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信用社大有可为

发布时间:2022-02-18 15:18:52 | 来源:网友投稿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刚刚闭幕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再一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增加国家对农业和农村投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这为我们金融部门尤其当前正处在深化改革实质性阶段的农村信用社,指明了做好服务“三农”工作的方向。面对这一挑战与机遇,农村信用社如何从金融的角度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急需我们农村信用社破题。下面,我就农村信用社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一些思路,以供商榷。

作为多年来扎根农村、由农民入股组成,并不断发展壮大到今天的农村信用社,面临当前大好机遇,应按照主要服务“三农”的新型农村社区商业金融机构的定位,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在支持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加快自身改革发展步伐、完善内部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以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手段和金融品种,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切实有效发挥好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从全局出发、高屋见瓴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思路、总要求。我们深深地感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和谐发展的全局。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金融业日益壮大的前提和基础,尤其是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更应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大有作为,要按照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切实发挥农村信用社面向农业、立足农村、根植于城乡居民、服务网点众多的优势,努力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村信用社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纵观我国发展现状,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农村是否稳定,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农民能否增收,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党中央提出“十一五”时期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是为了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进步,根本性地解决农村社会稳定、农民增产增收等问题。对此,国家和各级政府将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必将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并由此催生农村市场的进一步发育,连锁拉动农村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这无疑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的业务拓展和发展壮大带来广阔的空间。因此,我们农村信用社将抓住农村经济又一轮快速发展机遇,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信贷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金融主力军重任。通过农村信用社进一步端正服务方向、创新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投入,为推进全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在支持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

二是客观认识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信用社发展面临的挑战。农村信用社在服务“三农”中虽然具有点多面广、客户众多的资源优势,但也面临服务范围宽、客户分散、工作量大,电子网络建设滞后,金融风险大等诸多不利因素。特别是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金融市场的开放,国家开发银行将在县级地区开展授信,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向“三农”领域延伸,邮政储蓄银行的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将逐步介入乡(镇)农村,农村金融市场的多元化竞争格局正在形成,届时,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和发展将受到更大的冲击。为了适应新形势下“三农”经济的发展,适应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经济进程,又对农村信用社的传统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农村信用社必须认清形势,转变经营理念,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创新业务品种,拓宽服务领域,与时俱进,抢占先机,树立错位式、跳跃式发展的思路,主动迎接挑战。

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的形势下,“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使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农业产业化向工业化迈进,农村经济环境出现了土地向业主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失地农民变居民的新特点,由此使农村金融由过去的政策性金融加快了向商业化金融发展的进程。因此,农村信用社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和发展总的原则是,坚持服务“三农”的方向,坚持市场化、商业化的取向,用一个五年规划或两个五年规划的时间,尽快过渡到符合现代金融企业要求的、有特色的社区性农村银行机构。

二、发挥农村信用社自身优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中坚力量,是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组成的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成立以来就承担了支持“三农”,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重任。因此,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农村信用社承担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历史重任,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农村信用社的职责,更是农村信用社承载的历史使命。

就四川来讲,四川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农业基层薄弱、农民增收困难,加大对“三农”的投入至关重要。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向城市收缩,农发行和邮政银行的角逐还没有延伸到农村之际,农村资金供求矛盾比较突出。使得农村信用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其机构网点遍布全省城乡,长期扎根农村的行业优势作用日渐凸显,担当了信贷支持新农村建设主办银行的角色,全省共有机构网点6922个,居全省金融机构第一位;存款余额居全省金融机构第四位,贷款余额居全省金融机构第二位。这些无与伦比的行业优势是支持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的“助推器”和“加油站”。农村信用社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支持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全省农村信用社要跳出就农业支持农业,就农村支持农村的思维定势,站在“大三农”的高度,在支持传统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围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力支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一是支持科技兴农,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支持农业科研、试验示范与技术推广一条龙系统建设;支持粮食“种子工程”,优质牲畜“良种良育工程”,提高农产品与畜产品品质与附加值,加快运用科技手段改造传统农业步伐;支持创新科技服务方式,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开展“科技入户工程”,加快科技服务进村入户步伐。二是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既支持调整粮经结构,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又支持调整种养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生猪产业、特色养殖业和水产业;既支持调整品种结构,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农家乐旅游观光农业、循环农业、标准化农业与创汇农业,提高优质农产品比重,又支持调整区域结构,充分发挥全省各地资源优势,逐步支持建成各具特色和市场优势的产业带。通过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在全省着力培育壮大粮油、畜牧、果蔬、中药材四大重点产业及水产、林竹等优势特色产业。三是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把信贷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化合作组织作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对省、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产品具有市场竞争优势、信用等级较高的县级产业化龙头企业,要给予积极支持;对“公司+农户”形成的畜产品加工、粮油加工、水果蔬菜加工、中药材加工企业,要给予大力支持;对无公害蔬菜基地,优质专用农产品基地、优势明显的特色农产品基地、畜禽养殖和良种基地等农业产业化基地要给予优先支持;对规模化种养大户、农业开发业主,以及从事经商、加工、运输业,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服务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业主,要给予重点支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农业的牵引作用,打造农业“航空母舰”,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高效化发展,培育具有四川特色的名优品牌和驰名商标。同时,要积极支持发展农村专业组织、行业协会,发挥其一头连接市场,一头连接农户的中介作用,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驾驭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卸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农民由产品生产者向商品经营者转变,个体农业向规模农业转变。

(二)支持劳务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四川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2005年,全省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1,637万人,其中,向省外输出814万人,省内转移和输出820万人,外派劳务1.8万人,全省实现劳务总收入722亿元,劳务输出规模和收入位居全国第一,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为劳务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市场潜力巨大。全省农村信用社要把支持劳务经济作为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举措。一是要支持劳动力培训,提升农民工技能和素质。对培训农民就业为主,办学收费有保障,还款有来源,符合贷款条件且在信用社开户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在落实有效抵押担保后给予信贷支持,推动劳务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由自发输出向有组织的有序输出转变,提高劳务人员进入市场的有效性。二是对进城创业的农民,搞好跟踪服务。对信用程度较高、具有偿债能力的务工农民,可按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提供资金支持,培育“川妹子”、“川建工”、“川厨师”等劳务品牌,提高全省农民工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对外出务工多年,具有较强资本积累,目前从事的经营项目优、市场前景好,第一、二还款来源有保障,人格信用好,还款意愿强,旗下务工70%以上是家乡农民的外来展业大户,经综合考察评估分析后,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带动家乡农民共同致富。四是对符合贷款条件,有一技之长,有一定自有资金的农村创业青年试办创业贷款,给予相应的金融服务。通过加强对劳务人员的金融服务,不断提高劳务经济的层次和水平。

(三)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全省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薄弱,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影响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今后几年,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将持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在坚持风险可控与商业经营原则下,对有营业收入,财政给予资金支持,还款有保障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给予支持。一是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政府已有前期投入情况下,加强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支持,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加强对中低产田土改造的支持,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加强“金土地”工程支持,实行土地整理、产业培育与新村建设相结合。二是支持新村建设。把信贷政策与新村规划结合起来,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新村建设。对农村住房和其它公用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必须以符合新农村建设规划为前提,贷款主体必须落实到户。对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电视、通宽带网等方面的建设,在掌握其现金流量和确保还款有来源的前提下,配合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服务。三是支持生态环境建设。在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积极支持农村卫生环境整治,大力发展沼气,并与改厨、改厕、改圈相结合,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好转,农民新村“如景常在”。

(四)支持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发展助学贷款,支持农村贫困学生就学。继续做好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主办和代理工作,对高等院校品学兼优的学生或直系亲属、法定监护人,发放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和一般助学贷款,帮助解决农村贫困学生就学难题。延伸助学贷款支持对象,与地方党政和教育、财政等有关部门形成互动,发放助学贷款支持家庭贫困的中小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提高未来新农民的整体素质。二是支持卫生事业发展,为农民身体健康服务。在各级财政部门向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投入资金时,通过以公共卫生医疗收费权、农村医保合作基金担保等贷款模式,提供配套支持乡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医药生产企业、医药销售连锁店发展,缓解农民看病难的矛盾。

(五)创建信用工程,加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加快经济发展,强化物质基础;又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加强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是乡风文明的重要内容。各地农村信用社要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继续开展好信用工程创建活动。要按照先评级、后授信、再用信的原则,坚持对“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评审标准,不得弄虚作假,流于形式。凡被评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农户和单位,实行贷款优先、额度放宽、利率优惠政策。对不讲信用的单位和个人,要取消信用等级,限制发放贷款,建立逐户采集农户动态信息制度,对信用状况发生变化的农户,建立动态调整的长效机制。通过创建农村信用工程,倡导“守信光荣,失信可耻;守信实惠,失信失利”的信用理念,培育诚实守信的文明乡风。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征信体系,努力创造条件,建立完善农户经济档案和帐户管理,建立农户、个体工商户、经济组织及企业信用咨询系统,加快实现与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和企业咨询系统联网步伐。通过信用博弈,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提高全民信用意识,实现信息对称,防范信贷风险。

(六)支持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农村民主管理。

围绕“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了解村务公开金融服务的需求。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强与乡镇政府、村委会合作,代收协管农村资金,帮助理财投资,增加业务经营与管理透明度,接受农民监督,引导农民参与管理。同时,要发挥农村信用社帐户和结算服务功能,协助有关涉农部门代发、代管涉农资金,做到公开透明,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三、优化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力的金融支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多领域、多层次、多类型的金融需求,既有一般的小额信贷需求,又有产业集群化龙头企业的大规模资金需求;既有普通的存贷款服务需求,又有各类银行卡、支付结算和投资理财等服务需求。农村经济的多样性,呼唤金融服务的综合化,迫切需要农村信用社调整思路,转变观念,在优化服务上下功夫,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当前,全省农村信用社应主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创新。

(一)创新金融产品。

紧扣建好新农村,积极开发适合“三农”经济发展特点的有特色的金融产品。一是提升农户小额信贷、联保贷款层次。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巩固和发展基础农业的重要资金支撑。各地农村信用社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自身经营管理能力,扩展小额信用贷款服务对象,扩大授信额度,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允许跨年度使用,使广大农户的有效信贷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同时,不断完善联保贷款管理办法。在自愿前提下,将龙头企业与农户、中介机构、担保机构和协会等具有法人地位的利益主体纳入联保贷款范畴,解决农户联保和联疏不联亲的缺陷,解决“公司+农户”、“基地+农户”、“业主+农户”、“项目+协会+农户”等联保问题。同时,提高联保贷款额度,以联保组成员信用度和实力大小确定,努力使贷款额度与客观实际相适应,不失时机地支持各种利益共同体发展。二是增设贷款品种,建立贷款超市。农村经济的多元化,要求贷款品种的多样化,贷款品种愈适合群众口味,愈能刺激农民贷款欲望。要在市场细分基础上,根据农村不同市场主体的不同信贷需求,不断创新贷款品种,努力满足农村客户需要。同时,对有市场、有前景、有效益的优质涉农企业,积极提供“贷款+贴现+票据承兑”服务,对农村专业户发展短平快、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巨大的农业项目,组织委托放款、社团、银团贷款,支持一批效益型的龙头企业,特色农业和支柱产业发展。在成都地区农村信用社试办外汇业务,支持创汇农业、外资企业等外向型经济发展。三是积极拓展中间业务。各地农村信用社要高度重视中间业务,积极广泛开展各类代理业务。重点是代理乡镇金库业务、代理两税、代理保险、代理电信、电力收费,代收水费、学杂费,代发工资及涉农资金,代理兑付债券等业务,不断扩大代理范围,提高中间业务创利水平。

(二)创新服务方式。

一是加快电子化网络建设。各办事处、市联社要继续抓好所辖农村信用社电子化网络建设基础工作,加大投入,为全省大集中,实现全省联网打下坚实基础。省联社将加快全省数据中心机房建设,确保综合业务系统投入使用,力争顺利发行具有银联标识的信用卡,进一步打通结算渠道,方便资金融通,服务好新农村建设。二是提供“一站式”服务。实行信用社、保险、公证、法律咨询、房产评估、登记等部门联合办公,推行“一站式”服务和“一条龙”操作,有条件的地方开通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自助服务银行,让更多居民享受到服务的便捷。三是推行客户经理制。对龙头企业、农业业主、产业基地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领域实行客户经理服务,继续开展好“送资金、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四下乡活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存款、贷款、结算、咨询、投资理财等全方位的综合服务。四是着力打造“五项工程”。 全省农村信用社将重点围绕“五大工程”,计划每年累计投放贷款700亿元,开通“新农村建设直贷快车”,把支持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措施落到实处。第一,推进“五个一”信贷支农工程。每年计划投放贷款200亿元,重点支持100个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0个农业产业化基地、1000个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00个中小企业和10万户专业大户。第二,大力支持“66211现代畜牧业发展”工程。重点支持建设60个标准化商品猪生产基地(县)、60个标准化商品禽生产基地(县)、20个标准化肉羊生产基地(县)、10个标准化肉牛生产基地(县)、10个标准化奶源生产基地(县)的“66211畜牧业发展”工程。第三,全面支持农民新村建设工程。全省农村信用社将细分市场,推出农户“家家乐”消费贷款、“户户安”建房贷款、 “村村通”路桥贷款、 “强后劲”助学贷款。第四,实施便民信息化工程。力争年内建成通存通兑电子化网络,开为农民量身订做银行卡。第五,创建农村信用工程。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

(三)创新贷款担保方式。

对农户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可积极探索实行经营权抵押、养殖水面使用权抵押、经济林权抵押以及龙头企业为农户担保等担保方式;对经营效益好、产品有市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融资需求,探索仓单质押贷款,农村信用社在掌握仓库货物进出控制权的前提下,对仓库货物进行评估和保险,按照仓库存货的一定比例,发放仓单质押贷款;对信用等级高、原材料有保证、生产技术先进、产品有竞争优势、经济效益好的农村中小企业,探索将其存货、收费权益等作为抵押担保物,农村信用社按评估价值的一定比例发放贷款,解决短期流动资金困难。全面推行担保公司担保贷款方式,对规范建立的农业、中小企业等担保公司,农村信用社可按不超过担保基金的5倍金额提供贷款。要建立多层的信用共同体,积极推广“箱式”、“伞式”信用共同体,解决农村分散经济难贷款的矛盾。

(四)创新贷款定价机制。

积极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需要,建立科学的贷款定价机制,规范贷款利益定价行为,逐步建立以成本效益为基础,以市场价格为主导,以降低利率风险和提高综合收益为目标的贷款利率定价体系。贷款定价要充分体现依法合规原则、让利“三农”原则、等级差别原则、风险覆盖原则和有利竞争原则,以巩固和开发客户为导向,对不同行业、不同对象、不同期限、不同规模、不同信用程度的各类客户实行差别利率。各地要积极探索,努力做到贷款利率与经济发展水平、贷户承受能力相适应,更好地发挥利率杠杆对经济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

四、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形成支持社新农村建设合力

为确保农村信用社义无反顾、责无旁贷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在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需要创造宽松的经营环境和良好的舆论导向。

一是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宣传。通过各种会议和新闻主流媒体,加强对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成果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重要作用的宣传,树立农村信用社良好的公众形象。

二是帮助和支持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对当前正处在深化改革实质性阶段的农村信用社,要消除对农村信用社的歧视,在组织资金、增资扩股、清收不良贷款、落实改革扶持政策承诺等方面给予重视,以促进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后劲和实力。

三是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配合各级党委、政府努力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要建立起政府、银行、企业之间畅通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严厉打击各种逃废银行债务行为,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树立良好的社会信用观念,为农村信用社在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同时,确保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安全。

四是建立畅通的互动协调机制。在支持“三农”经济和新农村建设中,由政府主导,采取召开协调会、现场会等形式,引入农村信用社参与机制,为农村信用社提供相应的信息和资金支持项目,实现信息沟通共享,切实发挥好农村信用社金融支持的“助推器”作用,并实现农村信用社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系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主任

 

推荐访问:大有可为 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 农村信用社

本文标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信用社大有可为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218/92697.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信用社大有可为》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