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勇攀技术创新高峰

发布时间:2022-02-14 15:15:14 | 来源:网友投稿

    编者按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科技创新日益成为企业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战略选择。对中国烟机工业来说,要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稳固国内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就要不断瞄准世界烟机发展前沿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近年来,在国家局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及所属企业与科研院所、卷烟工业企业、打叶复烤企业密切协作,集合多方优势科技资源,成功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烟机装备----烟箱片烟密度偏差检测装置、烟丝填充值在线检测系统、X光秤等,彰显了中国烟机科技创新的水平和能力。为此,本报将刊发记者针对以上所列三款产品在研发过程、产品特点以及应用前景等几方面所做的系列报道,以期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借鉴。

    烟箱片烟密度偏差检测装置的问世以及“烟草及烟草制品 箱内片烟密度无损偏差率检测----电离辐射法”(以下简称“电离辐射法”)的出台,一举突破了困扰打叶复烤企业实时检测并控制片烟密度的技术性难题。与当前烟草行业打叶复烤企业普遍采用离线九点打孔取样法相比,该检测装置具有非接触性、非破坏性的特点,可以快速地检测出箱内片烟密度偏差率值,并传递信息调节后续的进料状态,使布料均匀。

立项

    2006年,为明确技术创新方向,进一步提升中国烟机竞争力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为中国烟草提供技术支撑和设备保障,中国烟草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成调研组,深入卷烟工业企业和打叶复烤企业,了解烟机用户对烟机产品的技术创新需求。
    在云南烟草调研时,一位打叶复烤专家提出,打叶复烤企业对烟包密度检测采用的九孔检测法有许多弊端,如必须采取破坏烟箱、抽检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损耗,且因抽检率低给不合格产品流入卷烟工业企业创造了机会。
    调研组带着疑问来到卷烟工业企业,结果发现专家的担心在卷烟生产过程的第一道工序松散回潮中得到验证。工人向调研组反映,醇化的片烟进入生产线时偶尔会有烟叶结块、松散不开的问题,有时会有烟叶出油、炭烧等现象,降低了烟叶使用价值。大家普遍认为,片烟箱内产生结块、出油、炭烧的原因首先是片烟在生产过程中水分过大,使得烟叶结块;其次是有些烟叶的油性高,从而产生结块。
    为寻求真相,在组织专家充分论证后,调研组认为,打叶复烤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布料不均匀,导致片烟箱内密度偏差率过大,造成了上述问题的出现。
    找到问题根源后,卷烟企业、打叶复烤企业纷纷提出,烟机企业如果研发一种无损、快速、精确的检测仪器,对片烟密度值、水分等指标进行严密监控,将会有助于改善原料品质,提升保障水平。
    不久,调研组带回的这项技术创新课题得到了中烟机械集团的高度重视,在经过认真研究论证后,集团办公会作出了由集团技术合作部牵头组织、集团所属企业配合研发的决定。
    “从提升中国烟草原料保障能力的角度,打叶复烤企业可利用片烟密度偏差检测装置有效检测并控制片烟密度等指标,卷烟企业则可有效对片烟密度、水分等进行体检。该项目抓住了当前原料保障技术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对于拓宽烟机企业创新领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中烟机械集团公司总经理王崇光认为,从烟机企业履行行业装备部职能的高度,这个项目研发不仅必要,而且紧迫。
    “我们立即组织所属烟机企业进行技术攻关,并在国内积极寻找研制精密检测仪器的企业。”中烟机械集团技术合作部主任范思齐表示,经过多方联系,在精密测控仪器领域颇具实力的北京邦瑞达测控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进入了合作视线。
    几轮深入沟通,中烟机械集团决定由秦皇岛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邦瑞达公司合作立项开发片烟密度检测装置。一场高难度的技术攻关战打响了。

破题

    凭借雄厚的研发实力,项目组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原理实验、模拟实验、烟管实验,并做出了第一台原理样机。
    为了验证检测装置的真实性能,2007年5月,中烟机械集团协调中国烟叶公司,把检测装置运到天昌国际烟草有限公司进行现场试验,并请来了郑州烟草研究院的专家给予指导。
    试验并不顺利。经过反复试检,检测装置的密度值与传统的九孔检测的密度值相比,始终要差2~3倍。由于找不到原因,试验无法进行下去。
    正在众人收拾行装返京时,郑州烟草研究院的一位专家建议,不妨做一个标准的模拟烟箱、烟管,利用标准件进行模拟试验。思路瞬间被打开。在此基础上经过多次重复试验,通过积累对比原始数据,天昌公司的技术专家也认为,该检测装置依据的原理、方法可行,但仪器配件需要优化提升。
    这无疑坚定了项目组的信心。项目组返回北京后,立即对第一台原理机进行重新匹配,精心筛选新探头,对光源消波、滤波进行调整,修正数学模型,很快就做出了第二台原理机。
    项目组兴冲冲地拉着原理机再次赶到天昌国际。然而,在试验中,检测精度不高、鉴别力不够、曲线显示不明显等新问题又冒了出来。这次他们没有忙乱,在与专家联合会诊后,确定是后台通讯传感环节出了问题。
    时间不等人。项目组立刻折返北京接着对仪器进行第三次完善,仅仅过了10天,第三台原理样机就诞生了。
    项目组成员第三次来到天昌国际。这一次检测装置没有令他们失望,通过对十几种不同烟叶的上、中、下部片烟进行线性度、重复性、稳定性、鉴别力的试验后,密度值有了明显的变化,得出的数据偏差率被控制在10%左右。
    虽然原理机被激活,但要想使其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还必须建立一套有理论支撑的检测方法。
    为此,项目组兵分三路,在秦皇岛烟机公司、邦瑞达总部、天昌国际同时进行试验,测试装置性能,积累数据。大家在实验室埋头苦干3个月,将理论探索与样机实测并轨运行,重复性和再现性试验、密度检测精密度以及密度误差传递试验交替进行,产生了海量数据,再进行总结、分析、对比,从中发现规律,校正误差,建立技术标准。
    “试验做得很细致、扎实,甚至达到苛刻的标准。有时为了在理论上找到依据、标定科学的方法,项目组成员会争得面红耳赤。”参与此项工作的中烟机械集团技术合作部员工王亮说:“正是这种求实求真的精神,让研发的思路越来越清晰,理论依据越来越充分,技术报告越来越有说服力。”
    在众人的齐心努力下,原理机运行稳定,烟箱片烟密度无损偏差率的检测和标定方法相继建立,形成了电离辐射法技术报告,提出了取代传统九点取样法的合理性论点,这项技术难题终于被攻克。

跨越

    有一种观点认为:三流的企业做产品,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一流的企业定标准。这不一定十分准确,但从侧面反映了标准的重要性。
    当项目实验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如何将电离辐射法转化为行业标准,成为项目组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他们认为,项目有核心技术、解决了多年的技术性难题,在中国烟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标准化工作的背景下,必须抓住机遇。
    为此,项目组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标准工作上,他们集中时间和精力把技术报告转化成为标准提案,报请国家局审批,申请成为行业一项标准。
    2008年3月初,为了迎接国家局检查,项目组成员秦皇岛烟机公司集全厂之力,精心打造出了第一台烟箱片烟密度无损偏差率检测装置样机。这台体现着中国烟草机械制造水平的样机平稳运行,准确检测并提取到了每一包片烟的密度值,得到了领导、专家的肯定。
    2008年4月,国家局正式发布《烟草及烟草制品 箱内片烟密度无损偏差率检测----电离辐射法》为行业标准。
    从小小试验室走上行业标准大舞台,片烟密度无损检测装置的成功研制是一次高难度的跨越,是中国烟机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推荐访问:技术创新 高峰

本文标题:勇攀技术创新高峰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214/90620.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勇攀技术创新高峰》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