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烟叶资源配置,提高烟叶原料使用效率
烟叶属于专卖农产品,既有自然属性,又有作为卷烟工业原料资源的社会属性。我国现有18个省(区)种植烟叶,烟叶的生产不仅关系到中国烟草的发展,更涉及广大烟区、烟农的利益。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优化烟叶资源的配置,提高烟叶原料使用效率,推进“两烟”和谐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行业的重要课题。
“两烟”和谐发展
呼唤优化烟叶资源配置
1996年、1997年全国烟叶超种超收对我国“两烟”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在经历过无视市场规律的灾难和惩罚后,为妥善处理国家、企业和农民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烟叶供求总量平衡,促进卷烟工业稳定发展,引导行业根据经济规律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国家局先后对烟叶、卷烟发展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这些政策的制定对行业的战略发展产生了全局性及深远性的影响。
陈晓燕 摄
科学适时的宏观调控政策极大地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经过近10年的努力,全国“两烟”生产经营不仅很快度过了恢复发展期,并从2004年起步入快速发展期。从1998年至2007年,全国烟叶生产连续10年保持平稳发展,基本形成相对稳定的烟叶产供格局(见表1)。
从2001年~2006年连续6年全国烤烟收购情况看:前三年行业的烤烟收购计划量较少,全国压缩烟叶工商库存2000万担,处于消化1996、1997年积压烟叶的生产控制周期;2004年、2005年起烤烟收购计划、实际收购量明显增加。
烟叶的稳定发展同时推动了卷烟的稳定发展,全国卷烟产销量也连续6年保持稳定增长,2003年起以每年4%以上的速度递增(见表2)。
“两烟”稳定增长的背后,其实是烟叶与卷烟互相匹配、互相支持的良性循环关系。烟叶用途的单一性决定了烟叶与卷烟的相互依存关系,二者之间的生存和发展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适量优质的烟叶原料是卷烟生产稳定、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而卷烟生产的稳定、持续发展则是烟叶稳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对我国农业特别是传统农业产生了冲击,也同样给我国“两烟”发展带来挑战。一方面由于存在着农业收入低于非农业收入的事实,广大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在数量、结构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务农人口总体减少,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人口减少,给烟叶这种生产技术要求高、投入高、种植流程多、劳动量大、农产品用途单一的产业带来了挑战。传统的烟叶生产方式面临新的挑战,很多烟区不同程度地面临种植面积、烟农队伍不稳定的压力。另一方面卷烟销量的稳定增长对烟叶原料的支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烟叶产区来说,如何稳定地为卷烟品牌提供特色突出、质量优良、规模稳定的烟叶原料是产区面临的新任务。
烟叶作为单一用途的卷烟工业原料,生产供应量必须符合市场的需求,过多或过少都将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2007年9月份,姜成康局长在全国烟叶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截至2007年6月底,全国烟叶库存7087万担,从总量讲是完全可以满足,存在的问题是:等级结构与一、二类卷烟发展不适应,上等烟消耗比重超出收购比重;各企业库存不平衡,部分企业烟梗利用率低,资源没有充分利用,造成损失浪费;对烟叶醇化期如何确定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因此,要求所有卷烟工业都要对烟叶库存作一次全面分析,对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出具体意见,切实做到节约发展、提高效益。可见,面对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和行业发展变化,如何优化烟叶资源配置、如何提高烟叶原料使用效率,是当前烟叶工作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当前烟叶资源的配置方式
我国烟叶资源的配置遵循“宏观调控、计划管理”的原则,即:在坚持供需总量平衡的前提下,对产区烟叶种植收购计划、对卷烟工业企业采购计划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这种指令性的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既保证了烟农、烟叶产区政府、烟草公司的利益,又充分保证了卷烟生产的原料需求,符合当时卷烟厂规模小、品牌多、生产格局较为分散背景下的烟叶资源调控的需要。
但卷烟工业企业整合、卷烟品牌整合的不断推进,对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烟叶产区的角度看,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有待完善。卷烟品牌对烟叶原料的使用需求,是建立在烟叶的特色基础、质量基础上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成熟的卷烟品牌一般不会轻易调整和改变其烟叶配方。近年来,由于卷烟品牌的整合扩张,卷烟工业企业对烟叶原料的使用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表现为:对既具有独特风格特征,又具有优良品质的烟叶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客观上要求对产区烟叶供应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这种需求变化同时也说明,烟叶原料的市场化特征已经显现,烟叶原料的市场化基础开始形成。但由于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能动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出现了一些产区有计划、无市场或市场规模小,一些产区有市场、缺计划的现象。
从卷烟工业的角度看,烟叶资源配置方式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大品牌的发展,要求得到规模化的优质原料保障,而受严格的烟叶购销计划管理模式所限,烟叶资源配置缺乏灵活性,有品牌需求的烟叶原料由于计划限制,很难得到产区规模化的原料供应。目前全国前10个牌号预计平均产量今年将达150万箱以上,这将对烟叶产区原料供应的规模化提出更高的需求。
优化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提高烟叶原料使用效率的途径
烟叶资源的配置包含烟叶原料供应和烟叶原料消耗两个层面的内容。
在烟叶原料供应方面应坚持“双控”政策,保持供需总量平衡,有效运用市场手段进行调控,以利于烟叶生产的稳定发展。
供需总量基本平衡是市场经济的一条基本规律,实践证明,烟叶产区只有认真落实“双控”目标,才能有效地促进和保证烟叶生产的稳定发展,维护烟叶市场的健康运行。因此,烟叶资源配置的前提是必须坚持烟叶供需总量平衡。
鉴于目前已经初步形成的烟叶原料需求市场化、烟叶生产市场化的特征,特别是国家局已经明确提出了“两个10多个”的发展目标,建议今后烟叶原料资源的配置方式应以市场化手段为方向,根据卷烟工业企业、卷烟品牌的原料需求,尊重市场需求,按“生态优先、烟叶优质、市场优化”的原则科学布局,促进产区按市场需求生产烟叶,促进烟叶产区按市场选择合理转移、合理布局,促进卷烟大品牌生产获得充足优质的烟叶原料保证。
但是,探索市场化手段配置烟叶资源的同时必须确保烟叶生产稳定。我国是农业大国,烟叶生产对产区农业、农村、农民有着重要意义。采取烟叶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手段,必然会产生优胜劣汰的结果,促使烟叶生产布局向生态条件、社会条件好的区域转移。烟叶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支持,涉及多方利益关系,特别是广大农村、农民的利益,如果处理不好各方关系、平衡不好各方利益,必然会影响到烟叶生产稳定、社会稳定。一方面烟叶生产布局的调整要求新烟区在土地、技术、基础设施、社会环境等方面提供支持;另一方面被淘汰的烟区可能会出现农民收入减少所带来的农村稳定问题。要在认真研究这些问题的前提下,从稳定烟叶生产、稳定农村发展的大局出发探索新的烟叶资源配置方式。因此,在烟草行业改革日益深入的环境下,探索烟叶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方式应在建立尊重国情、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基础之上,在保证稳定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烟叶原料消耗方面需要建立科学的烟叶耗用标准,为优化烟叶原料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随着工业企业卷烟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以及薄片、烟梗等综合利用效率的提高,很多卷烟工业企业的单箱耗叶水平实际低于37.5公斤,也就是说全国烟叶年消耗量应低于3225万担(考虑卷烟生产的发展,如按4300万箱的年产量计算,则年消耗烟叶3225万担)。如果以卷烟工业企业通常采用的两年原料储备量计算,全国烟叶总库存量应在6500万担左右较为合理。目前全国烟叶库存约7087万担,说明烟叶在资源总量上是充足的,但很多卷烟工业企业仍提出烟叶原料紧缺,原因主要是烟叶储备结构不合理,部分资源不能获得有效利用,不能满足卷烟品牌发展的需要。
烟叶生产不仅关系到烟草行业的发展,而且涉及广大烟农的利益。(周方奎 摄)
对此,建议科学测算烟叶原料消耗,优化烟叶原料配置。目前可用于卷烟生产的烟叶原料主要包括原烟、片烟、烟梗、碎片、烟末、薄片等,但这些不同类别的烟叶资源在卷烟生产过程中没有准确的投入产出率指标。卷烟工业企业、复烤加工企业及制丝、薄片生产企业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建立一套烟叶原料的使用、消耗标准,为科学、优化配置烟叶原料供应提供理论依据。
一是复烤加工企业,制丝、薄片生产企业应研究不同烟叶形态之间的转化率:测算原烟复烤加工后转化为片烟、烟梗、碎片、烟末等可利用资源的产出率;测算烟叶、烟梗等烟叶原料投入加工膨胀烟丝、膨胀梗丝的产出率;测算烟叶、烟梗、碎片、烟末等烟叶原料投入加工烟草薄片的产出率。
二是卷烟工业企业应研究不同卷烟品牌、不同卷烟类别的烟叶原料消耗率。2007年,卷烟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销量前10位的卷烟品牌集中度已经达到37.8%,随着卷烟品牌整合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分析、研究不同品牌卷烟的烟叶耗用量意义更加重大。重点卷烟工业企业,特别是卷烟品牌产量前10位的卷烟工业企业当前亟需做好品牌的原料需求研究。卷烟工业企业可以从三个方面深入研究:一是对今后一个时期品牌发展,主要是一、二类卷烟发展要科学理性分析,科学预测;二是分析卷烟品牌对产区的烟叶原料需求,包含对各烟区、烟叶类型、烟叶结构的需求;三是分析卷烟生产类别(一、二、三、四、五类卷烟)对直接用于投料生产卷烟的烟丝、膨胀烟丝、膨胀梗丝、薄片等原料的消耗比例。
复烤加工企业和卷烟工业企业通过测算、分析、研究,最终建立一套科学、准确、能够真实反映不同烟叶形态的转化率,不同卷烟品牌烟叶原料的消耗率,不同卷烟类别烟叶原料的消耗率的指标体系,将为行业制订烟叶宏观调控计划,为烟叶产区、卷烟工业企业科学配置烟叶资源提供准确的理论依据。
(作者单位:贵州省烟草公司)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优化烟叶资源配置,提高烟叶原料使用效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