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试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问题及其思考

发布时间:2022-02-19 15:11:21 | 来源:网友投稿

“金融生态环境”这一全新概念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于2004年首次提出并产生广泛影响的。从广义上讲,金融生态是指与金融业生存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各种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从狭义上讲,金融生态是指金融运行的一些基础条件,包括法律制度、社会信用体系、中介服务体系、银企关系、行业自律等。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就是要塑造金融体系动态平衡的内外环境,强化金融业自我调节、自我适应的生态功能,防止金融结构的扭曲失衡,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资金融通和信息引导等方面的有效支持。

1、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几点因果关系

1.1稳定的宏观外部环境是改善金融生态的重要前提。

农村金融机构业务经营绝非独立地创造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系统,它的运行广泛地涉及其赖以活动之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等等基本环境要素,还涉及这种环境的构成及其变化,以及它们导致的主体行为异化对整个金融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农村金融生态建设问题与其说是源于农村金融机构的内部治理结构本身,不如说是农村金融机构生存与发展的外部“生态环境”所诱发。正如自然生态一样,一旦受到污染而恶化或者破坏,危机无疑将成为全局性的。因此,稳定的宏观外部环境是改善金融生态的重要前提,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功能充分发挥和实现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1.2加强内部危机管理是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结构的重要内容。

良性的金融生态环境能够有效防止农村金融机构危机状态的发生。因此,所谓改善金融生态环境问题,说到底是要对现存制度结构的缺陷进行改造、优化,形成正向激励机制,有效地抑制和根除农村金融机构产生各种危机行为的基础,使之更有利于农村金融机构去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反之,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的内部危机管理也有利于金融生态平衡,优化生态环境。农村金融机构也是经过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而发展和演绎的动态系统,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品种、业务功能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变而不断改变的,这种发展和演绎就是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最好的诠释过程。

1.3构造良好的金融生态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大举措。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生态环境是影响资金流向的重要因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能够增强各地区的资金聚集能力。“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一个地区具有透明的政策法律环境,社会信用状况良好,当地企业有良好的信用等级和信用记录,银企关系融洽,中介机构健全,金融债权能得到切实保护,那么,这个地区就能很好地营造出“资金洼地”,就会引来资金,地方经济就可以较快发展,经济金融就会步入良性互动快速发展的轨道。反之,不仅吸引不到资金,而且会引起资金外逃,削弱地方经济的竞争力。

1.4有效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保障。

农村金融业是一个牵涉面广且风险度高的行业,金融生态优劣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安全。金融风险(包括农村金融风险)的累积最终可引发金融危机,将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这已是被历史所证明的。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亚洲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就是相关国家缺乏有效的债权保护和信息披露制度,以及信贷腐败等原因,导致金融生态环境恶化,市场对这些国家的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都失去了信心;而去年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也基于政府政策及其信贷失衡而造成的。因此,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不仅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保障。

2、当前县域金融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金融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不完善的方面:一是法律环境不完善,有关法律对金融债权保护不够,企业或个人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时有发生;二是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特别是直接融资发展滞后,企业80%以上的融资来自银行贷款,对银行的依赖性大,企业风险对银行风险构成了显著影响;三是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直接或间接的行政干预、执法不力等,仍是影响我国金融生态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还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2.1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协调发展难点突出。一是农业产业升级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与商业金融收缩农村信贷所形成的矛盾。农村信用社作为县域农业经济主要的资金供给者,局限于自身薄弱的资金实力,加上利润最大化经营目标和农业经济低收益高风险的双重作用,信贷资金日渐远离农业经济而流向其他领域,造成县域农业融资需求的成长性与农业资金供给的萎缩性并存。二是企业的申贷条件与金融部门放贷条件不对称所产生的矛盾。县域大量企业规模小、产权不明晰、资产负债率高、有效抵押资产不足、缺乏社会信用评级等,与金融部门的信用评级标准不对称,获得信贷资金较为困难。三是地方政府经济发展规划与金融部门规避高负债高风险行业的经营思路存在分歧。

2.2县域经济总量小,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突出。近年来,笔者所处在的城市,县域经济虽然保持稳定、持速增长,但其财政收入总量还到不了一个亿,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资金使用上的分配,也包括诚信投入。政府自身运转尚不稳定,就更谈不上对社会环境给予优税、优费政策和拿出足够的资金去清偿本级行为的借款,而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现象,也导致政府诚信问题、金融生态建设问题迟迟摆不到显要的位置上来对待,增加了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难度。

2.3资金外流明显,县域经济发展资金供求矛盾突出。随着地方金融机构普遍实行集中和垂直式管理,除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外,其他金融部门,比如工行、建行、农行的资金都被上级部门统筹管理和运用,地方存款不为地方使用的现象已成不争的事实。如靖州县现有存款总量为24个亿,而贷款总量仅为7个亿,存贷比还占不到三成,而这7 个亿当中,农村信用社一家就占了3.5个亿,达50%。另外,省属企业统收统支、资金实时上划的管理模式,居民的支出、保险、债券投资等也相当大程度上造成县域资金外流,加剧县域资金供求矛盾日趋突出,信用投入得不到保障。

2.4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社会信用缺失的问题突出。一是社会信用意识淡薄,借款人逃债、赖债现象仍不同程度的存在。部分借款人在获得金融部门信贷资金后便采取应付式的办法对待银行和信用社的贷后监督检查;二是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存在不规范乃至违法行为,使得银行对企业的效益分析、贷款风险预测等无法正常进行;三是担保、评估机构及社会中介服务体系没有真正建立,贷款担保难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四是从事社会中介服务的人才缺乏,中介机构很难顺利开展业务。

2.5政府职能转换不彻底以及法院执行难等问题的存在,维护金融债权任务依然艰巨。一是政府职能定位不准确,仍未从微观经济领域完全退出,存在政府干预金融的潜在隐患。二是由于司法不能真正独立,法院判决执行难仍然存在,银行在依法维护债权过程中经常陷入“赢了官司输了钱”的窘境。三是公、检、法、司在金融部门就有不诚信的问题,很难在群众中树立威信,也就助推了一些本可以朝着良性方面发展的行为转化成了负面的因素,从而导致整个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出现趋弊的态势。

3、进一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

3.1加大外部体制的优化和改善。

金融生态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金融业乃至全社会达成共识,从全局和宏观高度出发,认清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特殊性,科学地推进金融生态的建设。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生态环境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法律等诸多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因素,涉及行政、司法、银行、企业等众多部门,这就决定了改善金融生态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统筹安排全局金融生态建设的工作。二要加快法律制度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在法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许多因素是通过法律来发挥影响力的,可以说法律制度就是影响金融生态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而金融法制建设则直接影响着金融生态环境的有序性、稳定性和协调性,决定着金融生态环境将来的发展空间。因而,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律、信用、舆论环境,就离不开外部体制的优化与改善。

3.2以市场化为导向加快发展中介服务体系。

为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和金融机构“难贷款”的问题,应尽快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及担保机构,按照“政策引导,多方出资,市场运行”的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农村金融机构要配合有关部门组建各种类型的信用担保机构,加强与担保公司的沟通和合作,合理签订合作协议,确定风险分担比例,并在企业资信调查、贷款风险评估、贷后监督等方面实行协调联动、同步考察,形成安全有效的借、保、贷、还运行机制。同时,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积极试办开办非全额担保、循环担保、权利质押担保、联户联保等贷款担保形式,适时引入自然人担保制度;积极协调有关中介机构,切实解决资产评估、公证、转让中收费过高、手续过繁的问题,减轻企业负担,为金融机构开办抵押、担保贷款业务创造有利条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中介服务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坚决打击虚假报告、虚假信息、虚假认证、虚假评估等行为,逐步建立起独立、客观、公正的中介服务体系。

3.3促进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的协调。

在解决农业经济发展问题上,可考虑实行农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也可由县、乡两级财政出资或联合相关龙头企业筹资组建农业贷款担保机构,解决农业经济有效资产少,抵押担保难的问题。同时,协调组建行业协会和信息平台,为农业经济发展与融资做好配套服务,拓展农业与金融之间双向选择的空间,促进赢利激励中的合作。县域企业发展问题的解决,不能完全寄托于大量金融机构信贷资金聚集,应在政府适度的行政性支持下,从加强它们的信用意识做起,逐渐建立银企良好的融资合作关系。农村金融机构则要按照当前信贷调控中加大民营经济投入的要求,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增加授信额度和资金安排。央行应与地方政府创建符合金融机构信贷条件的企业储备库,建立定期联系制度,积极组织银行、企业通过项目推介、银企洽谈等市场化运作方式推进银企合作。同时,引导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促进辖内金融机构和谐发展。

3.4合理配置信贷资源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农村金融机构要树立与地方经济发展共存共荣意识,正确理解与执行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证贷款总量的适度快速增长,保持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持续支持力度。一是要继续加大对所辖地区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保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效益高的项目资金需求,重点确保国家批准的在建项目的资金需求。二是要继续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发展。积极探索开办权利质押贷款、联户联保贷款等贷款种类,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由单一的贷款支持向综合性的金融服务转变,积极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为民营企业提供结算、汇兑、代理、咨询等多方面的金融服务。三是要认真组织开展消费信贷业务宣传推介活动,稳步发展个人住房贷款、家庭装修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等业务,积极发放再就业小额贷款。四是要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进一步增加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信贷投入,支持高效农业、订单农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加大对特色农业的扶持,支持农用生产资料、农产品加工、销售市场建设和农机站等涉农服务组织发展,深化农村金融服务。农村信用社要继续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支持农村种养业和有市场开拓力的农户扩大生产经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3.5深化金融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首先,要建立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着力提高企业信用内控水平。一是引导企业进一步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升自身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恪守信用规则,依法照章纳税,确保产品质量,定期向经济主管部门、金融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报表。二是严格执行借款合同,切实履行偿债责任,保证按时还本付息。三是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指导,要把“不逃废债务、不制假贩假、不违反合同、不走私贩私、不逃税骗税、不做假账伪账、不搞非法集资”作为企业的经营守则。

其次,要加快征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信用信息的社会化应用。金融业监管及政策调控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以信用征集、信用评价、信用自律和失信惩戒为主要内容的银行业征信系统,积极推进企业信用评级工作。引进权威的资信评级机构,科学评定企业信用等级,逐步强化企业征信体系为行政管理和社会信用信息服务功能。并积极推动个人征信制度建设,建立重点人群的信用档案,逐步征集司法、工商、税务、通讯、公用事业等方面的社会信用信息,完善个人社会信用体系。同时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社区等系列诚信评审活动,完善信用“红名单”、“黑名单”制度,营造“守信褒奖、失信受限”的社会环境,以提高单位及个人的信用意识。

 

推荐访问:生态环境 试论 思考 关系 金融

本文标题:试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问题及其思考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219/92947.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试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问题及其思考》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