比重外,主要来源于二、三产业的工资性收入。去年,农民人均收入来自于二、三产业的收入要占到85%,其中来自工资性的收入占36.8%。因此,只有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壮大地方经济实力,才能真正解决农民就业,特别是农村弱势群众脱贫致富的重大问题。
    (四)建立全方位社会救助工作体系。
    1、推进长效机制建设。一是加强基层救助平台建设。县乡两级政府都应成立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落实办公人员,要定编定责,便利困难群众办事,落实救助政策。二是为解决农村常年困难群众的生活救助问题。要根据自身条件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同时制定出地方性法规,规范操作程序。三是重新修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对农村五保供养应从两方面下重手解决,一方面应彻底清查农村实有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人数,做到应保尽保,目前已纳入供养的人数仅仅是农村税费改革前的人数,当时的村组为减少农民负担,将很多符合条件的而未保,现在这部分人已年老体弱,不保是绝对不行了;另一方面,因五保供养金从财政转移支付中列支,各级政府都实行包干,乡级政府很难调剂五保供养金,难以满足应保尽保对象,建议根据县乡核查的人数,从省级财政专项列支,立专户,视同其他专项资金直接下拨到县级民政专户,专项兑付到人。再一方面加大农村福利院建设,尽量能使五保对象全部集中供养。同时,制定相关的法规,调整福利生产基地,让福利院发展福利生产,扩大收入,弥补供养经费不足的困难以及支付福利院护理人员工资待遇,确保五保对象在福利院养? 暮茫男腋!? 2、完善农村困难对象就业扶持政策和其它优惠政策。对农村弱势群体的帮扶,要改单一的“输血”为帮助恢复“造血”功能,从治表转向治本。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像对待下岗职工一样对农村弱势群体自谋职业的,要积极鼓励并给予税费减免等政策优惠。
    3、坚持社会化帮扶新举措,建立全方位帮扶绿色通道。政府是解决农村弱势群体困难的主体,但还必须辅之以社会化帮扶。建议进一步完善各级领导干部联系帮扶困难农民家庭的制度;组织开展“挂钩帮扶”、“扶贫济困”等活动,县、乡镇机关,个本私营企业和工商户都要承担扶贫任务。同时,设立慈善捐助站,发扬互助互帮传统美德,组织和引导全社会力量捐钱捐物。通过全社会共同分担的形式,建立起政府主导、民政协调、社会各方面救助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新机制。
    (五)加快农业产业转移。有内部转移和外部转移两种方式。内部转移就是实现粮食种植向林、牧、副、渔业的转移,有部分山区贫困县以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为主线,以茶叶、魔芋产业为支柱,促进了农村内部结构调整,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提高了农副产品附加值,从而有效地吸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失地农民就业 ,同时规模经营的方式也将成为今后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导向。外部转移则是实现农业向二、三产业转移,要把劳务开发摆上突出位置,创新培训机制,实行劳务派遣,引导产业意识,集聚发展合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六)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一是宣传《婚姻法》,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破除陋习观念,扼制痴呆傻人员的繁延;二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网点的建设,要出台优惠政策及时治疗和预防各类疾病的发生,抓好环境卫生,制止脏、乱、差,减少呆傻的再生;同时,通过媒体宣传医学、优生学、遗传学等科学知识,使科学的春风吹醒人们的头脑,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对特殊人群的控制,提高人口素质。

推荐访问:弱势群体 对策 原因

本文标题: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214/90529.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