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党委系统办公室工作业务培训资料
信息工作业务培训资料
一、党务信息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一)党务信息工作的意义
党务信息工作源远流长,它与党的诞生、国家的起源相伴而生,只是长期以来没有形成专门体系而已。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以后,党务信息工作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地显现出来。顺应时代的呼唤,各级党政机关分别建立和形成完美完善的信息系统和较为健全的信息工作机制,在为各级党委决策提供信息服务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做好信息工作是党政机关科学决策的基础和依据
在当今社会中,知识爆炸、信息爆炸都已不是什么新鲜名词了。它反映了科技迅猛发展、世界日新月异的现状。特别是我国正在深入进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外界联系日益密切,新技术、新事物、新情况更是不断涌现,这就使我们无论做什么工作都需要了解掌握更多、更新的各方面的信息。而作为改革开放的党政决策机关,就更需要及时掌握充足、准确的信息。事实上,各级党委每项决策,都是经过对大量有关信息反复分析、研究、论证的过程而作出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必要的信息,决策就成了无本之木。因此,党政机关要进行科学决策,就必须开展系统的信息工作。
科学的决策程序是科学决策的关键,它包括发现问题、拟制方案、权衡利弊、方案选优、试验论证、普遍实施几个步骤。在科学决策程序的几个步骤中,信息都担当了重要的角色,使它对科学决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发现问题、选准目标,要在大量、准确信息的基础上确定
显然,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和突破口。而要发现问题,选准解决的目标,没有有关信息是不可能完成的。党政机关每天收集各部门、各领域的大量有关信息,分别由不同的职能部门和有关领导及时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对众多信息进行合理排列、分清缓急就会找出主要问题并确定最佳目标。
(2)拟制方案、优选方案,要在掌握大量、准确信息的基础上展开
拟制方案、优选方案,即找到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这是要靠综合利用信息完成的。显然,任何问题都不是孤立的,在找到需解决的问题后,就需要对此问题和围绕它的有关问题进行严密、准确的论证,在这个基础上拟制、优选方案。可见,科学决策中这一步骤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过程,常有多种不同甚至冲突的周沿问题并存,这就令决策者必须占有大量准确的信息,以便围绕主要问题权衡利弊、择优而定。
(3)试验实证、普遍实施,要在掌握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完善
选定了方案,就要实施决策了。无庸赘言,不存在尽善尽美的计划,只有不断修正完善,方能形成趋于完美的方案。因此,一个好的方案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决策方案的执行情况如何?目的是否能达到?实施过程中又有什么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都要靠反馈信息来反映,使决策制订者及时有的放矢地修定方案,纠正失误。可以说,反馈信息是对决策进行检验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科学决策的各个环节都离不了信息工作,它是科学决策的基础和依据。这也是开展党政信息工作至关重要的意义。
2.做好党务信息工作是提高党政机关办事效率的途径
党务信息除了作为决策的基础和依据这项最主要的功能外,还对党政机关其它方面的工作具有催化和促进作用。“文山会海”一直是困扰机关工作的一个沉重包袱,许多宝贵的时间被白白淹没在这里面。如果不根除这一弊病,党政机关的工作效率还会像老牛拉车,费力不小,收效甚微。党务信息工作的开展,从一个崭新的角度为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一方面,它所特有的通达灵敏的信息网络,将上下左右、四面八方传来的文件、材料汇集筛选,及时将急务上报下达,在让领导从繁琐的文件堆中解脱出来的同时又不忽略要务。另一方面,信息的传递过程趋于程序化,清晰明了,有助于减少行文和行文环节,加强了部门、地区间的沟通,加速了工作运转,有效地提高了党政机关的工作效率。
3.做好党务信息工作是加强党政机关与群众联系的纽带
快速及时的信息传递,突破了行业、地域界限,连通了上下左右,顾及到四面八方。广大群众通过这条捷径向各级党政机关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党政机关也正是通过这一渠道及时了解到社情民意,发现问题,并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说明信息工作不仅有助于完善了党政机关工作职能,而且促使党政机关密切了与群众的联系,提高了在群众中的威望。
4.做好党务信息工作是党政机关把握形势、加强控制的关键
改革开放的今天,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扑面接踵,作为进行决策的党政机关,其工作千头万绪。特别是在了解情况、把握形势方面,既要日理万机又要事必躬亲是不现实的了,这样做无论把党政机关建成多么庞大的机构也势必会被埋没在事务堆里。可是,党政机关的职能又决定了它必须掌握大量、各方面的最新信息。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做管理工作的人没有信息,就是鼻子不通,耳目不灵。”要解决这一对矛盾,只能依靠全面细致的信息工作。如果将决策机构比喻为大脑,那么信息工作就是五官。没有信息工作,决策就会失去至少是难于把握其客体了。因此,党政机关要有效地把握形势加强控制,必须做好党政信息工作。
(二)党务信息工作的作用
党委机关系统地开展信息工作时间虽然不长,但由于它适应了新时期、新形势的需要,在党委系统日常工作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所以它已成为各级党委机关工作职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参谋作用
对本级领导和上级机关,信息工作起着参谋作用。相对而言,信息工作没有系统开展之前,领导机关、领导同志掌握情况,存在着不够具体、全面和及时的问题,这对正确决策是极端不利的;在把信息工作作为专门工作开展之后,信息部门通过其信息网络,将广、快、精、准的信息及时送到领导手中,使上级机关和领导同志掌握情况更准确,解决问题更及时。为了优化信息服务质量,今后应当进一步拓展信息的深度、广度,加强综合处理,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意见和处理方案,增强其参考价值,更好地发挥参谋咨询作用。
2.指导作用
对本级各部门具体工作和下级机关,信息工作起着指导作用。信息工作的开展,可以迅速、准确、有效地传达上级领导的意图,使基层工作有章可循。对上级领导的指导性意见和讲话,许多情况下不适于其它文件形式,而对具体工作又很重要。这时,利用信息刊物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基层部门对上级机关的信息刊物要加倍重视,并结合实际加以利用。
3.启迪作用
对平级机关乃至其它部门,信息工作起着启迪作用。信息工作未开展之前,党政机关的“左邻右舍”之间基本上处于相互封闭的状态,彼此间缺少沟通联系。开展信息工作之后,不仅沟通了上下级的信息渠道,也打破了“左邻右舍”间的封闭状态,通过信息联系,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经验,改进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同时,通过信息联系,沟通情况,还可以发现带有共性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4.解难作用
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难点、“热点”问题,信息工作可以起到及时传报、有效解难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老大难”问题,如果通过其它途径上报,往往环节多、速度慢。而通过信息渠道传报,既简便又快捷,可以直接“通天”,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5.控制作用
对反映倾向性、苗头性和突发性问题,信息工作可以起到及时传递、迅速控制的作用。上述问题有着事关重大和时间性强的特点。对这类信息,领导机关、领导同志都十分重视。随时上报这类信息,特别是对重大问题和突发事件迅速上报,有利于及时采取措施有效控制和正确处理。
二、信息及其分类
(一)党务信息的概念
1、信息,就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变化规律以及这种方式和规律的表征与表述。
2.党务信息,是各级党委机关行其政事和组织管理活动及其属性的表征,是党务活动发展变化特征及其与之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物质运动过程的客观描述。换言之,党务信息,是指反映有关党务工作及其相关事物的情报、情况、资料、数据等所蕴含的内容的统称。它是为各级党委机关领导科学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服务的信息。
(二)党务信息的分类
党务信息作为一种涵盖面广、内容十分丰富的社会信息,可以从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划分若干类型。按信息内容的性质,可将党务信息分为七大类:领导思路类信息;工作动态类信息;典型经验类信息;问题建议类信息;急情要事类信息;分析预测类信息;市场动向类信息。
三、党务信息的写作
(一)党务信息写作的原则
(正确、全面;真实、准确;深刻、新颖;简炼、迅速)
(二)党务信息写作的内容
1、中央及各级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作出后的反馈情况;
2、当地工作或部门工作中一些重要的、政策性的紧迫问题和实际问题,重点是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3、值得注意、值得重视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4、一些突发事件,包括重大的自然灾害、事故、社会事件等;
5、重大的社会动态。
(三)党务信息写作的方法
1、标题
标题形式有两种:一是单标题式,即信息文章只有一个标题;二是复标题式,即信息文章的标题既用了主题,又用了眉题。应具备的特点:一是言简意骇,开门见山,简单明了,使人一看就懂;二是新颖别致,使人感到不同一般,别具一格;三是概括性强,是文章中心思想的高度凝炼。
信息标题的制作:一是巧用数字;二是巧用背景材料;三是巧用口语;四是巧用成语;五是巧用补语;六是巧用术语。
2、导语
导语形式有:一是叙述式;二是提问式;三是总结式;四是描述式;五是评议式。
3、主体
主体形式有:一是叙述式;二是数序式;三是主次式。
4、信息点子的捕捉
信息点子的捕捉途径:一是在参加会议时记录点子;二是在阅读文件时精心揣摸点子;三是在亲友交往中留心观察点子;四是在工作实践中有意培养点子;五是在调查研究中认真筛选点子;六是在娱乐活动中随时抓住点子;七是在信息网络中注意收集点子;八是在休息聊天时经常议论点子;九是在看听新闻时善于挖掘点子;十是在文字作品里广泛联想点子。
5、上报信息角度的选择
应注意把握四个关系:一是大与小的关系;二是热与冷的关系;三是新与旧的关系;四是喜与忧的关系。
6、上报信息质量的提高
提高上报信息质量应着力在“五度”上下功夫:一是注意以点带面,选好上报信息的角度;二是加强综合处理,提高上报信息的精度;三是坚持调查研究,挖掘上报信息的深度;四是注重分析预测,提高上报信息的超前度;五是切中领导需求,增强上报信息的贴近度。
总体布局要求:眼观六路精选题,厚积薄发深挖掘,沙里淘金定取舍,以意筛文巧布局。
四、“忧”信息的报送
忧信息,又称负信息或反信息。有五种类型:一是报忧性信息;二是揭短性信息;三是纠偏性信息;四是排难性信息;五是呈疑性信息。
上报忧信息需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要确保报送忧信息的真实性,要报“真”;二是要区别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把握全局性,要报“实”;三是上报忧信息要讲究层次性,要有的放矢地报“准”。
忧信息的反馈:一是深入调研,善于捕捉;二是换位思考,精心筛选;三是注意综合,提高层次;四是把握重点,选准角度;五是情况吃透,定性适度;六是举一反三,跟踪反馈。
督查工作业务培训资料
党委(领导)的决策、部署确定后,需要强有力的督促检查作保证,需要锲而不舍地抓落实,否则,决策和部署就会成为一纸空文。能不能认真抓落实,是对一级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党性作风、宗旨观念的严格检验。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加强督办检查,才能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才能真正把决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真正推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什么是督办检查
督办检查,是指各级党政机关为了体现党和国家意志,通过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运用行政管理手段,把各项方针、政策、政令落到实处,达到预定目标,产生最佳效果的各项活动。其关键是在抓落实。
二、为什么要开展督办检查
督办检查是各级党委、政府及直属单位办公部门的重要职责,是党委和领导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府决策落实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加强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渠道,也是秘书部门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重要措施。其本身就是一项政策性和事务性很强的工作。但是,如果每一项决策,每一件具体事项都由领导亲自进行督促检查,既不现实,也不可能。领导者很难对每一项决策都进行直接的、全过程的督促检查。办公室是一个综合部门,督促检查是其责无旁贷的职责。江泽民同志1994年6月在《中央办公厅关于开展督促检查的情况报告》上批示:“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方案的部署,事情还只是进行了一半,还有更重要的一半就是要确保决策和部署的贯彻落实。为此,督促检查工作非常必要”。
首先,督查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工作落实、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科学决策是一个过程,不仅包括决策问题的提出、决策方案的制定、评估和判断,还包括决策的实施。评价一项决策效果如何,既要看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同样重要的还要看决策的落实情况。如果决策仅仅停留在口头或文件上,而得不到有效的落实,那么再好的决策也显得苍白无力,毫无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加强督办检查,切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实,才能真正把决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真正推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主要精力用到抓落实上,把督查作为抓落实的重要工作方法,确保县委和部门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第二、加强督查工作是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的现实需要。我们党一贯倡导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实践、注重实效。毛泽东同志强调指出:工作检查,党委有责。江泽民同志也反复强调,要力戒形式主义,大兴务实之风。从县级工作实际看,经济发展要求高,矛盾问题错综复杂,同时直接面对广大基层,工作具体繁冗,加强督查工作,更有其特殊意义。当前一些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之所以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从某种角度说,就是督查工作没有抓到位,失去督促检查就势必产生机关作风飘浮、纪律松驰、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这项工作做好了,就能够有效的改变一个时期内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会议多、文件多、形式多、落实少的状况,就能够逐步形成求实效、办实事的良好氛围。加强督促检查,从根本上讲也是对各级领导工作作风的监督和检查,能有效的增强领导干部工作的责任感,提高工作效率。对于转变领导作风,密切党群关系,树立领导者权威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我们应该把督查工作摆在严肃党的纪律这一高度来认识,切实抓好这项工作,推进领导和机关作风的转变。
第三,加强督查工作是优化完善决策、确保决策科学民主的现实需要。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对于每一项决策而言,有一个反馈、适时纠偏和完善的过程。督查工作其本身就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反馈完善决策的过程。这种调查研究可以及时发现决策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和不足,帮助我们修正和完善决策,有效的避免主观主义。
三、督办检查的任务和程序
督办检查的任务包括:
1、省、市、县党委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
2、省、市、县党委重要文件、规定事项的贯彻落实;
3、县委会议决定的重要事项的贯彻落实;
4、上级和本级政府领导同志重要批示及交办事项的贯彻落实;
5、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与人大、政协的日常联系工作;
6、其他需督办的事项。
督办检查的程序一般包括:
1、分解立项。上级和同级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出台后,要及时对有关工作进行分解立项,以明确督查内容、承办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征求有关单位和领导的意见,提交党委会议或主管领导审定后,以党委或办公室文件形式下发督办要点。
2、及时交办。经党委及办公室领导审核确定需督办落实的事项,要以书面形式及时下达有关部门。
3、督促检查。督促各承办单位在规定的时限内按要求完成所承办的工作任务。除采取电话督查和信函督查等常规督查方式外,对决策实施和工作布署落实中涉及全局或难以解决的问题,采取跟踪督查、实地督查、联合督查、协调督查等方式进行督查落实,保证工作任务按时完成。
4、综合反馈。承办各项任务的牵头单位负责综合反馈,及时向党委报告落实情况。对党委确定的年度重点工作,每季度报告一次进展情况,年底报告总体落实情况。对重大问题或需呈请领导指示的工作,以专题报告呈送党委有关领导。
5、归档备查。督查事项完成后,对督查工作过程的全部文字材料进行归档,立卷备查。
四、怎样开展督办检查
开展督办检查,说到底就是解决落实不够的问题。抓好落实的关键,要建立健全、完善督促检查工作机制,要提高工作人员素质,要讲究工作方法。
一是要建立决策和督查同步的“双回路”工作机制。上级和同级每项工作的安排,每个文件的下发,都要对开展督促检查工作同步作出安排和规定,坚持在督查过程中掌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形成决策--督查--再决策--再督查的工作机制,使每项工作达到目标明确,人员明确,任务明确。如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了以办示范点和抓扶贫点为主的“两点工作法”,促使干部工作重心下移,县委督查室迅速起草了《关于推进“两点工作法”的实施方案》,并根据领导联系乡镇将具体任务分解到了相关县直单位,一方面将重点工作细化到责任领导、工作专班和承办单位,使督查有对象;另一方面,通过督查对决策进行完善,使其顺民心,合民意。
二是要提高素质。正确使用督查手段和督查权,做到树威而不弄权,是每个督查工作者必备的素质。督查人员在行使督查权的时候,要注意用权不弄权,到位不越位。做到不居高临下,不自诩钦差,不打领导旗号;不武断专横,或主观臆断,听不进不同意见;不感情用事,怕得罪人,报喜不报忧;更不能怀私心,泄私愤,甚至汇假报。这样做不仅为督查工作纪律所不许,更为党性所不容,不仅树不了威,反而会损害形象,降低应有的威信。
三是要讲究工作方法。首先思想要务实。要多问下情、摸实情,勇于说实话、谏真言,积极主动抓督查、搞反馈。当好领导的耳目,推动党委决策落实。其二作风要务实。督查人员要尽力深入基层一线,掌握第一手材料,减少中间工作环节,以利于发现新情况,研究解决新问题,更好的履行参谋职能。其三要有朴实的文风。办公室提供给领导的情况,既要系统详细,又要真实可靠。讲成绩要实在具体,少大话空话;谈问题要直接了当,不隔靴搔痒;提建议要一针见血,提到点了上。
文书工作业务培训资料
一、 公文分类及其种类
(一)文的定义。党的机关的公文,是党的机关实施领导、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的工具。公文处理包括公文拟制、办理、管理、立卷归档等一系列衔接有序的工作,它是党的机关的一项日常工作,是机关的重要工作职责。
(二)公文的种类。《中国共产党各级领导机关文件处理条例》(中办字[1989]29号)规定,党的机关公文种类主要有: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和会议纪要,共14种。
1、决议: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
2、决定: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安排。
3、指示: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提出开展工作的原则和要求。
4、意见: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5、通知:用于发布党内法规、任免干部、传达上级机关的指示、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发布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共同执行或者周知的事项。
6、通报: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交流重要情况。
7、公报:用于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件。
8、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9、请示: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批示、批准。
10、批复:用于答复下机关的请示。
11、条例:用于党的中央组织制定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
12、规定:用于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13、函:用于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无隶属关系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
14、会议纪要:用于记载会议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
(三)公文分类。一是按照党的机关公文的性质和作用分类,大体上可以分为五类:①规范性公文,指必须遵循和执行的法规性公文,如条例、规定等;②指挥性公文,指用于传达贯彻政令和指挥行动类的公文,如指示、决议、决定等;③告知性公文,指用于通报情况、公布要求类的公文,如,通知、通报等;④报请性公文,指用于向上级领导机关报告情况、请示事项的公文,如请示、报告等;⑤记录行公文,指用于记载党的组织和领导机关工作、活动情况的的公文,如会议纪要等。二是按照公文的行文关系分类,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即:下行文,指按照垂直的组织系统,党的上级机关向所属的下级机关和组织的行文,包括决议、决定、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批复、条例、规定等文种;上行文,指按照垂直组织系统,党的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的行文,包括请示、报告等;平行文,指平级机关、单位或没有隶属关系的机关、单位之间来往的公文,应用文种一般为函、通知、意见。
二、行文规则
行文规则是各级机关执法公文、处理行文关系必须遵守的准则。它是根据公文法定作者的职责权限及行文单位间的隶属关系,本着有利于实施领导和管理,进行有效的工作而确定的。根据条例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发文应当确有需要,注重实效,坚持少而精。
(二)党的机关的行文关系、行文方式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正确的行文关系,有助于党的机关实施领导和进行正常的管理,避免行文混乱、指挥不灵、传递迟缓,以至影响工作。一般来说,行文关系有三种:一是上下级之间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二是上下级之间业务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三是平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关系。
1、上行文。即下级机关、组织向上级机关、组织的行文,通常有逐级上行文、多级同时上行文和越级上行文三种方法。逐级上行文,即下级机关直接上级机关请示问题、报告工作。多级同时上行文,即下级机关同时向垂直上级机关和更高一级机关行文。越级上行文,即下级机关越过直接上级机关向高一级机关行文。
2、下行文。即上级机关下所属下级机关的行文。下行文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1)党委各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权范围行文,《条例》规定:“党委各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可以向下级党委的相关部门行文。党委办公厅(室)根据党委授意,可以向下级党委行文,党委的其他部门,不得对下级党委发布指示性文件”。(2)部门之间对同一问题未取得一致意见,不得各自向下行文。《条例》强调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对同一问题未取得一致意见,不得各自向下行文。(3)向下级机关的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发文机关的直接上级机关。
3、平行文。即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行文,一般用函或通知。
⒋、联合行文。即两个以上平行机关之间就同一事项联合发文。签发人只签署主办单位负责人,发文用主办单位字号。
5、受双重领导的机关的行文。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要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由主送机关负责答复其请示事项。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应当抄送其另一个上级机关。
(三)对不符合行文规则的上报公文,上级机关的文书部门可以退回下级呈报机关。
三、公文格式
公文用纸幅面(A4型纸张,其成品幅面为210mm×297mm,尺寸的偏差为±2mm。公文用纸天头(上白边)为37mm±1mm,公文用制订口(左白边)为:28mm±1mm,版心尺寸为156mm×225mm(不含页码)。
四、公文的拟写和公文的文字表达。
(一)公文的拟写要求:一是要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家的法律、法令。二是完整准确地体现领导机关的意图。三是突出重点、观点鲜明、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文字简明、朴实、庄重、规范,标点符号使用恰当,人名、地名、时间、数字、引文准确,公文中内的标题和层次也有一定要求。四是合理使用文种,不得滥用决定、命令。
(二)公文的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手段,一般不用或很少使用描写和抒情等表达手段。
(三)公文结构的组成部分。公文的开头,以朴实、平直、开门见山为特色,结尾以自然果决为特色。开头部分主要用以说明行文的“因由”,带有导语的性质,具体内容就是简明地说明行文的目的、意义、依据、背景或所述事务的概况、结论等。主体部分主要用以说明行文所要说明的各种事项,这部分内容在不同种类的公文中分别成为决定事项、通知事项、报告事项、请示事项等。结尾部分,或称结语部分,主要是用以简要说明有关结束全文或落实全文的话,结尾这部分内容在指示性公文中称为“执行要求”,主要是提出有关落实本公文的组织领导、工作方法、时限等方面的要求;在请示和报告类公文中称为“结束语”。总之,公文的核心必须符合政策且具有可操作性。
五、公文办理
公文的办理分为收文办理和发文办理。收文办理包括公文的签收、登记、拟办、请办、分发、传阅、承办和催办等程序。公文经起草、校核和领导审批签发后转入发文办理,发文办理包括公文的核发、登记、印制和分发等程序。
在收文办理中,我们重点要讲一下阅件与办件的办理工作。阅件是指必须送给一定范围领导和有关部门阅知的公文。阅件的办理程序大体是:编号、登记、确定分送范围、分送、传阅、归档。确定分送范围是办理阅件的关键(保密问题),这需要根据阅件的内容来确定。在文件份数较少的情况下,首先分送主要负责同志,其他同志可组织传阅或集体阅读。在这项工作中,一是要掌握文件的运转速度和文件的去向,二是要注意补传工作(领导出差),三是要注意回传(领导有批示),四是要注意对领导批示件的办理(有些阅件转化为办件),五是较长的阅件可将主要的内容进行摘编,以减轻领导的阅文负担。
需要回答、批复、汇报、反馈结果的公文叫办件。办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上级领导机关和上级领导交办的文件(不能滞后)。另一类就是本单位党政各部门和下级机关上报的请示。
收文的程序及容易出现的错误:
1、传递:机要通信、邮递(一般性公文、信函、电报及材料)、机要传真、专人投递。
2、签收:验户(是否发给本单位)、内检(文件数目、文号与发文回执是否相同)。常见错误:不清点、不签收或不署名及时间。对于一些不熟悉或不相隶属单位来文或个人来函,应保留信封以便回复。
1、 登记(上户口):要按一定规律对公文分门别类,编号排队,记录公文内容,便于管理、统计、查找。常见问题:对下级或平级机关的来文不登记、不编号,或者只登记文件,不登记个人来信。
2、 分发:应分出阅件、办件分送有关领导。失误:只是简单接收和传递,不阅读、不分类,随意存放或转交,不加处理签。
3、 拟办(请办):提出对文件处理的初步意见和建议,要弄清领导或单位的职责范围,请办要恰当,电话记录、电报也应视同文件进行处理。
保密工作业务培训资料
所谓保密工作就是“防止和追查泄密的工作”。即对自己内部可能发生泄密,以及敌方的窃密活动,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以维护国家的秘密安全。保密工作在和平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保安全、保发展”。保密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下面我与大家一起来了解、探讨一下保密工作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及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保密工作。
一、当前保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一) 国际间日益激烈的保密与窃密斗争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很快,总的是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是,和平与发展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都没解决,天下很不太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冷战思维尤在,他们凭借着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军事优势,打着维护“人权”的幌子,在国际事务中极力推行新干涉主义,大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世界和平面临着新的威胁。
国与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较量,经济竞争,必然要依托强有力的情报工作作支撑。情报活动也总是为政治、军事、经济服务的,又总是与国际政治、军事、经济斗争形势变化相联系的。因此,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形势的变化,使得国际情报活动也随之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特点。
1、世界主要国家情报战略调整变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为推行新霸权主义的需要,针对国际政治、军事、经济斗争形势的变化,对美国国家情报战略进行了较大调整。一是更加体现美国综合国家安全观的情报思想,更加集中地表明美国的情报工作就是要为它的全球战略服务。二是情报工作的重点更加突出。政治方面,美国的情报工作是为其推行霸权主义、新干涉主义和强权政治服务;军事方面,情报工作是确保建立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计划的实施和反恐活动;国家发展方面,要求情报机构把经济、科技情报放到极为重要的位置。三是重新调整地区情报工作力量,特别加强了对“现存社会主义国家”的情报组织和情报人员力量。四是大力扩充情报人员,专门从事情报活动的人员已经达到20多万人。五是将情报活动与商务活动相结合,将情报人员以商务官员的身份派往世界各地进行情报活动。六是不断加大情报工作的经费投入,实际年度预算已达300亿美元以上。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直接接管了原苏联的情报安全机构(KGB),并对其进行了重新改组,成立了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专门负责反间谍和情报工作以确保俄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利益。日本对情报工作的战略调整表现为两种趋势:一是注重收集经济、科技情报。据有关专家估计,在日本情报机构搜集到的情报中,大约有85%-90%的情报是有助于改进日本的工业产品和提高其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日本可以说是世界上利用情报活动直接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安全最为成功的国家。这里讲一个与湖北有关的例子,天门市岳口镇“蓝印花布”是该市的一种传统工艺,每年向日本出口价值五、六十万美元。九十年代初,日本商人来考察访问,外贸部门负责人将客人直接引到岳口镇印染厂。该厂厂长详细地介绍了“蓝印花布”生产情况,还让日本人拿走“蓝印花布”的原料,此后,日本人就再不向我国进口“蓝印花布”。二是追求政治大国的目标,正在不断提高其独立的政治、军事情报活动能力。法国、德国、英国等其他国家都无一例外的调整和加强本国的情报工作以适应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安全综合化的世界发展新格局的要求。
2、经济、科技领域已成为国际情报斗争的重要战场
一是经济、科技情报地位空前提高。9·11事件前,美国情报机构原计划要将40%的工作量和2/3的经费投入放在经济、科技方面,中央情报局成立了6个与经济情报活动直接有关的“特别情报组”。二是日益重视具有实用价值的微观经济情报,不择手段的获取别国的科技秘密、经营秘密、对外贸易秘密等。西方国家奉行“经济、科技活动,只有对手,没有朋友”的准则,例如,日本和美国虽然政治上是盟友关系,但在科技情报方面一直磨擦不断,有人说是“美国人发明创造,日本人开发赚钱”。日本各大公司驻“海外办事处”实际上就是最重要的情报机构。如,日本有个三井物产公司建了一个环球通信系统,通过设在东京、纽约、伦敦、悉尼和巴林的5个电脑控制中心,连接着驻海外87个国家和地区的149个办事处,庞大的通信网络24小时不间断地运转,每天的情报传阅量在5万件以上,仅东京总部一天就要处理3万多件情报。连美国也不得不承认:三井搜集经济情报的能力在美国中央情报局之上。还有日本300多家大企业、银行、经济团体联合组成的“世界经济情报服务中心”,其经济情报搜集范围包括各国的国民经济、投资环境、产业与市场、金融流通、产品更新等几大类,每类又分若干小类,它已成为目前世界上经济活动能力最强、规模最大的垄断性的企业情报机构。三是越来越重视经济、科技情报人员的招募和培训。许多发达国家专门为情报人员设立了“经济情报师”、“市场情报师”等专业职称,以激励具有专业特长的人员积极投身于情报工作领域。
3、现代科技已成为获取情报的重要手段
在技术情报手段中,电子监听和间谍卫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在全球设立了4100多个监听站,专门负责电子监听的国家安全局就有2.5万名工作人员,年度经费预算达120亿美元。英国有1万多名负责电子监听的人员,每年耗资15亿美元。目前,在太空飞行的卫星有70-80%是属于间谍卫星或带有情报侦察技术装备的。电脑技术和全球性的互联网已成为情报活动最新和最具活力的领域。
(二) 我国已成为境外情报活动的重要目标
1、西方国家加强了对华情报活动的统一协调
1993年,美国成立了专门的对华情报机构“中国问题专职小组”,日本专门设立了“中国情报课”,1996年,美、日、韩三国与台湾的情报机关,又共同成立了“对华情报协作体”,美国和台湾还成立了“军事情报危机处理联络中心”,种种迹象表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境外情报组织,在对华情报方面已经形成协调统一的情报活动机制。
2、建立了对华情报立体侦察体系
美国伙同一些国家及台湾当局,在我国边境、近海和太空,建立了针对我国的全方位的庞大的立体化的情报侦察系统,相继建立了50多个情报监测站,在太空有50多颗侦察卫星,平均每天飞越我国上空300多次,频繁对我国实施空中侦察。
3、以合法身份作掩护进行窃密活动
境外情报机构以合法的外事交往、商务往来、社会调查、科技和学术交流、新闻采访、观光旅游、探亲访友等为途径,从事情报搜集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大搞招商引资,有些情报机构打着投资的幌子来搞情报,而我们还必须热情接待;有的还以金钱为诱铒,拉拢腐蚀我内部干部为其提供国家秘密。
(三) 当前我国保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保密观念不适应
许多人的观念陈旧,跟不上形势,至今还存在着中国落后无密可保、现代科技发达有密难保、加入WTO保密无用以及保密工作与已无关的糊涂认识。特别是在我们县乡两级中,无密可保的问题目前还比较突出。
2、保密管理不适应
一是一些机关单位领导对待保密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二是有的单位保密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少数专兼职保密员工作责任性不够强,保密工作业务不够熟练,密件横传、挂在墙上、随意扩大知悉范围等违背《密件、密品管理规则》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单位还出现了密件丢失的问题。三是人、财、物普遍投入不足。比如,按要求各级党政机关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都必须安装防火墙、隔离卡等保密安全技术设施,实行内外网物理隔离,而在我们目前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大多数还没有达到这一要求,有的单位计算机直接与互联网连接,没有一点保密防范措施。
3、保密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工作不适应
一是保密技术的整体发展水平落后,涉密信息的技术保护还存在隐患。二是现有保密技术普遍应用不够,推广工作难度大,比如刚才讲的推广应用隔离卡的问题。三是保密管理法规制度贯彻落实不到位。
4、泄密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危及国家秘密安全
从近几年发生的泄密事件看,当前泄密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对外交往与合作中泄密。二是宣传报道和新闻出版泄密。三是网络泄密。四是通信和办公自动化泄密。五是信息咨询服务泄密。六是人才流动泄密。七是企业相互偷窃技术造成泄密。八是非法提供和出卖国家秘密。九是不法分子非法窃密。泄密的途径多种多样,真是防不胜防。这里举两个例子。1981年9月15日,A国某新闻报纸在重要版面登出了一条消息:“中国军队于9月13日在华北张家口地区举行大规模军事联合演习,18位政治局委员分乘5辆专列前往观摩指挥,演习将于9月19日结束。”这条知悉范围相当有限的绝密消息,详尽细致、准确无误、快如闪电般地出现在A国报端,令人吃惊。经公安部侦察,原来是某省委书记将印有上述绝密消息的文件带回家中放在保险柜里,家中每个人和保姆詹玉红都有一把保险柜钥匙。近半年来,詹经常与一男青年相会,并将在保险柜里看到的文件内容及在书记家中听到的一些重要消息迅速告诉了男青年,而这名男青年的真实身份就是A国某报的新闻记者。2002年9月的某一天,一份“某某团司令部二00二年上半年计划”赫然摆在一家地方电脑公司修理部的桌面上。军队的机要文件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呢?原来,这是这家公司几天前为驻军某团修理电脑时留下的测试页。从这家公司的修理记录上看到,仅2002年头三个月就为驻军修理了11台电脑。这些电脑公司的业务能够涉及到野战部队、军事院校、军队疗养院和人民武装部等单位,接触到作战训练、军备和干部调迁等有相当保密性的部门。
(四) 当前保密工作的任务
1、大力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保密观念
2、建立健全保密法律、法规制度,实现对国家秘密和保密工作的法治化管理
3、不断健全保密组织机构,完善保密监督管理机制,强化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和年度考核制度
4、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保密技术,实现保密工作手段现代化
5、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使保密工作适应客观形势和任务的需要
二、定密工作基本知识
(一)相关概念
秘密:是一个集合的概念,可以分为私人秘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国家秘密等。就国家保密工作而言,保密通常指的是保守国家秘密,就一个机关单位而言,保密应当包括保守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和商业秘密。
国家秘密:《保密法》第一章第二条界定,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国家秘密事项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即: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
工作秘密:是指机关、单位在其公务活动中产生的一旦泄露会给本机关、单位的工作造成被动或损失的事项。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国家秘密载体:是指承载有国家秘密内容或信息的物质形体。包括以文字、数据、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方式记载国家秘密信息的纸介质、磁介质、光盘等各类物品。磁介质载体包括计算机硬盘、软盘和录音带、录像带等。
国家秘密的密级:就是国家秘密的等级。分为三类,“绝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后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机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后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后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是指国家秘密事项具备国家秘密属性、具有保密价值的时间限度。1990年国家保密局颁发了《国家秘密保密期限的规定》,对确定保密期限作了具体规定。
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是指国家秘密事项允许合法接触、知悉或使用的范围,包括允许接触该国家秘密事项的机关、单位和人员的范围。
国家秘密的标志:是指区别国家秘密事项与非国家秘密事项的一种专用符号。国家秘密的规范标志为“★”,“★”的前面为所标明的密级,“★”的后面为所标明的保密期限。例如:某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为机密级,保密期限为3年,其标志为“机密★3年”。不需要标明保密期限的(指绝密级事项保密期限为30年,机密级为20年,秘密级为10年的,可以不标明保密期限),其标志为“绝密★”、“机密★”、“秘密★”。
(二)国家秘密的确定
1、定密的步骤
机关、单位任何一项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保密期限、知悉范围的确定,必须经过承办人拟定密级、保密期限及知悉范围,审核人对其合法性和准确性进行审核,主管领导人批准共三个步骤,并将执行情况作好文字记录。
2、保密期限的确定
确定保密期限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对可以预见保密期限的,应由产生国家秘密事项的机关、单位在对该事项确定密级的同时,确定其保密期限。保密期限在1年及1年以上的,以年计;保密期限在1年以内的,以月计。二是对难以预见保密期限的,属绝密级事项的不超过30年,机密级事项不超过20年,秘密级事项不超过10年。
3、国家秘密的标识
书面形式的文件、资料应当在封面(或者首页)的左上角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非书面形式的密件,应当以能够明显识别的方式在密件上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凡有包装的密件,还应当在密件包装上的适当位置做出国家秘密标志。文件、资料汇编中有密件的,还应在封面或者首页以密件中的最高密级和最长保密期限做出标志。摘录、引用密件中属于国家秘密的内容,要在摘录件上做出与原密件同样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标识。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在立卷归档时,卷宗内有密件的,应当在卷宗适当的位置上做出与卷宗内密件的密级和保密期限一致的标志,卷宗内有若干份密件的,应以最高密级和最长保密期限做出标识。
4、保密范围的使用方法
一是对号入座。各机关、单位在定密中直接对照相关《保密范围的规定》中相对应的条款,确定本机关、单位所产生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二是摘录保密范围的相关规定。各机关、单位可以将与本机关、单位业务工作有关的保密范围的条款摘录出来,汇集成册,发给本单位负责定密工作的承办、审核和审批人员使用。三是直接套用的方法。因传达贯彻上级国家秘密文件、资料的精神而派生出的一些新文件、资料,可以直接套用上级文件、资料的密级和保密期限。
5、国家秘密密级的变更和解密
国家秘密密级的变更,是指降低秘密等级(也称降密)或提升秘密等级(也称升密)。降密情况较多,升密只是个别情况。出现下列两种情况之一的,应当变更密级:一是该事项泄密后对国家的安全和利益的损害程度已发生明显变化的。二是因工作需要,原接触范围需做很大改变的。国家秘密事项的解密,是指原属于国家秘密的事项,因其失去国家秘密的属性,而通过一定的法定程序,使其与国家秘密相分离,不再按国家秘密保护这一活动过程。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解密:一是该事项公开后无损于国家的安全和利益的。
二是从全局衡量公开后对国家更为有利的。
三、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
(一)相关概念
信息:是指客观世界一切事物存在和变化状况与人的认识能力的交换,也是客观事物经过传递后的再现。《辞源》把“信息”解释为“消息”,其实信息与消息是有区别的, 消息是信息的外壳,信息是消息的内核。信息有三个要素,即信源、信宿和信道。信源指信息的发源地或是信息的源泉、信息的出处(发送信息的人或设备)。信宿指信息的归宿(接受信息的人或设备)。信道指信息的传播通道(传递信息的媒介)。
信息系统:是通信、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系统的简称,就是指以计算机、电话机、传真机、打印机、文字处理机、声像设备等信息设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进行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检索、传输的设备、技术、管理的组合。
(二)信息安全保密面临的主要威胁
1、先进的窃密手段
一是侦测物理空间。目前,在外层空间上有数以千计的侦察卫星,在我国的领空领海附近有许多侦察飞机和电子侦察船,在周边国家和地区设有电子窃密站和密码破译及情报整理中心,境外驻我使馆及有关机构内装有窃密侦察设备等等,形成了一个外层空间、地球上空、海面和地面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信息窃密和侦测网络,用以侦察和监测物理空间,同时还能对目标进行精确(GPS)定位。二是入侵网络空间。在信息系统普及的国家,一些意外事件和越来越多的针对计算机网络的犯罪活动不断出现,每年由于针对信息系统的犯罪就可造成上千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一次网络作战可使一个国家的经济陷于停顿或瘫痪。1995年9月18日至25日,一名年轻的美军空军上尉军官,利用一台普通的电脑,几分钟的时间内就成功地渗透进了美军海军的大西洋舰队的核心部位--指挥控制系统,并迅速地完成了对所有目标舰的控制,在大西洋舰队司令员混然不知的情况下夺取了该舰队的指挥权,幸亏这只是一次试验演习。三是窃获信源信息。一般采用无线窃听器、有线窃听器、语音窃听器、电话窃听器等手段。四是截获信道信息。主要有电磁窃密、无线电通信窃密等手段。
2、可怕的预置陷阱
在对信息安全保密的各种威胁中,预置陷阱是其中最可怕、同时也是最难以防范的一种威胁。预置陷阱就是在信息系统中人为地预先设置一些“陷阱”,以干扰和破坏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预置陷阱有硬件陷阱,也有软件陷阱。
3、猖獗的信息犯罪
信息犯罪主要有病毒破坏、黑客潜入和电磁摧毁等表现方式。1998年11月2日晚,美国国防部战略系统的计算机主控机房和各级指挥中心相继遭到了计算机病毒的入侵,共约8500台军用计算机感染病毒,其中6000多台计算机无法正常运行,使美军的通信和指挥一度陷于混乱状态,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上亿美元。事后查明是由23岁的美国康奈大学计算机研究生莫里斯制作的“恶作剧”。
4、先天的安全不足
一是互联网是个完全没有设防的网络空间。二是互联网上的法律规范脆弱。三是互联网是一个无主管的自由王国。四是互联网协调困难,各国对病毒的传播与防范、跨国打击黑客等问题很难形成一致的意见。
(三)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
信息泄露是指信息在信息系统采集、存储、处理、检索、传输的过程中被泄露出去,被不应知者所知悉;或是不应知者运用技术手段在信息系统采集、存储、处理、检索、传输信息的过程中窃获了信息。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有:电磁辐射、硬件问题、软件隐患、人员渗透、管理不善、联网泄密、通信泄密等。这里举两个信息泄露方面的例子。在硬件问题上,目前有些重要的部门盲目迷信外国产品的质量,连信息系统的安全功能部分也全套引进,不加任何改造地运用在信息系统中去,这实际上是请“外人”来“看门”,真正能实现保密的设备各国都是不允许出口的。在软件隐患方面,目前市场上无论是操作系统,还是各种应用软件,都存在着很多漏洞。如日本向我国出口的一种传真机中,其软件可通过遥控将加密接口旁路,甚至还能窃取正在复制中的原文件信息。澳大利亚军方发现微软公司开发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中就有预留的遥控“后门”,作为窃密的平台。
(四)信息安全保密技术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安全保密问题更加突出,如何确保涉密信息的安全保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严峻的课题。为了确保信息安全保密,仅仅依靠制定政策和法规来强化信息安全保密的行政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一定的技术手段作保证。目前,实现信息安全保密的技术主要有:隔离技术、加密技术、鉴别技术、控制技术、防漏技术等五种。这里着重讲一下当前应用非常广泛并正在被大力推广的隔离技术。
为了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通常将网络空间分为不同的子空间需用隔离技术,因此隔离技术普遍运用在信息系统中。隔离技术又分为逻辑隔离、物理隔离和传输隔离。
逻辑隔离:这是一种基于在线分析技术的软件保护,即采用逻辑机制,如防火墙、代理服务器、侵袭探测器、通道控制机制等。逻辑隔离技术既复杂又有限,只可防“君子”(守规矩的人),但不能防“小人”(黑客与心术不正的人)。因此,这种逻辑隔离技术不能运用在涉密信息系统中来。
物理隔离:物理隔离主要运用在涉密信息系统中,因为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不得直接或间接与国际互联网或其它公共信息系统相连接,必须实行物理隔离。采用物理隔离技术可以彻底阻断外部攻击的途径。物理隔离在安全上主要的要求是:一是在物理传导(含电源系统)上使内外网完全隔断,确保外网用户不能通过网络的连接而侵入内部网,内部网上的信息也不能通过网络的连接泄漏到外网中去。二是在物理辐射上隔断内部网与外部网,确保内部网上的信息不会通过电磁辐射发射或传导发射到外部网上去。三是在存储上完全隔断两个网络系统环境,防止网络转换时残留信息出网。四是信息在信道上加密传输,防止信息截获和信息串扰。目前物理隔离技术主要有:分别连接内外网的双机系统;采用双硬盘技术的单主板安全隔离计算机;隔离卡技术;用于远端切换的集线多路隔离控制技术;网闸技术等等。作为我们乡镇和县直机关、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最经济最简便的安全保密方法就是采用隔离卡技术,对涉密计算机安装隔离卡,这样你的内网计算机可以游览、查阅外网上的各种信息,发挥应有的作用,而外网计算机则不能进入你的内网,从而确保机关、单位涉密信息的安全保密。就我县目前的情况看,多数单位的计算机都尚未安装隔离卡设施,而计算机及其局域网又直接与电信、广电等国际互联网连接,存在着很大的泄密隐患,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两个:一是迅速对涉密计算机安装隔离卡。二是未安装隔离卡前,严禁涉密计算机与国际互联网或其它公共信息网连接,涉密计算机软盘做到专机专用,严禁将涉密信息在上网的计算机上处理,更不能将涉密信息直接在网上发布,确保做到“涉密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涉密”。大家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以为出不了问题。去年南漳县政法部门将一篇涉及信访控制内容的县委主要领导讲话在上网的计算机上处理,然后又在县党政信息网上发布,被国家保密局搜索到,受到中央和省委的高度重视,省委俞书记连续作了三次批示,要求严肃查处有关责任人。最后此事在全国进行通报,县委、县委政法委向省委写检查,相关责任人均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
四、涉密人员的能力要求及职责
(一)相关概念
涉密:指接触国家秘密。
涉密人员:指接触国家秘密的人。这里面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具体从事管理国家秘密事务的人,比如我们今天在坐的各位专兼职保密干部。二是指因为工作需要使用国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全县党委系统办公室工作业务培训资料》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